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480章

作者:爱开小差

虽然想不出陆成安那么脏的手段,但张海京好歹也是知名文人出身的官员,一悟出来陆成安这套方案的深意,他立马就对陆成安心生了不少的心悸感。

这小子是真狠呐!

别人一出招,特么的还有操作空间,陆成安一出招,走位都能给封上的。

完事了后面还给你推个滚石出来,给你上上强度,火上浇油。

这特么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啊?

没个几十年官场沉浮,真做不出来这种效果吧?

张海京之前是怕自己两个傻儿子被陆成安卖了,还给陆成安数银子,现在张海京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正在给陆成安数银子。

总不能,汉王殿下都是给陆成安打工的吧?

这小子的政斗套路实在是太脏了!

他老张是真要琢磨琢磨他现在是不是已经中招了。

.....

.....

.....

第396章 讨价还价的陆成安,天京官报.

长孙明到应天府下放成为吏部尚书的事情,在陆成安的视角来看,他的解读观点,肯定和张海京是不同的。

毕竟张海京是没有信息的,陆成安相较于张海京,能多出好几手信息。

在张海京的视角里,尤其是长孙明身为从龙之臣,这些年来深受圣眷,无论是背后的家族、还是联姻关系上都很稳定,以至于他们都不可能认为长孙明会有倒台的可能性。

你要想,长孙明还有一位做皇贵妃的妹妹在宫里。

故此,以张海京为首的人,在下判断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很多的客观因素。

可以说,只要长孙贵妃还在,长孙明即便是下去了,他的权势地位仍然摆在那里。

不说别的,他的皇妃妹妹给他带来了两个亲王外甥女。

就这关系,谁敢硬碰?

甚至于长孙明的下放,在很多人眼里,更像是正英帝的面子工程,无奈这次倭寇进犯,确实太丢人了。

平倭主将徐起昌还是长孙明举荐的,结果这仗打得一塌糊涂不说,还让百姓因此蒙难,受灾严重。

长孙明受到处罚,于情于理都是应该的,至于后面长孙明能不能重回朝廷,大家的心里都有一块明镜。

只要长孙贵妃没废,长孙明随时都有起复翻盘的可能性。

除了几个生死大仇,还真没人敢和长孙明硬怼到底,到时候人家回京城官复原职,在这里得罪他的人,还能讨得半点好处吗?

这就是威慑,这就是背景上天然带来的威慑力。

张海京先前说一定能保陆成安,也只是说能保住写了那封折子的陆成安在南方不被针对,可也没敢说能与长孙明形成对峙关系。

这怎么着也得考虑一下场外因素,长孙明不说他自己的权势,他还是一个皇亲国戚,这一层如果不考虑进去,那不就是愣头青?

考虑到岳父忽高忽低的段位,陆成安认为张海京他们的顾虑倒也正常。

他们又没有京城方面的视角,也不知道长孙明看似强悍的背景,处处都是陷阱。

秦王和宁王这两位,那是巴不得长孙明死得越惨越好,若是长孙明在南方真出点什么事情,对于她们来说,简直跟过年了没什么区别。

而作为近期在政坛活跃的新起之秀,陆成安是不可能错过这样起名望的好机会。

真有什么危险,陆成安这边的背景不见得比长孙明差多少。

最次最次,他陆成安在这边也能向齐王靠拢,得到齐王的庇护。

长孙明就是再有手段,也很难在江南对他形成什么有效的打击。

无论是防守策略,还是进攻手段,陆成安有的是应对之法。

所以这次陆成安的想法很简单。

先开他一波团再说。

能不能接上是别人的事情,而陆成安这边最次也得消耗一下长孙明的血条。

“哦,对了,张大人,你手上有银子吗?”陆成安一方面是有心想要对付一下长孙明,另外一方面也不能闲着自己的主职工作。

政治斗争,对于陆成安而言,只是减少今后会拖自己后腿的人,他心里还是更倾向于能做更多事情的。

“你要银子做什么?”张海京有些警觉。

地方官里,你不要去管那些名头大,品级大的职务,有些官职就是虚职,是皇帝给身份性质的官位。

真正有权力的,是具备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的职务。

一个管人,一个管钱。

“海寇未平,手下将士,也是要养的嘛。”陆成安道。

陆成安的酒厂已经是办起来了,但现在还没有到盈利的状态,手上的银子也不多。

没银子,就没办法养出精锐的士卒。

张海京这个时候才意识到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陆成安,领着的是正儿八经的武职。

“你要拨多少银子?”张海京有点迟疑。

杭州府在前几任知府的手上,还是蛮富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他这一届,整个杭州就穷了下来。

先前倭乱,导致治下很多县城都交不起税,这就导致能用于杭州府的地方官库里,其实能额外支出的银子并不多。

陆成安指出两个手指。

“两千两?”张海京松了一口气,“如果只是两千两,倒是能办。”

“两万两。”陆成安矢口否决。

两千两能用来做什么事情?改善伙食?

陆成安养个鬼嵬军,每个月的供给银两,简直是吞金的无底洞。

“两万两,你怎么不去抢银子?”张海京相当来气。

杭州府的官库里面就剩下三万多两银子了,陆成安张口就要走了三分之二。

陆成安只能退一步,“那一万两?我这边的兵,那都是杭州本地的,到时候练了,也是留用在此处用于驻防海寇的。”

打过了富裕仗,无论是汉王、晋王、宁王、成王,那都是撒开银子砸钱的。

尤其是晋王、成王。

晋王一次性能给陆成安十几万两来带一期兵,小八同样如此,这两个人主打的是——“别问贵不贵,只管狠狠练。”

当然,小八可能中期开海以后,手上有太多银子了,所以在给银子方面显得有些无所谓,什么都要最贵的,最好的。

每次练兵,动辄出资百万银两。

可谓是全场最豪。

而银子多了,生活的要求和品质,自然而然就会上去。

成王就属于那种富起来,致力于把整个大晟王朝都投入建设的类型。

哪个地方,她都会投资,都狠狠投资。

陆成安在模拟推演中死了以后,成王单独发展建设是一顿乱甩银子,运作了一下南方边塞地区的旅游业、甚至还想在福建种地什么的,一来二去直接是亏晕了。

一番讨价还价下来,有了陆成安前面垫下来的话,张海京犹豫了一下道:“一万两虽然也有些多,但也不是拿不出来。”

“可,每一笔银子的支出,都是有账单的,你我用的是地方官银。”张海京想想说道:“既然用在兵员的身上,你可切莫拿到其他地方上去用,若是被人发现了,倒霉的可就不只是你了。”

陆成安点了点头,“这个,我心里知道。”

张海京犹豫了片刻道:“我想叫张瑞去你这当一个文员,你意下如何?”

“求之不得。”陆成安那肯定是不想放过免费的劳动力了,之前还在想着怎么把老张家的人坑过来,没想到老张自己把人送过来了。

“托你的福,陛下也算是把我那两个犬子给记住了。”张海京不由有些感慨,“这对于他们日后的仕途,也是个敲门砖。”

被皇帝记住名字,其实是一个殊荣。

无数人都想凑上去,让自己的名字在皇帝的心里留下印记。

一旦留下了记忆,皇帝在什么位置有空缺的时候,都会想到自己相对熟悉和认识的臣子。

毕竟对于一个动辄宅居深宫的天子来说,记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不是每个人都是嘉靖,能把手下官员的名字记得清清楚楚,方便利用。

大部分的皇帝,其实都经常记不清那么多官员,甚至很多大臣只存在于奏折之中。

见都没见过,名字也就在这里见一下,而皇帝大多也不会记下。

像明代的头两位皇帝,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动不动就把底下的文臣砍一砍,一批换一批,谁有空记那么多名字,全都是韭菜,随时可以找人替代。

而让皇帝,一个人单独去管辖所有大臣的任命,哪怕只管那种高品级的官员,那感觉就像是让一个从来没当过电工的人,要熟悉整个电工的纹路。

所以,人事集权不是皇帝不想去做,而是真没那个精力能同时亲自操纵几百个职位的变动,何况这种级别的调动,你上面的人替换了,连带着替换者先前的职务也要找新的人顶替。

张瑞能被皇帝给记住,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被陛下认可为——‘有能之人’、‘亲信之人’的队列。

以后一旦有展现才能的机会,仕途几乎可以说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过,陆成安其实不知道他的名字有没有被岳父给记住。

如果不是立下了功劳,可能岳父老早就把他的名字给忘记了。

“如果可以的话,张珣也是能来我这的。”陆成安本着能用的人越多越好,张瑞到手了,肯定还想把张珣也给带过来。

“不行。”张海京拒绝了,“我这二儿子,年岁轻狂,不谙人事,这个年龄,他也不适合出仕,你想用他,还是得缓缓。”

张海京的拒绝,陆成安也不会太在意,万一陆成安给他俩儿子带坑里去了,张海京那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对了,老张,杭州有没有官报?”陆成安问道。

“没有。”张海京摇了摇头,“官报都是特设在京城的。”

“怎么?你想碰官报?”张海京迟疑道。

陆成安记得在华夏历史里,官报的发展还是挺早的,唐朝开元时期就有官方的报纸了,当时被叫做——【开元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