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能让我一个人呆着吗? 第536章

作者:没有感情的手机掠夺者

沉迷于这种意气之争、在这种时候还去搞这种小动作,在藤原大地看来,毫无疑问是落了下乘。

“看来,景儿确实将四宫雁庵气得不清,否则他也不会失智到这个地步。”嘴角带着丝丝笑意,紫式部用极其赞赏的语气如此说道。

“嘛,不过,刻氏集团和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还是将注意力放在今天的重点身上吧。”

紫式部对于刻氏集团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兴趣缺缺。

雪之下家本来就不在她关心的范围内,因此无论雪之下家变成什么模样,她也不会在心里有任何的动摇。

而且,和藤原家这边的情况相比,刻氏集团和雪之下家之间将要发生的事情,未免也太过小儿科了一些。

“爷爷是不会插手这场争斗的。”藤原大地摇了摇头。

对于那位曾经掌控了藤原家、甚至在樱岛也一手遮天的老人,他可以说是再清楚不过了。

如果说四宫雁庵想要说服这位老人,以此来获得和四条家争斗时的主动的话,藤原大地只能说他想得有些太过美好了一些。

对于四条家和四宫家之争,藤原家的内部其实一直有在密切关注。

两家毕竟都位列四大家族,一举一动说是能够影响到整个樱岛也完全不夸张。

对于藤原家来说,这两家之中究竟笑到最后的人是谁,其实都没有什么所谓。

只要不要让这场争斗对樱岛的经济形势造成太大的影响就好。

“四宫雁庵对于爷爷,其实也算是知根知底了,你觉得他会不知道这件事情吗?”

藤原渡的时代要比四宫雁庵更早一些,但是早得其实也并不多。

这两个人之间,明明暗暗的各种恩怨和过招,可能就连他们彼此之间都没有办法记清楚了。

如果要谈论到对藤原渡的了解,四宫雁庵可不比任何一个人差。

“四宫雁庵之所以会去找爷爷,肯定是因为在心中有着说动爷爷的把握,至少是一定的把握才对。”

“比如说……”

“源家和藤原家之间的关系?”

虽然紫式部所用的句式是疑问句,但是她的语气其实相当笃定。

毕竟,这可能是藤原渡最为在乎的事情了。

一百四十五、可以将姐妹三人,再加上小姨都打包带走?

藤原家和源家。

一个是掌握政权的‘公家’代表,一个是掌握武力的‘武家’扛把子。

两家之间不仅有上千年的交情,而且还经常互相通婚、彼此几乎可以说是血浓于水。

这么看来的话,藤原氏与源氏,这两个只要对樱岛的历史略微有所了解的人就耳熟能详的两个世家,应该是互相平等的关系才是。

但实际上,藤原家和源家的关系并非如此。

这两者自然是同盟关系,但是要说这两家在任何时候都会站在一个阵营里面的话,那可能还要稍微打一个问号。

这其中其实是有着相当复杂的历史背景的。

和其他的亚洲国家相比,古代的樱岛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公武并存,皇室虚化。

这里的【公家】指的是皇室与公卿贵族,他们在樱岛历史上长期存在,但是并不掌握实权;樱岛的实际世俗权力掌握在另一大势力手中——武家,也就是以源家为代表的武士阶级。

外国人,尤其是华国文化背景的旁观者,可能会对樱岛古代的这一体质而感到有些困惑。

在东亚地区,正规的政治制度是华国的秦制——即大一统的封建王权。

就算是其周边的邻国,诸如大理、高句丽等学习秦制的国家,也并不会出现所谓的‘武士阶级’。

为什么所学的都是秦制,但却唯独在樱岛这个岛国上,会演化出这种“公家”和“武家”并存的独特局面呢?

这当然是因为樱岛特殊的地理环境。

和大家所想的不同,樱岛这个国家的起源,其实并不是如今最为繁华的关东地区,而是樱岛的西南部(九州岛北部、四国岛北部、本州西部)。

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从东亚大陆到来的移民集团来到了樱岛,征服并且融合了其上的“绳文人”,并且带来了先进的农耕等技术。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些外来者最先登录的地方,自然是樱岛的西南部。

樱岛接下来的发展,其实和其他文明的形成过程极其相似——

形成不同的氏族,再到不同的氏族联盟,最后选出联盟老大。

华国的“夏商周”三代的过程,其实也大体就是如此运作的。

这个时候,首领(樱岛人称呼为“大王”,也就是“天皇”的前身)最重要的职责,其实是充当各个部族之间的协调者,并没有封建帝王一样有着完整的权力。

樱岛皇室以及部分知识分子对樱岛国内这种松散局面非常不满,尤其是一些“遣唐使”回国后所带来的先进思想和制度(至少对于那个时候的樱岛来说确实如此),让他们对于大一统的封建体制产生了深深的向往。

在公元645年6月,樱岛皇室中的激进派刺杀了一些豪族领袖,以此来提升了其对于政权的控制力之后,孝德天皇趁着这个机会颁布《改新之诏》,推行政治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对于樱岛来说,其意义几乎等同于秦朝建立对于华国的意义,樱岛终于成为了一个正规的封建国家,皇室有绝对的权威。

为了神化皇室,樱岛不断创造神话传说,增加皇室的神秘性,于是《古事记》等一些过于怪诞的“樱岛古代史”作品也出现了。

但在那之后,樱岛的封建大一统之路就几乎迟滞了下来。

樱岛“大化改新”的确使得国家欣欣向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行之有效。

在军队改革上,樱岛就失败了!

正规封建政权的军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当然是由皇室控制的常备军了,这也是樱岛最初改革的设想。

8世纪初期,樱岛政府就宣布有权征召除贵族外的所有男子去军队中服役,天皇可以征调他们去各地驻守征战。

但是,许多青年男子都不愿离开家乡,这也是人之常情。

华国其实也存在,否则也不会存在类似“浊酒一杯家万里”之类的诗词了。

不过,华国的封建政权能力很强,能控制这些男人;但樱岛政府却并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虽然国土面积要比华国少得多,但是在这狭长的土地上,却分布着数目众多的山川,少数平原被山川划分的支离破碎,交通不便。

核心板块(当时是关西平原)的实力极为有限,这极大限制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其所造成的后果,便是樱岛的军人流亡不断,朝廷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控制。

没有了听命于自己的军队,大一统的下一步自然无从谈起。

而樱岛为了解决军队问题,只能放弃‘征兵制’,转而招募当地人当兵,让这些“乡土部队”来维持家乡的法律和秩序。

平安时代早期(8世纪末—9世纪初),皇室准备向北扩张,和虾夷人争夺土地。因为兵力孱弱的缘故,天皇被迫向地方世家豪族求助,豪族们动用自己的势力,给皇室征战,迅速征服了北樱岛的大部分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关东地区。

既然是在世家豪族们的帮助下才获得的土地,那么关东地区的控制权,便自然交到了这些人的手上。

“乡土部队”就这样掌握了土地资源,于是成为地方上的事实统治者,所谓的‘武家’,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樱岛的历史舞台上,成为了封建地主的一员。

所以,武士集团并不起源于古都京都,而是关东地区,这是当时樱岛的边境地带。

到11世纪,由于以武士为代表的军事贵族兴起,传统的皇室和公卿贵族的世俗权威已经大幅下降了。

武士集团掌握了土地资源,掌握了人力,掌握了很多地方的实际控制权,已经无法被节制。

可以类比一下华国历史上的东周,也就是战国时期。

不过,樱岛这片国土上并不存在七个国家,而只有源氏和平氏两股最大的武家势力。

再后来,源氏最终胜利,并且创设了幕府,统帅天下军政,这标志着武士时代的来临。

幕府政权和华国的封建王朝有些不同:幕府将军虽然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实际上并不能像皇帝一样一言九鼎,“将军”实际类似于“武家盟主”,即最强大的武士集团的首领,大家服他而已。

因为本来就是凭借武力来获得的权力,因此一旦不能服众,便自然权威大减。

为此,武家之中,慕强之风盛行,并且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衰退。

在源家,家主之位依然只能由最强的族人才能继承,这便是古之遗风。

虽然绝大多数的权力都在武家的手上,但是公卿的官僚机构仍能利用国司等官职行使部分权力,并有着强大的传统影响力,于是“公武两家”共同管理樱岛的局面,就这么形成了。

但明眼人其实都能看出来,虽然共治,但是‘公家’和‘武家’之间的地位,其实并不算平等。

武家的地位其实要比公家高得多。

这种情况,其实一直持续了数百年,直到近代才发生了新的改变。

换句话说,那就是藤原家这个‘公家’的代表,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之中,其实是需要依附于身为‘武家’的源氏的。

这一份绵延上千年的‘情谊’,可以说从一开始就不平等。

“很多藤原家的族人,其实都已经忘记了这一点。”紫式部的脸上带着些许戏谑的笑容,“在他们看来,藤原家和源家是彼此平等,互相离不开对方的关系。”

“但爷爷他其实一直非常清楚——”

“只有藤原家离不开源家而已。”

“源家,其实向来是没有什么所谓的。”

在千年之前,藤原家其实就已经沦为了源家的打工仔。

如果不是需要有人来帮忙处理政务的话,以藤原家为代表的‘公家’,可能早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而到了现代,这种情况好像表面上发生了变化,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象而已。

在几乎任何一个选举制国家,从事政治活动其实都是需要大量的钱财的。

藤原家自然也不例外。

但接受金钱上的资助,便意味着要接受对方的钳制。

这显然是藤原家所无法接受的。

他们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要凭借家族的势力,自行经商来赚取钱财。

但是就和几乎所有的封建社会一样,古代的樱岛也存在着‘士、农、工、商’这样的阶层划分。

作为一直站在【士】这个阶层的顶点的一族,藤原家在经商上并没有什么卓越的天赋,根本就没有办法和诸如四宫家这样的家族竞争。

利用其在政治上的权力来照顾自家的生意这种事情,偶尔做一做还行,但是长此以往的话,民众们是会有意见的。

藤原家的基本盘还是在政坛,如果失去了民心之后,选票的获得自然会不乐观,是非常不利于其在政坛上的稳固的。

但幸运的是,藤原家还有其他的选择,那就是源家。

钱多话少好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