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开局扮演假李星云 第134章

作者:云梦逸尘

  这不仅仅是陛下的赏赐,更是陛下的恩宠,独一份的信任!

  满朝文武,还有谁!

  “谢陛下赏赐!”李存礼当即跪下行礼,脸上满是激动之色。

  “平身吧。”

  随后,苏铭又给他画了个大饼,“你素来稳重,是朕的肱股之臣,这件事如果办好了,朕不吝赏赐。”

  还别说,李存礼就吃这套,瞬间跟打了鸡血一样。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苏铭画饼,而在于以前他画的饼全都实现了,不然的话,李存礼不会这么忠心,这么听话。

  说完,见李存礼又要行礼,苏铭伸手虚抬,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李存礼托起,不让他跪下。

  苏铭淡淡笑道,“咱们君臣一场,不必这么多礼,天色不早了,你早点回去休息吧,朕就不留你吃晚饭了。”

  李存礼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微臣告退。”说完,便弓着身子退去。

  等他走后,苏铭再度拿起案上的奏折仔细翻看,刚刚匆匆一瞥,很多东西只是看了个大概,现在他得好好研究一下。

  武举之道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科举,文武并重才是长久之道,只有科举,不重视武举,朝堂未来的力量必定失衡。

  而且,文官集团先天就是武将集团的敌人,一旦文官势力占据优势,必定会压缩武将势力的生存空间,甚至限制皇权。

  正是这样不平衡,后来的大一统王朝才会走上文盛武衰的局面。

  权利,只要抓紧了,就不会放松。

  明朝就是最好的例子,原本的皇帝权力很大,收拾文臣轻而易举,到了中晚期,居然还被文臣势力钳制。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武将势力衰弱之外,更重要的是属于皇帝的权利一点点被蚕食,从上到下,莫不是如此。

  到最后,皇帝不得不走上老路,依靠宦官与文臣势力斗争,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所以,苏铭要趁着现在朝廷各方势力尚未稳固之际先定下基调,做好框架,有了框架,以后文官再想插手,就没这么简单了。

  当然,文官会分出各种各样的派系,武将自然也不例外,他们若是不分派系,不敌对,就轮到皇帝头疼了。

  ……

  “李文通,这份奏折,你看看?”苏铭把李存礼送上来的奏折递给李文通,自己虽说来自后世,眼光迥异,但很多事没做过,还不如直接问懂行的人。

  有时候,实在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并不是后世人认为那样的死板,不懂变通。

  反而,古人的底线灵活的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只是有些潜规则没法明文书写,所以才留下了刻板的教条,让后世以为制度很僵化。

  “陛下,李大人想的不错,但是微臣只有一点想要请教陛下,文臣武将以后是不是各司其职,文臣能否转成武将,而武将又是否能转为文臣?”李文通看完奏折,问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这下子,可把苏铭问住了。

  文武之道,是不是真的泾渭分明,苏铭的本意是想保留汉人的勇武,血性,免得最后落得神州陆沉的下场。

  “此事事关重大,朕要好好想想,不过朕可以告诉你,能转。”

  李文通眼里浮现出一丝异色,接着道,“既然如此,那就好办了,武举既然是为了选出武将官员,那考官必须是武将,文臣可以协助,但不能插手考核内容。”

  “武将要上阵杀敌,就算是将帅也要经历战场,带兵打仗,不需要纸上谈兵之辈,文官不上战场,最好是不要让他们插手。”

  “但陛下若想要臣子们能出将入相,微臣以为,科举当中也要适当加一些,君子六艺之中也有射礼和御术,想要转为武将,总不能手无缚鸡之力吧?”

  苏铭点点头,凝重的说道,“你说的有道理,这些意见都很中肯,朕会好好考虑。”

  果然是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李存礼提出的章程是站在文臣的角度考虑,潜意识的会偏向文臣,这也不怪他。

  脑袋总是由屁股决定,这是人之常情。

  三日后,苏铭将改革的武举和文举章程在朝堂上宣布。

  顿时,朝臣一片哗然,只感觉思维有点跟不上了。

  武举是武将的事,文官可以不插手,但是文举科教之道,为什么要增加骑射?这难道不是有辱斯文?

  只是,这件事苏铭早就跟女帝李存礼他们通过气,君臣互有默契,李存礼唯命是从,压根不会反对,甚至赞成得很。

  朝臣们虽然有微词,但反对力量并不大,况且,君子六艺是孔子提出,他们这些读圣贤书的还能反对不成?

  下朝之后,消息很快就传出去,引得洛阳百姓议论纷纷,底层的小民最喜欢八卦,因为他们生活的乐趣不多,也仅仅只能口嗨而已。

  一旦吃饱了,茶余饭后,自然而然就开始键政了。

  相比于文官们的不乐意,百姓们可就乐意多了,要知道,这时候的百姓可是剽悍的很,血性十足。

  几百年的胡汉融合,也让中原染上了胡人习性,尤其是在乱世,有一身保命的本事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普通人可能承担不起学习骑射的开销。

  索性苏铭直接把这列为了加分项,也就是说,文举考试,名额全看卷面成绩,而名次却是将骑射分加进去,骑射成绩占的比例不高,但在拉升一两个名字绝对是没问题,再多就不可能了。

  而骑射这方面的考核,也是由武将参与。

  若是为了李唐皇室的统治,苏铭不该这样做,但他压根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李唐能延续多少年,他一点都不关心。

  自己迟早要离开这个世界,他走后,哪管这世上洪水滔天,就算是李唐皇室统治崩塌,也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管不了那么多!

第266章 义父,这是你逼我的!

  河东,太原。

  李嗣源一回来,就卸掉了诸位将军的兵权,向河东军民宣誓了谁才是河东之主。

  节度使府。

  李从珂枯坐在书房中,神色怔怔,双目无神,自从李嗣源回来之后,他闭门思过,已经不吃不喝一天了。

  常年征战,他的身体很健壮,而他又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使得他看起来很是英武不凡。

  只是,如今的他,神色落寞,好像被打了一棍子一样。

  河东的情况,他非常清楚,石敬瑭带着精兵投靠了洛阳,他们的实力只剩一半,朝廷想控制河东,还得借助他们的力量。

  偌大的河东,没有他们这些大大小小的军头,朝廷根本没办法维护统治。

  这本是他的跟朝廷谈判的本钱,也是他对义父不满的根源,他本来可以拿到更多,却因为义父的退让低头,功亏一篑。

  什么不良人,什么袁天罡,他根本不信这世上能有活了三百年的人,袁天罡如果真那么厉害,昔日的大唐怎么会亡了?

  无知者,方能无畏。

  李从珂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在他心中,武功再厉害也不过是大天位,足以用士兵将他们堆死。

  他没见过袁天罡,自然不知道有人能活三百年,这世上最难的事情之一便是扭转一个人的观念。

  尤其是像李从珂这样心志坚定之人,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旁人说的再多,他也不信。

  在他看来,自己的义父就是个废物,李存勖身死,他们兵进洛阳,时机到来就能称帝,偏偏他要扶持前唐血脉,想让他做傀儡,自己慢慢接管朝廷势力。

  结果呢,两年过去了,天子的势力越来越强,民心越发依附,可河东却越来越弱,李嗣源还要向天子俯首称臣,交出河东。

  这让李从珂和一众有野心的将领无法接受。

  他们渴望从龙之功,渴望荣华富贵,渴望更高的地位和身份,连同他们背后的世家豪门也同样如此。

  李从珂如果只有一个人,他绝对不敢生出二心。

  但是,曾经与他不对付的石敬瑭走了,李嗣源又不能满足河东高层之人的野心,所以他们就把目标转向了李从珂。

  相比于对朝廷俯首称臣,没有进取之心的李嗣源,还是野心更大的李从珂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曾经的关陇门阀也是如此,如今关陇门阀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取而代之的是河东将门。

  他们希望用改朝换代来获得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荣华富贵,至于这个过程中自己会不会死,会死多少人,他们不会去考虑,甚至想都不会想。

  在这个世界,底层的百姓只有被收割的命运,他们对于藩镇,甚至是朝廷而言,只是耗材。

  死十个人是一个数字,死十万个人也是一个数字,他们眼皮都不会眨一下。

  忽的,李从珂的目光游离着,突然落到房间的铜镜上。

  看到镜子里面的自己,李从珂心中没由来的升起一丝暴虐,凭什么李嗣源要把河东拱手让人,凭什么自己要听他的话!

  为了这片基业,自己也曾多次出生入死,结果他一句话就把自己否定,这太不公平了。

  李从珂盯着镜子里那双充满疯狂的眼睛,“义父,这是你逼我的,河东,不是你一个人的河东,孩儿,只不过是拿回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喃喃的低语像是宣告,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让李从珂下定了决心。

  入夜之后,当仆人送来晚饭的时候,才发现李从珂已经消失了。

  ……

  “老八,这两年,你过得蛮不错啊!”大殿里,李嗣源坐在上位,高举酒杯,摇头晃脑的说道。

  在他右侧不远处,一个面容富态,身上穿着蓝色锦袍的中年人笑呵呵的说道,“都是托大哥的福,不然小弟怎么能在老家待得这么舒坦。”

  此人,正是通文馆十三太保中排行第八的信字门门主,李存信。

  “老八啊,你是真不知道哥哥我在洛阳过的是什么日子,大哥离开洛阳那几个月,。我真是度日如年,恨不得一走了之。”

  “还有老六那个混蛋,投靠了天子,竟然一点旧情也不留。”李存智将杯中之物一饮而尽,略带点微醺。

  李存信眼里闪过一丝异色,笑着举杯,“七哥受苦了,来,小弟敬你一杯。”

  李存智给自己倒满,遥遥举杯,一饮而尽。

  兄弟数年不见,自然有很多话要说,李存智不胜酒力,酒不醉人人自醉,很快就昏睡过去。

  待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也烘托的差不多了。

  李存信望着李嗣源,问道,“大哥,你们这次回来要干什么?难道朝廷要对河东下手了?”

  李嗣源眯起双眼,笑着摇头,“老八,解梁盐泽地那一战你应该看的很清楚,天子的实力比袁天罡还要强。”

  “再加上他拿到了龙泉宝藏,又得了传国玉玺,大势之下,无人可挡,我若是在负隅顽抗,无异于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哥哥有几斤几两,我还是分得清,天子本就天下无敌,再加上一个袁天罡和无孔不入的不良人,只要他们想杀一个人,那人绝对逃不掉。”

  “这样的局面,你让哥哥怎么维持,争霸天下已经不现实,能做个富家翁体面退场,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想到那一战的场景,李存信沉默了。

  在那一天之前,他绝不相信,这世上会有人能达到那等境界,但亲眼所见之后,他不得不信。

  李存信长吐一口气,问道,“大哥,你想做什么,小弟万死不辞!”

  “好,大哥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李嗣源面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感慨道,“这么些年下来,我们通文馆十三太保损失惨重,就只剩下我们兄弟三人。这次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