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开局扮演假李星云 第131章

作者:云梦逸尘

  相比于假李星云至死都不能踏入龙泉宝藏的大门,袁天罡对真李星云的感情明显要强太多,不仅将其带入宝藏,更为他铸造了棺椁。

  龙形雕饰,精巧而大气,上面还有干涸的血渍,李星云正安详的躺在其中,尸体用秘法炮制,没有半点腐臭气息,宛如睡着了一样。

  袁天罡来到铜棺前,望着躺在里面的人,思绪似乎一下子飞回了十几年前,那时候,他暗中教导李星云武功,保护他的安全。

  也许,在那时候,李星云就走进了他的心里。

  他看着李星云慢慢长大,这其中倾注的感情少有人知,到了最后,他已经不仅仅是赌注,更是他心目中期待的那个天子。

  可惜,李星云下山之后的所作所为却令他很失望,几十年的计划,数百年的等待,最终却等来了命中注定的卦辞。

  从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输了。

  只是,他是袁天罡,从来不会向命运低头,况且,他在李星云身上投的注太多,沉没成本太大,在他威逼之下,李星云最终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就在他要成功的时候,自己却输了,本以为他能凭借一己之力,将李星云扶上帝位,到头来,还是算漏了一人。

  如今,他也不知道当年的那个赌约到底谁赢谁输,真的李星云没有称帝,但假的却早已当上皇帝,复辟大唐。

  不是同一个人,却有着相同的身份,相同的血脉,相同的面貌。

  真作假时假亦真,是不是真的,已经不重要了。

  过去的回忆渐渐离去,袁天罡的思绪回到现实,他深深的望了李星云一眼,伸手盖上棺椁,粗糙的摩擦声在山窟内响起。

  紧接着,他双膝跪倒,以头触地,“殿下,一路走好!”

  他跪在那里如雕像般一动不动,良久后才缓缓起身,走出龙泉宝藏,离开洞窟前,他挥出一道掌劲。

  “轰!”

  至阳的气劲点燃了火药,爆炸声随之响起,鎏金石柱崩塌,龙形雕像断裂,大地颤动,轰隆声接连不断,宛如地震一般。

  一盏茶的功夫后,一切都结束了。

  李星云最终被葬在了这里,随着龙泉宝藏的传说长眠地下。

第260章 大帅归程

  尘土飞扬,硝烟气息弥漫,爆炸声十分响亮,即使隔着几十里也听得见。尘烟散尽,露出了一片狼藉的大地。

  以龙泉宝藏为中心的一里范围内,白色盐渍与泥土混杂在一起,昔日大战的战场彻底消失不见,留下一个巨大的坑洞。

  至此,龙泉宝藏彻底落下帷幕。

  “启程!”随着不良人号声响起,一辆辆马车结成长队开始前行,袁天罡坐在马车内,闭目养神。

  在车队两侧,一队队精锐步卒跟在旁边,牢牢守候。

  这些士兵都是河东的精锐,袁天罡离开这里,虽然没有将所有的不良人撤出,却是以护送龙泉宝藏的名义将河东的精锐尽数调走。

  没有这些士兵,河东的战力几乎跌了大半,再不复之前的强横。

  要建成一支百战精锐,非数年之功,耗费无数钱粮才能建成,直到现在,苏铭的神策军也算不上是精锐。

  而现在,袁天罡带走河东精锐,无异于是釜底抽薪让河东失去了最大底牌,五代十国的形势几乎是袁天罡一手造成,他自然也想出了解决之法。

  强干弱枝,抽地方精锐充实都城兵力。

  当初大唐之所以有安史之乱,不仅因为财政崩溃,更是因为朝廷实力下滑,府兵制崩溃后再无法压制各路边军,导致一切滑向了深渊。

  若是朝廷实力强大,就算财政崩溃,官府寅吃卯粮,把赋税收到二十年后他们还是做得出来的。

  只可惜,大唐的边军太强了,一路是安西四镇的边军,一路是幽州边境镇压契丹的边军,安史之乱,香积寺一战,大唐精锐尽丧,一切再也无法挽回。

  袁天罡无疑是聪明人,他做不到让大唐再次兴盛,但各种积弊的政策他也能思考出解决之法,至于当朝者用不用,那就不是他能考虑的事。

  在长长的马车队伍中,姬如雪正坐在其中一辆上,这时候的她肚子已经显怀的很厉害,行动略有不便。

  她望着窗外的场景,清丽的眸子浮现出哀伤之色,当初,她和李星云一同来洛阳,没想到,这一来竟然是天人永隔。

  想到这,她摸了摸浑圆的肚子,心中又有了几分宽慰,幸好,自己还有个孩子作为念想。

  若是姬如雪没有怀孕,当日李星云身亡,她就会跟随他而去。

  可现在,她肚子里有了他的骨肉,为了这个孩子,她也会坚强的活下去,陪伴他长大成人。

  同时,她也没有离开的打算和想法,因为她知道,袁天罡不会放任李唐血脉流落在外,而那个替身也同样不会。

  至于这个孩子能不能活下来,那就得靠她自己了。

  在袁天罡启程离开河东的时候,晋王的车驾也在亲兵的护送下离开了洛阳,这次回河东,李嗣源把他在洛阳所有的士兵都带走了,连同隐于地下的通文馆也全部撤出。

  “大哥,咱们回河东到底要干什么,您给我透个底啊。”李存智坐在马车上,神色很是不安。

  这几日,李嗣源突然让他撤走通文馆内所有的探子,令他大为不解。

  在洛阳的这一个多月,李嗣源头发白了大半,精气神也大不如以往。

  他望着官道旁的风景,随口道,“老七,时至今日,大哥也不瞒你,我已经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了,通文馆的人愿意继续当探子的就交给锦衣卫,不愿意的就让他们归家种田。”

  “大哥,就算咱们不能争霸天下,回河东自保总是没问题?通文馆,那可是你的心血啊。”李存智面上露出肉痛之色,很是不愿。

  “你大哥我如今能保住一条老命都是侥幸,还留着他们干什么,这是我最后一次回河东,以后,那里就不属于我了。”李嗣源叹了口气,幽幽说道。

  一听这话,李存智顿时急眼了,“大哥,天子居然这么对你?这也太过分了,再怎么说,当初也是你把他扶到那个位置上,他怎么能如此忘恩负义!”

  李嗣源当即就怒了,眉头紧紧皱起,“老七,你放肆!竟敢如此诽谤天子,真以为他杀不了你?”

  “大哥息怒,我一时口快,你别生气。”李存智吓了一跳,连忙服软。

  “老七,你记住一句话,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你大哥我戎马半生,到老来却是看走了眼,棋差一着,落得如今下场,怪不得谁。”

  “说起来,老六倒是果断,在局势未曾明朗之前就敢下注,结果还真让他赌对了,大哥我真是就羡慕又嫉妒啊。”谈到李存礼,李嗣源也不得不叹服。

  换做是他,他绝对没有如此魄力,直接梭哈。

  不过,双方地位不同,当时苏铭有意设局,离间他们,而自己也下意识疏远防范他,才使得老六投向了天子。

  相比之下,自己是晋王,执掌河东,党羽遍布朝野,在正常情况下,怎么也不会输才对,那时候,他离龙椅真的就是只差一步。

  可惜,天子横空出世,让他折戟沉沙,最终黯然落幕。

  只能说,时也命也!

  说起李存礼,李存智眼里也浮现出了羡慕之色,“六哥……”

  当初李存礼背叛大哥,他还说要让他付出代价,可短短一年间,李存礼成了中书省副中书令,位高权重,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是。

  这样的地位差距,连搭上话都难,更别提让他付出代价!

  突然,李嗣源抓起李存智的手,激动的说道,“老七,跟着我你受累了,如果你还有建功立业的心思,大哥可以把你推荐给陛下,我观陛下雄才伟略,气吞宇内,绝非刻薄寡恩之人,你若真立下功劳,他不会吝啬赏赐。”

  李存智浑身一激灵,连忙表忠心,“大哥,你当我李存智是那种忘恩负义的背主之人?我生是大哥的人,死是大哥的鬼,就算你不再是晋王,我也不会投靠他人。”

  “也罢,既然如此,刚才的话就当我没说过。”

  与此同时,李嗣源放在身后的左手散去了内力。

  一时间,两兄弟互相对视,兄友弟恭,其乐融融。

第261章 义父,您怎么回来了!

  “武举?”

  中书省,李存礼看到天子下达的圣旨,开始深思其中的用意,“陛下开科举,又召开武举,这是想将天下文武之才一网打尽?”

  以前,他不明白,当了一段时间辅政大臣,也渐渐明白了上位者的思维,开科举,看似是为朝廷遴选人才,又何尝不是将天下聪明之人揽入朝廷,免得那些人不安分,四处作乱造反。

  一切,都是为了稳固朝廷的统治。

  他合上奏折,暗道,“也罢,这件事我该找李文通商量商量,他是沙场宿将,应该比我更清楚。”

  至于新来洛阳的石敬瑭等人,李存礼是半点都不信任,以往他们同为李嗣源麾下之人,现在大唐新立,自己如果再和这些人搅在一起,难免会引起陛下猜忌,以为自己要当李嗣源第二。

  自己已是文臣的顶峰,再往前一步,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李存礼自然要谨慎。

  禁军大营,李文通正在训练士兵,穿着单薄的衣物在烈日下挥舞长枪,白皙的外表,没有一点汗渍,周围的士兵看到这一幕早就见怪不怪了。

  “将军,外面有人找你。”一个传讯兵走到李文通身后,轻声禀告。

  “你们继续操练,不要偷懒!”李文通将长枪丢给士兵,取过衣服穿上,玄色劲装干净而得体,透着一股别样的气质。

  刚出门,他就见到了李存礼,于是便问道,“李大人,今日来我禁军大营,不知有何要事?”

  若是一般的禁军将领,李存礼随便派个官员过来请就是。但李文通不一样,他真正的身份可是岐王,更是天子枕边人的兄长,他不敢怠慢,于是就亲自过来了。

  “李将军,在下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商。”说着他看了看左右,小声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去官署。”

  官署厢房,李存礼与李文通相对而坐,桌上摆放着茶水。

  自从苏铭当上皇帝之后,他这种喝茶的方法受到了洛阳内外达官显贵和读书人的追捧,更有人为此写了不少诗赋。

  上行下效之下,泡茶也慢慢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

  “李将军,陛下命我在科举一途中另加一个武举,我是文官,从未带兵打仗,对这些事不甚清楚,还请李将军指点一二。”李存礼给他斟了杯茶水,一脸诚恳的求教。

  武举?

  李文通听到这两个字,面上露出淡笑,“你我同朝为臣,都是为陛下分忧,谈不上指点,只是我的一些个人浅见,权当给你参考。”

  “朝廷举行武举,毫无疑问是为了选拔人才,但是如今天下尚未一统,世道很乱,英雄不问出处,我劝你把参加武举之人的身份资格不要卡的太严。”

  “其次是题目,个人勇武,骑马射箭,舞枪举重,兵法韬略,这都是以前的旧例,但是以往的那些陋习,比如外貌,体格就不必列入其中。”

  “英雄不问出处,江湖多草莽,就像是河东,岐国的那些将军,他们虽长相不入流,但带兵打仗却是一把好手。甚至有些人以前也曾落草为寇。”

  “另外,我说的这些在战场上都是纸面功夫,算不得数,真正要比的是带兵的功夫,怎么扎营、运粮、调兵更是重中之重。“

  “有些人说起兵事韬略头头是道,放在战场上却连五十个人都带不好,这些,你们都要仔细斟酌,为将者未必要勇武过人,我送你几个字,你好好想想。”

  李存礼连忙道,“将军请说。”

  “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时一个为将者最基本的要求。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李大人,月末军中大比要开始了,我就不再逗留了,告辞。“说完之后,李文通并未继续拉近关系,而是直接告辞。

  “多谢李将军,请!”说着,李存礼就把李文通送出了官署。

  等回到房间,李存礼才用袖子抹了抹头上的汗,“幸亏有李将军提点,否则我若是依循旧例,岂不是要让陛下失望?”

  他连科举都改了,又怎么会对武举无动于衷!

  ……

  河东。

  李嗣源带着五千精兵,日夜奔袭,花了一个月终于抵达了河东,一路上,人马俱疲,休整了两天才进入太原。

  与此同时,太原河东节度使府中,李从珂正身着华服,坐在大厅之上,堂下是河东诸位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