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38章

作者:半只青蛙

三月三十一日,东渡黄河的几路红军主力大军,突破吕梁山区,围攻太原。

这一天也是日本昭和天皇裕仁驾崩的同一天。

四月一日,日本政府发布仆告的同时,中国这儿,各地的新闻头版内容,登出的却是“二十万共匪围攻太原,太原危急!”之类标题吓人新闻。

而同一天,河南南边的卫立煌的部队,也北渡黄河,进入运城地区,

三日后,全国各地报纸登出“临汾之围已解”——实际上临汾本来就没有被包围,其仅是在北面承受了少量红军的佯攻压力而已。反而是卫立煌的部队过来后,驻守该地的晋绥军如临大敌,紧守城门,不肯放卫立煌部入城。

不过城中士绅却凑钱拿出三十万大洋献予卫立煌劳军,更奉上汾酒美食无数,态度极为恭敬。

卫立煌不解,问劳军士绅,“我军千里迢迢,来援山西,汝为何闭门不让入。”

该长者答道:“卫长官昔日在长沙壮举,世人皆知,临汾庙小,容不了长官如此大神......”

卫立煌:“......”

当常凯申围在山西周边一圈的“援军”,以慢如龟爬的速度,稳扎稳打,不给红军“围城打援”,单吃一路的机会时,以太原为中心,中心内线作战的红军诸部,并不是真的坐观浪费时间。

从红军东渡,到卫立煌北进“解”临汾之围,这段时间,所有的入山西的红军,却是四周出击,横扫整个晋中盆地。

对于阎老西重兵把守的太原,红军仅仅派出少许部队包围、压迫。晋绥军猬缩成一团的同时还在拼命地在内线修堡垒要塞,而外围包围的红军,则在外线同样拼命地挖坑道、壕沟,打猫耳洞。敌我双方竟在太原周围开始了工事作业比赛。

白天双方在挖工事,连冷枪都不互打,一切看似相安无事。但一到夜里,太原外围的防线就开始热闹起来。

“怦,怦,怦!”

铁桶里面放鞭炮,外围的红军做出好象在猛烈攻打太原城防线的模样,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假打。

一场奇怪的假打战争,就在太原城外上演着。夜间的打臭弹袭扰,不过是在给红军练兵。而被臭习惯了后,阎老西的前线部队也很快被打出经验来:夜间直接放弃第一道防线让红军打臭弹去,反正红军也没想攻下那里,然后白天再过来“收复”防线......

红军发现晋绥军这么干后,干脆连袭扰都停止了,毕竟打金粪弹自己也臭得难受。

阎老西知道李润石不想真打太原,李润石也知道阎老西知道李润石不想真打太原.....

所以,阎老西也努力地挖坑,希望能把常秃子早点引进太原这个大坑里来。

“李润石知道太原不好啃,他不想打,他只是做样子!他还是象在江西时一样,是想围城打援呢!”

阎老西看出了点名堂,但是他也不想出击,只是命令部队坚守不出,然后继续不停地向张家口发电,求救求援。

老西看得很清楚:得把常秃子拖下水,让他和李润石在太原城外打得越凶,他才有机会妥得那一线生机。

别看阎老西现在好象坐壁上观很安稳,其实他心里也在打鼓呢。

为何?

外面那个李润石,这个年青人,他太缺德太难对付了!

别看他围城,围而不打,可是你知道他晚上在干什么吗?

每天晚上,红军都会在夜间派出掷弹兵,悄悄摸到晋绥军阵地前,用黄克发明的“大黄弩”,把一些土制的糖果、卷烟,往晋绥军的阵地上发射。

除此之外,还会使用高音喇叭,不分白天黑夜的,向晋绥军阵地宣传红军的政策,说得比较多内容,就是:“有住XXX地区的晋绥军兄弟吗?告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的家乡被红军解放了,那里现在正在进行土改.......”

你说说,这是人做的事吗?

阎老西到前线视察一圈,听到红军用高音喇叭放出的那些宣传后都胆颤心惊。

他当然知道红军说的话是真的!

他阎老西这一招虽然堪称是“死里求生的神来之笔”,但是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放弃那么多地盘,直接扔给红军,并不是所有的士绅,都愿意听话一起躲进太原城内的。那些没走成的人,事后都被红军打了土豪,人财两失。

好处是:红军这种作法,坚定了跟阎老西走的士绅们的心。

坏处却是,整个晋西吕梁地区,以及太原周边农村地区,甚至其他正在被红军横扫夺取的地区,现在所有的“泥腿子”们,都被共匪动员起来了。

每过一天,他们接受到的“匪共思想”流毒毒害就要加深一分。从吕梁山区逃出来的士绅和一些被红军释放归建的军官向阎老西报告:红军渡河战役的那几天,他们七天里,歼灭了三万多晋绥军。

实际上战场上真正打死的,不过千余人,大部分晋绥军事后都做了俘虏。

对于这些晋绥军战俘,除了少数罪大恶极,“兵愤、民愤”极大者外,余者红军一个都不杀。受伤者好好救治,普通士兵相关思想教育工作自然少不了,而释放俘虏时则是实行的是红军打到哪,俘虏放到哪的原则。

具体的作法是:把俘虏按所在地进行划分,然后带他们到被攻下的家乡,在释放的同时,在当地打土豪和土改,接着就地征兵.......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大量吕梁地区的原晋绥军士兵,白天被释放回家,过了一两天,自己就主动跑去找红军要求再参军......

而那些家乡较远,暂时还来不及“解放”的俘虏,比如晋北或晋南地区的,红军带着这些俘虏到土改现场和打土豪现场看了一两天,然后也是发了路费直接释放......

不少人在经历了思想教育,诉苦运动,土改政策,三大神器轮番影响,立马就改变立场,由白转红......

阎老西治山西,看似深得人心,那也只是深得士绅人心。他太原的兵工厂,军工业能建立起来,是建立在对农村的严重盘剥下的。

历史上,李润石的红军,以“流寇”的方式,在山西转了七十天就轻松地征得八千山西青年入红。而现在,比历史更强十倍的红军,却是以王者之师姿态入山西,一登场就是显示出强烈地“我来了,我不打算走了!我还要以此为兴王业,打天下的基地”的气势,阎老西见了,又岂能不惊不恐?

那些逃回来太原士绅们告诉阎老西,这帮子从陕北杀过来的赤匪,在吕梁地区除了土改吃大户外,还到处施医送药,收买人心。那些当地被俘的晋绥军士兵,只要家里有人患重病,红军都会主动派军医上门去送药治病。

“阎长官,那李润石的匪军,他简直就是吴起吮脓,用心恶毒啊!许多下面的兄弟,就是这样直接投过去了!”

士绅和被释放的军官各种向阎老西哭诉着,阎老西虽然听明白了,但是他也没办法啊。

李润石他惹不起,常凯申同样也要抄 他的家底啊,他想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只有期望两家先大火并一场才有机会......

现在太原城外的红军,不停地弹射糖果,卷烟之类的东西到晋绥军的阵地上,阎老西能作的事,也只是装傻。

为啥?

仗终究是要下面的大头兵去打的,你夺了这些糖果香烟,就不怕下面的大头兵在背后打你黑枪吗?尤其是对面的那帮匪共们真的在搞土改,城中守军已经开始人心浮动的时候。

他现在能做的事,也就是逼城内的士绅联合起来,用重赏把下面的大兵们喂饱了喂忠诚了,以防止有人倒戈......

在控制人心,防止手下倒戈方面,阎锡山还是极有一手的,历史上太原城在解放战争被围了一年多,都没有发生大规模逃兵现象。

当阎老西在头痛李润石的“土改攻势”和“糖果攻势”时,位于张家口的常凯申,这时也加大了对东北军57军和67军的攻势。

有钱的常凯申,再次厚赏了两军的军长,不光是军长,连他们手下的师长、旅长,也都各有重赏。军长一百万,师长五十万,旅长二十万,普通的团长,也有十万。

常凯申现在学乖了,这些重赏,九成是法币,一成是现大洋。

但这也就够了。

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在重金收买下,再次表示出愿为校长效忠,并主动地将张学良发给他的“按兵不动”的密电,上报委员长以示忠心,坚决表示执行委员长的命令。

他很快按常凯申的指示,率军离开驻地,进入晋中,并越过第三军与新一军,三军组成品字型一齐向太原推进。

由于王以哲懂事听话,常秃子自然也没有为难他,

至于另一位被收买的57军军长缪澄流,则表现滑头,各种推托,只是常秃子的红包哪里是这么好拿的?

表现得很差的缪澄流,在另一位收了常秃申一百万元,57军参谋长董英斌的率领下,手下的那些师旅长们当场反水,卸了他的军职,集体宣誓效忠常凯申。

事后,缪澄流哭着向常秃子表示,他当时表现犹豫只是想保存实力,并不是真的象张杨一般勾结赤匪的,但是常秃子哪里肯信,手一甩把他扔给军法处去处理。

而后一直指挥不动的57军也动了。

57、67两路充当炮灰的东北军带头,背后跟着的是第三军和新编第一军压镇,一改先前在阳泉地区“龟速”前进的姿态,一起气势汹汹地向太原压来。而同一时间,一直在北平~太原铁路沿线徘徊不动的汤恩伯部,此时也登上火车,准备配合友军一起西进太原。

至于被临汾守军堵住不让进城的卫立煌部,这段时间并没有从临汾北上——有过从前无数次被围城打援经验的常秃子,总算还有些长进,没有让卫立煌孤军“单独一路”北上救援,而是电令他东进,顺着沁原县、沁县、武乡一线前进,不急着占领长治地区,而是要他的部队和西入晋中的两支东北军和两支中央军先会合,顺便保护其左翼,然后配合汤恩伯部,“六军六箭”聚集齐发,一起“滚桶西进”。

而常凯申所以能放心57军和67军不会临战反水,另一个原因却是,他在磨蹭拖拉了二十天后,他从江苏调来的十八军,这时也通过铁路调动到了河北。57,67两军刚刚拔营,陈诚的主力部队随手就占了两军的老窝,保定与石家庄。有十八军在后方压阵,常凯申也不必担心自己的中央军会被红军抄了后路。

此战,“失了些信心”的常凯申,战略思维很“保守”。

前面六军齐聚,一起平行西推。而这个时间点,因为战略预判错误被调到包头与归绥的商震和高桂滋的部队,也顺着大同南下,配合汤恩伯部一起从北面压迫红军。

能逼李润石红军打“大会战”,当然是最好。

没打成,李润石跑了,被赶到吕梁山脉西侧黄河谷地去,那也不错,至少我们占领了太原周边所有的要地,然后再慢慢地压迫他,把他逼过黄河,哪怕不能全歼那也得到了大半个山西,最后还是胜利。

至于张杨这两个二五仔,你们两到现在还没有发兵山西,犹豫不决,时机已逝,没机会了!

四月十日,在得知五十七军已经“听话”地和六十七军一起拔营前进后,常凯申安心地睡了一个好觉。

“应当,应当没有什么破绽了吧。”

----

-------------------- 第148章目标,卫立煌! --------------------

山西地形地势图

黄克和艾琳娜,是在三月二十日,红军发动全面总攻的那一天,飞抵延安的。

由于这个时候,十字架空间还处于“充电冷却期”,装在里面的四百吨金条银元无法全部取出来。

三月二十三日,在延安机场那儿,更多的爱尔5轰炸机在延安机场降落,原来是来自盛世才的“援军”。和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一批苏联的地勤技师,后者比飞机更珍贵。

1933年的“盛马大战”,新疆军阀盛世才当时被马仲英打得几乎要完蛋,然后这个投机者在危机时刻,急投苏联抱大腿求助,甚至不惜要求“入党”。

对于苏联来说,一个稳定而亲苏的新疆地方政权对它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可以使与新疆接壤达3000多公里的中苏边境平安无事。苏联政府提出,盛世才“亲苏必须反帝”。盛世才为了取得支持,只得答应。而后苏联不断给盛世才提供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使盛世才上台后很快站稳脚跟。在军事支援盛世才的同时,苏联又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予以支援,派遣一批专家、技术人员、干部、共产党员来新疆,具体帮助盛世才制定了“六大政策”,即“反帝、亲苏、民族平等、和平、清廉、建设”,标榜“建设新新疆”,以恢复和发展新疆的经济文化。在苏联的帮助下,新疆的经济得到某些恢复和发展。、

苏联支持盛世才,引起世界革命派的激烈反对。共产国际致函联共(布)中央,罗列了不能支持盛世才的各种理由。就意识形态原则而言,共产国际不无道理。但苏联决策者这时并不考虑意识形态原则,而是苏联现实的国家利益。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这个投机者转投常凯申,并杀害了多名共产党员作为“投命状”,其中也包括主席的弟弟泽民同志。

盛世才没想到投靠国民党是“引狼入室”。鉴于此,盛世才开始采取对策,准备把国民党势力逐出新疆。1944年8月11日,盛世才制造了逮捕国民党新疆省党部书记长黄如今、建设厅厅长林继庸等人的“八一一黄林案”。一时间,整个迪化处于恐怖之中。只是玩这种花活,他哪里玩得过常 凯申,常秃子动手反击,一阵收买,他很快就众叛亲离。

为寻找退路,盛世才企图再次投靠苏联。他致电斯大林,要求重新加入苏联共产党和将新疆划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但斯大林这时已看穿了他的真面目,毫不理会,最后众叛亲离的他狼狈地滚出了新疆。

关于此人是什么德性,黄克早就告诉红军上层。而这个时期,红军东征山西,从一开始,上层就把此战视为改变整个华北地区战略形势的“大决战”来看,一战就是倾尽全力。

而黄克知道这个时期,盛世材在苏联的帮助下,在新疆有一所飞行员训练学校——历史上红军的第一批飞行学员其实也是在这里受训的。去年红军派往苏联受训的第一批飞机员,就是从苏联境内驾机,通过新疆转场飞到延安,期间在盛世才的地盘上短暂地停留加油。

而后东征战役打响,明白前面的飞机是怎么回事后,盛世才这个投机者的面目在这时表现得淋淳尽致:他装得异常革命,主动地向斯大林和中共提出要求,表示会全力地支持红军东征,并派出了飞行员和飞机助战,一次性地把手中的十二架爱尔-5轰炸机全派出来。

这个时期,国际市场上,一架全新的霍克II战斗机,售价也不过一万二千美元左右。二手的老式的爱尔-5,就更便宜了,盛世才手中的飞机其实不少。

红军上层接受了他的“革命支援”,但对他的真面貌,上层领导心里这时都非常有数。留守延安的曾中生私下就和黄克道:“差不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投机革命的封建军阀给肃反了,绝对不能让他们混进革命队伍里。”

“干掉马家军后再慢慢整治他。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投靠他的东北义勇军中间搞过清洗,义勇军旧部恨死他了。”

黄克在延安待到了二十三日,把空间装备里零元购获得的金银都拿出来。主席的弟弟润民同志和一堆的中共高层,出面接收了这批金银。事后统计,金条数量高达四十吨,银元三百六十吨。

看着这一幕,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全面战争打起来,这点金银买不了多少炮弹的。”

在这事上,黄克倒是非常的冷静。

一辆T34-85坦克,二战造价是5.5万美元,P51野马战斗机,5.4万美元,这些都还是出厂成本价。一门德造150重炮4万美元/门,炮弹50美元/发。一杆毛瑟98K步枪,30~50美元,子弹则是50美元/千发。

战争打到后面,双方在战术上不能再占太多的便宜后,拼的就是钢铁产量、炸药产量、石油供应量,这些硬指标。

黄克这次来延安,除了负责“送金银”,另一个项任务,就是考察一下根据地里的军工建设情况,同时确认下一波要采购的机器设备的种类。

这几个月,延安周边已经初立起了的五小工业体系。这里不久前在安定(现叫子长县)地区,利用当地的煤矿资源,靠着进口的设备和苏联的专家的相助,建立了一座小型炼铁厂,配套了铸造厂车间,目前可以利用融化的铁水生产卷铁皮和浇铸迫击炮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