大唐之千古帝王 第498章

作者:贪玩蓝月

只有楚王殿下,才有这等写出《三字经》的高超水准!

“等等,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三字经》写到了现在,已经超过五百字了!?”

突然间,有人惊叫了出来。

这时其余人也才纷纷惊讶的发觉,甲班在不知不觉间,居然已经写出了超过乙班的字数!

只不过先前因为他们太过沉迷于《三字经》的内容,才导致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而已。

“…什……什么!?”

李孝恭也大惊失色,虽说排除一些重复的字之后,两班的生字数量其实在伯仲之间,但甲班却依然没有停下来,仍在继续的背诵默写着!

“六……六百字了!”

“已经七百字了!”

“我的妈……八百字了!”

“九百个字了!”

随着一声又一声的惊叫,渐渐的没人再去数字数了,因为此时甲班毫无疑问已经完胜乙班,再继续数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得好的)

而且《三字经》越到后面的内容,就越是精彩神妙,已经吸引了他们的全部心神,又如何能有额外的精力去数字数?

在众人的如痴如醉中,《三字经》也正式接近尾声。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整齐划一的童声到此戛然而止,《三字经》就此完毕,全文整整1530字!

这个数量,不仅超过了乙班三倍有余,而且比之乙班,甲班从头到尾无一人淘汰出场!

——高下立判!

第464章 武则天:选我选我!

“这……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

面对这个结果,李孝恭蠕动着嘴唇,眼神中一万个不愿意接受。

居然在十天的时间里,就学会了一千多个字,这说明甲班每天都得学会一百多个生字,难道这些小孩子们个个都是怪物么?!

李孝恭再看向乙班——乙班的成员们无疑个个都是神童,那莫非甲班的成员们,也全是超越了神童好几倍的超级天才?

“可是……这也不对啊!”

李孝恭咬紧牙关打量着甲班,作为当初负责找人的礼部尚书,他可是很清楚的认得,甲班的人从头到尾都是那一批,根本就不像他的乙班一样更换过。

那到底是为什么?!

“是……是楚王殿下负责的甲班获胜!”

而这时,惊呆了的魏征也才刚刚反应过来,连忙宣布了结果。

根本不需要再专门去数《三字经》的具体字数了,无论里面重复的字再多,都肯定是超过乙班那四百多个字的!

不过此时的文臣们,关注点都不在这上面了,而在于那《三字经》!

497

“不说别的,这次比斗光是能得到这《三字经》,都是一场大丰收了!”

任职秘书监的虞世南看了《三字经》许久后,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原本对于这场朝廷话语权之争,他就是处于观望的态度,此时楚王殿下的获胜能带来这《三字经》,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而虞世南的话,也得到了大多数有识之人的认可。

“没错,依我看来,这《三字经》的重要程度,甚至完全不亚于那《千字文》!”

此言一出,顿时许多人都震惊了起来。

要知道《千字文》可是当今大唐,全部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堪称是文人的基础!

而《三字经》竟然也是可以堪当基石的级别?

只有那群饱读诗书的老夫子们,还有李祐本人,才知道这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三字经》在未来,本来就是和《百家姓》与《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启蒙三大读物的经典,三本合称为“三百千”!

作为天朝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在天朝的古代经典当中,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天朝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可谓包罗万象!

因此在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相当于是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和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具备着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并广为流传,而且其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充满了乐观精神!

而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只有《三字经》是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更为轻松愉快,也更符合儿歌特点,特别的适合小孩子朗读。

《三字经》甚至被称为是“小纲鉴”,因为《三字经》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连明朝的赵南星都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badh)于开蒙”,所以《三字经》毫无疑问是蒙学第一书!

“看来确实是胜负已分了,李大人。”

李祐优哉游哉的路过李孝恭身边,还贴心的拍了拍李孝恭的肩膀:“别太伤心了,李大人,你也算为大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鲜明的反面教材,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