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00章

作者:爱开小差

【很多人已经反反复复看过无数遍三国演义,他们再次购买这类书籍,单纯只是为了获得每本《三国演义》里面随机赠予的精美将卡。】

【正英十三年四月,宁王观察到陆成安最近常常关注于官报,于是她开始着手研究官报的作用。】

【正英十三年五月,宁王暂时没能参悟出其中的奥秘,但是她用最快的办法,在负责官报的通政司里安插自己的人手。】

【正英十三年八月,官报已经被宁王所控制。】

【正英十三年九月,宁王察觉到官报有控制舆论的效果,甚至还能拿来作为攻讦党争的工具。】

【正英十三年十月,燕王上香拜仙,希望接下来她的运气能够变得更好一些。】

【正英十三年十一月,蒙古人再次成为了草原上当之无愧的霸主。】

【正英十三年十二月,蒙古与大晟王朝建交,并且希望陆成安出使蒙古。】

【正英十四年一月,正英帝拒绝了这个提议。】

【同月,大晟王朝在开海以后,国家经济实力迎来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交易量额外庞大的情况下,铜钱和银子,这些物件的体重值大,流通很不方便,于是这些经常交易的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铜钱流通。】

【在杭州应天府等地,二十八户富商为了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银两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

【开创民间金融的先声。】

【正英十四年七月,交子这种新的货币,已经开始在大江南北都流行起来,因此也诞生了大量制作假币的产业,使得不少百姓、商人遭受到蒙骗,像此类受骗的案件越来越多,正英帝不得不加以重视。】

【正英十四年八月,正英帝想要将交子这类纸币变成国家管控的货币,今后由国家来控制,在群臣商议下,这个提案正式通过。】

【正英十四年九月,正英帝严令停止交子的流通,已经发行的交子,需要立刻兑换成现钱。】

【其次,大晟王朝的朝廷正式以官家的信用作保,并且不再发行可以随意填写金额的交子面额,而是确定了具体面值。】

【即便如此,官方的交子还进行了限额、在流通期限和发行准备金都做出了严格规定。】

【正英十四年十月,正英帝将这类纸币的防伪工作交给了秦王、宁王、成王来处置。】

【正英十四年十一月,山阳国公吴英离世,吴贵妃成为了河北吴家的实际掌权人。】

【正英十四年十二月,吴明从川蜀之地离开,他前往了天京府,成为皇城之中的禁卫统领。】

【正英十五年一月,吴贵妃生下了第九位皇女——唐王。】

【正英十五年二月,成王希望在纸币上印铸她的人像,以此加大造伪团队铸造假币的难度。】

【正英帝拒绝了成王的提案。】

【正英十五年三月,成王发起了新的提议,她提议在纸币上正面印铸正英帝的头像,反面印铸她小八的头像。】

【正英帝犹豫片刻,再次否决了这个提议,他认为这样的制作成本实在是太大,不是寻常工匠可以完成的要求。】

而另外一方面。

齐王已经在备战二胎了。

毕竟现在是模拟推演,生几个都无所谓了,第一个都有了,还差第二个吗?

多子就多福!

给【苏延朝】添个弟弟,到时候他也可以有值得信赖和帮把手的人啊!

一秒三次进屋申请。

打得陆成安头昏脑涨。

陆成安是发现了,在齐王的字典里,就没有拖泥带水。

特么的只有行云流水!

看着刷屏的‘进屋’申请。

陆成安五味杂陈。

.....

.....

.....

第409章 人的底线,只有第一次和再来一次.

人的底线,只有第一次和再来一次。

齐王的底线,那也自然是从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中刷新出了新的下限。

既然事情发生到了这种地步,多一次和少一次,它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而且如今模拟推演里的发展速度太快,很多人如果一心不想搞事,满脑子只想要帮助大晟王朝渡过难关的话。

大多数有野心,有想法的人,是没办法找到突破口的。

任何王朝的崩塌,都是需要一个契机的。

大晟王朝的崩塌契机,在于正英帝的驾崩,以及托孤时,正英帝在权力分配上存有一定问题。

现在的正英帝再驾崩了,仍然会成为一个大晟王朝陷入混乱局势的要素。

可惜的是,混乱是会混乱,那也只是内部利益分配上的混乱,当下的局势可比先前要稳太多了。

那些个皇侄女们全都找到了各自的模拟路线。

愿意摒弃前嫌,各司其职的话,大晟王朝甚至还能由衰而盛,逆转局势。

那她齐王还能做什么嘛?

搁乱世,手上的平倭军说不准还能转化为自己的兵力,就这局势,她齐王手上的平倭军既不是青州的主力,齐王也没这个能力驱使这支部队造反。

她这个皇兄觉醒新的天赋词条以后,民心的数据一直很可观。

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百姓们不大会揭竿而起,所以齐王平时从商人手上捞点油水,偶尔和陆成安调调情,就没有什么可以操作的内容了。

她这个身份,没继承权,只能等机会,等不着机会,这可不就得扮演扮演那些纨绔二世祖?

而这抢男人的小把戏,放纨绔这边,也就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日常活动罢了。

【正英十五年四月,臧如森在辽东站稳局势,兴建数座城寨,作为战略堡垒,以此进行严守,击退了数次高句丽的进攻,同年夏,高句丽不再掩饰自己侵吞辽东的野心,再次兴兵攻击臧如森所把守的部分地区。】

【大晟王朝仅剩下来的部分辽东之土再次面临高句丽的大军,臧如森不得不向朝廷求援。】

【晋王心存练兵之想,向父皇申请出战,决定亲自挑选的精骑出击。】

【正英帝同意此事,然而从幽州奔赴辽东,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故此正英帝派遣吴明率领天京府的京营将士,先行一步援助辽东的臧如森。】

【正英十五年十月,臧如森观察战局,发现高句丽人并不了解辽东的地形,先前大晟王朝的溃败,更多的是边军防守懈怠,生活又不如意,致使出现了一定数目的逃兵,这才是高句丽步步侵占土地而不受扰的主因。】

【而今他所驻扎的地方,虽然也是辽东的土地,但实际位置接近大晟王朝的腹地,了解到当地的百姓反抗高句丽的情绪明显,臧如森觉得军心可用。】

【他果断招募了当地的乡勇,又亲率自己统御许久的上千精骑乘人不备而袭击高句丽的前扎大营得胜而还后,命令乡勇扑进攻击。】

【正英十五年十二月,大晟王朝的援军还没有到,臧如森就已经击退了高句丽的攻势。】

【正英十六年一月,正英帝赞赏臧如森镇守边疆有功,加臧如森太子太保,世荫锦麟卫千户之职。】

【为了辽东局势的稳定,正英帝思虑许久,决定册封臧如森为辽东特度使,在辽东一带,臧如森可以总管一切军事事务,同时可以负责管理调度军需,自行征集物资来镇守辽东。】

【并将辽东特度使定为正一品的封疆武臣。】

【臧如森面对正英帝这一‘特殊’的加封,感激涕零,愿以国士报之,效死力而不悔。】

正英帝这一手特殊的任命。

首先取决于他对辽东这边的局势,他不知情,也不了解。

其次是臧如森在辽东实际上已经是自行在当地招募乡勇来抗击高句丽的不断侵扰。

最后是正英帝想要加强臧如森对朝廷的忠心,总的来说,大晟王朝还是需要臧如森继续承担辽东这一块儿的战争压力。

你既要人出力,又什么资源都不给。

这不就是变相地给高句丽降低难度?

说句难听点的话,正英帝就是把这个权力放给了臧如森。

臧如森在辽东招兵买马,用他自己组建的地方力量来对抗高句丽的入侵,实际上,也没折损到正英帝自己的力量。

到时候,辽东平定了,臧如森也不可能毫发无损,全身而退地取胜,那么这权力不是想怎么收回来就怎么收回来?

而正英帝把权力收回来以后,论功行赏封个侯,这也算是体面了。

何况边疆本身就难以管控,尤其还是一个战乱频频的边疆,保不齐臧如森忽然就战死在了辽东。

普普通通画个饼,让别人更卖力又有什么不好的?

而陆成安这边也在进行紧急避险的操作。

【正英十六年四月,陆成安赴京参加科举。】

没想到吧!时隔时间线长达八年,我陆成安还能参加科举!

其实也是被逼无奈的。

杭州,他是真没法呆了。

前有齐王,后有燕王,又来了一个宁王。

这都凑齐四个人的麻将了。

陆成安稍有不慎可能就要点到下家的炮。

而他根本就没这个身体去抗压!

从被齐王缠上开始,陆成安的精力就没有高于过70点的一天。

睡觉恢复的精力,不如一天被榨干的精力多。

入不敷出,再这样下去,不是减精力的基础数值了,是特么要直接砍精力的上限了!

虽然陆成安也很想带带娃儿,可他真吃不消这个交公粮的速度。

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正英十六年五月,大晟王朝每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开始了。】

【正英十六年六月,成王的府邸之中已经堆满了《三国演义》,她成为了第一个收集超过五十个三国将卡的忠实读者。】

【正英十六年七月,蒙古发动了对花剌子模国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