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第234章

作者:z咏橘

  张桂芬莞尔一笑道:“但请兆远兄弟放心。”

  一句放心,算是让林兆远放轻松不少,

  “大嫂,小弟明日还要前往工部,要事缠身,暂先离去。”

  “小弟的事情,有劳大嫂多费心了!”

  待在张家,始终让他感觉有些不舒服。

  尽管张辅夫妇待他都很客气和善。

  张桂芬本想再留他用个晚饭,但是林兆远执意要走,只能由他了。

  待其走后,张夫人嬉笑道:“我们家丫头出息了,都能跟别人说媒了。”

  在回府里的路上,张桂芬一直在想,该如何向自家娘亲解释。

  毕竟,这事要传出去,难免会遭人耻笑。

  哪料,自家娘亲却是和颜悦色。

  这让张桂芬有些难以理解,

  “娘亲您不责怪女儿?”

  张夫人疑惑道:“为何要责怪你?”

  张桂芬道:“女儿虽有婚约,但尚未出阁,就为他人说亲,于礼不合.”

  张辅抚须道:“咱们家,何时有那么多说法?”

  张夫人点头附和道:“你爹说得对,你是将门虎女,拘泥那些俗礼作甚?”

  “再说,兆远这孩子,本就是追随渊儿的袍泽兄弟,他的婚事乃至今后远之、萧逾明他们的姻缘,你都要去操心。”

  “这本就是你这个当大嫂的,应该要去做得事。”

第194章 贵人,杭州茶百戏

  三日后,盛老太太与明兰等人离开京城,前往宥阳老家。

  盛长柏原定今年参加春闱,结果赶上王安石担任吏部尚书,要对今年官场考究改制。

  于是昭告天下,每三年一次的春闱,延迟一年举行。

  要不然,再多出几百名进士,对于王安石接下来的改革措施,并无利处。

  这事在士林当中闹得很大,好在,朝廷一直在发布与倭寇对战的消息,引得民间津津乐道。

  延迟一年举行春闱这事的热度,自然也就有所下降。

  既然今年并无春闱,索性,盛长柏就跟着老太太前往宥阳了。

  除了他与明兰之外,如兰吵着也要去。

  盛竑只得答应,如兰这一去,干脆让长枫与墨兰也跟着去。

  正好,让他们与大房那几个子女熟络熟络感情。

  林兆远要护送户部拨下的钱粮,约莫还要有一段时间才能返回东南。

  与此同时。

  卫渊那边,也接到了组建水军的旨意。

  此刻,福州海防大营里。

  杨怀仁一脸惊喜道:

  “原本以为,组建水军这事,必然困难重重,没想到,官家竟是这么快就应下来了。”

  卫渊道:“官家想要文治武功,开海运与建水军,正是官家所需。”

  杨怀仁道:“只是组建水军一事千头万绪.卫帅您心中可有主意了?”

  卫渊道:“与建造荡虏军相同,一半老卒,一半新兵。”

  “老卒从福建路各地海防营中挑选,至于新兵在东南沿海各地区,挑选一些青壮年,凑足三万人。”

  “本帅已经命呼延忠挑选海防营合适人选,待户部的钱粮一到,就可着手成立了。”

  杨怀仁点了点头,道:“前些日子,工部与军器监制造的战船,已经运来东南,算上沿海一带陈旧之战船,共计上千艘。”

  卫渊道:“本帅已上书,请工部与军器监再造千艘战船,一年为期,分批次送来东南。”

  “同时,已向陛下请命,让郭颢前来,约莫待兆远回来时,就能收到结果了。”

  站在一旁的萧逾明沉声道:

  “郭兄能来是最好,只是郭兄这个人,一向都很有主见。”

  他是在隐晦的说,郭颢野心较大,或许难以掌控。

  但就目前而言,郭颢还是很听卫渊的话。

  对于萧逾明忧心的点儿,卫渊也有思量。

  他让郭颢来,无非是要制衡呼延忠,但将来水军究竟是姓卫还是姓郭,卫渊必须要提前做好防备。

  在卫渊思索间,杨怀仁直言道:“陛下让卫帅您组建水军,如今您有上书请那位郭将军前来,在陛下与那些士大夫眼里,卫帅会不会有任人唯亲的嫌疑?”

  他是担心,迟早有一日,卫渊因势力过于壮大,会被朝廷忌惮。

  卫渊又岂能不知这一点儿?

  但是官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他若是不去争取,只怕待到将来,更容易被皇帝一撸到底。

  而且,他若退一步,某些人便会进十步百步。

  他若一退到底,某些人更是会踩着他的尸骨上位。

  地位到了他这一步,退与进,都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了。

  比如背后涉及到的势力,两浙、河东卫氏,还有给他送好处的诸多世家商贾

  他即使想退,那些人,也会推着他走,到了那时,反而会更加危险。

  “兴建水军,本帅是有私心不假,但更多的,是希望国朝能有一支强悍的水军,用来稳定东南局势。”

  “只要问心无愧,闷头做事便是,至于将来如何,留待将来再说。”

  时至今日,卫渊才算是理解,那些功勋卓著的大将,为何不能急流勇退。

  非是不愿,实是不能。

  比如开国将领,那些人,身后哪个不是有着一帮兄弟?

  他们不争,身后的兄弟该怎么办?

  真要是请辞撇干净一切,混个富家翁是不成问题。

  但是行军作战多年,谁没几个仇敌或是政敌?

  今日卫渊可以不兴建水军,待有朝一日,海运出了问题,东南局势不稳,这笔账,又该算在谁的头上?

  若是卫渊不觊觎水军,不牢牢掌控水军,岂不是一朝谋划都做了无用功?

  “兆远到来之时,就是福州开启海运之日。”

  “在此之前,我要启程前往扬州广陵县祭祖。”

  “怀仁,你留在福州坐镇,大牛,逾明,你们二人各自挑选百名亲卫,同满甲营一道,随本帅前往广陵。”

  几日前,卫渊给两浙与河东卫氏族长写了信。

  广陵祭祖一事,让他们多派一些信得过的年轻人。

  卫渊要从中挑选出来十几人入水军。

  之所以为在荡虏军安排卫氏之人,是因为荡虏军就在天子脚下。

  御史盯得很紧,不可有丝毫差错。

  毕竟,他任陈大牛等人为统帅,都被御史告到御前。

  要是再安排卫氏族人,那可真就要死了。

  可水军不一样。

  水军远在东南,御史的手伸不到这里,除了皇城司之外,不会有人知晓水军的确切情况。

  而他现在与皇城司都指挥使又是政治盟友,自然不用担心这一块的因素。

  选用卫氏族人到水军里去,也是要提防有朝一日郭颢自个儿有壮大之势。

  郭颢不像陈大牛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自己身边。

  任代州团练使久了,当惯了一把手,只怕就不愿做二把手了。

  如今卫渊只是伯爵,尚且疑虑此前出生入死的兄弟。

  这要是当了皇帝,他想都不敢想。

  怕是陈大牛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他都能生出疑心来。

  所以,也怪不得不少皇帝有杀功臣的‘喜好’。

  当然,有疑心是一回事,朝着兄弟捅刀子又是另外一回事。

  卫渊只是防患于未然而已。

  ——

  自打来到东南,卫渊还没在苏杭好好逛过。

  此次前去祭祖,他给自己预留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倒是可以忙里偷闲一番。

  第一站,就是要好好逛逛杭州。

  卫渊与陈大牛二人乔装打扮来到杭州,并未惊动当地官府。

  而杭州刺史与两浙路转运使张夏只知道有卫渊的军队在杭州城外安营扎寨。

  他们有心前去拜会,却只见到了萧逾明,闲聊片刻之后,也没问出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