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61章

作者:半只青蛙

“似乎是很有意思的样子......”

三天后,在天津的美租界里,皮埃尔.杜邦,见到了红军的代表,伍豪同志。

这是一次秘密的会面,黄克作为翻译,跟进了全程。

分别的时候,老杜邦对未来的新中国,投下了第一笔“无需偿还”的投资。

整整五万多条莫辛那甘步枪!

没错,是莫辛那甘而不是春田。

一战的时候,沙俄因为产能不足,向美国订购生产了大约七十五万条莫辛那甘步枪。十月革命开始时,还有二十五万条没来得及交货,而后新成立的苏联拒绝付钱买下这些步枪。

当时导致生产这批步枪的美国公司差点破产,事后美国政府以大约每杆30美元的价格全部买下。而后这批步枪,一部分在苏联建国战争中“援助”白俄力量用掉,一部用于资助墨西哥的反政府势力,一部分则被卖到民间。最后还有五万多条莫辛那甘留存下来,曾经短暂地给国民警卫队装备了几天,然后就又收回封存起来,一放就是快二十年,差不多都快被人遗忘了。

这批枪虽然放了二十年,但实际上美国人保管得很好。甚至被后世的网友评价:质量最好的莫辛那甘。(其实最好的是芬兰这个异端生产的,从子弹到枪都最好。)

事后,皮埃尔告诉黄克道:

“本来这批枪械,是美国军方的人,想要找我卖给你的!”

二战爆发前,美国陆军也是一群穷逼,被迫各种倒卖“剩余物资”赚小钱钱。最近的西班牙内战,让他们一度开心得很。结果弗郎哥却是个穷鬼,而且人家有德意撑腰,看不上“低劣”的美国货......

黄克笑道: “他们最初是想卖给佛郎哥的,可是对方有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支援,不是太想要。”

“呀,MR.黄,你的消息很灵通啊!”

皮埃尔也不否认,点头承认。

“一杆枪十五美元,这是他们的开价,不过这笔钱我替你出了!另外,当年生产那些莫辛那甘时,还有些专用的机器,生产完后就不能用了,我也出钱买下来,一起送给你,就算是我进行的一次小小的投资吧!”

皮埃尔说得好象很大方,其实五万杆莫辛二手枪,也不过是花了他七十五万美元,算上扔了十几年的旧机器,最多不会超过九十万美元,对于杜邦财团来说,不过是拔根毛的小钱罢了。不仅如此,他还赚到了卖家的人情,其实这事上他根本是不亏的。

黄克也明白,所以故作不满道:

“你的投资太少了,杜邦先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可是很贵的。”

皮埃尔笑道:“我也要提防血本无归的风险啊!因为你选择的这个项目经理人,他们的对手太强大了,可不是只有常凯申一个的。”

他话里有话的暗示着。他看过黄克的书,当然知道黄克对中日美形势的看法。

黄克最后小小地讨了一次价。

“我知道美国陆军手上,最近有一款失败的,被当成垃圾要处理的多余装备,就当是这次交易的添头,帮我们向他们要一下,最好是免费的。”

黄克说出了那东西后,老杜邦稍愣了一下。

“这种事我倒是不知道,回头帮你问问。”

最后,黄克告诉杜邦:“我大概会在明年二月左右,抛掉所有的股票!您愿意接盘吗?”

“不再等他们多涨涨吗?”

“已经赚得太多了!不贪心才能活很久!而且全世界也没有比您更有信用,更讲道德的买家了!”

“哈哈哈.....”

皮埃尔满意地大笑着。

“我不需要钱,但我需机器,军火,还有你们公司的产品!当然,你得打个折优惠。另外需要杜邦先生帮些小忙,替和我联系渠道,再找些便宜的剩余军火.......”

“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太平,军火会越来越贵的!”

“太贵的话,我只好找斯大林买了。”

“他不也是另一个投资人吗?”

“嗯,他的存在,可以让你的开价不会太高!”

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不需要绕圈子,只讲利益的人和只讲利益的人之间,同样也不需要 绕太多的圈子。

分手的时候,两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双方皆很满意。

老杜邦正要离开时,黄克突然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又拉住了他。

“杜邦先生,您还想要更多的黄金药业的股票吗?”

“哦?你还有?”

“有,百分十的股权,想要吗?”

百分十这个数字,让皮埃尔.杜邦一愣,然后他笑了起来。

又过了两天,在黄克引见下,老杜邦见到了常凯申。

此时的常凯申,正在为袋里没钱买军火,而愁得吃不好睡不香。然后,他的命中贵人黄元兴,微笑地替他拉来了大金主。

“委员长,要借呗不?”

老杜邦离开中国时,黄克和艾琳娜特地去送了他一程,上机前,他笑着对黄克道:

“Mr黄,你是我见过的最纯粹的资本主义者!”

又过了几天,黄克在动身出国前,最后一次去太原和主席见面时,他开心地对主席道:“主席,很快我们就可以用上大量的美式装备啦!”

而同一时间,常凯申对着他的夫人道:

“黄元兴,果然是我命中的大贵人,在我最需要钱的时候,给我弄到了这么大一笔贷款。”

-------------------- 第163章采购 --------------------

1936年8月,如果哪个不长眼的家伙,跑到常凯申面前举报黄克通匪,下场只有一个。

他会被常凯申提起衣领,不停地狠抽耳光,然后一边抽一边骂。

“娘希匹的,有给我送几千万美元共匪吗?”

“娘希匹的,有破家为国,掏钱要为我重建空军的共匪吗?”

“娘希匹的,有掏钱为我建了一支精锐保安旅,还要为我再添加一个坦克团的共匪吗?”

“娘希匹的,雨农何在,把这个施离间计的共匪给我拖下去崩了。”

实际上,就连手上握着无数黄克通匪通共证据的戴笠,或者陈家兄弟,现在他们也看不懂黄克究竟是站在哪一边了。

为什么会这样?

第三次复出后的常凯申,一复出就连丢河南、贵州两省,更收到了英国人抓住他的命根子,故意把广州的海关税银交给陈济棠,天津的税银暂扣的重创,瞬间就落入财政破产的边缘!

还没有到1948年,常凯申在财政上就差不多要破产了——历史上这个时期,100法币在发行的第一年能买两头牛。现在嘛,100法币只勉强够买一只鸡了,而且卖家还不一定想卖。

不仅如此,在他要重整军备的时候,各国的黑心的资本家,还在联手哄抬物价,大大提高他对外采购军火的成本。在这个时期,反而只有日本人拉了他一把:日本密使表示,他们愿意以“平价”的价格,出售常凯申一批东北军的枪炮。

别看常凯申在内部军事会议上牛逼哄哄,各种优势在我,但实际上他心里也是非常虚的。但在这个时候,如果他这个当委员长的自己都丧失信心,硬不起来,下面这些孙子就更是扶不起来——在这一点上,这反而是汪精卫或李宗仁之流不如他的地方了。

山西之战,常凯申损失的不光是十几万的中央军精锐。还丢掉了手中近一半的坦克部队!空军也丢了一半——这个时期常凯申手中的空军能用的大概也就七十来架飞机。但是要说明一点,那七十多架里,教练机什么的占了一半,老旧过时的占了一部分,前些年南昌大火时,一把火烧了十几架(邓文仪事件)。真正精锐的能飞好飞机,其实全在石门机场,结果也全资了敌,现在常凯申,手里几乎没有象样的飞机。

现在全中国的第一空军是陈济棠的空军,第二位是李润石的空军,至于他常凯申的,空军都快成“空”军了。

所谓危难之时见真情!

常凯申从庐山归来,路过链霉素药厂时,意外地发现这里有一支精锐部队。一打听原来是药厂自己组建的护厂队,所有的兵员大部分是药厂建设好后,那些苦力工中挑选出来的强壮者,其次才是从各地另招的新兵,数量共有千人之多。

至于教官,则是德国教官,装备精良,是完完全全地按照“原版精锐德械师”的标准装备的。其保安团长,是从陆军大学借来的,黄埔优等生,名叫郭汝瑰。

在这位团长和德国教官的带领下,这群只训练了不过五个月的保安团士兵,个个精气神并不比正规中央军精锐差多少——主要还是因为这位郭团长从不喝兵血,而且保安团的伙食、军饷是黄金药业支付的,地下党管食堂,没人可以苛扣。

当时常凯申看了他们的操练后,对这群人很满意,他正在考虑该怎么把这只部队象宋子文的税警团般收为己用时,黄克“闻讯”地赶过来,主动表示说,知道国家艰辛,等这支保安团训练好后就交给国家收编,编为中央军。

损失惨重的常凯申一听这话,当时顿时大喜,事后给黄克发了一枚勋章。

当时黄克告诉常凯申,这只保安团他计划会按真正的德械精锐团的标准配制。不但机枪火炮按这个标准,就连坦克和卡车都要配全,做成第一支摩托化团。

至于军费嘛——自然是羊毛出在股民身上,全部都是从黄金药业的股民身上拔毛,支出方面就是按“保安费”报帐。当然,这事黄克是不会对常凯申说的,而是说这是自己掏的钱。

当时两人聊着聊着,又谈起了空军。

山西之战常凯申是吃够了没有空军的苦,最近这几个月,正在福建欺负他的陈济棠,也是仗着飞机优势,炸得他在福建的部队叫苦连天,泉州莆田也丢了,现在已退到福州。

更可恶的是,陈济棠这混蛋最近盯上了江西的钨矿,正在朝那儿伸狗爪子。好在江西山路难行,而陈济棠前期铺得太开,一时兵力分散。而常凯申把修整后的十三军调过去,勉强才顶住。

常凯申手中,是有一笔航空基金——不过一直都在银行吃息。可是后来这笔钱,大半都被他拿去向日本人买军火挪用了。余下的部分,也只剩下一百多万美元了。

其实一百多万美元也不少了——一架霍克II战斗机,此时价格是12500美元,霍克3,14000~15000之间。

当然,这只是单纯的裸机价格,加上零配件,机枪,价格要加个百分三十左右。

“只有一百多万,陈济棠那逆贼,听说有七十多架飞机,确实不够。这样吧,我再捐一百万,委员长你也出一百万,合并起来两百万美元,然后我带人去国外转一圈,圈买最好的飞机回来!”

常凯申等着就是这话,一听顿时大喜。同时也对自己家中的二蛆恨意绵绵:瞧瞧人家黄元兴,又是买坦克又是捐飞机,你们赚了钱只顾塞自己腰包!

而在离开中国前,黄克主动地把自己和艾琳娜的GO145教练机捐出去了。之所以这么大方,是因为随着技术提升,他和艾琳娜都嫌GO145太慢了,现在二人开的飞机,正是从常凯申那儿零元购得到的霍克II。

这可是常凯申去年底才买的新飞机,至于零配件嘛,山西战役时大部分都在石门机场被缴获,余下存在杭州的零配件,因为飞机都没了,那些零件也被下面的人偷偷倒卖掉了,买家是谁,大家都明白的。

八月上旬,接待完杜邦财团这群贵客后,在黄克牵头下,常凯申以手中的黄金药业股票的股权为抵压,从杜邦财团这儿获得了价值两千万美元的军火贷款——南京政府的股票名义上的价值是一千万美元,但目前证券市场全看好他,实际的估值是原始价的十倍起步。

杜邦不是直接打给常凯申钱,而是直接供应常凯申军火——由于时间紧急,军火不是直接由国内调运,而是就近从菲律宾,也就是从麦克阿瑟那边调来的库存。主要是以火炮和机枪为主。

美国人本来是想借机向常凯申推销他们的飞机——即霍克3战斗机。但是却被黄克反对掉了。

“陈济棠现在用的也是同款飞机,而且霍克3是连美国陆航都不待见的垃圾!我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美国人虽然发明了飞机,但他们的飞机全是垃圾,连日本人都不如。”

当时宋子文也在边上,见黄克搅了这笔大单,心里虽然不爽,却也知道此时真的不能再乱啃树了,而且也不敢得罪黄克这个金主,忙问该选哪国飞机。

“英国!大英帝国,百年积累的老牌帝国,他们的飞机才是最好的!”

“其次是我们德国朋友,不过他们的飞机,好是好,却太贵!而且是新飞机,买来只是当他们的试验品,更不划算。”

孔祥熙问:“意大利人飞机怎么样?”

历史上国民党政府进了不少意大利飞机(因为意大利人会贿赂),他们买了不少最后发现基本都是垃圾,甚至还摔死了两名珍贵的飞行员。

“垃圾!开他们的飞机还要用他们的专用油!而且质量极差!”(指CR32)

事后,常凯申找来高志航一问,答案居然和黄克说的一致——实际上高志航对意大利人的飞机没有任何好感。然后就决定让黄克带头,领着一群航空部的人出国去看飞机——毕竟黄克是答应掏出一百万美元给他购机的大金主,在这事上极有话语权。

而高志航就作为空军的代表,跟在了黄克身边。

因为时间紧迫,黄克和高志航,是直接坐着常凯申的总裁专机起飞,直飞欧洲。由于飞机上的乘客有三位都是飞行员,飞行员充足,大家轮流开飞机抢时间,在路上只消耗了三天的时间就飞抵第一个欧洲目的地,波兰。

黄克和高志航早就是老熟人,高志航和他们接触几次,知道这对男女不但飞行技术进步奇快,胆子更是大得惊人。

在路上的时候,三人闲着无聊就开始讨论飞机,包括种类,空军战术等等。

高志航一交谈就发现,黄克是作过功课的,对各国新型飞机之熟悉,甚至远远超过了他。而从交谈中更感觉到,对方就要买什么飞机,其实是心里早就有数。因为在飞机上,黄克直接交给了一他一张各国能买到的最好飞机的性能数据,甚至还有相关的飞行包线图——这些当然是大黄克帮他弄到的。

“没错,来之前我就心里有数了!整个欧洲,现在只有三款半的飞机,值得我们去买,剩下的连多看一眼都是在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