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爷贾珍 第236章

作者:耶律承基

  “嘭”的一声响,一颗弹丸打在那人的肩头,巨大的冲击力,将他往后面带起,又撞到他的同伴,如此,这十来个人全被撞倒。

  这时,贾珍身后的护卫们也赶上来了,无论受伤没伤,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阵拳打脚踢。

  等到好不多了,贾珍才施施然的叫停,让帖木儿将领头的扶过来,再问:“士兵,报上你的军阶、军职!”

  谁知这厮仍旧瞪着贾珍,吐出一口血来,“你又是何人?”

  王剑一脚踢在他肚子上。他疼的弓起身,吼道:“你又是何人?”

  贾珍拦着又要上前的王剑,笑道:“你这厮是块硬骨头,倒是很对我的脾气。告诉你,听好了,老子就是宁国公,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总督京营戎政,贾珍!怎么,见了上官,忘了行军礼了吗?”

  那些被打的士兵面面相觑,纷纷互相搀扶着站起来,尽量站直了,一一报上了自己的军阶军职。

  “卑职宣府总兵官麾下,前锋营昭武校尉,百户张孝诚!”

  “卑职宣府总兵官麾下,前锋营宣节校尉,外委把总穆青!”

  “卑职宣府总兵官麾下,前锋营伍长邓昌”

  “宣府总兵官麾下,前锋营长枪手”

  ……

  贾珍始终带着笑,“说吧,为什么闹事?娘的,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那张孝诚喊道:“报大帅,我们原本没有惹事,是有人在一旁插嘴,说咱们兄弟是看门的,这也算了,但他话里话外说咱们京营清君侧。卑职觉得他心怀不轨,便将他捆了起来。后来,咱们听小二说他是什么孙指挥,就想和他较量较量,谁知这家伙是个怂货,竟然溜了。卑职想着这种人溜了就溜了……”他忽然皱着眉头,咬牙拔去肋下的木楔子。

  穆青接着他说道:“可笑的是,等咱们喝完了,他领着几十个人来报仇。怂人带的人更怂,轻轻打几拳便都趴下了。”

  贾珍点点头:“好在你们打赢了,否则,你们休想好过!”他看了他们一眼,命令道:“你们酒业喝了,饭了吃了,架也打了,给老子立刻回营!”说完转身就走。

  张孝诚忙叫住他,“大帅,您不处罚我们吗?”

  贾珍冷笑,“老子没有那儿闲工夫。你们总兵官把你们放了羊,故意让你们给老子添乱,老子平了你们,还有十几处等着老子去呢!”

  张孝诚站到贾珍面前,请命道:“若是大帅相信卑职,卑职愿意替大帅走一趟。”

  贾珍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你如何去做?”

  张孝诚笑道:“卑职在宣府二十年,上上下下的弟兄无有不认识的,只需大帅一纸命令,卑职必定让他们即刻回营。”说完,眼睛盯着贾珍看。

  贾珍哈哈一笑,让小二取来纸笔,匆匆写了几个字,盖上自己的私印,交给张孝诚。“如此,有劳!你由此往东,我往西,完事儿以后,咱们在朱雀门前汇合!”

  张孝诚接过手令,恭敬的行了军礼,“卑职等遵令!”立刻领着他的人出了百味居往东边去了。

  而贾珍站在堂中,朗声对楼中众人笑道:“适才楼上些许打斗,惊扰各位了!凡今天在百味居用餐的,都记我贾珍的名字!我请了!至于刚才损坏的财物,麻烦老板去趟宁国府,我照价赔偿!”

  楼中看客们纷纷拍手叫好,有免费的吃食,如何不好?

  至于百味居的大老板可人会不会找贾珍要钱,可以合理猜测一下。

  贾珍从百味居出来,神色冷峻的命令金吾卫暗中戒备,要是这些宣府军不受控制,必须第一时间予以剿灭。

  是的,剿灭!

  同时命令沈炼立刻监控宣府军,以防有变。

  他对罗师爷道:“这里面有人在故意兴风作浪!看来,宣府军要换一换血了!”

  罗师爷捋和胡须,笑道:“把上面换掉就可以了。否则伤筋动骨,就得不偿失了。”

  贾珍赞同道:“比如这个张孝诚就很有意思!”

  罗师爷道:“是很有野心!”

  贾珍骑上马,笑道:“我就怕他没有野心!”

  他们说着,便跑向下一个闹事的地方。

  那张孝诚一路上宣布贾珍手令,召集同伴,也有大闹,甚至抢劫的,这张孝诚端的是个狠角色,凡不从命的,不论军阶高低,一律就地斩杀。于是不到半日,他便将闹事的宣府军兵带出神京,回京营军中。然后只身在朱雀门前等候。

  所以等贾珍赶到朱雀门的时候,张孝诚半跪在贾珍马前,“报大帅,卑职已将百味居以东旧宣府将校士卒带出神经,令其回营待命!特此交令!”

  贾珍下了马,扶起他笑道:“果然不错!”

  张孝诚越发恭敬。

  忽然贾珍对他说道:“张指挥,你觉得宣府军哪些人值得我信赖?”

  “指挥?”张孝诚心中狂喜,面上却平静的道:“卑职愿为大帅效死!”

  贾珍笑道:“宣府军中像你这样的人,太少了!”

  张孝诚心领神会,“请大帅放心,卑职定当竭尽全力!”说完,匆匆进宫去了。

  帖木儿经过他的时候,塞给他一张纸,“给你自己和你的兄弟们购置一些东西。”

  张孝诚打开,却发现是张银票。

  且说百味居内,自贾珍走后,罗香玉才敢从房内出来,她脸上红扑扑的,刚才老爷太厉害了!她的眼睛里直冒星星。

  她走近些,楼上的小二正在打扫,只见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也在问那小二,“那贾珍真的一个人就把他们全打倒了么?”

  那小二不耐烦道:“我说姑娘,我已经给你讲了三遍了!你要是还问你,要不要给你雇车,将你送宁国府去?贾公爷最喜欢你这种小姑娘了!”

  “呸!你说什么呢!”那少女身边的小丫鬟急了。

  于是,罗香玉走了过去……

  至于那孙绍祖么,一看到罗香玉从他面前走过,便走不动道儿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吴天佑的愚蠢

  大明宫,吏部侍郎吴天佑正焦急的奏报皇帝:“皇上,眼下神京内许多地方都有京营兵闹事。若不施以重手,万一酿成哗变,后果不堪设想!臣恳请皇上当机立断,调动禁军镇压!”

  皇帝正在沉吟,“现在市面上到底情况如何?”

  新任的锦衣军指挥使已经得到消息:“皇上,此次进京的全是宣府调防的边军,因日前关了饷银,便想进京城里来见世面。全因边军鲁莽,且怙恶不悛,才与京城百姓多有冲突。”

  那吴天佑接着说道:“皇上,臣来的时候,正好撞见一伙边军,衣衫不整,喝的醉醺醺的,竟然当街调戏良家妇女。也有正义之士挺身而出,却被打的稀烂,扔在路边,甚至当街抢劫。”说到此处,他再次跪下,哭诉道:“皇上,边军如此戕害神京百姓,已至于民怨沸腾,恳请皇上为百姓做主,将闹事的绳之以法,并追究主事者之罪!”

  皇帝冷哼一声,“依着你的意思,朕应该追究谁的责任?”

  吴天佑尚在想皇帝到底是对边军不满,还是对他不满,听的问,便脱口而出道:“自然是总督京营的宁国公贾珍了。京营出了乱子,难道他不应该担责吗?”

  皇帝半晌没有说话,把吴天佑晾在那里。

  这个吴国丈可真够愚蠢的!

  连伴驾伺候的戴权也知道,此次的闹事的是宣府军,不是京营。虽然他们身穿京营号服,但实际兵马籍册尚在交接之中,这也是为什么宣府总兵能绕过贾珍,将他手底下三分之一的人放了羊的原因。这么一来,即便要打板子,那也只能处置宣府总兵,打不到贾珍身上。更深一层,边军入京是皇上亲自定下的策略,其中有不能明说的意味。现在正是边军出事,你个吏部侍郎叫嚷着追究责任,皇帝会有好脸色才怪呢!

  吴国丈跪的久了,膝盖生疼,屁股总是扭来扭去的。他抬头几次看着戴权,向他眨眼。

  戴公公啊,昨儿我们可是说好了的,你不能说了不算,撂挑子啊。

  戴权一脸的不满。

  咱家哪知道你做的这么糙?明眼人一看就是要害人还不好?

  吴天佑又挪动了一下。

  看在两千两银子的份上,你给皇上说说?

  戴权一只眼睛瞟了他一眼,若不是看在贵妃娘娘的面儿上,两千两还好意思在咱家面前拿出来?

  他向御座走近前一步,悄声对皇帝道:“皇上,现在已过了未时。贵妃娘娘给您备了粥,嘱咐奴才给您送来。”

  皇帝看了戴权一眼,方才展颜笑道:“还是芷心能想着朕,和她说朕用过了,味道也好!”

  戴权便躬着身子后退几步,让端着粥的小内侍下去了。

  皇帝仿佛现在才想起吴天佑,说道:“起来吧!”

  吴天佑立刻爬起来,心中也很忐忑,感觉摸不准皇上的脉了,他不是应该立刻同意,然后问罪贾珍,一发夺了兵权?

  “皇上,那贾珍?”吴天佑忍不住问了句。

  戴权几乎就要掩面而走,以后还是少和他打交道,他的蠢会传染的!

  皇帝扔下手里的奏章,问道:“兵部尚书来了没有?”

  戴权回道:“一早去传了,应该正在路上了。”

  怎么该管的兵部没到,你一个吏部的官儿先到了?

  吴天佑有些不安,好像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这时,黄门官来报,“宁国公贾珍在宫外求见!”

  皇帝笑道:“他倒来得快!宣!”

  戴权立刻扯起乌鸦嗓,“圣上有旨,宣宁国公贾珍觐见!”

  吴天佑一愣,眼中闪过慌乱。

  不一会儿,贾珍大步来到殿外,却被大汉将军拦下。

  戴权即上来低声喝退,“为何阻拦宁国公见驾?”

  大汉将军禀道:“公公,末将见宁国公身上有血迹,按例不能见驾!”

  戴权才发觉贾珍衣摆果有一片血渍,惊问道:“啊呀,我的公爷,你这是怎么闹的?”

  贾珍拱手笑道:“公公,来的时候宣府兵在神京闹事,我顺便砍了几个不听话的,急着求见皇上,还没来得及换衣。”

  戴权长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且等着,咱家奏报给皇上!”

  皇帝听了,看了一眼耷拉着脑袋的吴天佑,“让他进来吧!”

  于是贾珍直走到御座前才跪倒山呼万岁。 皇帝笑问道:“看你这样子,外头的乱子都平了?”

  贾珍脸上显出不解的神色,“回皇上的话,外头没有乱子啊?”他随即拍着胸口道“谁敢在神京作乱,臣头一个放不过他!”

  皇帝道:“那就奇怪了,吴侍郎启奏说外头有京营兵作乱?正要追查呢!”

  贾珍看也没看吴天佑,对皇上笑道:“是有一些调防入京的宣府兵与城内百姓有点纠纷冲突,且己平息。臣己令他们回营待堪。”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

  吴天佑听说这么快就平息了,顿时觉得大大的不妙,硬着头皮质问道:“宁国公故意掩过饰非,推卸责任,是何道理?你们京营兵在街头横行,强买强卖,劫略妇女,难道也只是纠纷?”

  贾珍转头瞟了他一眼,对皇帝笑道:“皇上,吴大人这话,臣就听不懂了。臣有什么过?什么非?宣府兵还未划归京营,他们惹了麻烦,怎么也找不到臣头上吧?再则,吴大人既然见到了有人做恶,为什么不上前制止?你堂堂二品大臣,在街面上坐视惨事在眼皮子底下发生,而无动于衷?这就是你身为朝廷重臣的操守?”

  吴天佑辩道:“说什么宣府兵?明明是你京营兵,休要抵赖,他们身上还穿着京营的号服呢!我区区一个文官……”

  “文官如何了?”贾珍笑道:“本朝多少文官领兵打仗,何况这又不是领兵打仗?些许几个兵油子就怕了?说到号服,你吴大人身上还绣着鸟儿呢,难道你就是只鸟了?”

  这就是胡搅蛮缠,不讲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