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329章

作者:半只青蛙

求月票。有月票砸了,明天起来再校对。

第355章先欧还是先亚?

珍珠港正在燃烧。

袭击发生时,因为今天是平安夜,许多外出的船只都返航,港内船只的数量比往日更多。

港内总共停泊着九艘战列舰和三艘航空母舰,外加大大小小其他辅助舰船两百多条。因为攻击的时间是平安夜这一天,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上将并不是象历史上一般正要赶个大早去打高尔夫球,而是下基层,来到当地的海军俱乐部看望官兵,结果天上就飞了一群嗡嗡叫的“苍蝇”糊脸。

第一波的攻击指令,是当地时间七点四十分开始的。四分钟后,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两分钟后,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发动了的第一波攻击。

攻击的过程,一如历史上一般地成功,甚至战果更大。

“企业号”、“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这三艘“平顶苍蝇船”,是在第一时间就遭遇重点打击的。

攻击开始一小时后,这三条船已经变成了泊位上三团燃烧的巨形火把——舰内的航空燃油都被点燃了。

历史上,南云忠一袭击珍珠港时,袭击了两轮就撒腿跑了——原因是港内三艘空母不在,他担心被航空母舰偷袭。事后山本五十六痛诉其是:“南云如入室小贼,去时自信满满,踌躇满志,一旦得手就心惊胆战,狼狈逃窜。”

这个位面,三艘空母在第一时间就在泊位上先后被点燃,烧成了三个巨大的火把。没有后顾之忧的南云忠一,在山口多闻和三川军一的强烈建议下,终于发动了第三轮攻击。把港内的油库、维修厂,以及看起来还没有沉,仍然浮在水面(搁浅状态)的军舰,又好好地炸了一圈。

历史上,在偷袭的前一天晚上,珍珠港的军舰就曾击沉一艘参加偷袭的日军舰艇。在袭击前美军将一些战斗机分散到偏远的小机场,而留在主机场的飞机则空着机库不用,整整齐齐摆在跑道上,给人一种所有的飞机都在的假象。袭击开始后升空作战的飞机都是小机场起飞的,这在大片《虎、虎、虎》、《珍珠港》中都有描写。

关于珍珠港事件,一直有争议的说法,就是事前美军已经知道日本人要偷袭,是故意搞的苦肉计(详情可以自行百度珍珠港事件,看百度百科,我就不引用)反方则是认为哪有把整支太平洋舰队全送出去的“苦肉计”。

关于此事,黄克的看法却是:美国海军确实知晓,但是认为自己背靠要塞港口为依托,日本人偷袭有啥可怕的?并没有意识到空母舰载机巨大的打击力度和距离。空母不在是因为其太脆皮,所以罗斯福让他们先出去避一避,

美国海军有防备,但不知道确切时间,同时觉得自己可以浪一浪,然后不小心就浪大了......

不管具体情况如何,这个位面的珍珠港事件,美国海军却是实实在在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南云忠一的闷棍,打进了Icu。

第一波空袭开始时,港内的飞机大部分都停在主机场的机库里,而不是象历史上般被分散在小机场里,结果被日机痛痛快快地轰炸加扫射打了个爽。

舰队本身却也毫无防备——原因却是和密码有关。

就象苏联人警告日本人的那般,因为得了晶体管计算机相助,美国海军早就破译了日本人全部的通讯密码。

但是,为了赌一把大的,日本人假装不知道密码泄露,不改进原密码机,依旧坚持按照原有的频率使用旧有的密码机。以至于过去的半年里,美国海军对日本人的动向,了如指掌。

这两年,中苏日东亚三强,一直暗中勾搭,关系极速好转,罗斯福是非常知晓,他也知道日本对东南亚的野心和美国的敌意。

读过《秩父宫中对》的他和身边的幕僚们,甚至也能推算出日本未来可能进行的战略冒险。

他们不是没有防备,而是太轻视了,同时也太迷信自己密码破译能力了。

日本人在七个月前也知道美国人破译了他们的密码。他们强忍了七个月,在珍珠港袭击前,故意针对性的发送假情报,让美国成功地“破译”。

当南云忠一的快速袭击舰队向夏威夷高速奔来时,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金梅尔还以为日本海军正在日本本岛东面五百海里处进行作战演习呢——根据日本故意泄露的假情报,美军以为日本会在明年三月后才会南下。

然后,整支太平洋舰队,就全家老少共九艘战列舰,三艘空母,一家人整整齐齐地被南云忠一的袭击舰队放出的四百多架飞机,前前后后干了三轮,身上挂满白色的迷之液,

爽上了天......

珍珠港遇袭突袭,太平洋舰队被重创,所有主力舰全部失去战斗力的消息传来,正准备过圣诞节的罗斯福,用了好几秒的时间才回过神。

“该死!”

他突然想起了那本《菊与刀》最后一卷里描述过的,美国海军出动大批空母释放飞机袭击日本联合舰队,把他们全部炸沉在东京湾横滨港里的描述。

当时看到这一段时,他只是呵呵一笑,却没有想到这一幕真的发生了——只是受害人和加害者的身份倒了过来。

太平洋舰队具体的损失数字,暂时时还没有统计上来,但是罗斯福知道,未来的一年里,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都将处于极为被动的状态。而更加糟糕的情况却是,日本人成功地袭击,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而这个时候,美国情报局门内部也是鸡飞狗跳。

就在上个星期,罗斯福曾问过负责人:最近几个月,日本人的那边动向如何,有没有可能利用圣诞节袭击我们?

答:他们全盯着南洋,海军也都在国内......

当时情报人员拿出地图,在罗斯福面前指出了日本舰队目前大致的位置,然后罗斯福表示放心了。

然后,平安夜这一天,罗斯福的脸被人打肿了......

至于这个时期,日本驻美大使是在袭击之后才来得及送上宣战书之类的“外交失误”,也不过是让愤怒的罗斯福的血压多升高几个汞柱而已。

且不说美利坚被日本人一棍子打晕,全民上下集体处于愤怒的暴走状态,刚刚从华盛顿乘飞机飞回伦敦的丘吉尔,在听到这个消息 后,先是一喜,然后却是大愁。

他十分担心“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会放弃“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这对英国来说,无疑是一场无法预料的灾难。要知道在非洲,大英帝国的残军这时已被隆美尔逼得退到了苏伊士运河已东,在那儿构筑防线了,再往东退,就要撤到波斯湾,然后彻底地被赶下海了。

在占领了开罗和亚历山大港后,德意方面正动用一切的海上力量往开罗运送装备补给,从地理学的角度判断,在退到苏伊士运河以东后,大英帝国就已经被德国人赶出北非了。

日本人在这一天偷袭珍珠港,令平安夜变成了灾难夜,更成功地让每个美国人,在未来的过圣诞节时都无法忘记这屈辱的一天。

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这一天的深夜,许多人都失眠了。

“元首,美国已经对日本宣战了.....我们应当......”

柏林总理府里,希特勒刚刚因为隆美尔成功夺取北非,拿到了半条苏伊士运河,即将取得北非战役的完胜而欣喜,珍珠港事件消息传来,他的第一个情绪,却是狂怒。

护航反潜与狼群袭击,过去的半年里,德国海军和美国海军,已经在大西洋上交手多次,双方互有损失。希特勒早就知道,美德之间必有一战,他只是想到决定命运的节点会这么快到来。

在冷静下来后,咐吩下面的人“静观其变”。然后,他拿起了黄克写的《菊与刀》的美国版德译篇,反复地阅读着。

夺下北非后,只要再拿到中东的石油,希特勒就感觉自己可以吃饱了,余下的事,就是将整个北非的其他地盘全部顺势收下,只要在东线继续稳住苏联,再保持这个现状几年,等他消化统合完整个西欧.....

这是他做过的最好的“梦”。

但是现在,变数提前出现了.......

十二月二十五日,英国的泰晤士报在头版报导了珍珠港事变后,接下来的社论,却谈到了最重要的话题:美国已经被彻底地拉入战争中了,只是他的重心会放在哪?

是先欧还是先亚?

英国人很害怕,常理上看,暴走后的美国人,肯定是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太平洋方向.......

而在平安夜这一天,在菲律滨美军,在这个时间点遭遇了遇大批从台湾机场起飞的日机空袭,大批飞机在机场上被毁。而几乎在同一时间,那四艘“失踪”日本航母,也在菲律滨外海出动舰载机对美军一顿狂轰滥炸。

日本的南进计划,正式开始!

PS:珍珠港事件,也不多写老规矩,一章带过,关键还是写中国有关的剧情,美日德这种狗咬狗的,不是本书的重点。

快月底了,求月票了。

第356章罗斯福的恐惧

接下来的三天,全世界各国除了媒体还在吵吵嚷嚷,但高层政府,除大英帝国迫不及待地对日本宣战后,余下的国家,如中苏两家,仅仅只是对驻菲律宾侨民安全表示关注,

而德、意两家暂时闭嘴不发言,而一票美洲或欧洲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表示关切和对日不宣而战行为的谴责。至于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这三家,这时则全看身边两个怪物大国,苏联和德国的脸色,他们不开口,三家也坚决不说话。

而美利坚的后院,南美那一票国家,则站出来对日本的行为表示出愤怒的指责。其中阿根廷和巴西最为积极,两国在第一时间查封了当地日本侨民的家产......

珍珠港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的损失,三天后被统计出来了:九艘战列舰,四艘被击沉(指无修复价值),另外五艘或倾覆,或坐沉,但无一例外的全部失去了作战的能力。就其损失而言,与历史上另一个时空相比,日军多轰炸一轮的效果,也不过是让这些军舰受的伤更重了一些。

主要原因,还是这个时期日军俯冲轰炸机最大载弹量只有250公斤,威力太小。美国海军军舰都是停在泊位遇袭,中了鱼雷时如果及时注水,则是坐底沉没,未来极易抢救。注水不及的,则是侧翻沉没。

被击沉的四艘战列舰,除了倒霉的亚利桑娜是被97舰攻扔下的一发用410炮弹改造的炸弹水平轰炸空中下坠击穿甲板引爆了弹药库外,余下的三艘,纯是太老太旧,没有修复价值或者倾覆时伤得太狠,修好了也得不偿失,所以除藉了。(袭击珍珠港时,出动了舰载机起飞的97舰攻,使用炮弹改的炸弹,重达800公斤,不过这种鱼雷机客串的飞机无法进行高精度俯冲轰炸,只能水平投弹,命率不高)

因为都是对着泊位打死靶,所有的日本轰炸机的命中率高得惊人,。比不上有硬装甲保护的战列舰,决定未来太平洋海战最关键的三艘利器航空母舰,命运就相当地凄惨。

企业号正面尽吞三弹,一发近失,被点燃航空燃油仓,在大火烧到弹药库前,但那发近失弹却救了企业号一条狗命:其巨大的水压撕开水线下舱体,引发大量进水导致侧翻沉没,虽然舰上人员伤亡惨重,却躲过了弹药仓殉爆的危机,看情形似乎还有得回收修复的可能。

但是另外两艘友艘就全被他吸尽了运气:列克星敦号尽吞四弹,引爆弹药库和航空燃油库,当场就象过节般全身乒乒乓乓炸个不停,最后化成一团巨大的火炬,由于其停留的泊位水位较浅,最后是坐沉水底。但事后评估:龙骨和整体结构受损,打捞起来后可以直接拆船厂了。

约克敦号更为倒霉,第一轮轰炸时先吞四弹,同样被点燃航空油舱,变为巨型火炬,船员伤亡惨重,因为及时往弹药舱注水,却是逃过了殉爆,但船体却一漂浮在水面怎么也不沉。结果在日军的第三轮补枪攻击时又被重点照顾,遭遇四架日机的轮番俯冲轰炸。

结果一发炸弹在砸入航空鱼雷仓里爆炸,尽管这个时候弹药仓已被海水浸没,但是其所贮存的航空鱼雷还是被连续引爆。最后在惊天巨爆中断为两截沉没。

此战过后,美国海军能动用的战斗航母,就只余下大黄蜂号和萨拉托加号、胡蜂号,突击者号航母四艘。至于第五兰利号航空母舰,这是一艘运煤船改造的老航母,基本无作战能力。

至于珍珠港当地的设施,例如油库,虽然日军进行了第三次轰炸,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但是影响并不大。修船厂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坏,但是以美国人强大的工业能力,最多半年就可以完全修复。真正让罗斯福感到头痛的问题,却是他要不要趁着这一波,就直接对德国主动宣战。

没错,罗斯福看明白了:在美国海军完全恢复实力前,在太平洋方向任何主动出击的行为都是作死。经过和幕僚,战争部长等多人的讨论,美国高层已经定下了亚守欧攻的战略,唯一的问题,仅仅只是何时对德国翻脸。

不翻脸是不行的,因为美国需要欧洲市场!

现在的第三帝国,随时都可以拿下北非,甚至是大半个中东。

想象一下,拥有整个欧洲精华部分的德国,再加上北非、中东的资源。再给小胡子几年时间发展和积蓄实力,谁知道他会膨胀成什么样的怪物?

历史上,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能同时对日德开战的大前提,是当时的德国刚刚在莫斯科战役中惨败。希特勒的德国经过半年的苏德战争,损耗极大,已经初步显露出了颓势。又过了半年,中途岛战役日军惨败,太平洋上双方攻守之势开始逆转,而到美国参战后一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军全胜告终。罗斯福彻底放下心来,可以尽情地两线开战了。

但这个位面这些优势全都没有。

至于苏德之间的战争?到现在为止,苏联和德国还在默契地在彼此的边境线上东西两侧三十公里互不驻扎大军,互派观察员。刚刚过去的又一年里,苏德边境上的两边将领又举行了一次“怀念苏德友好历史”的联欢.....

在利比亚油田被炸毁期间,斯大林还将每月对德的石油出口量由五万吨增加到了十万吨。此外还额外卖给了意大利二十万吨石油以弥补其缺口。这种苏德友好气氛,直看得罗斯福和丘吉尔都头皮发麻。

而亚洲方面,面对着开局第一把就打出天胡的日本,罗斯福和他的一堆幕僚们,现在却是拿着著名的“秩父宫中对”里,黄克与西园寺公望的“疯话”,个个瞧得头心里发寒。

谁说纳粹和共产主义是死敌了?国家社会主义,那也是社会主义啊!更不要说那个黄元兴,这可是在中日之间还针锋相对,恨不得你死我活之时,就叫嚷着要“中日互相提携的理智派”,当年大家以为他是狂人疯子,但现在看来这人简直恐怖得象个妖怪,也许他背后的中共领导李润石才是真正的大BOSS。

再结合一下过去三年里,苏联和中共之间亲密无间的完美配合.....

“日本联合中苏,共抗英美白畜.....”

想象一下,中国的人力,苏联的陆军军工,再加上日本的海军,三者结合起来.....如果再把三德子也拉进来,中日苏德,再加上一个打酱油的意大利,他们组成五国轴心.....

一想到这个画面,罗斯福和他们的幕僚们,就集体心里凉馊馊的。

新年一过,身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就收到了罗斯福的电报,他向斯大林发出邀请,希望能和他讨论关于“欧洲新格局,新秩序”的话题。在电报发出的同时,罗斯福的助手威尔基受命秘密访问苏联,而在同一时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在这时候面见李润石,带来了罗斯福的“好意”。 而这个时候,南下的日军已经发动了针对菲律宾的战役。

作为“示好”的表示,罗斯福暗中授意解除了对苏联和中国的制裁。他在给司徒雷徒发去的电报里,特别明确地提醒他:无论如何都要说服李润石,阻止中苏日三国间的隐性同盟形成。

当罗斯福提到中国,提到李润石时,他突然又想起了三年前在白宫里遇见黄克时,黄克对他说的话。

“中国正在走在由棋子变成棋手的路上.......”

先发一小章吧,明天白天还会再更的。先睡了。

第357章三反五反与敲竹杠

珍珠港事件发生时,时间走到历史上莫斯科战役时期,最苏联最高领导层这时在做啥?

答:正在讨论,在明年上半年适当地减少T34坦克的月产量,调低炸药的产量,把资源转移到重型坦克拖车,重型步兵战车,以及部分民用需求,比如增加化肥产量上去。

为何如此。

原因是经过四年的准备,按二级动员标准持续了三年后,苏联陆军已经完成了装甲部队的大换装了。

今年年底,各个军区上报的情况是:所有的仓库里,都被生产出来的军火堆满了。

一万两千辆T34坦克,两千五百辆IS重型坦克,五千辆T50坦克。(以上全部包括各种变形车)

全世界独一家的BMP系列步兵战车也生产了四千多辆。至于1937年前生产的一堆T26和BT系列就更不必多说了,各种大型火炮的更是堆成山。

坦克海,大炮海,陆军武器方面,苏联在装备上已经准备好了。所欠缺的,仅仅只是人员的熟练度,以及军官的指挥水平问题,除此之外,卡车数量还有待增加,后勤维护人员,还需要时间培训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