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21章

作者:半只青蛙

如此天降横财的好事,他独独故意忘记了一个人。

这被忘记的人就是常凯申!

黄克开始的时候,只把蛋糕分给中统和复兴社,他的态度很明确:“我是生意人,我指点你们发财,怎么分蛋糕是你们的事,我不管!”

在这事上,已经互相看不顺眼的中统与复兴社,再一次地团结在“钱大爷”身边,无论是陈家兄弟还是有参予的复兴社成员,都表示谁敢动我们的蛋糕,就是和我们中统(复兴社)过不去!

他们虽然这么说,但是这么大的利益,有两个势力是双方都无法绕过去的。

一是宋家,一是孔家。

二陈和十三太保们不得不肉痛万分地分出一部分利益给孔、宋二蛆堵他们的嘴,

然后委员长呢?党国呢?

反正大家是装成忘记了,卖几张认购券,这种小事,就没必要劳烦委员长大人了.......

只是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些意外。

--------------------------------

二月十八日,元宵节过后不久,名为“黄金药业”的股票认购券,在上海、北平、天津三地正式发行。

黄克和艾琳娜从延安赶回上海,就是来参予“黄金药业”认购券的销售仪式的。

这一天,上海证券所外,人山人海。这群人中,有大量的中产,也有大量的“职业黄牛”。

无论上海还是北平、天津都是如此。甚至三地的驻军,都有士兵按长官的指令,跑去排队了。

为了最大限度的圈钱,要进入销售场所,就先要买“门票”,不多,一张门票十个铜子。进去后,只能排一次队。买到认购券后,就得从另一边出去。

啥,嫌贵?爱买买,不买滚!没看到外面人山人海吗?现在全上海全民国全世界都知道,去年下半年,黄金公主靠卖链霉素,半年的销售额,就达到八千万美元!而据内部人员透露,替其代理销售的孔、宋两家,更是各自净赚一千六百万美元——这个消息,汇丰和花旗银行的人替其背书披露的!而作为美国销售代理的杜邦,在当年公布的财政报表里,同样也披露,其代理销售链霉素,半年里获益超过两千万美元!

链霉素的利润,简直是到了疯狂暴利的程度。而这样的一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链霉素工厂,其上市融资,只要一亿美元!按其去年的利润率来看,一亿美元的投资,最多两年就可以收回!

在这个经济危机,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的年代,这简直是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人都发疯的暴利啊!

于是,无论是上海还是平津,唯三开放的三座城市的几个销售网点外,全部人山人海,无数的投机客,中国的,外国的,全堵得满满地想冲进场去抢这天上掉下的超级大馅饼。外面的那群人中,其中更有不少的美国人。

摇号认购券这东西在美国,其实是提前半个月就上市的,当时也卖疯了,卖光了。然后有买不到的美国人就乘飞机跑中国来想来这儿扫货.......

为了防止发生踩踏事件,另一处新增的销售地点被借用在上海跑马场,那里足够宽敞,也极方便管理。

“黄先生,您真的太不够意思了!”

说出这话的人,是杜邦的三巨头之一,皮埃尔·塞缪尔·杜邦先生。外面很多人都以为黄克只是个吃软饭的小白脸,艾琳娜才是正主,但是皮埃尔·塞缪尔·杜邦凭着多年人生经验,在几次谈判接触中,很早就注意到,在这对男女中,真正的主事的人反而是总是有意地躲在艾琳娜光环后面的黄克,他丝毫不敢小瞧了他。(他和黄克都是用英语交谈,以后类似的情况不多论述)

“怎么了?”

“买认购券还要先买门票,这么天才的赚钱方式,你们怎么不提醒我们!你这样让我们最少损失了近百万美元!如果我们半个月前也在美国这么做的话......”

“啊,这事我还是不久前刚刚想到的......”

黄克打着哈哈。

皮埃尔·塞缪尔·杜邦,或许有些白人至上想法,或许骨子里瞧不起中国人,但是他绝对不会瞧不起能搞出这么多名堂,把这么多势力玩弄于股掌之上,轻松地赚到上千万美元还能全身而退众人皆捧的人。

当他和黄克交流的时候,和他一起来中国的夫人与女儿,正陪着艾琳娜在一边喝下午茶。就在早上,这对男女亲自出手,替其夫人和女儿进行了一番“美肤保养”,事后,皮埃尔·塞缪尔·杜邦一家人和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现在的艾琳娜,比起昨天,身上多了一件事物:就是她的那双大长腿,正套着一双性感的长筒尼龙丝袜。这是杜邦夫人送她的诸多见面礼之一。

皮埃尔问黄克道:“你觉得股票上市后,能涨多少?”

“涨多少和我关系都不大。我只关心,我最后能赚多少。以及杜邦的朋友,还有美国的朋友,能容许我在那儿赚多少。”

“哈哈哈,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呢!”

“不够聪明的人,早就被人乱枪打死在纽约街头了。”

黄克看艾着琳娜的腿,心里想着却是晚上艾琳娜身上只有双丝袜时是什么样子的。

皮埃尔哈哈大笑了起来。

“说得没错,你知道,尼龙丝袜并不是杜邦公司发明的,他的真正发明者,现在已经被搅成肉浆,埋在纽约帝国大厦的地基里了。”

“怎么死得这么惨?”

“把我们美国牛仔当傻子,卖丝袜加炒股,赚了很多个亿,还想把钱转走!”

黄克哈哈大笑了起来:“就算炒股赚了钱,如何取钱,其实也是一门艺术的。”

在赤裸裸,社会达尔主义横行的二战前,和杜邦的合作,不是那么容易的! 杜邦公司,可是做过把竞争对手的工厂用炸药炸上天的事,那还是“亲家”呢。杜邦在黄金药业身上投了两千五百万,算上其他方面的隐性资源投入,最少在三千万美元以上。如果黄克不能给他带来足够的利润和回报,妄想将他当成凯子来宰,他早就和那个外号叫丝袜庄的家伙一样,被乱枪打成碎肉了。

幸运的是,黄克非常地“识相”,懂事,有能力,懂眼色,老杜邦也不介意拉他一把,扔根骨头——至少在他目前看来,这个年青人远比那个委员长有能力多了。到目前为止,花旗国在那位委员长身上的投资,还看不到足够的利益回报。

“你这么懂,我就放心了呢。纽约的银行家,其实是很黑心的。MR.黄你是个聪明人,我相信你不会和那个庄一样的。”

黄克知道他所说的是什么事,圣诞节那段时间,他和艾琳娜向汇丰贷了一大笔钱,加上从前挣的,事后全部投到股市上——有大黄克在另一个时空帮着查资料,知道什么股涨得最凶,投资自然是无往不利。黄克也很小心,每种股票都只买一百万甚至几十万,都不多,却没想到还是被人注意到了。

毕竟他和艾琳娜都不是普通人,而是名人了,一举一动,都有人在看着。黄克在金融上怎么玩,只不涉及到杜邦的利益,皮埃尔是不会管的,其实他是善意地在提醒他。

“杜邦先生,你知道我是中国人,中国和日本之间,不是很太平。你看过我新出的那本书了吗?”

“《菊与刀》吗?你可是把我们合众国的废物总统们,吹成了上帝啊!”

杜邦哈哈大笑了起来。

“中国和日本之间,两年内一定会有一场生死大战。我准备在明年这个时候,把能花掉的钱,大部分都花掉.......”

“哦,花钱?这是好事啊!我最喜欢爱花钱的中国朋友了。”

“我需要杜邦先生帮我花钱!但是您也知道,我在这个时候花钱,其实是亏钱的,所以,您得帮我找一些“超值”的商品让我买!我得到现在,你得到未来,大家都能获得幸福。”

“当然!”

皮埃尔.杜邦笑了起来,举起酒杯,和黄克轻轻地碰了一杯。

“我喜欢你,中国黄,什么时候来美国作客呢?”

“大概四月份后吧.......我知道,杜邦先生您对我们的另外一些小发明,也非常有兴趣,大家那时候可以再谈谈!”

------

-------------------- 第133章杨永泰之殇,潘汉年获奖 --------------------

“黄金药业”股票认购券,这是黄克抄袭后世某个无节操的证券会搞出来的割韭菜法,然后传授给炮党政权里的诸多肥蛆们。当初创造出这些手段的那帮个人,可真的都是个个熟读马列,嗯,是逆读马列,逆练神功的高人啊!

“韭菜居然能这么割!”

无论是孔、宋还是陈、戴,这群人听到黄克传授的手法后,个个惊呼世间竟有如此生财绝技。此法飘洋过海,最先试用的人是美帝。杜邦公司的人,联合美国证交所,先试着将此法玩了一波水,结果意外地大获成功——黄金药业之所以在美国能如此顺利的上市,黄克向美国证交所的高层们献上的“收割之法”绝对要占大半的原因。

而通过卖门票再割一轮,更是让老杜邦都叹为观止。

比美国人迟半月出售认购券的中国这边,吸收了美国那边传回的“经验教训”后,本着最大程度“收割韭菜”的原则,孔宋陈戴四人操作下,规定不管是谁,一人一次最多只能认购二百份!即二十个大洋!即使他们在三地准备了数百个窗口销售,但是蜂涌而来的投机客们,还是瞬间把上市的一亿份认购券抢空。而后扔出去的一亿份,也很快被瓜分完毕,不得不紧急地一再加印。

追捧的人,都是懂点股票的富豪们。他们当然不可能象普通人般去排队,想托关系走后门.......这时候,复兴社和中统参予此事的好事就显露出来了。

不是不可以从后台关系先得,而是要付出“面子”和“代价”。

他们在这过程中,捞上一票。

有钱没门路的普通人,想买?要么老实地排队,要么花钱雇人替你们排队。但是什么人可以排队,什么人可以当黄牛,也是要问问维持现场秩序的大小特务和军警的。

还是要付钱!这是工钱,辛苦钱!

追捧这些认购券的人,不光有中国人,甚至还有从海外特地跑来的洋人!黄克这次的大收割计划,可是把杜邦的人都拉下了水。

和他谈判的老杜邦,在听到黄克的方案后,称之为“天才的计划”。其实他们已经知道,艾琳娜还是另一种药“降凤丸”的发明者,后者同样是暴利的项目,甚至是比肺结核药更赚钱的——毕竟得肺病的能有几个人?但只要是男人,都想自己在女人面前“金枪不倒”。

在双方私下的秘密的商业谈判里,黄克就提出,会在适当地的时候,把这个当成大新闻再“正式”捅出去。

被黄克拉下水的他们,一边象戴笠一般,“假装”不知道黄金药业公司还在秘密生产“降凤丸”,一边却故意把相关的机密透露给两国将要被收割的“韭菜们”。“韭菜们”自以为知道了只有他们知道的机密,而割韭菜的人知道你们知道了只有我们知道的秘密.......

无数的投机客们,开始疯狂的追捧“黄金药业”的股票,却得知要先买认购券然后摇签.......

那些没有关系,又有些钱,急着想投投赚快钱的“普通”富户们,中产们,很多都不顾一切地花钱找黄牛排队——但是,这个时期,大量的黄牛,都是复兴社中统,地方驻军提供的。平津这儿,常凯申这边面临着李润石红军的巨大压力时,驻守平津的二十九军这儿,参予“排队”的士兵,数量就达千人。由于“卷”得厉害,敢和他们抢生意的黄牛,甚至当地没后台的黑帮份子, 这个时期都进去了。

这些天,大蛆们因为数钱而累得手抽筋,下面办事的“小特务”们,因为“排队”,也累得脚抽筋,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挣到了钱。

淘金不一定真的能掏到金,但是卖掏金工具的,却先发了。

“印纸,真的可以变成真钱的啊!”

孔宋陈三家的人还有复兴十三太保们,看着收到手上的,越积越高的银元山,个个笑得嘴都合不拢了。然后他们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的余下的两亿份认购券,扣下一部分留给自己,余下的继续扔到市面上,继续圈钱......

门票赚一票,黄牛身上赚一票,买到手后,认购券再转手倒卖给有钱人,再赚一票。至于开奖出来后,拿着那些“中奖”的认购券,要不要倒手再卖再赚一大票,还是换成真股票,赌未来会涨得更多赚更大,这则是考验大家的心脏承受力了。

钱钱钱,到处都有钱可捡!

黄克黄元兴,人如其名,当真是“黄金元宝兴隆”是也!

不管未来如何,无论是戴笠还是陈果夫陈立夫这个时候都在心里发誓,谁敢再说黄克“通共通匪”,我们一定会把他当场活埋了!

为了不让最近穷疯了的常委员长发现这里还暗藏着一座大金矿,宋家的人,包括宋子文、宋蔼玲在内,连自家的亲戚割喉夫人都瞒着。不仅如此,中统和复兴社的人,还别出心裁地,在新闻上进行了“严管”:他们可以报导此事——所有常凯申在看的报纸,上面相关的新闻“必须严格把关不准乱说”,不许过渡“炒作此事”,同时“新闻用词”里不允许透露出“一个大洋十张认购券”之类会“泄露天机”的话。

两大特务组织的手下,以前所未有的认真办事的态度,死死盯着几家报纸......

为了钱,这帮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联起手来给常凯申建了一座信息茧房。

这种手段,二十多年前,袁世凯称帝前袁克定就玩过了一把,当时他专门为袁世凯印了一份“总统专用”报纸。相比于袁克定的愚蠢,戴笠,陈家兄弟这伙人,在这事上则玩得极聪明,给委员长看的报纸,该有的新闻照常报道,只是“漏掉”最关键的地方。

但是,天网恢恢,终有一漏,最后,常秃子还是知道了,因为某个天降意外......

这些日子,因为忧心剿共大事,常秃子没有关心国内的报纸,偶尔看报纸,起初也是一扫而过。看到认购券的事,他凭着自己过去在上海滩炒股的经验,也只以为是这股票大家热追,为示公平所以才搞这个,却没有想到有人会在这里就开始圈钱宰肥羊。

出售后的第八天,包括加印,总计四亿五千万份(因为销量太好,又加印了五千万份)认购券卖到尾声时,常凯申临时起意,把行营暂时由张家口转到北平,坐火车的时候,无意中在火车的报架上看到了北平发行的地方报纸,里面头版的位置,报导了相关的新闻。

中统和复兴社的人,百密一疏,没想到常凯申会突然移营至北平,事先没对北平的报纸进行处置,更忘记管好委座专车上的报纸。

正在火车上看报的常凯申,当时也没有想太多,随便问了一句:“现在买股票要认购券,居然还要钱啊。”

当时他的秘书长杨永泰正好过来向他报告公务,随口答了一句:“这事在平津上海那儿都很热闹,原本只卖两亿份,结果印了四亿五千万份......”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杨永泰,说到这里时,这时才意识到,他好象不该插手这事,连打住了嘴不再多说。

但是,他答话里的一个“卖”字,却在未来将自己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常凯申好歹是在上海证券所混过的,虽然炒股亏得要跳黄浦江,却也不是“股盲”,他拿起《北平日报》仔细看了看相关的新闻,又拿起前几天的《北平日报》翻阅了一下,然后什么都明白了。

委员长终于知道了,“认购券”一事上,有人“又”瞒着他,发了“大财”,而且还是同一批人,孔宋二蛆!

更重要的是,他还知道,认购券这么大利益的事,还是象上次那般,他所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居然没有从中获得一个大洋的好处。

现在的南京国民政府,国库里可是穷得连老鼠都能饿死呢!常秃子正为没钱,愁得发疯呢!

常秃子虽然不是东西,但是好歹也明白,“我即是大民国”,“我爱啃树但不能把树啃倒!”

上一次,孔、宋二蛆,各自尽赚上千万美元,没有交税,“富大夫而空府库”,已经让常秃子怨气冲天了,这一回见他们又来这一出,更是气得火冒三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