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开局扮演假李星云 第148章

作者:云梦逸尘

  一听到南下劫掠,在场的众人下意识的露出贪婪的目光,这些年来,他们在边境袭扰,可是抢了不少好东西,想到更繁华的南方,他们如何不心潮起伏。

  三日后,他们商量好了出兵事宜,耶律阿保机送他们出城。

  回到王城之后,述里朵盈盈上前,将茶汤递上,“啜里只,这两天你都没怎么睡,先歇歇吧。”

  耶律阿保机接过茶水一饮而尽,丝毫不见疲惫,“我打算让突欲和尧骨回来。”

  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又叫耶律突欲,次子耶律德光,德光是他的汉名,契丹名叫尧骨,同时耶律洪古的契丹名叫耶律李胡。

  述里朵心里一惊,问道,“耶律倍坐镇东丹,这时候让他回来,会不会有些不合适?”

  “这次我亲征中原,东丹国的势力必不可少,这次抽调东丹的势力也能免得他们在后方作乱,这部分人,我打算让突欲率领,尧骨能征善战,他也得去。”说完,耶律阿保机又扫了述里朵一眼。

  “李胡年纪不小了吧,这次就让他跟在我身边,好好磨炼一下,整天打猎胡闹有什么意思。”

  一说到幼子,述里朵眉头便皱起来,“有突欲和尧骨在,李胡再去能有什么用?还不如让他帮我筹集粮草,为大军准备用具。”

  耶律阿保机只是想想,态度并不坚决,见述里朵这么说,点点头便答应了。

  殊不知,他这个想法让耶律家族直系免去了被一锅端。

第290章 老李扶正了

  见到耶律阿保机点头,述里朵提起的心终于放下,她是真的疼爱耶律李胡,不希望他上阵,若是苏铭没有给她寄那封信,说不定她就应下了。

  但有了那封信,述里朵的心就动摇了,她不敢赌,也不愿意去赌。

  如果可以,她宁愿耶律阿保机这次不要南下,但她知道,自己拦不住,他一旦做下了决定没有人能拦得住。

  换成自己站在他的角度,也一样会带兵,这无关身份,只跟所处的位置有关,她拦不下耶律阿保机,只能退而其次,保全幼子。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同时,苏铭给她传信的消息,她也没有告诉耶律阿保机,在这个关头,她不想让他分心,更不想让他起疑心。

  这姑且,算是她一点小小的私心吧。

  ……

  洛阳,不良人驻地,袁天罡突然有感而发,走到院子里望着头上的天空,只见到风轻云淡,艳阳高照,没有风。

  然而下一刻,院子里的树上却落下三片绿叶。

  袁天罡伸出手,三片落叶缓缓落于掌心之上,“无风叶自落,有意思。”

  此情此景,让他想起了三百年前他与李淳风推算出大唐要亡,当初也是无风叶自落,可如今,李花已经绽放,大唐终究东山再起。

  他盯着掌心的三片绿叶,许多记忆涌上心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卦象是天道,但本帅已经证明了人定胜天,这卦,不必再算!”

  话音落下,他掌心一震,三片绿叶化作齑粉消散。

  精通卦象的袁天罡如何察觉不出,天机已经混乱,当初他们合力所作的推背图已经不准,再算卦又能如何?

  他袁天罡都要亲自下场当棋子了,算不算卦已经不重要。

  大唐与契丹的这一战是国运之战,决定未来几百年的走向,甚至比当初太宗签订渭水之盟更胜一筹。

  ……

  随着契丹和大唐同时整军备战,首先感受到局势紧张的不是底层百姓,而是那群商人,他们走南闯北,对时局非常敏锐。

  国家之间的碰撞,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资源的对比,谁的资源多,谁的赢面就越大,整个天下资源就那么点,他们争抢自然会让价格变动。

  很早以前,朝廷就实行了禁酒令,后来这玩意屡禁不止,朝廷就慢慢放开管制。

  直到苏铭登基之后,禁酒令重新开始实行,堵不如疏,相比于粮食酿酒,苏铭推行用杂粮和水果酿酒,算是刹住了一些。

  战争即将打响,粮价瞬间飙升,同时上涨的还有各种军用资源。

  只不过,粮价刚上涨不久,苏铭就让人从巴蜀运来粮食,平息物价,同时实行了战时管理,每家每户限制购粮。

  而军用资源价格上涨,苏铭也懒得控制,也控制不了,这些人眼光精准,赚点战争财也没什么,合理范围内赚钱是他们的本事。

  在三国归附朝廷的消息泄露之后,苏铭就要关闭了互市通道,同时在边境严查铁器粮食走私。

  其他的东西,苏铭可以不管,但粮食和盐铁都是战略物资,必须 得到控制。

  短短两三个月,边境之地已经是杀的人头滚滚,但每个月依旧有不少亡命商人想捞一把,其中有不少还是藩镇的白手套。

  不过,不良人可不管什么白手套,他们只遵从不良帅的命令。

  苏铭也不怕得罪这些家伙,更不会花费大代价拉拢他们,这时候还没投降朝廷,看不清局势的边境藩镇,不是贪婪就是蠢。

  以前苏铭不动他们,是因为不想和契丹接壤,增加边防压力,有这些人在起码有个缓冲的余地。

  契丹整军备战之后,苏铭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然后通知了边境的藩镇。

  其中投降朝廷的人,只有一半,剩下的还在观望,待价而沽。

  对于这些人,苏铭懒得理,等这次大战之后秋后算账!

  ……

  半年之后,契丹与大唐之间几乎已经剑拔弩张,这下子就算是底层的百姓也知道契丹人要来了。

  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跟他们关系不大。

  而南方的藩镇得知消息后松了一大口气,他们还以为朝廷整军备战是为了要对付他们,吓得他们整天提心吊胆。

  可反应过来之后,就是浓浓的懊悔,要是早点知道这个消息,他们就能趁机在朝廷身上咬下一口肉,分杯羹,总不能便宜都让契丹人占了。

  在他们眼里,此战,朝廷输定了。

  契丹人势大,兵力雄厚,朝廷才建立不过五年,拿什么打?

  李存勖手下有一票南征北战的悍将,朝廷有什么?

  当年太宗皇帝李世民尚且签订了渭水之盟,他们不认为苏铭能比李世民做的更好,事实摆在面前,他们不得不相信。

  说不得,此战之后,皇帝陛下又要出逃蜀地。

  洛阳皇城,太极殿。

  苏铭穿着明黄色龙袍,坐在龙椅上俯视群臣。

  随着他当皇帝的时间越来越长,身上的帝王威严也越发浓重,即便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不说话,散发的气场也足以让人胆战心惊。

  他不开口,整座大殿安静的可怕。

  然而,扫视群臣后,苏铭只说了一句话,“契丹人要来了,你们早点准备好。”

  竟然是真的!

  大臣们心里一惊,很多抱有侥幸心理的人也不再侥幸,开始正视这一现实。

  还未等朝臣们发声,苏铭继续道,“这一战,朝廷必须打,朕可不想像太宗皇帝一样与他们再签订一次渭水之盟,传出去,整个天下都会耻笑我们。”

  “朕登基数载,励精图治,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契丹人却妄图打断朝廷中兴之势,这是国运之争,也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你们也不要想着劝,契丹人不会给你们这个机会,昔日的突厥已经消失在草原上,他们不会重蹈覆辙。”

  这些话说出后,一些想要和谈的大臣顿时停止了脚步,话都到这个份上,再出面也只是煞风景,徒增笑料。

  “陛下,不知禁军现在如何?”中书令李存礼出言道。

  没错,老李他扶正了!

第291章 考成法

  以前在朝堂上,苏铭要维持平衡,岐王作为中书令要和李嗣源这样的大将军分庭抗礼,而现在,岐王和晋王都已经退隐,李存礼就理所当然的转正,成为了中书令。

  所以,老六现在出息了,成了朝堂上首屈一指的文官,深受天子器重。

  苏铭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李文通,“李文通,你来说吧。”

  “微臣遵命。”

  “禁军成军已有三年,将士用命,上下一心,耗费无数银钱,禁军已有十万之数,另有一万精骑蓄势待发。”

  话说完,朝堂上的一些文官面上露出失望之色,这也才十一万大军,如何抵挡得了契丹人的兵锋?

  这是不懂兵事的文官才会这样想,懂兵事的文官听到这些话,顿时放下心了。

  中原王朝打异族,大多都是以精兵取胜,以少打多,人数多了在战场上发挥不出来,后勤也跟不上。

  相反,中原内斗,爆兵的能力和速度真是一个比一个猛,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除去水分,几十万大军也是有的。

  而李文通说的是朝廷禁军,还不包括河东,岐国之内的地方守备。

  随后,他又接着说道,“辎重和粮草已经备好运往河东,契丹若要来战,禁军可随时奔赴战场。”

  什么?还有这事?

  还不等文官们询问,苏铭便淡淡开口,“朕早知道契丹人要来,事先让枢密院做好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要以为朝廷占据中原便可高枕无忧。”

  “你们当中,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为朝廷办事,又有多少人是在混日子,熬资历,朕看得一清二楚。”

  “战事一起,兵部、户部、工部以及三司、枢密院会忙起来,礼部、吏部、刑部难道就干看着?”

  “过几日,朕会颁布考成法,就以这次战事做实验吧,凡事尸餐素位,怠工误职之辈,朝廷自有公道。”

  “什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过便是功,朕告诉你们,以后这套在大唐不管用了。在其位谋其职,官府运转自有一套章程,官员在职,只想吃老底,而不办事,这样的官员,朝廷要之何用?”

  顿时,百官又懵了,本以为这次上朝是商量对付契丹,没想到陛下调转枪头,把矛头指向了吏治。

  纵观历朝历代以来,士大夫当了官,有的只顾捞钱,不问民生,有的只顾着过自己的小日子,一点也不办事,当然,也有不少在任上做了实事的官员。

  “陛下息怒。”

  挨了训,最终还是李存礼这个文官之首站出来认罚,没有出言顶撞。

  苏铭点点头,轻飘飘的放下,“契丹的事,枢密院自有应对,考成法出来之后,你要率先将其落实下去,不比其他地方实行,先在洛阳周边郡县试点。”

  “微臣领命。”礼部、礼部等部的官员连忙领命。

  ……

  “陛下,朝廷正对付契丹,此时颁布考成法,是否有一些不妥?”石瑶跪坐在软榻上,轻言细语的问道。

  “没什么不妥,朝廷是要对付契丹不错,但跟他们没关系,朕御驾亲征之后,李存礼他们在后方难道就只能干看着?总要给他们找点事做,免得又闹出什么幺蛾子。”

  “有些事总要早做准备,考成法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会有更多改革。”苏铭摇摇头,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事实上,除了考成法,他还想把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推行官学等等全都做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先把吏治肃清,再通过科举慢慢培养官员、吏员。

  只有这一步做到位了,才能实行其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