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456章

作者:爱开小差

宁王逐渐意识到了一丝不太对劲的味道。

不会是燕王的性格太软,齐王的性格又恰好是吃死了这种小女人,一个人偷偷把陆成安撅了吧?

这真不至于吧?

齐王能做出那么不要脸的事情?抢自家闺蜜的男人?

但一看燕王这么大的动静,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可还未等宁王琢磨齐王和燕王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另一方面,楚王在燕王攻打齐国的瞬间,撕破了和汉国盟约。

从始至终,楚王都把这种模拟推演当成了那种更现实版本的沙盘对待的。

所以楚王从来不考虑什么现实因素,她更多的是那种无限试错的想法。

之前七王之乱的时候,楚王故意作乱,就是想要试试看陆成安这个臣卡的强度。

最了解你的人,往往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对手。

只有成为最强之人的对手,才能看清楚对方走这一步棋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下来,你才能变得更加优秀。

楚王的想法就是以对手的视角,摸索出陆成安的真正强度。

因为那些普普通通的臣卡,根本测不出来陆成安的最强形态。

只有像她这样拥有自我思维和想法的人,才能在不断变通中逼出陆成安最强模版。

【大晟六年一月,你撕毁了与汉国的盟约后,你的国家却陷入了短期的缺粮之中。】

【你定睛一看,结果发现早在盟约期间,汉国以盟友的姿态不断向楚国的老百姓手里购买军械武器。】

【汉国大量用高价购入兵器,这样的交易量,让楚国不少百姓放弃耕种,从事于制造兵器的行业。】

【而你治下的楚国人本身就精通锻造,看到打造兵器能这么赚钱,于是陷入了全民造兵器的狂潮之中,在这之中获取了大量的利润。】

【于是在楚国仅剩下三成左右的人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了。】

【这样的粮食产量根本无法满足楚国人的正常生活。】

【在持续缺粮的情况下,你治地下的楚国百姓民意会不断下降,从而发生以下犯上的造反事件。】

【你不得不向其他国家购买粮食,结果却发现汉国已经把不少国家可以出口的粮食偷偷购置。】

【你最终只能向汉国要粮,但回首一看,你却发现自己刚刚撕掉了楚汉之间的盟约。】

楚王这下彻底傻眼了。

这仗还没开打,她楚王还没领教陆成安的高招,怎么她的国家就快要陷入瘫痪之中了。

这又是什么套路?

陆成安其实也就是略施小计,汉王不想和自己的妹妹们为难,可他陆成安为了主公着想,一定要考虑到盟军背刺这种事情。

而打仗上,最重要的两个资源,一个是武器装备,一个是粮食补给。

对于国家而言,粮食也是一种命门。

打仗拼的是士兵,但不意味着国家之间的战争只有士兵之间的肉搏。

贸易战也是战,也能拖垮一个国家的国力,只是这种战争更加没有硝烟,也更加难以让常人发现其中的险恶。

陆成安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防守反击,如果楚王不撕毁盟约的话,他买来的粮食是会卖回给楚国的。

但是这个价格就不好说了。

之前怎么高价买的兵器,现在就什么价格卖粮食,来回倒一手,楚国就亏麻了。

因为汉国不光是得到了锻造精良的楚国制兵器,还把买兵器的银子,用卖粮食的方式重新赚回来了。

这下,楚国的经济马上就要崩了。

陆成安感叹了一下,这还是古代简易版本的贸易战。

还是比较方便操作的。

毕竟古时候重要的资源无非就这么几个,放现代呢...还有很多的取代品,而且粮食因为技术问题,产量也比较高。

【群雄逐鹿】这个版本的粮食产量是按照最早时期的封建社会来进行产量分配的。

所以说整体是很缺粮的,稍微卡一卡,楚国的粮食就很紧张了,何况陆成安是有针对性地去卡楚国的粮食。

而画面上,楚国各地的民意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疯般地暴跌,各个地方的起义简直是你方唱罢我登台。

看着兵不血刃就几乎要把整个楚国给搞崩溃的陆成安,汉王漂亮的眼睛里满是震撼。

【大晟六年五月,经过了三个月的粮荒,楚国因为粮食紧缺的问题而爆发了大量的起义,为首的楚国贵族居心不良,他们趁机推翻了楚王尚雲的统治。】

【次月,楚国分裂成七个不同的楚国贵族为代表的小国家,楚王尚雲因此流亡。】

【大晟六年七月,楚王投奔汉王,成为了汉国客卿。】

【大晟六年八月,秦王舍生变法,以王的名义,推广了她的法令,这引起了秦国内部大量贵族的不满,但所有的不满都被秦王所镇压下去。】

【大晟六年九月,秦国开启了一条普通人通往贵族的军功通道,这让秦国朝堂有了生生不息的气息,国家的竞争性提高了。】

秦王微眯着眼睛。

这种不受人节制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根本就是前所未有的舒畅。

果然,早日让父皇想办法去除掉长孙舅父,才是她秦王前期能不能翻身的核心要务。

不然的话,也就只能在【群雄逐鹿】这个模式里过一把君主的瘾了。

.....

.....

.....

第385章 连夜投奔陆成安,我小八忠心可鉴啊!

身为一国之君,在道义上有太多太多的办法节制臣下。

规则了解清楚了以后,秦王有一万种办法可以把自己的属臣用正当的名义驱逐甚至诛杀。

秦王在现实里唯一能杀死长孙明的办法是下毒。

因为在现实中,秦王是臣,不是君。

跟长孙明是同等的地位,都是正英帝的臣子。

而下毒去毒杀长孙明的话,讲道理,秦王的收益有是有的,毕竟长孙明打着的是秦王的名号来动员凉州文官集团的。

长孙明一死,秦王是有一定机会继承属于长孙明的附庸臣卡。

但问题是,下毒这种伎俩,虽然是把长孙明给诛杀了,但长孙明的下场比秦王所预想得要好太多了。

可能父皇查不出长孙明是怎么死的,可长孙明说到底也是从龙之臣,纸面的履历过于好看,一旦真的查出来长孙明是死于中毒的话,以父皇的性格,也为了保护她这个女儿,肯定是要帮着隐瞒真相,对这个心怀不轨的舅父厚葬,乃至于赠予高规模的谥号以示自己的恩威。

这样的政治作秀,是把长孙明在父皇这一朝的地位中再度提高。

几乎早期的全部模拟推演,秦王都被这个舅父牢牢控制,而面对这样一个表面随和,内心却想要瓜分大晟家产的逆臣。

你告诉我秦王,要给他一个好一点的结局?

这可比杀了秦王还要难受。

所以秦王更加倾向于用其他办法来处置长孙明,但是她不是皇帝的情况下,想要让长孙明身败名裂的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再加之模拟推演里,汉王在大晟王朝的地位越来越高,统治力越来越稳定,秦王就更难身单力孤的情况下继承皇位。

于是,长孙明就成了秦王心里的一道死结。

【群雄逐鹿】模式,秦王就方便操作了许多,毕竟她不再是一个亲王,而是作为诸侯国的国君。

她采取的策略也很简单,头三年示弱,不断地想办法以国君的身份笼络全新的力量,依附在长孙明身上的都是旧有的贵族,秦王就把那些长孙明关系不怎么好的部分贵族拉拢过来。

然后挑拨长孙明集团内部的矛盾,国君这个身份,也更容易吸引到人才。

而秦王也发现在这个时期的制度,实在是太落后了,根本就是奴隶制度的王朝。

五年的时间,利用国君的身份,秦王铲除了扎根在秦国的长孙派系。

正式起步上,秦王是比其他人是慢了一圈,但总比带着一身病根的身体和其他人肉搏要强。

她没有晋王那么激进的想法,在秦王的设想中,一个国家的起步最重要的就是根,就是国策,国策都没立好的情况下,你就想着气吞山河,那不就是一群草台班子?

在各类学说之中,秦王决定支持法家在秦国发芽生长。

乱世用重典。

儒家学派中有刚正面的,也有温和面的,其中温和派的儒学比较利于君王统治的一面,更适合在统一天下以后使用。

像现在对抗性那么强的局势下,拿儒家的学说来驯化百姓的野心,就是在降低国家的竞争性。

法家的制度,是最适合这种时候的。

实用性够强。

“不法古,不循今”,一切都以实用为第一原则,才是变法的终极意义!

而秦王同时推举出【食有劳而禄有功】的选贤理念,她先前也是用这个言论,狠狠重击了以长孙明为首的旧有贵族。

在不断巩固皇权和国君地位以后,秦王向列国发起了招贤令,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认为自己有才能,就能来秦国自荐,若是有真本事,便会得到重用。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始料未及的,秦国所处的位置正是与戎狄交接的主要区域。

秦国还不得不调遣大量的兵力去防守戎狄四处入境的骚扰,秦王很多建设,都不敢放在危险的地方部署,生怕刚造出来的建筑物就被戎狄给打掉。

【大晟六年十月,汉国向分裂的楚国发起了攻势,一直处于内乱,分为八个小政权的楚国贵族们临时结盟,同仇敌忾地迎接汉国大军的到来。】

汉王这边还在熟悉【群雄逐鹿】的模拟方式,哪怕很多地方的操作是和大晟王朝的模拟推演差不多。

但是总体上还是有差异的,毕竟大晟王朝的模拟推演在于一个人掌管整个国家,起步就有大量的官员做事。

【群雄逐鹿】这个模式,对抗性非常激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诸侯国要管理,并且每个诸侯国都有各自的问题所在。

老六这边就是最典型的认知不足,缺少了模拟君主的经验,没把楚国底下的贵族和士大夫团结起来,所以一出问题,作为老大的楚王就被献祭了。

汉王就专心致志地闷声搞内政,命令张珣张瑞去汉国比较大的城池里面发展农业、商业。

张海京则作为汉国的外交使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