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93章

作者:半只青蛙

张学思和潘汉年早就在外面等他,张学思笑道:“你的那些题我看过,其实我大部分都不会做,太难了。”

“如果我告诉你,我出的那些题,只要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都应当会做,你会是什么想法......”

张学思道: “你说的,应当是外国的高中生吧?”

黄克恶意满满地笑了笑,没有答,却在心里道:“我说的是七十年后,高考卷得厉害的那些省份的高中生,而最难的那几道题,那得是学了高数的大学生才做得了的。而最后的那几道力学题——那得是大学教授才会做的。”

他拿出来的这些题,共有两百道,从数学到化学再到物理都有,只是这些题目,都是以“军事命题”的方法列出来的。

题目的内容,都是大黄克通过后世的网友找出来的,而许多题目原型的出处,却是来自那十年的考试题——在那个特殊年代,同样的数学题,人家可不会是诸如一个管子注水一个管子放水,然后问你放满一池水要多少时间这么蛋痛的问法。而是会问:一户农民向地主借了一千斤米的高利贷,年息三成,而农民一年的偿还能力只有五百斤,要还多少年才能还清之类的......

而黄克给这群学生们出的考题,全是和军事上有关的方式问出来的。

比如,给出一门火炮的射击数据,然后询问他要抬多少度才能射中多远的某个静止目标。

这还算比较简单容易的,更复杂的,就是询问射击一个移动目标要怎么瞄准,射击仰角和偏角是多少.....

而比较丧心病狂的一道和射击有关的数学题,要求却是:两辆动对动,以不同时速高速行驶的坦克,彼此的行驶方向并不一致也不相反,呈六十度夹角,隔着两公里,互相瞄准射击,然后要求学生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干扰,但要考虑地心引力影响的情况下,两边坦克火炮的射击角度数据。

至于一些化学,物理方面的“科普知识”问题,那更是丧心病狂了,绝对是这群学生现在答不上来的——不过要答也不难,把他送过来的那些书全看完看懂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压轴最难的,“存心不想让人过”的,却是最后几道力学上的问题——事实上这几道问题,黄克估算过,全中国大概能解出来的人,不会超过五个,而且这五个,可能还要加上他自己......

“只要他们开始解题,他们就会明白,他们从前学的那些四书五经,所谓的国学,全是对抗战和收复东北,毫无用处的一陀陀臭屎!”

黄克也不隐瞒地对前来采访他的各大报的记者,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这些记者都是收了他的钱,特地请来的,听他这么一说,顿时大喜。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心里不服气,想和我扯什么国学国粹之类的——别看我长年旅居海外,其实四书五经这些狗屁不通的玩意......”

黄克一伸手,自有人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四书五经”,递给面前的记者们。

“其实我早就背下来——看一遍就背下来的,非常简单地垃圾,真不明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蠢货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去学.....不信?你们可以随便翻一翻,考我......”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是黄克的装逼时间,他当着一干不服的各大报记者,真的把《论语》、《中庸》 、《尚书》之类的古书背了一个遍。

所有的记者,惊为天人......

“还有吗?还有什么冷门的书想问问我吗?”

“别以为我对国学一无所知!其实我是很懂国学的,没有人比我更懂......咳,正因为很懂,所以我才对他们不屑一顾!”

说出这话时,小黄克朝左右看了看,还好,主席和总理都不在这里......

玩得太HIGH的他在心里暗抹了一把冷汗道:“还好,还好忍住,差点就变成懂皇了......”

黄克的理科确实很牛,文科的话,其实也就是21世纪高中生的水平。他是绝对不可能背出四书五经的,因为他今天之前几乎没有看过。

只是这些可怜的民国记者,还有同样可怜,站在远处的西北大学校长并不知道,黄克之所以能这样装逼,是因为在同一地点的七十五年后,另一个黄克则站在同一个位置,坐在一家网咖里,上着网,看着四书五经的电子版,他正通过在七十五后的另一个自己,用另一双眼睛和大脑的相助,在“超时空阅读呢”。

大黄克道:“欺负那些旧时代的老顽固,可真好玩啊!可惜我不能亲自下场。”

“男人的恶趣味真是无聊!”

坐在他旁边的魔女也在玩电脑,她换了个新ID,登入LOL,装成新人,继续开始她百玩不厌的装猪屠菜之旅。

大黄克跑到西安,是为了给小黄克进行大规模的时空传送的。经过十五天(大黄克的时间)的“冷却”,他现在一次可以向小黄克传送物质的最大重量达到了整整200公斤。

世界杯还没有结束,但刚刚从国外回来的他,通过赌博,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一亿元的“小目标”,而等世界杯结束,他的资产预计将超过五亿(人民币)。

装完逼后,当天晚上大小黄克找到合适的位置,再次开始传送。这一回除了所需的药物外,还包括了青霉素和链霉素的培养基。所谓有钱好办事,手中握着五亿流动资金的大黄克,回国后用钱开道,以倒贴钱赞助的方式,让母亲林梅重新回到了离职多年的物构所里。 有了物构所的招牌,很多很麻烦的化学物品和药品的购买,就可 以轻易地弄到手了。

大黄克对小黄克道:

“现在可是有一整个物构所的化学团队在当你的技术顾问后盾了!而且为了办事更轻松方便,我这边还建了一个写作工作室,以千字千元的价格,把那个叫“半只青蛙”的作者给请来了。他现在正按我说的,把发生在你我身上的故事编成小说,写出来,先存稿半个月,大概也就是你那边过了一个月后,我这边就会把文放在网上。那帮子脑后生反骨的网友们现在都很兴奋,正热情地帮着我们找各种资料呢!”

小黄克道:“那个半只青蛙的作者我知道,号称写军我最黄,写黄我最军,他不会把我的故事写成黄文吧?”

大黄克道:“你放心,涉黄的部分只会是我这边的故事——至于你,你这个迷恋圣女的小屁孩子,打一辈子光棍自己撸吧!”

“切!你这个变态!”

“不要骂自己啊,少年,我不就是你吗?”

两个黄克隔着时空对骂了一句。而后在传送药品的时间里,继续象上次一般,以“阅读录音”的方式,开始了一些技术资料知识的传送。

-----------------

小黄克命人把西北大学包围起来,把全体师生全关起来,解不出他出的题,就不给学生和老师自由的作法,瞬间“震惊”了整个中国。

在他早有准备的预谋式宣传下,很快他出的那些题,就通过报纸传遍了全中国。

起初媒体报纸,对黄克的这种行为是多加指责的,可是当考题在报纸上登出后,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却开始冒出来了。

“这不是刁难,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军事科学问题!”

“普法战争普鲁士的胜利,甲午战争的中国的战败,都是在学生的课堂上就决定了!”

“我们的课堂,只会教学生毫无用处的知乎者也,可是德国和日本的课堂上,传授学生的却是真正对国家和民族有利的理科工科数学知识!”

发出这些声音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有识之士,但也有相当地人,却是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指示在替黄克说话。

而在背后指使这些人的,正是常凯申委员长。

常凯申为何在这事上支持黄克?

无他,常凯申最近烦着很呢!各地的大学,最近又开始闹事了,围绕的话题,还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战”之类的、

汪精卫和常凯申过去都是用诸如“我们科技不如人,技术不如人,啥都不如人,乱谈抗日必然三个月亡国”之类的理由搪塞。

而当黄克搞出的这一出“高难度”的“军工考题”时,瞬间把全国大小高校的学生都难住了。有学生要闹事,派出去压制的警方,就拿出黄克出的题,问这些学生会不会做。

黄克出的那些题,就算是后世,因为涉及种类太多大杂,在不百度的情况下,其实没有多少人能全部做出来,更何况是这个时代。

那些想要闹事的学生,当场就蔫了。然后特务也好,警察也罢,就在那儿嘲笑他们“这些都是军事考题,你们都些读书人都不会做,凭啥喊抗日......”

一时间,那帮学生竟被他们怆得气势大减。

知道那群学生的狼狈 后,常凯申很开心:

“元兴元兴,这个黄元兴,果然是我的贵人啊!”

然后,从黄克出题后的整整十天,全中国大学的学生,难得地老实起来,关起门开始研究黄克出的题。可是哪怕有老师相助,他们也只能做出一部分.......尤其是后面那十几道涉及高数、微积分,越来越变态的难题......

西北大学里,九百多名学生和他们老师,被困在学校里,看着黄克出的二百道题,愁容满面。那些题目上的字他们都看得懂,但是却没有几道题会做的。好在这时,来自交通和清华北大的老师,也陆续进入西北大学,开始教导他们,教他们解题。

而未来半个月里,全国各地的报纸,都开出专门的版块,讨论黄克出的那两百道题的详细解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解不开的题也越来越少,最后就只余下那十几道存心刁难人的高数微积分之类的难题了。

但是中国毕竟太大,天才人物不少,黄克出的题虽然难,但这个时期能解出来的人还是存在。在出题后的第十五天,最后一道难题也被人解开了——解开这道题的人黄克认识,他姓钱,叫学森,字五个师。确切地说他是一口气把最后的十五道题全解开的。

事后他对黄克道:“我知道你的心思,你用心良苦,现在西北大学的同学应当也明白你的心意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全中国的那些明眼人其实也都看出来了,黄克蛮横的把这些学生老师关起来,或者叫嚷着要开除,全是在做样子的。

座间故事: 天水这儿,以主席为首的红军高层,看着黄克出的那二百道题,难得的一起露出愁眉苦脸的表情。

“这就是二十一世纪的考大学的高中生要做的题吗?真是太难了.......老李,你会做几道?”

“大概只会一两道吧......你呢,老朱?”

“第一道题.......嗯,我这里正好有一把小黄送的M1911,我出去打一枪试试......警卫员,把卷尺带上........”

-------------------- 第104章,天下英杰尽入彀中! --------------------

其实在中国,能解出黄克出的最难的几道压轴题的人,远不只有钱学森一个人。刚刚从交大毕业不久的钱学森登门拜访时,另外三个能解出那些难题的大能,正陪着黄克,加上宅主范旭东,五个人一起围在火锅边上吃得很开心,边吃还边讨论如何继续“坑学生”的话题。

吃火锅的时候,这三位一直很恶趣味地怪黄克出的题太简单,表示说下一次出题时,得由他们这些专业的来干。

这三个人分别是王淦昌、束星北、苏步青。

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他们和钱学森一般,早就看出了黄克的用意,所以前面十天,面对自己学生的上门求助求解,他们只是笑而不语,一起装傻,顶多给一点解题提示。十天之后,这才来到天津范旭东的住处联袂拜访黄克,然后就赖在老范家白吃白喝了很多天。

黄克完成长征之旅,返回上海后,做的一件事,就给这个时期所有的高等学府捐钱——而且是直接打到教师帐上的那种捐法。最近还推出的另一件大福利就是:学府的老师,若是染上肺痨的,他免费供药。只要能考入民国的几大高等学府学生,也可以凭身份免费为家人领取一份治肺痨病的链霉素。

有钱就是好办事,很自然黄克在各大名校可以随便走,被待为上宾。加上他本人又是学霸,脑子够聪明,和这些民国时中国顶尖的理工科数的大能臭气相投,所以大家一见面就相识如故,没聊几句就互相看得顺眼,然后就开始了罪恶而肮脏地“折磨下一代”的“天津阴谋”。

钱学森拿着他做出来的答案上门时,这五个人正围在火锅边上,为该出什么样的题目去折磨各大院校的学子们而讨论得正开心呢。

看到“钱五师”上门,王淦昌呵呵一笑,指着他对向黄克介绍道:“这就是我说的,肯定可以解开你的难题的那个学生,他也是交大的学生。”

“嗯,黎校长和我说过,他称赞他是交大去年,甚至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毕业生。”

王淦昌稍一介绍,黄克和钱学森就互相认识了。

火锅前很快又添了一双碗筷,不久之后,参予折磨各大名校年青学弟的“阴谋家”也多了一位。

按黄克的想法,接下来几个月,他们会在全国高校搞一次数理化奥林匹克大赛。其目的是筛选出有天赋的优秀学生——不需要他象钱学森这般惊材绝艳横压一世的,能达到优秀评价的即可,而后这些学生会重点培养,甚至出钱资助他们出国深造。而黄克也会用“千金买马骨”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转行去学数理化。

接下来三天,黄克陪着这几位大能继续谈事。学术上的事情讨论得并不多。身边的这几个人,个个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堪称独当一面甚至是宗师级别的人物。面对他们时,黄克其实非常地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就泄露了自己“学艺不精”的老底。

没错,在这些大能面前,黄克在他非专精的领域方面,真的只能说是学艺不精——除了机电专业方面点满 外,其他领域中,他的情况是什么都会(其实只懂个皮表),根本就没有做到极致。

相处这几天,这群人也在互相交流中,看出了这一点。

不过,他们同样也惊叹黄克对各方面知识的涉猎之广,同时也知其所学的重心是在机电领域。

“你就是心太大,若是专注于一项,成就一定远在我们之上。”

王淦昌用善意的话对黄克道。

黄克道:

“专注于一项的话,那只能当个行业内的专家了——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危机。我得选对国家最有用的职业,我现在的选择其实是最适合的,若不是走了现在这条路,我怎么能掏得出这么多钱来。”

“这倒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你也挺不容易的,你给自己肩上加的负担太重了。”

黄克在国内国际的名声并不是很好,不少人都将他描述成贪婪的,道德败坏的科学家。不过王淦昌等人却不这么看,因为他们知道黄克在国内教育方面的投入,是不惜血本的。他搞出的这些这事,其实都是在挑选优秀的理工人材,并准备承担他们未来几年里全部的留学费用。

“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就快要开始了。我现在是在不惜一代手段和代价在做准备。王先生您和其他的老师各自的学校,相关的迁校准备也该开始了。”

黄克这段时间留在平津,就是在不断地活动,联系当地教育域的上层精英,为未来的高校大迁移计划做预备。他有钱,又材,现在又和这几位大能交好,在圈子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自然也在水涨船高。

黄克待在平津期间,还遇上了一位杀气腾腾,上门问罪的访客:侯德榜。

问罪的原因,自然是黄克的药厂,抢占了他制氨厂地盘。当时气呼呼的侯德榜,连老朋友范旭东的面子都不买,就差没提刀和黄克决斗了。

历史上这座永利制氨厂,南京政府前后投入了近两千万美元(包括前期的配套的三通一平工程),按计划,在1936年年初,会投入余下的数百万美元资金,从德国买入关键的核心设备,然后又用了一年多点的时间安装建设完工开始制氨。

而刮民党这个反动政府腐败的地方就在这里,在从黄克这儿拿到链霉素这座金山的生产权后,这帮短视的家伙居然就不想再在合成氨上投入资金了——没错,这个项目,现在“黄”掉了!

“进口的洋粪多得用不完,你这个项目还要再投入三百万美元,就那么一点利润率,猴年马月才能回本啊!”

以上是宋子文上星期对侯德榜的原话。

“可是前面已经投入上千万了,不建合成氨厂,那些投入.......”

宋子文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