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之超级奴隶主 第880章

作者:萌萌暴君

一篇文章在曹操军中广泛散发。传到荆州,一时洛阳纸贵。

光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和评论者的搭档,就令人惊奇: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落尘,评论者是曹操。

这篇文章讲的是中原政权如何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落尘从来没有想过把他公开发表,这篇文章是落尘的私人研究,被随意扔在了一边。两个月后,曹操那边把他印了出来,曹操加以点评,大加赞赏,认为落尘那乃是千古之英才,因此此次落军对战匈奴,必然是落尘必胜。大有为落尘对战匈奴加油呐喊之意。

下面还是呈现以下文章的大概,好让读者了解一下,也看一下落尘的分析能力:

落尘第一讲得是传统中原的步兵战法:方阵战术是一种传统战法,即使是卫青等人也没能改变。方阵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步车兵在外,骑兵在内。一个重要的道具叫“鹿角”,即削尖的树木,带有树杈树枝,形状像鹿角,战时半插入地,用以阻止骑兵的冲击。作战时车弯曲排列,间以鹿角,交错形成钩状,以减小突厥骑兵的冲击力,限制骑兵的奔突活动。步兵要与车配合,随着车和鹿角对突厥骑兵的阻拦,破坏了突厥骑兵的阵型,步兵即可冲到车外作战。如果步兵击败敌兵,在阵中间的骑兵再出来追击;即使步兵不能取胜,理论上也能减小我方步骑兵尤其是骑兵的损失。这是一种典型的偏防守战法,其关键是步车兵结成的方阵壁垒,一者可以限制敌方骑兵,其次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我方骑兵。这种战术体现两点,一是隋唐早期,尤其是隋代,中原王朝抗击突厥以步兵为主力;二是隋代与唐早期的骑兵不具备与突厥骑兵正面作战的能力。

接着分析一个词“骑兵突厥化”。曹操自然看不懂“隋朝”“突厥”等词,但是曹操不愧天资聪颖,竟然能精准替代,认为落尘是换了个名字,其实讲得就是汉和匈奴的关系。隋代太原成为防备突厥的头号军事重镇,李渊镇守太原,身居与突厥作战的前线,摸索出了“骑兵突厥化”这一方法。首先是学习突厥的作战方式,熟悉骑射,多使用弓矢,平常穿着甲胄。这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脉相承。李渊比胡服骑射更近一步,即不仅在作战上学习突厥,在生活方式上也要学习突厥,“饮食起居,一同突厥”,骑兵完全做到“突厥化”。逐水草而居,扎营没有固定的地方;军粮用羊马;队伍前进时无需成列成行,风驰电掣;作战时尚勇猛、求财物,失利时即迅速撤退,毫无愧色。骑兵突厥化使士兵们脱胎换骨,战斗力大大增强。甚至突厥人遇到这些士兵时,也无法辨别,还以为属于突厥某个部落。

唐太宗950李世民作战好出奇兵,善用迂回、突击等战术,敢于深入敌阵,这些都离不开精锐的铁骑,也进一步推动了唐代精骑的发展。除了出奇兵,李世民也非常喜好骑射。他自己说:“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李世明幼年时即随李渊在太原,颇受“骑兵突厥化”的影响,骑射的习惯深入骨髓。此外,隋唐统治者所属的关陇集团本身就有一些游牧骑射的色彩。

最后是使用蕃兵。唐朝使用蕃兵,使军队战斗力有质的飞跃,极大地促进了骑兵突厥化;突厥兵直接参战,可以给中原士兵起到直接的示范作用。而唐军“饮食起居,一同突厥”,又吸引更多突厥兵加入。蕃兵在唐帝国建国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然,不止是唐军,隋末许多诸侯也吸纳了突厥兵。如李密的队伍中,就有“胡骑千群”。这样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突厥骑兵的热潮,中原骑兵得以脱胎换骨。

此文虽然略显晦涩,但是论点精妙,自然能看出。这是落尘深入研究骑兵战史的结果,还是要感谢系统……不过此文一发出,引出种种论争和事情,待后文再谈。

第一百三十七章 呼衍王

草原上的遭遇战使中原和匈奴人都很闹心。

对于落军来说,本以为顺顺利利达成偷袭计划,不料半路杀出了一个狼军团。这个狼军团规模如何?实力如何?会不会彻底改变河西走廊一带的落军与匈奴军实力对比?如果狼军团非常强大,插了一杆子,那么在这种茫茫大漠上,落军的十五万人可以说必然会损失惨重,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对于匈奴人来说,说好了大家在草原上准备正面对决,结果落尘仗着兵多分兵偷袭自己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乃是匈奴一个重要的战略性牧场,也是自己控制西域、遏制汉朝的必守之地。此时落军突然出现在河西走廊附近,而且似乎是有组织的的大队骑兵。怎么能不让匈奴决策层慌张?

大家的关注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妈的对面的到底有多少人啊!对落军来说,如果对面就是一群狼,百十来头,玩玩的,那行,没什么问题。如果是成千上万的狼和骑兵,那么事情就极其可怕了。狼群的战斗力大家都见识到了,落尘只有十几万骑兵,而且强行军这么多天,兵力分散成两部分。如果被数万的骑兵和狼群突击,那么很可能会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对匈奴人来说,如果是小千把人,最好是马腾的地方军队,那么没问题,顶多骚扰骚扰,河西走廊安全。如果是落尘专门派去袭击的,有数十万人,那完蛋,中了落尘的奸计了,大部队怎么赶也驰援不到河西,况且现在面前还有几十万的落军在发疯一般地寻求决战。

草原上地广人稀,这是仲平政变以来高级将领和一些实力派第一次会面。

连绵的阴山余脉到这里停息,往右,开始是稀疏的草原和沙漠,一个小湖,在阴山余脉下。连绵的阴山成了匈奴人防御的屏障——也使得这里暂时处于安全状态。北匈奴呼衍王,唯一一个保持自己独立的封地和人口的王,奔袭了近百公里,到达了这个小湖边。

匈奴封王很常见,都是地方实力派,不过经过羌渠和仲平两人的清洗,匈奴地方王几乎全部名存实亡,或者直接被废除或者干掉。比如仲平在政变中就货真价实地屠杀掉一批地方实力派。不过这个呼衍王,天高皇帝远,而且还老实,也算是幸存下来了。

小湖周围哨兵遍布,呼衍王的卫兵被拦了下来。呼衍好歹也是个匈奴王,到哪里怎么也是前呼后拥,这次带了百余骑。考虑到这次是面见仲平,不能太嚣张,于是呼衍下令多数人缓行,自己就带了几个卫兵就奔了过来。那面无表情的近卫兵拦住了他的卫兵:“闲杂人等不得入内¨ˇ。”

呼衍王如何受过这般无礼,不禁大为恼火,待要发作,但是毕竟出了自己的地盘,凡事谨慎一些、低调一些为好。便对自己的卫兵冷冷打了一个手势:“你们在这里等着。”

这边正僵持着,那东面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将官瞬间冲到了湖边最高警戒区内,然后从容勒马。那人身后的也带了卫士,不过似乎很懂规矩,恰到好处地停下了。这名将官面色黝黑,棱角分明,身材不算高。剑眉,神色冰冷。呼衍一看这人眼熟,想了一秒,知道了,这人曾经在自己的防区镇压过叛军——也就是不支持仲平的人。那段时间呼衍可是提心吊胆,已经下了决心:叫人不动我不动,人若动我必动。仲平如果不把他怎么样,那么大家相安无事,我还听你的。如果想把自己搞死,自己只能起事,打不过就跑,反正向西是茫茫的未知世界。就算不一直往西迁徙,就在西域也能活下去。

当时这个将领就一幅冷冰冰的样子,没有记错的话,好像叫赵成,那个时候就有人送外号“野战幽灵”“鬼魂”之类。不到一个月,打得当地异己势力落花流水,死的死逃的逃。不过这个赵成好像得到了特殊的指令,军队一般不入呼衍的王城,赵成的人马见了呼衍的地方部队,也好像没看见一样,没什么交流也没什么摩擦。一个月后就离开了,然后仲平来信亲亲热热地称他为“呼衍老弟”,安抚一番,没有动他的地盘和人口。

自己能活下来,呼衍觉得赵成在里面是起了作用的。

所以他立即忘记了不快,快步走了过去,招呼道:“¨` 赵成将军!赵成将军!”

那赵成停了下来,冷冷地回头,上下打量他。

穿着华贵衣服,绣着代表他身份的野兽图案,呼衍本来应该颇为自信的,但是不知怎的,有些觉得被看得发毛。呼衍有些慌乱地理了理衣裳,满脸堆笑道:“赵成将军,在下乃北匈奴呼衍王,前些年……”话还没说完,赵成就点了点,仿佛说:“不必说了,我知道了。”两边的卫兵为他掀起帐篷帘,赵成头也不回地走入了中军大帐,留下了呼衍在风中凌乱。尼玛,这个人好生无礼!呼衍对赵成的好感瞬间全没了。

但是干晾着也不是办法,呼衍还是吭哧吭(的了的)哧理了理衣裳,大步走进了中军大帐。卫兵倒是还算礼貌,颇为周到地为他掀起了帐篷帘。

呼衍本以为大帐里密密麻麻坐一堆人,高级将领和文臣,祭司,地方的长老之类的,然后还有许多其他王——虽然他们名存实亡,根本没什么实权。但是一进去,里面的景象就让他大跌眼镜。偌大的中军大帐,只是随意地坐了五六个人。这些人也没有规规矩矩坐在两侧,而是非常随意,甚至围成一圈。有那么一瞬间,呼衍甚至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或者自己来得太早了,根本没几个人到,仲平也没到。

但是坐在圈中间的,正是仲平。仲平一句话把呼衍拉回现实:“呼衍老弟,你终于来了,赶紧过来,就差你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参加会议的猛人们

呼衍王登时就呆住了,这特么哪里是开大会啊,这是唠嗑呢?害得自己疯狂地跑了上百公里。不过这些人和唠嗑还是不同的,因为没见老乡唠嗑的时候这么一副冥思苦想,万分紧张的样子。

既然参会的人不多,呼衍一个个看过去——哎呀妈呀,全他娘的认识。这些人分明是仲平集团核心中的核心,个个都是重臣。仲平左手边的,是他弟弟,大将军仲廷。面色颇暗,摘了头盔,一头卷发,似乎很长时间没洗了,呼衍感觉隔老远都能闻到他身上的臭味。——而且此人面露倦容,黑眼圈很浓,似乎这一阵子相当疲劳紧张。当然了,可以理解,成天和几十万落军周旋,谁都累。

呼衍本来不打算参会的。待在自己的地盘安全,万一进了仲平的地盘,被仲平扣起来了,那也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但是——他在自己的地段上看到了落军出没,尽管那时小股巡逻兵,很可能是吕布的。呼衍当时就慌了,自己的地盘贴近草原深处,离中原十万八千里,怎么会有落尘的军队?呼衍立即选择将自己的军队和流动都城向河西四郡靠拢,这样的话稍稍安全一些。因为呼衍比较胆小,也就谨慎些,937所以他就做了比较远的侦察,侦察结果把这位王爷惊呆了,据侦察兵报告,密密麻麻的大量落军就在河西四郡附近调动。至于有多少人,侦察兵不知道,只是很多。因为他们不敢抵进侦察,怕被发现,事实上这样做很明智,因为一旦抵进必然会被落军发现。

这么大的事情,王爷自然不敢隐瞒,呈报给了仲平。草原狼军团的遭遇战报告和这位王爷的报告几乎同时呈在仲平面前,仲平立即请这个呼衍王前来参加紧急会议。——仲平当时就意识到,问题有点大。草原狼军团的报告是:侦察兵和落军一个巡逻小队遭遇,我军阵亡一人,敌人指挥官战术娴熟,非常厉害。侦察结果是:不明敌人确实为落军骑兵,而且很可能为关中铁骑,数量不明,根据行军痕迹推测人数众多。呼衍的报告是:河西四郡附近发现非常多的落尘军队骑兵在调动。

仲平心里当时打了个冷颤,妈的不会是落尘的主力瞬间飞到河西去了吧!但是正前面战场的结果仍然是:落军几十万大军以钳形攻势在草原边缘扫荡!妄图盯住并且吃掉自己的匈奴骑兵!——这样的话仲平报了个侥幸,或许落军在河西的人数没有想象的那么多,顶多数万,这样的话自己还能对付,大不了危险的时候直接让草原狼军团奔赴出山。自己的杀手锏,这个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呼衍一边点头哈腰,一边在边上坐了。几个将领似乎有些看不起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有的则根本无视他——这个呼衍是知道的,不知道有多少个王爷死在这几个大将手里的,人家可是有兵权有生杀大权。唯独那个年轻的书生模样的还算和气,笑呵呵地点了点头。人家那个点头才是点头,满脸善意,脸上每个地方都在笑。看得呼衍心里暖暖的,不过这个年轻人似乎也是一脸倦容,黑眼圈很深。呼衍还是认识他的,毕竟太有名了,草原上的第一谋士,年轻俊贤,耶索。

不知道是不是呼衍看错了还是心里乱想的,耶索神情有些(bade)忧郁,而且似乎和其他将领刻意保持距离,坐在一边,没有坐在仲平身边。

仲平右手边是个黑胡子的大块头将领,身材魁梧,一脸杀气。不怎么讲话,似乎完全按照仲平说的来办。其实厄鲁还是比较认真的,做起将军来有板有眼,能够独当一面。就好比有的人长得五大三粗,还有络腮胡子,不去搬砖可惜——但是,人家是学霸,学习起来有板有眼的,虽然比不上学神,但也是前几名。厄鲁作战的时候则是相当勇猛,经常被外界称作仲平帐下头号猛将,作战风格是勇猛。

还有一个就是那个阴沉沉的赵成将军了,坐在一边,不甚抬头,仿佛在独自沉思。赵成可是个让敌人胆寒的将领,甚至比厄鲁还可怕。厄鲁虽然猛,但是叫你死得明白。你看了大砍刀或者大弯刀明明白白地向你砍过来,然后你死得明明白白,无非是军队没别人精锐,自己马上功夫不如这位猛将,死了也服气。但是赵成就不一样了,你会在帐篷里睡觉时被外面鬼哭狼嚎声惊醒,被噼里啪啦的大火声惊醒。然后可能你没穿裤子就被敌人纠起来俘虏了。然后看了一下赵成阴沉沉面无表情的脸,然后被无名小卒从后面砍死,双手还是被绑着的状态。或者你招呼你的士兵休息时,他们刚卸了甲,准备做饭,结果赵成的铁骑准时冲了过来,很多士兵没来得及反抗就成为刀下之鬼。

这就是夜战幽灵,鬼魂。这个鬼魂赵成可是个平叛小能手,仲平政变后四处奔波在匈奴大地上,每经一处必然鬼哭狼嚎,然后仲平对该地的实际控制能力大大加强。匈奴左部,本来很多都及不认同仲平政变,想要联合搞死仲平。当时局势可谓危险,南面落尘和曹操和谈,大量主力军队北上,一幅想弄死仲平的样子。东面匈奴左部和中部王庭骚乱严重。赵成无疑是临危受命——由于面对南面落军压力太大,兵源紧缺,赵成手里只有不足三万人。赵成带着这三万人东进开进匈奴左部。当时地方实力派全部嗤之以鼻,毕竟这些人手里的地方武装哟十多万人。

但是鬼魂终究是鬼魂,多少个夜晚,实力派们没穿裤子被从床上提起来,就地处决。而他们的军队也在赵成军队骇人的突袭和攻击顷刻溃散。两个月后整个匈奴左部都平静了、老实了。赵成甚至偷袭了夏侯惇的轻骑,使之两万人的军队基本全军覆没。大大洗刷了当年匈奴人的耻辱。.

第一百三十九章 质问

偌大的帐篷,数来数去,加上自己,就这六个人。仲平、仲廷、厄鲁、耶索、赵成。果然,核心的决策圈都是很小的。

仲平见呼衍落座,便清了清嗓子,道:“情况大家都明白了,河西附近出现了大量落军骑兵,目前数量还不能确定,但是推测是不少于万人的。”

“需要立即启动紧急预案。”侧面的耶索插嘴道,声~音中透着疲惫。

“是的,我已经紧急命令了。”仲平平静地说道。“河西的匈奴骑兵大概有一万人,当地临时的军队,征集起来大概有两万人。现在已经迅速集结。而我军的战略预备队,已经开始准-备。”

战略预备队?不仅是呼衍,连当场的几个将领甚至都是糊涂的,什么时候冒出了战略预备队?知道实情的,大概只有耶索和仲廷了,厄鲁和赵成是不知道的,呼衍更不_用说。

“战略预备队?”厄鲁果然禁不住好奇,开始问了,“什么时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