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49章

作者:半只青蛙

黄克问道: “北一辉先生,你认识蔡元培吗?”

“见过几次面......辛亥时的老朋友,现在没余下多少位了。”

北一辉再一次生出了时光流逝的感觉。

“李主席,还有许多中共的高层,都可以算是他的学生,都曾追着他的背影前进。但他现在人在南京,说什么也不肯到北平来,也不敢进北大的校园。”

“为什么?”

黄克轻声地道:“大概是没那个脸皮吧。四一二他参予了,他最出色,最优秀的学生,都被他写上了要清洗枪毙的名单......他在后来可是被自己的学生打折了肋骨,赶出学校的。”

“四一二吗?”

黄克道:

“其实日本也有过四一二,也就是赤报队,比起反幕府联军那些人,他们要进步多了,但最后的下场你也很清楚。在大时代,马列这条路是对普通民众最有利的一条路,却是最艰难,最痛苦,荆棘和磨砺最多的一条路。明治唯新时,日本也出现了不少一心为国的充满理想主义的仁人志士,但他们最后也都被毫不留情地干掉了。”

北一辉很不舒服地道: “你是想说我就象蔡元培一样,后来跟不上时代了?比起年青时倒退了?”

北一辉停顿 了一下,不服气地道:“我并没有忘记初衷!”

“前辈的年龄几乎是我的三倍,我可不敢指责你。和你说一件事:中共最初成立时,不算共产国际的代表,总共有十三名成员列席一大。”

“嗯。”

“主席也有份,不过那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书记员。到了十六年后的现在,当时的十三名成员,现在只余下三人:主席,董必武,陈潭秋三位。成立的第一年,大概有五十多名党员,但到现在,也只余下不足十人,余下的一大半牺牲,其他人则是脱党退出了”

黄克低头道:“其实这话应当是主席对你说的,我又抢了他的台词了......这是最难走的路,只要稍有犹豫,就很容易象你这样,选择了现在这条路。”

“现在这条路?”

黄克突然地笑了起来。

“北一辉先生,你想知道你现在这条,努力地想让日本各个阶层都感到满意,收获幸福的这条路,最完美状态下的最终形态吗?”

北一辉在座位上坐直了身体。

“洗耳恭听!”

“第三帝国,希特勒,他就是你梦想的最终形态。”

北一辉道:“德国现在的经济情况很好。”

黄克道:“雍仁上台后,过去一年里,日本国内的经济情况,好象也非常地好。”

“那只是不顾一切地军备制造的虚假繁荣......”

说到这,北一辉愣了下,明白了黄克话里的意思。

“你是说欧洲快打仗了。”

“快了,不过德国的实力还不够发动大战。希特勒已经在为吞并奥地利而做舆论准备,未来一年里,奥地利问题会是欧洲的重心,然后是捷克斯洛伐克——等完成了大德意志计划后,希特勒虚假的军备经济繁荣,也要破产了。不想破产,就只有对外发动战争打劫.......”

黄克顿了顿,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就象今年的日本一样。平律战役,如果不是我们先动手,你们就准备在江南搞事吧?”

北一辉低头不语。

“我前面说过,在大时代,如果想选择让所有人都幸福的路,最后就会是这样,用对外侵略,掠夺,把痛苦转移到别的国家身上,吸别人的血来让自己国内上中下阶层都获得幸福......比起希特勒还会懂得把抢来的东西分配给各阶层,贵国那些贪婪如猪的旧上层,则只会把抢来一切吃尽,不会留给下层多少东西。九一八后,你们强占了东北,掠夺来的大米大豆,又有多少进到普通日本人的肚子里了?”

北一辉沉默不语,黄克想说什么,其实他都懂,毕竟他也曾经是个马克思主义者。

“希特勒的那条路,算是做得最好的了——但是,这依旧是死路。因为走这条路的下场,就是与世界为敌。过去十年里,为了德国重新军备,美国人掏了多少钱?我想你看过我的书,也听过斯大林的共产国际讲话,应当是明白的。这一次,美国同意日本在美国发行战争债券,你以为罗斯福会有多好心?”

黄克嗤笑道。

“中日的问题,亚洲的问题,其实全在我送你的那本书里。选择这条路,最后也只是沦为美国人的棋子......”

黄克说着拿起了放在桌上的那三个版本的《菊与刀》,然后“承认”道。

“德国和日本最后的下场,我在书里都写了。不过这本书,我最多只能算半个,甚至三分之一个作者,他真正的作者,其实另有高人。他只是假托我当时的身份在世界各国发行而已。尤其是关于世界篇,美国部分的观点,我可没有这么远的眼光。”

北一辉点头道:“这本书真正的作者是谁?”

“你傍晚就可以看到他。”

——————————

“你这小鬼,又在拿着我的名头在外面招摇撞骗。”

“我只是一个提前看到答案的历史抄袭者,稍有点智慧的人,都会认为我太过妖孽了。我现在的年龄和身份,配不上这些名气,有些东西,还是让个子高的顶顶。”

在北一辉进门前,黄克笑嘻嘻地对李主席道。在黄克提前见北一辉,却是为了双方见面打个“前站”,互相透露一下各自的底牌,为接下来的正式见面做准备。

北一辉来北平见中共高层,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背后既有西园寺公望为自己子孙后人“预留后路”的私心,也有着日本高层隐隐地默许。

通州战役结束后(日本方面把这半个多月的战役统称为平津合战),日本高层都被中共的部队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和士气惊呆了。

昭和参谋们计算过,在有苏联支持的情况下,要在华北消灭中共现有的武装,至少要付出五十万蝗军的死伤,而这还不算苏联随时会在北方南下捅刀的最糟糕局面。平津战役中,中共部队手中的坦克、火炮基本都是由苏联提供,除此之外,苏联红军还提供了四分三的空军,三分一的坦克手,几乎全部的地勤后勤人员。支持力度之大,甚至超过了对西班牙共和军的支持。

稍有点理智“靖和参谋”们,这时都明白,只要苏联态度不变化,想要拿下华北简直就是在做梦。“好在”这个时候的日本,疯子、马鹿横行,底层倒逼上层,上层为了安抚底层,想出的折衷手段,就是捡软的捏,改北击为南进。

但南击要成功的大前提却是:中共要对日本侵华视而不见,坐观其在中国其他地方肆虐,但这么可能?

但再不可能,不试试怎么甘心?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下,北一辉就被派了过来。当然,北一辉自己也另有心思,他来见中共高层也有自己的思索与考量。

李润石的住处,只是北大附近的一处普普通通四合院——这房子,二十多年前他住过,正是他的丈人和妻子的住处。杨昌济先生当年很早就看出“此子未来不可限量”,李润石也不负他所望,可惜他和他的女儿,李润石最爱的“骄杨”,都没机会看到这一天。

北一辉不知道这套房子的典故,来到这里时,只为这里主人住处的朴素稍感惊讶。

把北一辉引进来后,黄克本想出去,却被主席叫着留下,艾琳娜也叫着留下来,两人跟在他身边,作为临时的秘书陪同。事前,黄克得到允许,悄悄地在现场藏了一台手机,打开了录音功能。

一见面,北一辉就承认道:

“我这次能来中国,是得到西园寺公的相助,如果不是他,我现在还在承受牢狱之灾。”

李润石看了一眼北一辉,想了想,直接地问道:“ 日本上层,还在做梦吗?”

“西园寺公醒了,但是其他诸君,却不肯醒,还在睡。”

“他们没有睡,他们只是在装睡。”

“装睡?”

北一辉一愣,点点头表示赞同,而李润石则在这时转头看向黄克。

“不装睡不行。因为马鹿太多,已倒逼上层,日本高官们不装睡就会被下面马鹿们撕碎天诛了,所以他们到现在还想着南进呢......”

-------------------- 第238章失败的经验 --------------------

眼前的李润 石,是他见过的意志最坚定的男人。

只聊了一分钟,北一辉就知道,日本不可能在中共身上得到任何东西。

好在这本来就不是他来中国的目的。

北一辉道:“我来中国前,东京又在骚乱了。国会议事厅门前,围了很多人,日本大概又要开始连续倒阁了。”

黄克问道:“是米骚动和叫嚷天诛国贼同时发生吗?”

“是的,看来你很了解日本。”

黄克嘲讽道:“真是贪婪到极致,只要财阀把吃到嘴里的东西吐一半出来,日本国内的米骚动根本就不会发生。”

李润石叹息道:“日本是个封建军国资本主义气氛极为浓厚的国家,上层贪婪如清末民国的官僚地主阶级,凶残却如同明末的满清集团。”

北一辉低头一道:“我来中国前,军队的人都在谈论南进,打江南。是上层的人,在引导军队的思想。他们让我过来是想让我探明你们的态度......”

北一辉用自嘲的语气道:“他们的妄想,是能和贵方达成协议,日军退出山海关,换取贵方不干涉长江以南的行动——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李润石笑了笑,只是问道:“你呢,你对中日之间的未来,是怎么看的?”

北一辉仰头长叹,握着右拳道:“中国已经醒了,而我做了二十年的梦,也该醒了。”

“醒了后,你打算何去何从.......”

北一辉垂下了头,半晌,面露痛苦地道:“看到你的成功,我只觉得自己愚蠢.......我蹉跎二十年,始终一事无成......二十年时光,有如一场大梦。好不容易梦醒了,却只余下空虚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自以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走了二十年,最后却发现路的尽头依旧是一条死路.......实话告诉你,在去年二二六见到元兴前,我当时就感觉自己选的是一条死路,只是那时不肯承认,然后疯狂地,以自毁的心态豪赌了一把。”

承认梦醒了,也就等于否定了自己这二十年的努力。代价太大,但今天北一辉 终于不再逃避。

李润石笑了起来。

“你这二十年的时间,并没有浪费。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在为未来的成功积累经验而已.......革命要获得最终胜利,需要经历的痛苦和挫折和磨砺,其实是一点都不能少的。”

李润石站了起来,打开窗户,看向外面的夜空,然后回头对北一辉道:

“日本的问题,根深蒂固,积重难返。他和中国相似的一点,本质上都是历史太过久远的“老大帝国”。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出现了伊藤博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这么多的英杰,但是这些英杰当时都在偷懒,他们明明知道上层的根子已经烂透了,天皇和华族,才是日本一切痛苦的根源。一切的问题,始终资源财富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那时的他们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他们取巧了!明治维新,日本看起来开始工业化,但在这过程中,普通平民的生活,反而比维新前更苦了。维新并没有解决矛盾的根源,为了取巧,伊藤博文的解决办法,就是向中国发动甲午战争,靠掠夺中国的方式反哺日本。但是他依旧没有解决日本国内劳动财富分配的问题,最大的利益,依旧被财阀财团毫不留情收割,而底层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依旧一无所得。”

李润石看着北一辉的眼睛,然后道:“甲午之后,日本底层依旧贫困。其实那时的你,心里也明白痛苦的根源。于是你来到正在变革中的中国探索出路。可是现实巨大的阻力,让你最后选择了退缩和妥协。你后来的思想变化,其实和你的前辈伊藤博文并没有区别。这二十年的时间里,你的思想其实一直都在思考,虽然走到了错误的方向,但是你却也积累了大量“失败”的经验。不要小看失败的经验,革命要取得真正的,最彻底的胜利,正确的胜利经验和错误的失败经验,都是要经历过,一点都不能少的。”

李润石又回头叹气道:“四一二前,无论是我们共产党人,还是国民党的左派人士,大家也都想取巧。依靠军阀,依靠地主,不敢进行最彻底的革命,不敢打碎旧上层,最后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时......”

“中国革命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是我们先积够了错误失败的经验,然后被一次次的失败推动着,找到和选择了正确的经验.......”

在这事上,李润石有些“谦虚”。纵观他一生,他绝大多时候都是“正确”的极少数派,他就象网友里男主角一般,靠用脸打肿同行的“反对者同志们”手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正确然后才能带着大家走路。历史上到整风运动前,李主席的在党内情况,一直都在进行着这些样的反复循环:上位,正确领导革命,形势大好,然后自以为是的“革命同行者”联手大批出现,赶他下台或者设法架空他或者搞个南方局什么的和他唱对台戏,然后这帮自行其事的人被反动派打脸打得半死,齐声大叫“快去请李润石来”,最后再出山收拾残局。

靠着“同志们”一次又一次自以为是地试错,送脸,反复地证明他的英明正确,最后才让所有人都服气上位成为“主席”的。

李润石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北一辉道:

“革命的真理,往往很难为大多数人接受。因为,他无法取巧,往往都是最难走,最痛苦的一条路。不到万不得已,无路可走,人类基本都不会选择这条路......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错误和失败”的经验了,改变的契机,其实已经近在眼前。”

北一辉听懂了他的话,但是他信心不足地低头道:“日本的国土太过狭小,华族的力量太过强大。而且民众相信天皇远胜相信革命。而且经过几十年的洗脑......”

“假的终究是假的。欺骗性的宣传,可以骗得了一时,但骗不了一世。现在的日本就和德国一样,虚幻的强大还维持时,反动派看似强大无比,但是当这个肥皂泡支撑不下去破裂的时候......”

李润石回头对北一辉道:“现在日本只是小失败,等大失败降临时,反动派们的谎言维持不下去后,革命的机遇就会来临,而这一天,不会很久......”

————————

见过李润石后,北一辉在北平待了几天,就感觉全身不舒服,暂时告辞离开。

二十年前,北一辉在中国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日本人,他在北平其实有不少熟人。知道北一辉来了后,许多老朋友都特地过来见他。

“北一兄,这个时期你来中国,真是让人惊讶呢。”

“听说你和李润石主席昨晚见面了,谈的是中日之间的话题吗?”

朋友见面,本是好事,但是二十年后的重逢,北一辉对这些旧友,却突然产生了强烈的陌生感。

他老了,他们也老了,而且老得比他更厉害。接触过共产党,接触过李润石,也接触过黄克这个胆大包天的新生代,对比一下他们身上的无限活力,北一辉立刻就感觉到自己的这些旧友们个个“暮气沉沉”。

李润石在平津开战前,不少人早在四月前就逃离平津,避到相对安全的南方,五月后红军大胜日军,他们又一个个打着“慰问抗日英杰”的旗号杀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