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54章

作者:半只青蛙

不买?没关系,明天你的厂子被“爱国学生”烧了别怪我们哦!

然后,大家家就老老实实地不买日货了。毕竟只要价格差不多,中国资本家也是懂得该选择哪样的。

土肥原贤二的报告里,就是今年前面的五个月,日本向中国走私物资,遭遇了销售渠道大量萎缩,中国进货商不肯进货,以至于大量地堆积在仓库里的尴尬事。

最后土肥原贤二向雍仁报告道:“这个走私团队的带头人叫林长河,他的另一重身份,正是那位黄克的表哥!”

“又是黄克?”

雍仁皱起了眉。

他心里明白,现在这些军部的人围着他,拼命的游说,就是想要他批准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日本商品近日在中国滞销,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和后世“反战”的日本人相同,雍仁本质上,是反“战败”的。如果能从中国抢到东西,当然是很开心的——就象历史上关东军独走,军部的人看到独走成功了,连开战前“最理智最反对的”西原寺公望,最后也默许和积极擦屁股了。

土肥原贤二说完之后,刚升任第一部(作战部)部长的石原莞尔站了出来,拿出了自己的提案,摆在了雍仁的面前。

雍仁接过看完后,放下奏折,问道:“绥远?百灵庙?还有包头?你们居然打算在这里开战?”

一旁的助手立刻在这时将中国北方的地图挂上,石原莞尔指地图上包头的位置道:“过去的三个月里,共产党整个战役的重心,都是放在山西,但是其拿下山西后,后来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目标,都是为了打通和蒙古地区苏联势力的陆上交通线。”

“在和傅作义进行土地交换后,这条交通线就已经打通了!包头,就是他们在绥远的命门节点.......”

石原莞尔指着包头,开始游说天皇。

百灵庙位于包头北方约一百六十公里的位置。其虽然属于绥远,但实际控制人却是德王。

绥远紧挨察哈尔省,1933年长城战役之后,日军越过长城,向华北渗透,并于该年春占领察哈尔部分地区。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人在张家口于1933年5月26日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于6月开始向察哈尔和热河的日军发动进攻,在7月中旬将日军全数逐出察哈尔,此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同时在南京国民政府以实现军令统一为由,派军进逼张家口之下,同盟军被迫解散。

在后来的几年里,日本人虽然没有明面上进入察哈尔,但私底下的小动作却一直不断,察哈尔更是被渗透得最厉害的省份。

察哈尔本身,地广人稀,占领费用甚至超过收益。(此时全省人口不足二百万人,占领了也没有什么可掠夺的)

控制这里的,是当时的蒙古势力,即德王势力。而和察哈尔紧挨着的百灵庙,虽然位处绥远,同样也是隶属于德王势力,甚至可以说是日本通过德王朝绥远渗透的前进桥头堡。

按石莞尔的说法,计划组织一批关东军精锐,以秘密身份进入百灵庙,然后配合德王部队,由这里发兵向整个绥东,即红军的控制区包头进攻。

按石原对中国北方势力的分析,现在黄河以北的中国,主要分为八大势力,其中青马势力正在被多方围攻,覆灭近在眼前,姑且不计。而余下的势力,表面上高喊着抗日联合,退出南京国民政府的口号,实际上本质上都是做着“割据为王”的想法。

“他们现在,就象当初的常凯申打赢了中原大战一般,完全是因为害怕共产党的兵锋,方才虚假地被捏合在一起。”

“只要把这个联盟中,最强的那个势力重创,他们立刻就会象被抽掉了脊梁骨的人一般,整个垮塌下来!”

“我的计划,军事上我们只针对共产党的部队,不要对其他的势力动手,分化他们。”

“而政治和外交上,我们最近这段时间,要对正四面受敌的常凯申政府表现出自己的善意,甚至可以和他秘密谈判,签定华北地区共同防共、反共的协议。”

“李润石的共产党红军,现在正处于气势最盛的时候,只要我们皇军全力一击,把他们在绥远的军事力量清除消灭,不但可以不战拿下察哈尔,更可以得到大半个绥远,从而完成对整个华北西北面的包围。”

在石原莞尔的计划里,百灵庙就是日军部队的出发点——这里要提一下,这个时期察哈尔名义上还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日本人在这儿没有驻军。但这里的环境特点是地广人稀,几十公里都看不到一个人。因为边境线太长而驻扎成本太高,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边境线和守军的概念。整个察哈尔加上绥远的百灵庙,除了德王的蒙古势力外,只有少量的中央军在几个比较大的人口聚集区有少许部队。日本人想往百灵庙偷偷地运兵渗透,其实相当容易的。

石原莞尔提出的这个方案,会在1937年上半年执行,目前不会马上发动。统制派的昭和参谋们,比起皇道派的中二们靠谱得多的地方是,在做战争预案时,多少还懂得讲点“军事规则”,不会胡乱地莽。

作为坚定的蚕食派石原莞尔,非常懂得一口一口吃的道理,同时也非常明白,现在的日本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现在就仓促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只会掉入泥潭。

尤其是直接南下,进攻平津这个中国最敏感地点之一,很可能就引发各方的联锁反应,甚至同仇敌忾。

相比之下,目前红军和其北方势力间“诡异”的关系,侵华日军只打绥远,只打红军,其他势力的反应,观望是最有可能的结果——在石原莞尔看来,傅作义的“新晋系”和红军是死敌,关东军只打红军一路,只攻包头,傅作义只会见死不救。

-----------

“日本人不会让我们安静地渡过1936年的下半年的!”

“小黄给我们的资料里,今年的最后一个月,发生了百灵庙战役!其实这就是当时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奏。那次战役,其实就是日军的一次试探,幸好当时的傅作义反应迅速,一次性就把百灵庙的德王和少量日军打垮,方才让他们老实了半年。”

“如果那次百灵庙战役,被日本人先动手,打成九一八那样局面,很可能,不,是肯定!整个绥远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第二个东北,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导致日军侵华战争的全面暴发!”

六月后,红军和傅作义完成了“换地”交接后,位于太原的李润石主席,立刻就意识到了占领绥远,包头后,红军将要面临的外部危机。

在把林虎三招回太原开会时,他在军事会议上再三地说明了这一点。

“日本人现在还没有动员完毕,暂时无力发动全面战争,但是以他们冒险本性,绥远,这处我军孤悬在外,战略位置最糟糕的地方,一定会成为他们侵华战争爆发前的试探点!”

-------

-------------------- 第158章投机者 --------------------

山西战役结束后,红军总部的战役总结会议上......

“我们红军拿下了三分之二个山西,三分之二个绥远,同时兵逼河北,看似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但实际上,这一切的繁花锦簇,全部都是虚假的。”

“在日本人的眼里,我们红军已经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同时也是第一优先,必须消灭的敌对军事势力。”

“我们的弱点,有三处!”

“第一,山西是新得之地!晋北地区的晋绥军,只是被我们打怕打服,但内心实则对我军敌意绵绵!并不能视为友军看待!东边的二十九路军,宋哲元的态度,同样也是惧怕居多,其退出南京国民政府的举措,更大的原因是被我军拿下张家口后的战略逼迫导致!我们这个所谓的北方联盟,其实自身非常地脆弱,甚至只是虚有其表,随时都会分崩离析!至于南边的常凯申反动势力,大家切莫被其目前宣布下野的假像迷惑了双眼!其只要其稍稍恢复实力,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向我军发动攻击!”

“第二,也是最大最危险的地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现在已经盯上我们了!未来的半年时间里,绥远这儿一定会战火密布。绥远的包头,是我们在北方最重要的支撑点。从现在起,这里立刻要进入全面备战状态。同时阴山和大青山两处的山间根据地的建设要加快!”

说着,李润石拍了一下桌子,郑重地对林虎三道:“包头此地,易攻难守,你不要过度迷恋大城市,要做好守不住时随时撤出的准备。大青山和阴山根据地,才是我们北方和日军长期对抗,打消持久战的根本!此外,我们红军还有一个问题,从前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农村包围城市,通过游击战逐渐地进化为运动战,大量地消灭敌人后,再夺取城市。”

“现是现在形势也变化了。我们在北方夺取了大量的,极为重要的城市。城市与农村的矛盾,如何处理好运动战,城市保卫战,山区游击战,平原游击战,彼此间的相互矛盾,这一堆我们从未遇过的矛盾,是目前每一位红军指战员都要考虑的新问题!如何保护重要的大城市,如何又不要让城市变成我们红军身上的负担,变成束缚我们行动的坛坛罐罐!在面对优势敌人进攻,难以守住城市时,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城市的人口密度远比农村大 ,大敌当前,无法抵挡时,如何完成群众的疏散工作。这全是从我到你们都要重新考虑的新问题。”

“不要问我答案,关于这个问题,我也目前也在思考,也摸索。你们都是在第一线指挥红军作战的指战员,你们也要和我一起去想,纸上谈兵要不得。”

顿了顿,待台下所有的同志都听完他的话后,李润石才继续下一阶段的讲话:

“而我们的第三处弱点......”

李润石敲了地图上的常凯申所在的南京国民政府位置。

“常凯申昨天主动辞职,但这只是他以退为进的政治花招。现在台上上窜下跳的人表面上是汪精卫、孙科这些国民党右派小丑,但是他们无论谁将来上台,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最后还是会老实地再把常凯申请回去的。而常凯申是个极其顽固的反动份子,在他眼里,消灭共党比什么都要!更何况现在常凯申的形势是,他在华北没有任何的地盘和利益所在!”

李润石黑着脸,冷冷地道:“就象当初他卖东北一样,对于华北,他也只会崽卖爷田,不知心痛!”

李润石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后道:“未来的抗战,一旦日军把战争仅局限于华此地区,只要不动他常凯申的地盘,他会很开心地躲在一旁作壁上观,并作好随时在关键时刻从背后狠捅我们一刀的准备!”

一旁的伍豪在这时点点头——他战略能力不如主席,但是也从黄克嘴里知道抗战时期的三次反共高潮,以及著名的皖南事变,现在再怎么也样也不会犯历史上的幼稚错误了。

不久前把卫立煌一干部中央军战俘到军官轻易地释放,一方面是为了拯救那些为了红军牺牲巨大的苏区群众,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给常凯申预埋的坑——接受了红军教育的俘虏,再次和红军为敌时,个个都会变“油”了。

孙元良的新一军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油子兵可以带坏一大群人。而从卫立煌到宋希濂、冷欣,那些被俘过一次的高级将领,经历过这一个月的俘虏生活,更是“志气全失”。

从离开时,他们的表情李润石已经看出来了,常凯申如果想用这群重组中央军在抗战中打摩擦,那纯粹就是再次地送菜。

但光是这样还不够。

“我们不能等到危机爆发了再急着去解决!陕甘宁虽然大,但人口太少,环境太坏,加上山西,以这四省之地,要同时对付常凯申和日军,仍然异常吃力与危险。”

李润石握紧拳头,用力地朝地 图上河南的位置砸了砸。

“河南,是我军在南线最危险的地方!巩县兵工厂,是现在的常凯申处心积虑,无论如何都想夺回去的。我们不能将中国的命运,寄托托在几个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海独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把常凯申逼到我们这边,这种所谓的最理想的局面!我们现在反而要防备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常凯申勾结,破坏我们的抗战,这种更糟糕的形势出现。”

李润石看向座下的诸多红军将领,见他们每个人都表示同意地点头,然后才道:

“防备常凯申破坏抗战!就是我们下一阶段针对东南方向南京国民政府的方针政策。”

“整个河南,25师,这头千里驹,这次务必不要让他跑掉了!”

当李润石主席把一拳头砸在地图上的郑州、开封位置时,河南战役的调子,在这时已经定下了。

“此役目标,全歼25师,夺取整个河南,挺进大别山,收复鄂豫皖根据地!”

此话一出,现场所有红四方面军出身红军将领,全部兴奋地原地站了起来!其中也包括了刚刚结束“下放改造”的陈昌浩同志。

做什么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常凯申玩“下台换马计”,避风头,想让炮党内部的反对派知道没了他就不行。但是他忘记了一件事:蛇无头不行。

当他躲起来玩遥控指挥时,自己手下这帮“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手下,在这方面会更加地“不动如山”。山西之战,已砍掉了常凯申一只手,现在到了砍掉他另一只手的时机了。

历史已经被改变得太多了。

私底下,红军高层开内部高级会议时,李润石是这样对伍豪等人解释的。

“我现在对局势的看法。其实是按小黄所说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常凯申发动皖南事变时的形势,来进行战略推演的。在我的判断里,常凯申政权最有可能做的事,就是在抗战爆发之初,就暗中勾结日本人,做石晋塘的可能性极大,因为这最符合他的个人利益!”

“基于这一点,所以我才做出,抢在日军南下,进攻华北之前,再次地重创常凯申。”

六月底,大批红军携带大量的火炮,渡过黄河,在博爱县、巩县一带集结。

刚刚在庐山上,听到老政敌胡汉民脑溢血倒下“好消息”的常凯申,还没有高兴超过半天,就得到晴天霹雳的坏消息!

二十九日这天,大股红军突然从山西东南与河南交界处的鹅湾村强渡黄河,一天之内,就攻占黄河南岸的兰封和考县。此时河南的守军注意力都在北面的黄河大铁桥方向,以为红军会抢夺黄河大铁桥过河。却没有想到他们是直接从河道下游过河。

而与此同时,与郑州25师守军对峙中的巩县地区,大批红军主力部队也在同一时间开始向郑州南部迂回穿插。

一时间,常凯申固守在在郑州-开封一线的主力部队,一东一西,同时遭遇了两个方向,两支红军部队的前后夹击。

七月一日,开封守军不战而逃。

而在同一天,驻守郑州关麟征的二十五师,面对着一东一西,十余万红军主力部队两个方向一起压来,明显要把他饺子一口吞掉的战略姿态,再次地弃城而逃,撤往南边的许昌方向。

他动作极快,即使围歼他的左翼余天云、彭石穿两部红军的穿插动作同样迅速,但是人的名字会错,外号却不会错。关麟征所部的反应非常地快。

其实从他率部驻守郑州,和巩义地区的红军对峙时开始,关麟征就非常担忧自己的部队会被红军包围歼灭。作为本方土地,巩县那儿红军不断增长的兵力,越来越大的威胁,他一直非常清楚,这段时间一直是食寝皆不得安稳,眼睛死死地盯着周边的动静,就是生怕被红军抄了后方围住包个大饺子。

兰封考县方向的红军还刚刚开始渡河时,他就从郑州西南方禹州方向出现红军渗透部队情报回馈,嗅出了危险的气息。当时就下令全军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

如果是从前,他要放弃郑州这么一个战略要地,肯定是要向常秃子发电报申请,一来一回时间耽搁了,加上常凯申的瞎指挥,弄不好就是“能逃不让逃”,最后让人围个结实干掉。

偏偏这个时期,常秃子跑到庐山上去“退隐”了!

现在的南京国民政府,上层一片混乱,年青气盛关麟征根本不理睬台上的那群党棍,向何应钦处发了封告急电报后,不待他回复,自己单独就战场形势做出判断。

没有了校长微操瞎折腾的他,在听说兰封和考县遭遇红军渡河攻击的消息,他在第一时间就命令全军向许昌方向撤退,而这个时候,西线这边,余天云部和彭石穿联军组成的包围网,才刚刚张开一半,就遭遇了二十五师不顾一切地弃城向南突进。当时,红军派出的渗透部队,已经破坏了守军南下的铁路,但是关麟征的部队在铁路不通的情况下,竟靠着铁脚板和红军在河南再次地开始了长跑。

彭石穿和余天云努力拦截,最后却也只咬下了其二十五师半个旅,余部竟成功地跳出包围网,向东南方向撤离,退到扶沟县。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南下黄河十余万红军主力,开始横扫整个河南,按主席的指示:从兰考入境的东线红军,不求先占地,但求先消灭所过之处的国民党军地方部队为主要目标

至于二十五师,此部在被红军包抄追截的过程中,居然还多进行反扑想要伺机反咬一口。所幸追击其主力的余天云和彭石穿两人早有防备,死不分兵,按主席指示,就是死咬着二十五师追击不停。

而关麟征在看到大势已去,河南局势不可挽回,于七月十五日退到湖北境内。而七月二十日,徐帅率领的东线红军主力进入大别山地区,成功地和在这里坚持了一年多游击战争的高敬亭部会合。

当郑州开封陆续失守后,躲在庐山上的常凯申再也忍不住了,不待“官复原职”,就直接用电台“远程”对关麟征发出微操指示,要求他转进到南边的许昌固守,等侯其他地方的援军赶到。

但是关麟征却是犟脾气的人,他心知真听了常秃子的话下场就是全军覆没。“假装”没有接到常凯申这个“庶民”的电报,凭着自己的战场判断继续后撤。而后更为了省事下令关闭电台不准开机.....

事后,无微操之干扰的他,顺利地率军逃出河南包围网。

战后,得知战役目标仅完成了一半,李润石主席稍感遗憾地叹了口气。

“这个关麟征,果然如小黄所说,是个悍将,做事干净利落。没有常凯申瞎指挥,要全歼他倒是难了......”

而狼狈逃出河南的关麟征,此时同样也是又惊又惧。

他从山西退回河南,入晋时带了三万人,回到郑州时,仅余二万三千余人。余下六七千人马,皆在那次被其视为生平大辱的逃跑战中走失溃散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