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44章

作者:半只青蛙

兵出河北!

和张杨出兵山西一般,红军入河北,同样是令天下惊动!

而在同一时间,中央军的西侧,中了银币弹的五十七军和六十七军,此前这两军一直在榆次一带按兵不动。在张杨发兵时,也在此时突然一起东进。

虽然其从头到尾一直“默不作声”,但是光是这动作,常凯申再无能,这时也醒悟过来了!

“果然是张杨二贼勾结李润石还有阎老西,在山西挖坑害我呀!”

-------------------- 第152章 崩盘 --------------------

常凯申一直没有明白,能够自己如臂使指调动的部队,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否则其数量再多,也不过是一堆意义不大的数字罢了。

当阎老西打定主意,把作壁上观和坐山观虎斗坚持到底时,常凯申入晋的中央军,相对于红军的兵力对比,就不是他想象中的100万对20万,也不是山西境内的55万对15万,实际上,只是20万+对15万而已。

如果他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根本就不会跳进这个坑里来。

卫立煌部和孙元良部的覆灭后,随着东北军入晋,这时常凯申身边,无论是德国军事顾问,还是何应钦、陈诚,都向他发出最严厉的警告:处于榆次的五十七、六十七军两部的东北军,已不再是“友军”,而是随时可能反水的敌军了!

常凯申在山西的战略布局,随着十七号这天,东北军东渡黄河的那一刻,就已经全面破产了。

十七日这天,刚歼灭了卫立煌部的红军主力南下,做出追歼二十五师的姿态。

已经在山西这张赌桌上,输掉太多赌本的常凯申,一度起过强令汤恩伯、朱培德、罗卓英三部十余万大军从榆社出发,跟着一起冲入太岳太行山追击红军,然后和二十五师前后夹击,反杀红军的“妄想”。

好在这个疯狂的念头,无论是德国人顾问还是何应钦、陈诚等人,甚至包括前线的各部中央军,都极力的反对。

太岳、太行山脉这里恐怖的地形,没有绝对优势兵力就把这点人马乱投进去,不过是作第二个卫立煌——更不要说这中间可怕的后勤补给问题了。

现在要做的是,还是让正在跳进火坑里的二十五师赶快跑吧!

卫立煌部被全歼的那一天,关麟征所率二十五师,距离武乡县仅有二十公里。起初徐帅是起了围歼他的念头。

但是作为和红军长期交战的老对手,二十五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也有一双铁脚板——千里驹师就是他的外号。

此军早年和红军累次交手,胜多负少,名气很大,而且善于学习经验。发现红军特别能跑后也把行军神速当做该师特点。这在当时的国军中是个特例,一般的说,国军跑不过红军是普遍现象,很少有25师这样铁脚板的。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还是后来的抗战,其都表现极佳。而到了解放战争时,该部队也依旧保持了行军“疾如风”的特点。攻得猛,退得快,“千里驹”的外号并不是虚名。

而卫立煌在投降之前做的最有节操的事,就是及时通知了周边友军中,“最有良心”,正努力向其靠拢解救的关麟征部。

当时卫立煌在电报里很直白地道:“我这边没救了,你那边快撤吧!”

在得到卫立煌部溃灭的消息后,不等常凯申远程微操,关麟征就在第一时间下令全军后撤。此时他的部队,刚刚和红军设在太岳山区的第一道阻击线相遇。

在红军做出反应之前,关麟征下令手下的部队,将携带的炮弹对着红军阻击阵地一次性全部打尽后,然后扔掉重装备,直接撒腿就撤,走得干净利落一点不拖沓。

由于撤得突然,连离他最近的余天云部都还不及作出反应,关麟征就撤到数里之外,双方脱离了军事上的接触。

此时红军在南线这儿,仅有余天云部的半个军在执行阻击任务,要追击总兵力达三万人的关麟征的二十五师,明显兵力不足。待徐帅将其他战线的兵力调过来时,二十五师的部队已经撤到十余里外,而且还在毫不犹豫地一路南行。

而后徐帅将这里的情况向平遥指挥部发去电报,徐帅的意见是:围歼二十五师的时机已逝。

作为老对手,徐帅非常明白这个敌人的难缠,关麟征绝非那些做事婆妈的国军庸将。

敌前总指挥和总政委在半小时内互通了一堆的电报后,李润石主席同意了徐师更改的作战计划要求,只是稍稍做出修改。

“佯追”二十五师!

追不上二十五师,但还是要追。最靠近的二十五师的余天云部的半个军个,就承担了这个任务。

为了让“佯追”表现更加真实,从十八日起,由平遥城前线机场起飞的红军飞机,就一路追着二十五师的撤退部队炸。让这场发生在上党地区的追击战,演得更加真实。

因为在这个时候,张学良已经决定全军渡过黄河,向山西进军,风凌渡口那边,浮桥已正在搭建,待东北军入晋,常凯申的中央军必然全面后撤溃逃。

余天云的佯追,就是为了让常凯申产生红军主力正全力追歼二十五师的误判,这个误判会让常凯申犹豫,不会在第一时间下令全军撤退。

这很重要。刚刚全歼卫立煌部后,徐帅的三军都极疲倦,需要一天的时间休整,同时武乡县到榆社,也有数十里的距离,也需要一天的时间行军将主力调到前线。

接下来的第二天,六千多红军,追着近三万的二十五师部队在上党长治地区一起疯狂地跑。

上党一带当时还有不少其他地方入国民党部队,比如先前新一军以及卫立煌部的少量偏师,二十五师主力都跑得如此狼狈,其他的小股部队,自然也是胆颤心惊跟着一起渡过黄河南逃。

卫立煌部是在十六日全军覆没的,可是十七日这天,常凯申却还在犹豫,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坚决地要求榆社三军不顾一切地将兵力投入太岳山太行山这个恶心至极的无底洞里来。

按他的想法,是红军围追二十五师,中央军在后面追赶红军。一个追一个.....

我虽然损失了近四万人,但我仍然有超过十七万的主力大军,红军这边,扣除掉包围太原的兵力,这里能有八九万就不错了.....

幸好前线三军的三个军长加上一个废物孙元良,都被卫立煌部两天内就溃灭的结局吓怕了。三军集体踌躇不前,拖延磨蹭。在这一刻,常凯申无法如臂使指地指挥军队的缺点,反而救了他们一命。

但这群人没有马上后撤,却也为徐帅把主力北调,转移到榆社前线,争取了最宝贵的一天时间。

到了十七日这一天,随着张学良的东北军渡过黄河,占领晋西南运城地区,然后北上临汾,表现出和红军进退的姿态,整个山西的形势,就算是傻子都看出来了。

旁边的那两支被常秃子看中的炮灰,57和67军这两支东北军,他们根本就不是友军,而是通匪的敌军!

当这两军在张学良的指示下不怀好意地向东北方进军时,指挥不动他们的常凯申,脸色瞬间就白了。

“银币弹,居然失效了!”

十七日这一天,王以哲集体六十七军的全体高级军官开会,在会场上,他对众人道:

“各位,我们大家都拿过委员长的银元,但是,委员长的大洋,不是好拿的。中原大战的时候,石友三拿了他的钱,后来的下场是什么样?我们东北军拿了他的钱,后来的他又是怎么对我们的?大洋是好东西,但是他烫手啊!”

王以哲说话的时候,张学思也站在他身边。他虽然年青没有什么资历,但是他站在这里,本身就代表着张学良的态度和“分身”。

张学思站出来,代替哥哥发声道:“先前鼓励大家拿常凯申的钱,这都是我哥的意思。我们东北军没了家,穷啊!过去的几年里,我们都是丧家之犬,四处流浪,寄人篱下,受尽白眼——这样的苦,大家受够了吗?”

此话一说,立刻得到下面所有六十七军军官一致认同,甚至也包括了吴克仁。

王以哲接口,大声地喝问众人道:“我们需要一个家,一个根,一个能睡的热窝!我们还需要一块地,能产粮的地!此外我们还需要一座工厂,能生产武器,帮我们打回东北的工厂!这些东西,你们说常凯申能给我们吗?那点银元,那点法币废纸,够吗?”

“不够!”

包括吴克仁在内,所有的东北军将领,都一起大吼着。他们中虽然也有不少人,是真的接收了常凯申的收买想变心。但是大气氛如此,所有人的思维,都被先发言的张学思和王以哲带着,顺着他们的节奏一起说话。而且被挟裹着做了这种“糖衣吃下去炮弹顶回去”的事,下次常凯申想再收买他们,可就要考虑再三了。

张学思开口道:“一个月前,有人对我哥说,我爹张大帅,有侠气,有匪气!如果是他遇到我们现在这样的困境,手中有枪有炮,却是丧家之人,无根之萍,该怎么做?”

张学思睁大眼睛,他虽然少年稚嫩,但是今天的演讲稿,却是关起门来,练习了很多天的,来之前,更受高人指点过。

“抢他的!”

一众军官中,早就安排军官中的内部人员,在这时吼 了一声。

“抢他的!”“抢他的!”

有人带头,有人附和,很快会议室里这个声音响成一片。

无论是黄克还是伍豪,都提醒过二人,东北军的问题很大,即使是王以哲和张学思追求进步,但是这群匪气十足的老粗们,和他们谈马列谈共产主义,他们听不懂也不想听,要说服他们,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话。

今天张学思要说的话,其实就是伍豪和黄克一句一句地教给他的。伍豪甚至要求张学思反复地模拟训练了很多次。

“张学良是扶不起的阿斗,但张学思培养好了,却是最好的苗子。”

这是黄克的看法,也得到了伍豪的认同。

“对,就是抢他的,抢阎老西的!”

张学思挥着拳头,图穷匕首现般地,揭开了最后的底牌。

其实入晋之后,六十七军内部,对于入晋要后干什么,大家私里早就暗中讨论了很久。

没有人愿意去当别人的炮灰的。过去的这段时间,王以哲的心腹,就在军官中暗中串联,各种暗示,直到今天,趁着张学良宣布东北入晋,摆开架势要和常凯申翻脸时,方才揭开底牌。

“常凯申那个青皮,开着印钞机,印了一堆废纸,就想收买我们替他卖命当炮灰?有这么好的事吗?他以为给了那点现大洋,就可以抵消过去几年里,他们对我们东北军的各种羞辱了吗?”

“不行!”

“法币那些纸就想收买我们,呸!”

下面一片叫骂声。

张学思带动众人的情绪道:“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东北军已经和红军结成秘密联盟,此次入晋,是一起瓜分山西来的!常凯申那个青皮,想要我们为他火中取栗,替他先死,有这么容易吗?”

“没有!”“想得美!”

“就在昨天,前天,他的新编第一军,精锐第十四军,全都完蛋了,他的部队,现在在山西只余下十万人,而我们东北军有二十万人,红军二十万人。现在是四十万对十万!大家说,我们现在该做什么?”(张学思故意把常凯申的部队往少里说)

“干掉常凯申,和红军一起分了山西!”

“不光是山西,河北也要占了!这本来就是我们的!”

当然,这群人能听懂的匪气的话说完了,还要及时地把他们的情绪拉回正途。

“占了山西,夺了河北,我们还要在这里造枪造炮,征兵练兵,然后打回东北去!”

“对,对!打回东北去!”

“打回东北去!”

一群事先安排好的“托”带动下,会议室里所有的东北军将领一起吼了起来。

过去的几年里,常凯申对东北军不道义的事情,做得实太多了!

别的不说,九一八前,其实整个河北,也是属于东北军的地盘。败家子张学良丢光了关外的一切后,名声大损被迫下台辞职,而后河北就被常凯申利用中央的名义空手夺去,反手送给二十九军宋哲元当人情。而东北军则变成依附在河北地盘上就食的“客军”,彻底失去了最后的立锥之地变成了“外人”。

当时,背负不抵抗骂名的东北军上下,在全国人心中,全部“不是人”,没有任何大义,名声全是最大负数的他们,过得再惨也无人同情,只有无尽的嘲讽。

这种苦,这种怨,这种恨,这股意难平,几年来早就积累了无数。日子都过得这么惨了,可是常凯申还在把他们当猴耍,各种玩弄,东北军上下怎么看不出来?

积了这么多年的怨恨,大家都需要一个发泄口。

四月十七日这一天,随着张学良公开反对常凯申,打着逼常抗日的旗号入山西,终于爆发开来。

而类似的一幕,在五十七军的军营里,也在同步发生着。

-------------

十八日这一天,一夜没睡的常秃子,在身边无数幕聊顾问的催促下,终于下达了全军撤出山西的指示。

而与此同时,扮猪吃虎的余天云部,此时仍然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地以六千人追击着二十五师的三万人。全中国,甚至连常凯申都认为红军主力正在全力南下追歼二十五师。

为了保住这支国军中的“千里驹”,常凯申没有怪罪关麟征丢掉所有的火炮,反而电令河南的地方部队多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以作为接应。先跑之后,二十五师这只国军中最能跑的部队,红军确实很难追上(本来也就没想追上),但是在跑到黄河南岸的过程中,一路上也是不断地出现掉队和逃兵,加上天上飞机轰炸,也是“越跑越瘦”。

误以红军主力都被二十五师吸引走的常凯申,哪里想到太岳太行山中红军主力不但没有南下,大批部队反而集结起来正在全力北上。

而这个时间点,接到他撤离指令的汤恩伯、朱培德、罗卓英三部,开始向东北方向撤退。

他们虽然还不知道57、67军出事了,但是张学良过黄河,就已经让大家明白,所有的东北军,现在全靠不住了。山西这儿,根本就是李润石勾结张杨二贼,给常凯申挖的超级大坑啊!

此时再不逃,老本都会赔进去的!

撤退是体现出一支军队综合素质最艰难的考验。

很不幸的是,到灭亡为止,常凯申的部队都没有学会如何有序而稳健的撤退。

十八日这天,常凯申下达撤退指令时,首先跑的就是他亲儿子部队,位于最北位置的汤恩伯部。

汤恩伯所属位置,其后方几十公里外,就是太原到石家庄的铁路线。常凯申一道撤退指令下达,汤恩伯部全军立刻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