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第124章

作者:z咏橘

  对他们来说,最天然的草料,就是马匹最好的食物。

  而大周农耕业极其发达,战马的吃食自然也是上等。

  故而,大周的战马,看起来都挺高大,而辽、夏两国的战马,都偏精瘦。

  “我大周将士视马如命,宁可自己吃得不好,也会让马儿吃饱。”

  “一个不爱惜骏马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

  卫渊直言道。

  耶律信先道:“卫兄这句话说的很对,若是一个国家连马匹都不珍惜,就休要妄谈什么王图霸业。”

  “只是,是否爱惜战马,仅从马料上可看不出来。”

  众人说着,不经意间来到点将台上。

  耶律信先与李谅祚看着眼前不停操练的将士,心有所感,陆续道:

  “听闻卫将军在代州搞了一套新式练兵法,可以使多兵种之间紧密配合,不知这种练兵法,是否在大周军队内推广?”

  “卫将军的练兵法,与寻常的练兵法有何区别?”

  如今,不知大周境内的人知道卫渊搞了套新式练兵法。

  就连敌国也都有关注。

  毕竟,他们深知大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

  当年,战国时期,魏国就是通过练兵,才强于一时。

  而秦国也是通过以法强军来达到这一目的。

  可见,若是有了全新的练兵法,且这套练兵法能够适用于现有的大周军队,绝对能够使大周军事力量攀升。

  这是他们比较担忧的一个点。

  “任何的练兵法,都需一定的实践才能检验,我都不急,你们二位急什么?”

  说罢,卫渊拿来一面令旗,向正在操练的将士们左右挥舞。

  顷刻间,将士们根据令旗所指,迅速调整队形,不足半刻,一套八门金锁阵便是成形。

  对于他们这些熟读兵法的将士来说,要是不会摆出一两套阵法,那都不好意思说是将领。

  所以,对于这八门金锁阵,耶律信先与李谅祚也很熟悉,他们略感惊诧,

  “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一套阵法的排列,卫将军对于兵阵之道的研究,已然出神入化。”

  “早就听闻贵国将士精通列阵之道,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

  禁军将士们能在如此迅速中摆好一座大阵,其实是昨夜秦振提前操练的结果。

  毕竟,真要摆出所谓的八门金锁阵,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

  随着甲胄质量的提升,还有骑兵的高度发展。

  其实,这些兵阵之道,在实战中,已经无法体现出巨大优势。

  不过,利用兵阵之道练兵,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禁军将士变换阵型之时,卫渊注意到了一名年轻将领似有着不俗武艺。

  不过,碍于使节在身旁,他也只是暂且将那人记在心里,并未声张。

  “些许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卫渊摆了摆手,示意将士们继续操练。

  随后,他又开口道:“其实从日常操练当中,伱们也难以看出什么。”

  “毕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有时,一名将领的决定,往往能决定一支军队的胜负。”

  耶律信先与李谅祚深以为然。

  不久。

  两国使节陆续离开禁军大营。

  返回官驿途中。

  耶律信先与李谅祚同乘一辆马车。

  二人先后开口道:

  “今日未能见到卫渊那新式练兵法,还是有些遗憾。”

  “是啊,我们执意要看禁军兵营的目的,就是要瞧瞧卫渊的那新式练兵法,可结果不如人意。”

  顿了顿。

  耶律信先皱眉道:“代州一战,卫渊袭击我大辽先锋营时,带了百名亲卫。”

  “听不少将士们说,他们亲眼见到,卫渊的那支亲卫,在乱战中的表现,颠覆了他们对于周国的认知。”

  李谅祚叹道:“可惜了,不能亲眼目睹.”

  “但从今日之事来看,卫渊也必将是我两国大敌。”

  “有机会,一定要杀了他。”

第112章 赵祯的用意

  两国使节返回驿站后。

  卫渊就带着二百两黄金入宫面圣。

  在宣政殿内见到赵祯之后,他将那黄金放在案前,跪拜道:

  “陛下,臣今日逾越,给了两国主使各一套甲胄,只换来这二百两黄金,请陛下恕罪。”

  闻声,赵祯明显愣了愣神。

  两套甲胄而已,又有什么?

  以辽夏两国的实力,不可能连两套甲胄都搞不到。

  而且,前些年,赵祯也赏赐给各国不少精美甲胄。

  “卫卿何罪之有?”

  “而且,一百两黄金换一副甲胄,这买卖.不亏。”

  赵祯笑了笑。

  何止不亏啊,简直赚麻了。

  卫渊道:“陛下不怪罪臣擅作主张,臣感激不尽。”

  赵祯摆了摆手,“不用与朕如此生分,两国使节在京期间,你负责一应事务,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便是,无需事事都向朕汇报。”

  卫渊当即表现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臣谢陛下信任。”

  他初步猜测,辽夏两国之所以要甲胄。

  是因为想看看如今禁军将士身披的甲胄,与昔日的相比有无区别。

  待卫渊前脚刚离开宣政殿。

  赵祯就看着案上的二百两黄金怔怔出神。

  随后,他大笔一挥,又赏赐了卫渊万两黄金。

  钱财而已,他有的是。

  朝廷没钱,跟他这个皇帝可没关系。

  不过,赵祯的又一次赏赐钱财,可谓让百官极其眼红。

  毕竟,试问如今满朝文武,谁有卫渊这般受宠?

  傍晚。

  赵祯在曹皇后这里歇息。

  后者询问道:“听说陛下又赐了忠勇伯万两黄金?陛下几次三番赏赐于他,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前者将今日二百两黄金之事说出,开口道:

  “原本这二百两黄金之事,他大可以不用向朕禀报,但他依旧来了,可见,他是忠诚于朕的。”

  “满朝文武,忠心于大周者随处可见,但是忠诚于朕的人,可不多。”

  “朕已经老了,待朕百年之后,此子能够帮到曦儿,朕现在对他的赏赐,他将来都会还给曦儿。”

  曹皇后瞬间明白了赵祯的打算。

  这是要将卫渊留给未来天子了。

  “陛下福寿安康,必然能长命万年。”

  曹皇后连忙开口。

  赵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这世上,岂有万年的天子?”

  曹皇后沉默。

  这种话题,她不敢再与之聊下去。

  最近几年,她明显感到,赵祯的身体不如从前了。

  时不时打盹也就算了,经常还会感染风寒、风热之症,且没有食欲。

  这是走下坡路的预兆。

  ——

  翌日,两国使节无事,卫渊将马军司的事务,暂且交给了徐长志。

  他大摇大摆的做起了甩手掌柜,带着二姐卫如意,看了给她买下的新宅子。

  三进三出的大院,光是屋舍就有几十间。

  据说曾经有某个姑苏一带的商贾,花大价钱修缮了这间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