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51章

作者:半只青蛙

张国焘和陈昌浩互望一眼,再次愣住。

这一次,共产国际的支援,似乎不是一般地大啊!

“有个苏联人,难怪了......”

对于红一方面军运送补给的人不先见他们,就直奔医院,张国焘一下就理解了:在他看来,共产国际的那帮人就是这副鸟样,傲慢得不得了。

他正微有不满时,却看到总司令和伍豪正笑着向他们走过来。

“国焘同志,告诉你个好消息,昨天晚上共产国际的支援来了!他们送来了很多珍贵的补给品。东西有些多,我们让人把最重要的药品先送过来了。”

“对了,那位共产国际的代表,是个军医,她是位女同志,急着给战士们治病,一来就朝医院去了......”

“共产国际的同志真热情啊,我们一起去欢迎他吧!”

陈昌浩理解地点头,在这方面他倒是没有张国焘的小心眼,反而认为这才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该作的:务实而不务虚。

** **

黄克以警卫员的身份,跟在艾琳娜身边。

现在的艾琳娜,是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进入红四方面军的驻地。她现在的名字用了很俄国化的名字“喀秋莎”。来之前,中央红军那儿的人把她的头发稍稍再修了一下,变得更加地“俄国风”。

黄克也换了假名,现在的他姓胡,叫荣,伪装身是“胡宗南的远房侄儿,一个倾向共产主义的热血青年”。现在的黄克一张娃娃脸,学生相,由于营养充分气色好,加上个头高,站在哪儿都是引人注目的存在。让他扮演“胡宗南的侄儿”是最合适的。

两个人的身份虽然是假的,但是却是得到了莫斯科专门“认证”的,而这一切都是在昨晚和斯大林的电报通话中得到认可允许的,却是“真得不能再真”。就算张国焘现在和莫斯科联系,那边的答复,也会是他们确实派出了这样两位代表来松潘给红军送物资。

和经过湘江战役,损失惨重的红一方面军相比,红四方面军的野战医院,无论是条件还是设备,都要好得多。至于人员的服装,也整齐得多。

当张国焘等人前往医院时,红四方面军医院,总政治委员胡明政,院长孟焕然,副院长邵达夫,三人就象昨天的傅院长一般,望着打开的箱子里一件件闪闪发光全新的医疗器材和大量的药物后,个个全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

和昨晚一般,艾琳娜一出场就不多说废话,直接命令道:

“马上把被感染发高烧的伤员全部优先送到这里来。我这次带来了高效的抗感染药,马上要给他们注射!”

三位医疗领导最惊讶的,是这个苏联的同志,共产国际的特派员,她的中国话好得不得了——虽然带着天津腔,但比李润石主席要标准和容易听懂多了。

当张国焘、陈昌浩过来时,看到的场面和昨天李润石伍豪差不多。

而红四的两个大头目过来,艾琳琳却摆出“特派员”的架子,理都不理他们,继续专心地帮伤员排脓打针包扎,同时指点红四医院的其他医护人员用药。

陈昌浩想过去客套一下,却被她一口呛回。

“红军同志的命最重要,客套的话一会儿再说!”

“是我错了!确实战士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只好悻悻地退到一边,但心里却对对方“苏联军医”,“共产国际特派员”的身份,再无怀疑。

这个时候,不光是他和张国焘,红四方面军的其他高层人员,这时也闻讯陆续赶到医院。

伍豪拉着陈昌浩、张国焘来到角落,指着黄克对他道:“这是我们在上海的同志秘密发展的暗线,这次能把大量的补给物品通过胡宗南封锁线直接运过来,全靠了他的关系。”

“他是什么人?嗯,这个你不要说,我明白了!地下工作的同志,其实和我们一样艰难,甚至更不容易,我知道纪律的。”

陈昌浩点点头,没有多问,却主动和黄克握手。

张国焘也在握手的时候观察着黄克:确实相当地年青,而且身上明显找不到军旅的痕迹。而从他充足的血色看,从前应当是养尊处优长大的。而此时的黄克,正怀着“猎奇”和“兴奋”的表情,看着周围的一切。

“来的这个人一只眼有点怪,他应当是刘帅,现在应当是红军大学的校长。徐帅,花帅也来了......”

在知道了黄克是地下党,同时猜出他极有可能就是“海蛇”之后,这些未来共和国的元帅们,一个个过来挨个和黄克握手。也幸好黄克昨天已经和更大的大人物握过手,甚至还替他们看过病,心理上已有了不小的免疫力。而除了这些大有名气的名帅外,张国焘的几个心腹铁杆,比如何畏,李特,王树声等,还有未来的某国家主席,也先后出现。

由四方面军的大佬们集体出场,可以看出共产国际特使的招牌,在这个时期红军中的影响力还是极大的。

“应当是某个反动派高官的孩子,被地下党组织发展成了内线。”

张国焘自我脑补着,黄克现在的神情,完全符合他的预期。

对于黄克他没有太在意,很快就把注意力重新放到艾琳娜身上。

“这位苏联来的同志,好漂亮......她真的是军医,而不是GBU(苏联军事情报局)的人吗?”

在苏联留过学,镀过金,和相关机构打过许多交道的张国焘,总觉现在的这一切,哪里似乎怪怪的。

这个时候,伍豪同志也陪着其他的红四的同志说话,众人都对生病的他还赶来表示关心,而伍豪则笑着说全靠昨晚送来的特效药,现在感觉好多了,很快就能恢复云云。而后他还告诉陈昌浩,中央红军那儿昨夜收到的补给品很多,这只是一小部分,余下的需要红四方面军派人去运回

当天中午,红四方面军的人背回了上百罐的洋奶粉,和两百公斤的洋糖果。如此奢侈的“补给”,连张国焘这个在苏联留过学见过世面的人都大吃一惊。

“张政委,其实这只是一小部分!大家都叫我海蛇,其实我不是,我只是受海蛇同志指示,利用自己的关系负责送货的。海蛇同志的身份很重要,无法亲自来这里,我只是海蛇的影子。”

黄克象“热血青年”一般向张国焘解释着,而这个时候,红四军的人正在看着黄克带过来的,西安发行的报纸,报纸上的内容报道了上海那几件惊天大案。

“除了抗感染药是苏联同志提供的刚研制的特效药外,其实大部分的补给品,都上海的同志,冒着危险从洋人的仓库里“借”过来的。可惜由于运力的原因,我们只能带过来这么一小部分。”

刘帅看着报纸,笑呵呵地道:“上海的同志,搞出了大新闻啊!”

黄克指了指还在给伤员包扎的艾琳娜道“其实能成功,苏联同志也帮了大忙,出了大力。”

而后伍豪在边帮腔道:“昨晚我们拿到大功率电台后,和莫斯科取得了互通联系。上海这边的事件,其实是苏联的同志和上海的同志联手弄出来的。在这程中,手上沾满我党无数同志鲜血中统特务徐恩曾也已被击毙!”

黄克叹气道:“其实我们弄到的物资不止这些,可惜因为运力的原因,只能带最重要的这些过来了。”

在听到更多的好消息,得到了大量的药品补充后,整个红四军医院的气氛都非常地欢乐,所有人都觉得明天更加美好——心生二心的张国焘,或许是唯一的例外......

张国焘问伍豪道:

“润石同志呢,他怎么没过来?”

伍豪露出尴尬的表情。

“这个.......他身体不是太舒服,疟疾又有发作的迹像......”

“哼......”

最近这段时间,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间的隐性火药味,其实正在增加。因为松潘战役,张国焘这边的有意拖延,张国焘和李润石之间,其实已在会议上激烈地“争论”过。

“这才正常!他在和我闹脾气吧!”

张国焘认识李润石已经很多年了,知道他的脾气。如果他能象伍豪这般“能伸能屈”,反而很不正常了。

应当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 第65章 叛徒 --------------------

“共产国际的人,居然连这个都送过来了!”

7月22日下午,当伍豪等人提前告辞离开后,张国焘看着送来的物资之一,心里又惊又喜又疑。

“共产国际的特派员说这是斯大林同志的意思!红一、红四方面军必须一视同仁。上海的同志拿到了三部大电台,一部归一方面军,一部归四方面军,第三部电台暂时还在上海没有送出。”

令张国焘惊喜万分的物资,正是下午两点后才送过来的100W大功率电台,和电台过来的,还有一台小型汽油发电机和一小桶汽油。

“哦!这就对了,毕竟是共产国际,和那帮留苏派的阴人不同,那帮人最爱假传圣旨。幸好这次有共产国际的特派员押阵,否则那些留苏派的......”

张国焘心里骂骂咧咧的,现在却已对那位“喀秋莎”同志感激不尽了。

100W的电台在中央总部那伙人手中,意味着他们可以随便通过其向苏联“告黑状”。而现在自己也有了一台,双方在讯息交流上就是平等的了。

一想到今天凌晨那频繁的电台通讯,张国焘就非常地不安。

他很清楚,自己最近“逼宫”和咄咄逼人的姿态,中央红军的那群人全看出来了。

这段日子,他和李润石吵得最凶,两人互相拍着桌子对骂是常有的事。他也喷了博古那个书呆子一脸的口水,但是,有一个人在这过程中,却一直强忍着不和他对吵,那人其实才是被他指桑骂愧骂得最凶的,但是他的忍功却让张忌惮万分。

在得知中央红军得到大电台后,张国焘心中又惊又怕,他怕的就是这一点:那帮人向斯大林告洋状!

对方有大电台,我没有,那简直就是只能被动地挨告啊!

“比起这些留苏的阴险小人,还是正宗的共产国际的同志处理公平!”

张国焘现在突然又觉得,那位喀秋莎同志太顺眼了。她来到红四军后,哪里都不去,就一直窝在医院里给红军看病治病,谁的脸色都不鸟,张国焘现在也觉得,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本色。

他马上咐吩人好好地“接待”喀秋莎同志,千万不要怠慢了。而后命令电台组马上调试电台,尝试以最快的速度和莫斯科取得联系。

“告洋状的事,谁不会啊!你们瑞金根据地的见不得光的事,还会少吗?”

当天晚上,天黑之后,红四军驻地上空,响起了频繁的电台嘀嘀声。

** **

“张国焘开始发报了!”

“他一定是在向莫斯科告我们的黑状吧!”

“哼,他跳得越欢,摔得越惨!”

“希望苏联的同志,快点拿到他出卖李大钊同志的罪证!”

中央红军总部这儿,四巨头中听到监听人员的通告,也知道了红四方面军的动向。他们早就猜到,张国焘拿到大电台后一定会疯狂地“告状”的,但只要苏联驻北平办事处的人拿到了那份他1924年被捕和出卖李大钊同志的罪证,光是“叛徒”这个罪名,就足够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永不得翻身。

王稼祥道:

“润 石同志,伍豪同志,大家还是早点休息吧。大家昨晚到现在都没有睡,接下来这几天,是斗争的关键时间。”

朱老总拿起黄克送来的电脑鼠标,点开其中一个视频,视频里放出的画面,正是李润石的两个孩子在孤儿院里生活的点滴片断。早就知道董牧师悄悄把人送进孤儿院的黄克,也早早地在孤儿院里布置摄像机,拍下了那两个孩子生活的镜头画面。

“已经看过好几次了,这台电脑很娇贵的!小黄同志说过,未来的六十年里,这台电脑都可以称之为国之重器,拿来存放这个太浪费了!”

李润石伸过手来, 按照黄克教授的方式,“正确”关闭了电脑。

黄克手中的五台电脑,笔记本只有两台半,余下两台是台式机,所以没有拿出来。另外一台半笔记本电脑,半台是坏掉的,另一台则是太过古老的“老奔3奔”笔记本,而且是外文的。

李润石看着电脑屏幕感叹着:

“想不到未来的科技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几千个人通过所谓的电脑网络,可以象面对面一般的聊天交谈!而且还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脸!”

目前艾琳娜正在红四军的驻地,黄克也陪她在一起——因为艾琳娜需要他在身边“就近补魔”。而艾琳娜现在还在极用心地替红四军的伤病员诊治,开药,治疗。

另一边,林虎三和董振堂,这两位一军团,五军团中最能打仗的智将虎将,正率领各自部队里的精锐,分别接收着刚刚拿到的二百条毛瑟1924步枪和二十支花机关枪。

这批军火是清一色的德国造,正是黄克在上海租界的缴获,现在先被拿出来装备中央红军的直属精锐部队,原因自然不必说。

“这就是共产国际的特派员带过来的补给吗?他们是怎么运过来的!”

作为红五军的军团长(后改为第5军)董振堂,是不折不扣的虎将,猛将,最擅长打的是苦战和血战。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经过湘江战役,红5军团第34师全军覆没,师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受敌人追击身负重伤,被俘后也英勇牺牲。作为红军后卫的红5军团,由两个师1万余人减少到一个师不足5000人。军团长董振堂几天几夜没有休息,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

1935年5月,在金沙江阻击战中,因缺乏渡船,为掩护兄弟部队过江,军委不得不一再命令第5军团延长撤防日期。从3天3夜,到6天6夜,一直到9天9夜。不足5000人的红5军团,硬是把1万多名敌人,死死地拖在阵地前。董振堂下令:“就是只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没有命令绝不撤离,保证主力安全过江。

也因为如此,红五军损失惨重,所以在得到黄克这边运来的大批军火后,中央军委的高层二话不说,直接给红五军优先批了装备。

尽管开始时疑惑如此巨大的装备是如何运过来的,但是很快董振堂的注意力就被新接收的枪枝和弹药吸引住了。

德国原装步枪,德国原装花机关枪,而且子弹充足到让人想哭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