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76章

作者:半只青蛙

林虎三得出这个判断。

而后,双方谁都无法法再耍茅招硬碰硬的血战,就在这条防线上展开。

从山前阵地前数百米,开始就修筑的, 正正经经,挖成锯齿状的标准战壕,战壕内随处可见猫耳洞,按欧洲一战经验设计的交差火力点.这只是真正防线上的第一道战壕的情况。

持续近半小时的猛烈炮击过后,日军开始突击。

数百人的突击小队排成散兵阵型向红军阵地推进。双方在较远距离就开始对射。

三百米内,红军枪手和日军对射很吃亏。但是大量狙击枪的加入改变了这一点,武器上的先进,让红军的精锐射手,能在六百米外就开始尝试狙杀进攻日军中看似军官和带望远镜的“火力观察手”。

为了消灭这些危险份子,红军这边同样准备了大量的“观察哨”,他们或直接就近引导身边的狙击手多人集中狙杀,或者打电话后给后方的炮兵阵地引导火炮覆盖对手。

事先挖好战壕,占有地利优势的红军,在这种阵地战中“意外”地占据了上风。

从五反的惨败到湘江战役为止,林虎三打过太多的“痛苦”的劣势阵地战了。

“乞丐不能和龙王比宝”,这是五反前后,已免职的李润石主席当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那段黑暗的历史林虎三印象深刻。

而长征结束后,随着红军势力地飞快掘起,早在山西战役前,红军的内部军事会议上,很重要的一个议题,就是“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新战略要求下,找到最适合红军自身条件的新战术。”

他更特别地交待过林虎三:

“具体的战斗该怎么打?我无法回答你。因为不同的战斗,不同的作战要求,对前线指挥官的作战艺术都有不同。不要教条主义,既不要盲从苏联人的那一套,也不要盲从小黄这个未来人直接抄袭给你的,未来的林虎三的战斗心得。什么都可以去学,什么都可以去试,多思考,多摸索,多符合实际!记住一点,未来的林虎三的兵,和现在的林虎三的兵,也是有区别的!只有适合现在的你,还有现在红军的战术,才是最好的战术!”

休整这几个月里,红军各军军官,进行的最多的就是军事战术大讨论,大总结,面对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新对手,到底该怎么打,大家其实都在摸索。

在巴彦淖尔后就“早早地就无战可打”,林虎三其实是红军中功课做得最多的人。他发现的俘虏的不少晋绥军官兵都参加过长城抗战后,简直如获至宝。不惜屈尊挨个向其学习,讨论昔日与日军战斗对手所用的战术。

他从过草地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作功课,脑子一直在动,就没有一天停下来过,而今天正是他的考试期......

当林虎开始“交卷”的时候,对面的谷寿夫就立刻发现,自己真的咬上了一颗硬得不得了的钢碗豆。

对面的对手滑得很,日军支援的火炮部队,打出来的炮弹,看似覆盖了主阵地,但每次炮击的效果,似乎都相当的糟糕。炮击一结束,所有的火力点立刻原地复活,以至于 每次步兵突击,都会遭遇强力的反击。

从前打中央军,晋绥军,都非常管用的战术,在这里也遇上了克星。

突击部队中的观察手,军官,总是早早地遭遇密集火力的覆盖,针对性地狙杀。

皇军引为傲的单兵射击技术,在和对手远距离对射时,也完全不占上风。对手使用了大口径的步枪,一枪碎身的杀伤效果在战场上更是震憾至极。甚至让不少皇国战士直接崩溃。

那种大口径的步枪,狙杀命中敌方步兵,死状极其恐怖,而且对付带护盾的机枪也有惊人的穿透杀伤力,传统的机枪护盾在其面前,根本就是象纸一般地被打穿,在损坏枪体的同时,也杀伤后面的射手。

正式开战开始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前线各处传回的伤亡数据累计,就已超过了五百。

这个恐怖的数字,几乎让谷寿夫以为手下多报了一零。

-------------------- 第175章请求战术指导 --------------------

当谷寿夫以为部下多报了一个零时,林虎三这边,同样也为自己部队的伤亡数字感到惊讶。

几条战线加起来,累计超过两百六十余人伤亡!

第一线作战时八个连部队,一个小时内就折损了四分之一,这个数字同样让林虎三大吃一惊。

主场作战的红军事先修了坚固的阵地,锯齿装的战壕,连接预备队的交通道,随处可见的防炮击猫耳洞。根据日军战术操典进行的针对性的“先虚后实”布置:炮击前阵地基本放空,只安排观察哨,炮击结束后方才派步兵进入阵地。

所有能想到的准备工作,他都做全了,而且开局很完美,鬼子的炮击手段,一切也按他设想的剧本进行,每次的炮击造成的伤亡都非常地小。

但林虎三没想到的是,处于防守一方红军,有防御阵地优势,居然还是遭遇了这么大的损失。

造成前线最大的损失,正是黄克给予资料中记叙的,日军中的掷弹兵和轻炮兵。

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的改进型,口径50毫米,全炮长431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4.7公斤,他更接近“超轻型迫击炮”。掷弹筒小组甚至可以随着步兵冲锋。

掷弹筒的杀伤半径大约在5到8米,一发榴弹如果落在人群中可以杀伤数十人,日军进攻时,每一个突击小组小队,都有多个2人一组的掷弹小组配合行动。

林虎三得到黄克的提醒,知道掷弹兵在日军进攻体系中的重要性。尝试的应付手段就是“重点照顾”。战场上设置专门的观察手和炮手、狙击手,重点消灭敌军的掷弹兵。

针对布置的75毫米迫击炮和二十门60迫击炮,就是对付掷弹兵的利器,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了。战场上,红军这边每一发炮响,旁边拿着望远镜观战的聂政委,他的钱袋子也是要颤抖一下。六十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是因为黄克的原因而提前在红军手中出现的武器,由于要等苏联运送相关的60毫米碳素钢管原料,投产时间较迟,直到最近才刚装备红军,其数量反而比晋绥军中大量装备的75/82迫击炮要少。

“抗战是整体战,持久战,消耗战。这一战你们不但要打胜,战后还要总结出,如何用最经济,牺牲最小的方式打胜仗。”

林虎在望远镜里观察着战场的形势,想着在什么时候押上底牌时,聂政委心里算的却是经济帐。日本的国力比红军强,未来的抗战是持久战,象今天这样的奢侈用炮的打法,打成全面战争时,红军这儿的军工会先撑不住的。

以迫击炮加远程狙击手,确实帮红军很好的压迫了日军的掷弹兵,但是少数漏网的掷弹兵开火后,打出的炮弹给红军的火力点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个时期间日军的炮手素质高得吓人,往往几发炮弹就可以端掉红军的机枪阵地和重火力点。

也幸好炮兵阵地不在前沿而在较远的后方,掷弹兵在被重点照顾后,能突到射程范围内的数量不多。但就算是这样,也有两门迫击炮阵地被其命中,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而前线的机枪阵地,受到损失就更大了。

开战一小时,红军这边就足足损失了八个机枪组,当然,进攻一方的日军那边,情况更严重些,共有十七个机枪组丧失了战斗力。

“八嘎,这帮共军火力怎么这凶猛!损失怎么会这么大?”

“军长,什么时候出动坦克碾碎他们,这帮小鬼子的小炮打得真准啊!”

无论是林虎三还是谷寿夫,都为自己遭受的巨大损失惊讶不已。相对于谷寿夫,林虎三手中的牌更多些,他有野炮,可以在更远的距离端掉射程内的谷寿夫炮兵阵地,但这款大杀器他暂时压着不用,是要等着最佳时机才用上。

没办法,炮弹真的太贵了!一发76.2的炮弹,价格就是一根小金条,而这种野炮炮弹国内无法自产,顶多只能“复装”。

现在的林虎三,还没有成长为未来那个“我只要塔山”,财大气粗的林统帅,现在的他还有着从前残留的“富日子穷过”的心思,“打炮”时还是不能放开手脚。象今天在战场上,看到调动一门迫击炮连续发射多发炮弹,只是为了摧毁对手的一个两人的掷弹兵小组,林虎三也是看得肉痛不已。

“75迫击炮的炮弹太贵了,60炮更合算些,而且移动更快,转移更方便,难怪后来是我军的主力。”

而前线与日军对射的红军战士,最大的感悟,却还是对面的鬼子枪法准得很。优秀射手四百米外就开始瞄准射击,而命中率相当地出色。幸好红军这边有专业的狙击枪,仗着2.2倍春田瞄准镜相助,能拉平差距并倒占上风。

但是毕竟装有该镜的枪枝数量有限,当日军步兵突进到200米到300米之间时,此时就是他们射手整体的素质优势立刻体现出来,很多一线阵地的战士,在这个距离的对射中坚持了不过数分钟就产生大量的伤亡。双方射手数量相当时,两百米距离对射时,红军这边伤亡数字是对手的两倍。而那些带狙击镜的射手,同样也成了对手“重点照顾”的对像,伤亡就更大了。

“巴嘎!对面的红军,单兵用的掷弹筒怎么这么多?”

另一个方向,谷寿夫同样也在为对手的掷弹兵而头痛。

红军这边,能在两百米距离顶住日军攻击而没有崩溃,掷弹兵同样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浪费一个步兵编制为代价增加的掷弹兵,拿着黄克发明的“小炮弩”,两百米的距离内开始大量发威,林虎三把黄克发明的这件“大号弹弓”当成了手榴弹发射器,虽然双方步兵步枪对射时射不过你,但是我们“弹弓手榴弹”弹得比你远,“R大即是正义”(R是半径的意思,想成'乳'的面壁去)。而且林虎三本来兵就比对手的多,一处防御阵地根据需要可以奢侈地多放半个到一个班的掷弹兵。

这个时期,日军步兵也有枪榴弹配制,但其射程在120米左右,工艺复杂,引信不良,甚至还有早炸的问题,而且发射准备时间长,其实是很失败的武器。

黄克的小黄弩占人员编制,但弹头造价便宜,制造简单。十来把小炮弩瞄准一个目标,同时弹射同样数量的榴弹头,瞬间就能在战场上清出一块“无生命”区。

按黄克的说法:这叫穷人乞丐版的掷弹兵TOT射击法。

谷寿夫在一个小时里伤亡了五百多人,近一半的倒霉蛋,就是被这种穷人乞丐版的“TOT射击术”炸出来的。

效果很好,损耗也很大,一千五百发特制的弹射榴弹头一小时里就这么打光了。看起来好象不多,可是这个时期的榴弹头里,填充的可是真正的TNT炸药,最差也是猛炸药,弹头的杀伤力非常地大。如果是象老式的边区造填充黑火药,根本就没有这个威力。

交战一小时后,日军暂时撤退,休整,而红军这边也同样如此。两边都在舔伤口,两边都在总结经验,两边都意识到对方是个极度危险的对手。

随着暂时停火,双方各处战线的枪声渐渐地消失了。

“重机枪损坏四挺,两挺严重,两挺轻微,全部为炮击损失,维修班正在紧急抢修,后者很快可以修好。”(掷弹筒攻击也算炮击)

“轻机枪损坏六挺。机枪组牺牲射手七人,受伤十八人......”

修整期间,林虎三看着各条战线发来报伤亡情报汇总,脸色很严峻。明明占据了天时地利一切优势,但一小时就遭遇这么大的伤亡,他终于明白了黄克对他说的“最强的一战轻步兵”所指为何。

“牺牲六十五人,受伤一百九十七人。”

一枚弹射的榴弹装药30克左右,一小时里林虎三部打掉了一千五百发,消耗昂贵的“装药”相当于45公斤!除此之外,红军这边还打掉了三百发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弹。放在瑞金时期,林虎三要是象现在这样消耗,别说是主席不会放过他,就连李德都会跳出来把“败家子林虎三”给毙了。

要知道林虎三一小时里的弹药消耗,就超过了红军二反时的炮弹消耗了。但是这却是在士兵素质暂时还无法胜过日军的情况下,靠炮弹消耗换取战场优势。

没有单兵素质优势就想获胜,要么用“钱”去换,要么用更多的人命去换。

而如此损耗换来的战果......

“玉碎176人,受伤417人。”

谷寿夫听着下面上报的战损,脸色变得更黑了。打了一个小时,损兵近十分之一,结果连对手第一道阵地的边都没有摸到。

他只要头脑正常,这时已经可以判定,此次所谓的包头奇袭战,已经失败了,再不走会变得更加危险。

而在听着下面报来的伤亡数字后,谷寿夫不耐烦地皱着眉大骂。

“八嘎,八嘎,陆航的飞机怎么还没有到!”

然后他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参谋长。

“柳川君,你怎么看?他们还没有出动战车呢!”

谷寿夫心里,其实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了。

“你怕了吗?”

柳川平助瞪着眼睛,恶狠狠地道,眼镜片后的老鼠眼里很是尽是疯狂。和谷寿夫寿不同,他是皇道派出身,二二六事件后受到牵连,下场比小畑敏四郎还惨——当时发疯的昭和天皇对他的处置是解职,永不复用!(注:原历史是打入预备役,七七事件后才复用)

当时,整个皇道派在日本都臭不可闻。柳川平助的身上,也背负着“杀害天皇家人的叛贼”的骂名,被周围的人鄙视,视为“罪人”、“非国民”,用各种异样的眼神看着。

“连去酒馆喝闷酒,店家都不招待!”

在接下来的那一个月里,柳川平助一渡绝望得想要自尽。

幸运的是,昭和天皇及时死了,而新上任的雍仁天皇,上台不久就把他生前下的一大堆针对皇道派的乱命都收回了。

所有被打上“永不复用”印章的皇道派成员,最终所受到的最重处罚,也不过是暂时被打入预备役,然后很快随着军部疯狂扩军,重新复职,有些人甚至还得到了晋升。

雍仁一上台就开始大肆扩军,扩军增加的位置,稍稍满足了许多得不到升迁皇道派军官胃口,军队内部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解。

柳川平助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召回,并意外地拿到了参予包头袭击战的“肥缺”。

当时他以为这是肥缺!是自己时来运转的天大机会。但今天一战就碰得头破血流,他却突然明白了,被统制派控制的军部,为什么会把“天上掉陷阱的机会”,全送有给他们这些“皇道派的逆贼”了,他们根本就没安好心。

整个第六师团,除谷寿夫是统制派,参战的军官则充斥着大量的被贬斥的皇道派军官。

柳川平助这时才想起,自己似乎是被西原寺公望点名恢复军职,然后送到中国来的。

那时他以为自己得贵人看中,真的时来运转,要咸鱼翻身了。

“该死的老东西!”

柳川平助在心里恶狠狠地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他突然明白了不少。不是只有常凯申会坑“杂牌”的,这种把戏日本人才是他的祖宗!

柳川平助突然想起了另一个人,小畑敏四郎。他是柳川平助的好友,雍仁上台时,其实他也是有机会官复原职,甚至更上一层楼都有可能。但是此君只是静静地待在预备役部队专心地训练新兵,甚至还主动拒绝了升官的调派。

当时柳川平助以为对方是心灰意冷,现在忆起,小畑敏四郎很明显是看出了点什么。

名字会错,外号从来不会错,巴登巴三羽乌,每个都是这个时期日本军部中的人杰,眼光看得很远。

可是就算是柳川平助现在意识到了是怎么回事,他也没有退路了。

全民军国主义侵略思想培养出了这群侵略、掠夺成性的军部恶犬,他们开始反噬政府、军部的时候,同样也在吞噬着自我的理性。--

现在的日本,就是一块恶之花绽放的土地,昔日种下的恶果,正在疯狂地反噬着每一个人,排斥着任何“理性判断”存在的空间。

“能进不能退,能胜不能败。理智必须死,疯癫方可‘活’!”

这就是谷寿夫和柳川平助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