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肃正协议,上交国家 第144章

作者:珈影

有意思。

秋白雨稍微看了下所谓的灵能飞船。

差不多就是把全世界的灵能者筛选一下,选出灵能能量最高的那批人,去当做飞船的能源供应者。

所谓生物燃料,也不过如此了吧。

有点异想天开。

不是说不行。

就算是研究出灵能驱动的引擎和推进器,想要推动沉重的飞船上天,那得需要多少灵能者去输入灵能?

怕不是还没出大气层,所有灵能者都歇逼了。

盲猜用不了多久,那边就顶不住了,跑过来舔着脸询问东原能否出售航天引擎。

到时候要不要卖一个过去呢……

这是个问题。

“秋队,你之前提到的太空科研船项目,航天中心那边叫我来问你有没有空,他们那边遇到了点问题。”想着的时候,陈思雨过来向她汇报了一件事。

“好,这就过去。”

科研船项目,当然是为了建造可以在大气层外对星球进行大致扫描的科研船,用来探索外界。

除了超光速引擎以外,目前已经具备了建造的条件。

不能去调查别的星系,在本星系内调查,还是可以的。

与此同时,大量运输船也在东原两个航天发射中心起飞,不停往返月球与地面,为月球送去大量物资和材料。

这些物资材料,会在月球上进行组装,准备于真空环境下将正常大小的工程船给建造出来。

从月球上起飞的工程船,可以不再需要花费多余的燃料去挣脱星球引力,可以更快起飞到太空中。

新的工程船将会承载大量材料,在火星无人机建造确认可行之后,前往星系的其他星球去建立观测站。

尤其是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等,对其进行近距离观测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至于岩系星球,金星和水星则有登陆计划。

水星距离太阳很近,星球内的资源,或许很适合拿去建造恒星基地。

经过秋白雨的探测证明,火星上有资源,但很散,很少。

而金星则可能有很多,但这个星球有硫酸大气层,载人登陆危险度极高,最好还是无人机探测。

秋白雨来到太空船坞这边,不少小型运输船停靠在一边,庞大的舰体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在船坞之后的造船平台上,一个庞然大物的框架慢慢形成。

那是承载探索任务的载人科研船。

它将承载着科学家,近距离探索整个星系,将星系的一切消息完全掌控。

“秋院士你总算来了。”负责造船的项目经理见到秋白雨过来,稍微松了口气,“这个船体太复杂了,比工程船还要复杂很多,有些地方我根本没有办法掌控,不清楚有没有出错。”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秋白雨问。

“那可太多了。”项目经理望向令人头皮发麻的图纸,“除了少部分,剩下的我都看不懂。”

“这个项目本来就是让大家一起合作建造的,你要是能看懂全部,你就是院士了。”秋白雨小小的开了句玩笑,“既然这样,那这段时间我就在这边吧,等科研船建造完成再走。”

人工建造的速度和理解能力,相比机器来说……慢,还容易出错。

关于恒星基地、开采站这些的建设,以后还是以无人机为主吧。秋白雨心想。

机器只要输出固定指令,相比人工很难出错。

当然了,出错了一般的机器也不知道。

总不可能在每一个零部件的组装机器上,都添加一个人工智能吧?

显然这不太现实。

自动化,也是走出星球展望形成大海的一个基础科技。

不管是灵能帝国还是基因帝国,都存在对自动化的依赖。

毕竟在飞升之前,谁还不是玩机械电子的高手呢?

有秋白雨掌控大局,科研船的建造速度宛如得到神速buff一样大幅提升。

原计划一年的建造时间,愣是六个月就给搞定了。

科研船建造完成的消息被航天局公示出来。

不过基本上没引起什么波澜。

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是干嘛用的,只以为是和航天探测器一样,用来探测各个星球的探测飞船。

完工后,秋白雨找到航天局,“科研船和工程船不一样,探索和调查都需要科学家和许多船员协同进行,这边准备好科学家人选了吗?”

“当然了。”航天局局长张见民微微一笑,“在秋院士你主持建造的时候,我们已经物色好了人选,那个人你也认识。”

嗨~.jpg

----------

又卡文了,唉……

第186章 科技大爆炸

“你好,秋院士,很荣幸能参与到这项探索太空的计划当中。”

科研船下,刘小柳微笑着伸出手,与秋白雨握了握。

秋白雨:“……”

灵能的作用下,四十多岁的刘小柳看上去仍旧和二十多岁的女孩一样年轻。

如果不是气质上让人觉得她非常成熟稳重,可能别人还当她刚20来岁,不知社会险恶的小仙女。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

“怎么是你来主导这次星系探索?你不是有许多灵能实验要做吗?”

“灵能实验交给年轻人来就好了,他们比我更适合做研究。”刘小柳微微一笑,“让我来是组织上决定的,因为我拥有整个国家独一无二的跃迁能力,上面认为这个能力在探索调查宇宙的时候更有用,就让我来了,我对此没有意见。”

秋白雨略一查询,恍然道:“原来如此,科研船上拥有放大灵能能力的模块,你的跃迁能力确实更适合去探索,可以在遇到意外的时候进行全舰跃迁,虽然距离有限,不过还行,总比没有好。”

“在秋院士你指导科研船建造的时候,我们对灵能机械模块的研究可是从来没有停下。”

放大灵能的模块正是出自刘小柳主导的灵能研究所,在确认可用后就申请加装到科研船上。

秋白雨觉得没有问题,不会影响到舰船的整体后,就同意了加装。

秋白雨的农用灵能装置给了灵能研究所极大的灵感,让他们获得了研究的新方向。

有的时候,科技爆炸只缺少一个基础突破。

相关的基础突破后,对应的科技分支都会迎来一次科技大爆炸。

灵能机械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

秋白雨给了灵能研究所灵能机械分支的基础科技,于是他们开启了灵能科技大爆炸。

这一点其实在核聚变技术、护盾技术、量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快子信号技术等获得突破后就存在过。

核聚变获得突破到现在,东原迎来了数年的科技大爆炸,这些技术爆炸,将会持续数年之久。

秋白雨等科研船起飞后,就准备去全国各大城市去感受一下科技突破后的生活。

她一直没有去感受,就是为了这一刻,看看世界会给她什么惊喜。

“话说回来,刘主任你要离开地面,前往太空中担负调查星系的重任,小玉那边没说什么吗?”秋白雨问。

这对师徒好像对星空都挺有缘分的。

孔小玉刚回来没多久呢,刘小柳就准备离开地面。

当初她还各种登门拜访,请求秋白雨让孔小玉回来。

结果回来几个月,她自己就准备离开了。

“她敢说什么?她能说什么?”刘小柳轻哼一声,“之前她在月球基地呆了那么久,根本不拿我当回事,我当然要报复回去,这次换我在星空中呆个几年了!”

秋白雨:“……”

话是这么说。

当科研船准备起航时,这师徒二人背着人群,在某个房间里互相抱着哭得稀里哗啦的。

也幸好两人都是灵能者,出来前用灵能把眼泪给弄掉,然后穿上装甲宇航服,倒没人看出来。

秋白雨通过那个房间的监控知道,但没有说什么。

探索星空,离别是常有的事,见的多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

“秋队,师父他们这一走,要多久才能回来?”

目送科学家们登船时,孔小玉靠近秋白雨,小声问道。

“不清楚,大概等物资用完了就回来了吧。”

“船上的物资能坚持多久?”孔小玉又问。

“船上有种植区域,可以种菜种田,全自动化机械化操作,能让他们吃到新鲜的蔬菜。”

“……你直接说他们可以不用回来不就得了。”

“还是要回来的,因为只有蔬菜,没有肉食,需要每隔一年左右回来一趟,去月球基地上补充肉食和其他物资、燃料。那个时候可以回来看一下,嗯,春节能回来。”

说着,秋白雨看了孔小玉一眼,“放心,你师父肯定会每年春节都回家的,不像某个人三年才回来一次。”

孔小玉别过头去,假装听不到。

这次的起飞和以往一样,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

因为最近几年,随着月球基地的进展,和愈发成熟的载人航天技术,经常有来往月球地面的运输船载人升天,让大家对升天已经见怪不怪。

或许等到下一次想要获得热度,就只有对外公开月球基地的游览,即普通人也可以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