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剑问明月 第194章

作者:今令冷泠

其中的道理与杨明此时可在以五万兵力横行天下一般。

王翦乃是当世堪称兵家宗师的存在,早已将兵家之学融会贯通,身上毫无弱点,用兵沉稳老练,可将自己不败之地,这个优点,需要大规模的兵力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李牧一代军神,将赵国兵家之学与狼族的用兵之法融于一身,用兵之正奇两道皆是当世顶级存在,二十万兵马在其手中,就是一无敌的存在。

至于杨明,以二十岁的年龄晋升宗师之境,所修白虎七杀式是当年白起的成名绝技,为当世最顶级的兵家绝学,而三分归元气更是可超越这个世界的功法,其特性让杨明成为可力敌万军的存在,只要兵马保持在五万人作用,他以个人的武力和对军势的把握,使得他同样也是一个近乎无敌的存在。

“卿可能做这一人?”秦王政见杨明似有推托之意,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思。

当秦王政了解到东郡一战的具体过程后,哪怕是秦王政也要为杨明在一战中的惊艳表现所惊叹,在秦王政看来,此时的杨明有着足以比肩天下间任何一个名将的能力,由杨明则担任切入赵国腹地的领军大将,绝对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孤军深入赵国虽然危险,但也不见得就比杨明不久前经历的东郡之战危险多少。

“大王,臣经验有限,指挥五万兵马可以得心应手,但指挥起十万兵马甚至是更多的兵马,则超出了臣的能力,犹如一幼童持重剑利器一般,难以尽数发挥武器的锋利,反而会束手束脚,变成了累赘,切入赵国的大军,兵力至少也要在十万之上,以臣的能力难以指挥这样的一支大军。”杨明说出了自己的理由道。

“只是因为经验不足吗?”秦王政并不打算就此放弃,直接点出了杨明话语间的破绽,既然只是经验不足,那补上就是了。

当今天下,别的经验不好补,但这领兵作战的经验却是太容易补了,这个天下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少战争,经验不足,从别的地方补充就是,灭赵,秦王政已经看到,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此秦王政愿意付出更多的耐心的经历,在这些时间中,足以让杨明将经验给补上。

桓齮虽然是秦王政亲自选中的上将军,但赵国一战已经让秦王政意识到,桓齮可谓一国之将,但作为天下之将,却还差上不好,真正能够助他攻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人,唯有杨明与王翦两人。

“正是。”杨明听出了秦王政话语间的另外一层笃定,也就不再寻找更多的理由,若是那样,不免有着推诿之嫌。

“那就将经验补上就可以了。”秦王政笑道,随即又问道:“卿觉得离间楚、魏关系,以绝两国联盟之势,可行吗?”

“楚魏两国因宋国故地多有边境摩擦,若非是因为有着来自秦国的压力,他们早就打起来了,想要离间他们的关系还是很容易的。”杨明道。

有些事情,杨明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发生过程,但其中大致的发展方向还是知道的,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数年后秦国发四郡战兵助魏国攻取楚国所占领的宋国故地,致使魏楚彻底绝交,直至两国覆灭,其中秦国的具体操作过程杨明不知道,但只知道结果就足够了。

“寡人与姚贾也是这般认为的,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大军的主攻方向是赵国漳河、南境长城以南的城池,如阏与、安阳,邺城等地,大军对赵国的强攻,会让韩魏楚三国放松警惕,不至于让他们在我秦国的压力之下形成合势,再从其中做些文章,以宋国故地为诱饵,绝楚魏合纵之势,还是有着极大成功的可能的。”秦王政说道。

杨明静静地听着秦王政的陈述,他大概已经猜到了秦王政接下来想要说些什么了。

只听秦王政道:“这件事情就交给卿与姚贾负责,适时,就由卿统领大军助魏军伐楚,以楚国作为卿的练兵之地。”

以楚国作为杨明的练兵之地,这样的事情大概也只有秦王政能够做得出来了,这就是他的魄力。

第325章都是属狐狸的

“寡人准备以杨端河统领上党、河内、东郡之众,包括驻守在东郡的龙虎禁军,不知卿意下如何?”在确定楚魏之事后,秦王政又向杨明说起了对秦军部属的调整。

杨端和,现任秦国河内郡郡守,在之前的攻赵一战中,与王翦共同执掌秦国南路大军攻打赵国南境,虽然因为秦军的北路大军在肥地惨败而未能建功,但还是将秦军完整的带回了秦国境内,并在河内郡有效挡住了来自赵国和魏国的进攻,自身的能力毋庸置疑。

而且,最重要的是,杨端和同样出身华山杨氏,论起来还算是杨明的伯父,只不过,对于这个世界所谓的宗族,杨明向来没有什么亲近之感,但在外人眼中却并非如此,在这个讲究宗族的时代,杨明的杨字,是不可能被人忽视的存在。

东郡,有超过一半的领土是原来魏国与卫国的领土,是杨明领兵打下来的,东郡境内,从各地驻军,到各城县令、县长,甚至是更基层的的小吏,如亭长之流,多是杨明的旧部,这虽然不是权利,但却是一种不输权利的力量,名为影响力。

秦王政将东郡以及驻守在东郡的龙虎禁军划入杨端和的辖制之下,自然也要考虑到杨明的反应,尤其是在他准备重用杨明的情况下,并不想在两人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猜忌,而由与杨明同出一族的杨端和辖制东郡,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猜忌,最起码依旧秦王政自己的用人之术,他是这么认为的。

“东郡是秦国的东郡,龙虎禁军也是大王的龙虎禁军。”杨明亦是坚定地说道。

秦王政显然是多虑了,权利对于杨明来说,从来都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的工具,他又怎会让被权利所驱使。

这种思维的误差,并不是秦王政的智慧能够理解的,他更擅长的终究还是权术,但杨明却很讨厌这样的权术。

“终究能够减少不少麻烦,尽然未来数年内由卿负责楚魏两国之事,罗网所部也应该交到卿的手中才是。”秦王政说道,似乎是临时起意,又似乎又是蓄谋已久。

“罗网之事不是一直由吕相国在主持吗?”杨明反问道。

“正如卿方才所言,罗网也是秦国的罗网,而不是相国府的罗网。”秦王政道。

既然吕不韦短时间内不想离开秦国的朝堂,那秦王政也就只能分割相国府的权利了,他以熊启分割相国府的行政之权和财权,又提拔顿弱与姚贾两人分割相国府的外交之权,至于军权,相国府从未真正掌控过,由此,相国府的权势已经不能一家独大。

但在相国府的诸种权势之中,却还有一种权势必须被分割出来,那就是掌控罗网的权势,罗网,情报组织与杀手组织的***体,在特定的时候所能爆发出的力量并不下于一支大军来,对于罗网,有心削弱相国府权势的秦王政又怎么还让吕不韦继续掌握它。

可惜,在针对罗网方面,在秦王政身边的心腹之中,却还没有人能够取代吕不韦的影响力,虽然秦王政最心仪的人选是赵高和李斯,但可惜,赵高与李斯两人职位太低,还不足以让成为取代吕不韦对罗网的掌控,如此,杨明就出现在了秦王政的视线中。

在秦王政的了解中,杨明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执掌过罗网的魏国部属,之后虽然迫于相国府的压力,又将罗网的魏国部属统辖之权交还给了相国府,但却换的了罗网的韩国所属,是罗网中唯一可以不遵从相国府调遣的一部。

秦王政并不在意罗网的下一任执掌者是谁,他真正在意的是罗网以后的执掌者还是不是吕不韦。

在吕不韦这个最坏的选项之前,哪怕是杨明这个并不怎么好的选项,也不是不能接受。

这是要拿我当刀使。杨明在心中想到,却是已经生出了一丝反感来。

“臣明白了。”心中无论如何想,至少在表面上杨明还看不出什么来。

“卿好好努力,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中不能没有卿的位置,你我君臣当携手,完成这自古以来无人能够完成大业。”秦王政对杨明勉励道,亦是在为杨明画着大饼,身为君王,这是必备的能力之一。

“青史留名,亦是臣之所愿。”杨明回答道。

秦王政深深的看了杨明一眼,在杨明的身上,他看到了过分的淡然,这种淡然让秦王政不太喜欢,一个没有欲望的臣子,在君王看来不是一个好的臣子,因为君王相信,忠诚是需要交换的,当一个臣子没有了欲望之时,君王就难以拿出足够的东西换取对方的忠诚。

只是,你真的就对权势如此淡然吗?就没有让你看中的东西?秦王政回想着过于杨明的信息,任他如何想,似乎只有那韩国的明珠夫人之事情,才让杨明对他第一次开口相求,难道是女人?

意识到这一点的秦王政恍然间明白了什么,一个青年男子怎么可能真的无欲无求。意识到这一点的秦王政不由放下心来,总归不是无懈可击。

这种可以拿捏他人的感觉正是秦王政所需要的。

杨明既已归咸阳,自东郡一战而得到的各种赏赐也进入了杨明的手中。

职位,杨明现在是秦国的护军都尉,在秦军序列之中,除了国尉以及上将军之外,护军都尉的职位差不多已经是最顶层的军职了,位比九卿,虽然与前将军这样的封号将军平级,其权势地位还要在前将军之上,依杨明现在的情况来说,拥有这样的职位显然是不可能继续升职了。

依杨明的估计,秦王政是准备将上将军一位留给王翦,虽然现在桓齮依旧是秦国的上将军,为主将之首,但只要王翦取得足够的军功,拥有足够的声望之后,就会接替桓齮的上将军之职。

桓齮虽可称为名将,可守秦国,但秦王政要的却是一统天下,桓齮显然还达不到要求,王翦才是秦王政最心仪的人选,至于杨明?因为赵姬与他之间微妙的关系,他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秦王政真正的心腹。

这一点,当初在杨明进入甘泉宫后选择了赵姬时就已经是心知肚明。

杨明甚至可以满意恶意的想到,秦王政将让他日后主持联合魏国攻楚一事,也是为了给王翦铺路。

毕竟,未来秦国虽然不会对赵国大举用兵,但却会不断蚕食赵国在南境长城和漳河对岸的领土,而在这些领土中,以漳河和大河之间的平原最为重要,此地位处平原地带,水系发达,是赵国最重要的农耕区之一,更重要的还是,赵国在这个区域中虽然坚城二十余座,但却无险可守,在赵国国势整体不如秦国国势的情况下,是极易被攻取的地方。

可以说,漳河与大河之间的平原地带,如安阳、邺城之地,就是一件件显赫的军功,偏偏这这个区域与东郡隔大河相望,秦军只要对其用兵,必定要从东郡筹集粮草,调拨兵马,而杨明对东郡小有影响力,若是不让杨明在未来的数年年负责楚魏两国之事,在蚕食赵国的战争中,绝不可能抛开杨明,秦王政又如何能够让王翦取得足够的军功。

至于让杨明筹划合魏国之兵攻楚一事,看似是战争,但楚国的城池却是送给杨魏国的诱饵,在秦国的叙功体系中,却是要大打折扣。

当然,这样的猜测也可能只是杨明想多了。

不过,秦王政用杨明分吕不韦的罗网之势却是实打实的存在。

所以,当杨明带着秦王政发下的诏令来到相国府时,吕不韦是真正的黑着脸看着杨明。

“罗网啊。”吕不韦看着手中的诏书,思绪莫名,秦王政这段时间来不断分割相国府的权势的意图,深谙权谋之道的吕不韦自然是洞若观火,但他终究只是臣子,且年龄已大,又不是秦人,自然也没有多少与秦王政对抗的意思。

但道理虽然都能想明白,当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却还是让吕不韦心中难以畅快。

“杨护军觉得罗网是什么?”吕不韦将诏书按在书案上道。

“国之利器,可伤敌,亦可伤己。”杨明道。

“是一件利器,只是,这件东西,我不想交出去,杨护军准备怎么办?”吕不韦阴沉着一张老脸道。

“那就让它继续留在相国手中吧。”杨明无所谓道。

吕不韦打量着杨明,似乎想要看出杨明真正的想法,在少许的沉默之后吕不韦突然笑了:“好吧,我已经能够确定,杨护军这一个被当成了针对老夫的利器了。”

吕不韦执掌罗网十几年,罗网内部从上到下多是他的人,新的罗网执掌者对他留下的人是什么态度,是一个十分值得玩味的问题,尤其是罗网帮吕不韦办了许多见不得光的事,其中有的是为了秦国,有的却只是为了吕不韦个人的私利,人走茶凉,被清算的事情,吕不韦怎能不防。

吕不韦早就有意将罗网交到杨明手中,之前更是将罗网在七国间各个据点的分布图送给了杨明,相对于熊启以及秦王政身边的那些心腹,吕不韦显然更放心杨明,最起码在杨明身上,吕不韦不用担心自己日后被清算。

但吕不韦只是有着这个倾向而已,今天,若是杨明真的表现出对罗网的迫切,吕不韦不免就要好好想想是否给杨明埋下几个陷阱了。

但现在看来,杨明却罗网的兴趣并不多,这样的反应在吕不韦看来是更让自己放心的。

第326章臣欲往赵国一行

“老夫已经老了,操持不了罗网这样的利器了,将罗网交到杨护军手中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吕不韦捋须一笑道。

“罗网确实是利器,这样的东西,我也只是暂掌而已,不出三年,还是要交出去的。“杨明直言道。

罗网这样的存在,杨明这样的统兵大将若是执掌了时间太长了,可不是什么好事,不过杨明也不用对此担心,因为不用到那个时候,秦王政就会派人接管罗网,李斯已经初现峥嵘,赵高也已经磨剑以待了。

“杨护军到底是杨护军,看的长远,更是拿得起,放得下。”吕不韦道。

在秦王政的眼中看到的是杨明在战阵之道的才能,但吕不韦看到的却是杨明的治政一道的能力,一个护军府的三史六令制,就足以证明在杨明在治政一道上的天才造诣。

对于秦国国政中的弊端,吕不韦能够看到,在秦国对外征战的过程中,一切为军事服务,这些弊端还不足以构成多大的祸患,但若等秦国真的一统天下了,其中的弊端就会蔓延开来,天下太大,会将那些弊端数倍的放大,足够构成对秦国的致命威胁,若依旧依秦国现在的一国之法行天下之法,则天下未必能够安定下来。

相对于打天下,治天下更难。对此,吕不韦深有体会,而在杨明身上,吕不韦就看到了治天下的智慧,可惜,杨明也是一个奇葩,相对于谋国,他更愿意谋身。

“识时务者为俊杰。”杨明亦道。

“这话似乎形容小人更合适一点。”吕不韦皱眉道。

“在大王面前,还是当一个小人比较好,大人,只需要一位就够了。”杨明另有所指道。

不过吕不韦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但就杨明与吕不韦的接触中,却不得不承认,吕不韦是卖了自己几分面子的,尤其在在杨明自己根本没有面子的时候还卖了杨明几分面子,这个人情杨明还得记得的。

若是以三言两语可帮到吕不韦什么的,杨明自然愿意去做,但若是更多的东西,杨明就懒得去做了,他不是多么热情的人。

“小人啊?”吕不韦沉吟道,面露若有所思之色。

真是习惯了他人的敬畏,又怎么愿意再回归平凡吗?权利两字,世间又有几人能够看破,哪怕是未来成为天下第一的皇帝不也是想着长生不死,永远不失去自己的权利吗?

“希望杨护军以后也能记得这句话。”吕不韦最终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吕不韦早年走南闯北以行经商之事,中年又步入朝堂,操持秦国,搅动天下,他的见识在这个时代绝对算的上是最顶尖的人,他也见到了太多的人。

杨明对秦王政看似小心对待,但吕不韦却知道,杨明的这种态度不是因为敬畏,而是因为懒得招惹麻烦而已,杨明告诉他小人在秦王政面前可以得活,但杨明自己又甘愿在秦王政麾下作一“小人”吗?对此吕不韦可不这么认为。

……

“这就是我们以后的家吗?”立于高楼之上的焰灵姬俯瞰着视线中的府邸,只觉得也就比韩国的太子府小上一些而已,规制要远远超过血衣侯的府邸,但话又说回来,两者一个新郑,一个咸阳,却是没有什么可比性。

“是吧,只要我不倒,这里就永远是我们的家。”杨明凭栏而望道。

曾经属于成蟜的府邸确实不小,哪怕是分出了隔壁的韩府,依旧是一座可在咸阳城中排进前十的豪宅,不过杨明向来不怎么喜欢太大的房子,他虽然喜欢热闹,但喜欢的却是家庭间的热闹,而不是这个时代一高门大户之中奴仆成群的热闹。

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杨明还适应不了那种以人为奴,一人为仆的生活。

“这里是不是也应该有我的一座院子?”焰灵姬问道。

这座府邸,前后三层,前院的大厅堪称一座小型的宫殿座于高台之上,直至中院子,有着望楼、戏楼、仓楼、水榭、门楼、阙、飞阁、仓楼之类,甚至还有着一座小小的武库。

而杨明与焰灵姬现在所处的高楼就有飞阁相连。

“那是自然,到时候你选一座自己喜欢的就是。”杨明道。

在后院之中,除了正房之外,在左右两侧还分割出了不少小院,其间布局之法,似乎是请了道家之人,以流水为带,花草树木假山为隔,没有墙壁带来的那种分裂感,却依旧看到看出后院中的不同区域,犹如浑然一体。

“我选那座怎么样?”焰灵姬说话间已经指向了后院的正房之处。

“可以。”面对焰灵姬这“过分”的要求,杨明却是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

“真的?”焰灵姬狐疑道,杨明答应的实在是太过干脆,以至于让她有了一种不相信的感觉,那里可是主房,不是什么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