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屑校花交换身体的日子 第366章

作者:百微

#16 八十一和八十一万

  后来的几天,吴岸和李雨花与“山里社”的两人跑到了县里面的其他地方,给贫困的孩子和家庭送上爱心。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难处。

  与之相对的,吴岸也看到了,在这个扶贫工作中,“山里社”的两个女生遇到的难处。

  除了贫困人员好逸恶劳,不愿意工作导致贫穷的。还有觉得“山里社”给他们送爱心物资,伤了他们自尊心拒绝接受的。

  更严重一些,还有贪得无厌,嫌送来的东西少,与它没用的。

  再严重一些,一哭二闹三上吊、拿自己的孩子做胁迫,就是为了一些不合理诉求的。

  至于拿一些不合理的诉求,听起来要多荒诞就多荒诞。

  比如张口就要几十万的。

  比如要仆人服侍他的。

  比如想要女人——比如馋李雨花的。

  ……

  遇到这类人的时候,只能感到无奈。

  吴岸心里有很多翻涌的想法,但思绪很麻乱,一时间也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罗云和彭晓玲说:这种情况他们都习惯了,她们也有应对的方法:

  就是更强势的管着他们,补助不一次性发完,委托村委帮忙存着,给它送饭送菜,然后再用各种方法去教育他们,让他们自力更生,去改善生活。

  但是……收效甚微。

  因为,能够主动去学习,愿意去赚钱改善生活的村民,在之前一批扶贫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一些技能,去城里,或者去县里面的工厂工作。

  现在剩下的,就是一些没法工作、或者是不去工作的人。

  要让这些人去工作,主动脱贫,仿佛比登天还难。

  毕竟,人性的桎梏不是一天形成。

  但,总得去做。

  万一把那些人说动了呢?

  ……

  因为学校开学了,罗云和彭晓玲两人就在路途中,带吴岸他们去参观了几个村子的小学,了解了情况,也送上了物资。

  这一些小学,只能保证孩子们有书读,保证中午有一餐饭。

  孩子们上学的距离倒是不远,最远的步行不到一个小时——这对于这样的山村来说,已经是尽可能的改善情况了。

  每一所学校,里面都堪堪只有几十个学生,遍布一到六年级,只有几个老师混合教学。

  虽然说是老师,但更像是家长。

  他们关心孩子们的家庭状况,监督孩子们学习,批改他们的作业,然后塑造他们的三观。

  然后对他们的在网课上没有了解的知识和课后作业进行解答。

  有人努力的去解决了师资力量的不足。

  ——用电脑远程教学的方式来给孩子们上课,但是学校配不起足够大的屏幕。

  孩子们都挤在一个二手的二十七寸的电脑面前,用能听个响的音箱,看着老师屏幕里老师讲课的内容。

  有的孩子学得很认真,有的孩子学得摇摇欲坠。

  但至少……他们的眼里面有光。

  与孩子们相处,明显比去村子里穷人家里要轻松很多。

  至少,很阳光,很淳朴。

  不像是那些“不知道该如何挽救”的家庭那般压抑。

  吴岸和李雨花收到了很多感谢和祝福,比起大人们对他们的“祝福”,小孩子对他们的祝福,虽然有时候显得比较泥石流——比如把他们比喻成家里面的猪交配什么的,但也真挚。

  难怪说:孩子才是希望。

  就这样,一个多星期过去了。

  吴岸和李雨花除了出钱,并没能多做一些什么。

  得到的收获,就是引人深思的夏林县的贫困的现状。

  然后,吴岸对当初的计划——捐助八十一个孩子的计划产生了怀疑。

  只有自己去考察过后才知道:要拯救和捐助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光靠吴岸和李雨花两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在扶贫和慈善的这条路上,不仅仅有像罗云和彭晓玲这样的专员,国家也出了很多的力量。

  他们建设了网络教室,在乡村小学里安排了支教的老师,委托社区像信托公司一样,管理一些贫困家庭的财产,等等等等。

  光凭借吴岸和李雨花,根本就没有办法打通这么多环节。

  而且,如果仅仅只是奔着“帮助八十一个人”去努力,吴岸也觉得不是正确的。

  就算他们能做得到,那……那八十一个家庭以外的,数以万计,甚至是十万、百万计的家庭呢?

  想到这里,吴岸和李雨花都觉得他们自私不起来了。

  如果,仅仅是为了那八十一个功德,为了能够抵御接下来的“灾祸”,就是自私。

  而吴岸随意的盘算了一下:如果把他手上的资产用于相关的慈善,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甚至用于发展出一个专业的公益慈善平台和信托平台,那就能让更多的孩子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也能让更多的贫困家庭生活得更好。

  所以,是要自私,还是要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吴岸,犹豫了起来。

  ……

  在夏林县的时光过得很快。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考察,吴岸和李雨花就根据他们了解到和看到的情况,安排好了那一百万的用法:

  ——主要是更新小学里的设施,换上网课用的更大的电视,更新一些体育器材。

  剩下的钱成立个小基金,给“山里社”保管,用于改善孩子们的伙食和衣着。

  然后设立奖学金机制,给努力的孩子们提供奖学金。

  顺便再计划给支教的教师提供额外的培训课程,希望他们能挖掘孩子们的潜质——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学习的天赋。

  至于他孩子们家里的贫困,吴岸也想不到解决的办法。

  像一些纯粹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家庭,给他们补贴一些金钱还好。但那一些“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刁民”,也要给他们发钱吗?

  当然,那就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了,那管理需要付出的成本呢?

  这个要算起来,就不是吴岸一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安排好了自己的想法,是时候要离开夏林县了。

  在道别了“山里社”的两个女生后,吴岸和李雨花回到了南城。

  这一次慈善的所见所闻,在两人的脑海里无法忘怀。

  但是经过了那么多天的犹豫之后,吴岸心里隐隐有了想法。

  ——既然对“资助八十一个家庭获取功德”产生了质疑,那就放弃它!

  自己去搭建一个平台,把“资助八十一个家庭获取功德”这件事,变成“让八十一万个贫困家庭能得到全国各地善良人的资助”,那也应该是可以的吧?

#17 只是一点微小的工作

  决定好了,那就去做!

  大概因为吴岸当了一段时间的董事长,与各种大佬和投资人见面得多,所以在组织建设平台,以及带动社会舆论节奏之类的事情上,已经是非常熟练。

  回到南城的第二天,吴岸就写完了“爱心平台”的策划。

  他预计要提供一个亿的预算,用于平台的开发和运营,以及推广。

  他想要平台能够收纳全国各地的贫困家庭和孩子们的档案,发布到平台上。然后通过“养成”、“激励”等方式,让有做慈善想法的人“认领”他希望帮助的孩子。

  只要有人愿意做慈善,平台就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包括全程跟踪贫困家庭的状况,需要帮扶的孩子的成长状况等等。

  当然帮扶可以不仅一对一的情况,可以一对多,多对一,团队对团队,等等。

  更加理想的情况,就是发动校园团体,工会等等组织一起帮忙。

  为了激发大家帮扶的兴趣,还可以考虑加入“养成”、“感情联系”等等元素在其中,让帮扶变得更有趣味性和成就感。

  然后,吴岸会借着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带头去帮助一些孩子,去试着鼓动更多人和更多团体参与其中。

  至于其他的办法,到时候就集思广益。

  做好了策划,吴岸和李雨花便正式邀请起了社会上的慈善团体加入,开始了另一场创业。

  大概是因为开出的条件较为优厚,且“不盈利”的慈善拥有正义性,这个企划飞速的推进了起来。

  借用“抱团APP”的技术,平台构架很快就搭建了起来。

  之后的难度,就是从各地主管扶贫和教育的机构,获取到贫困户和相关孩子们的数据。

  为此,吴岸借着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亲自出面联系相关机构,并且在网上宣布他打算做一个慈善平台的消息。

  关于“抱团APP”董事长吴岸要去搞慈善这件事情,在社会上掀起了些许风浪。

  有人说,吴岸是要炒作。

  有人说,是吴岸发现了慈善的那一块蛋糕。

  有人说,以吴岸为首的资本要玷污“慈善”这项神圣的事业。

  ……

  吴岸和李雨花不置可否,直接在新成立的慈善公司的总纲里,宣布公司绝不盈利,以吴岸和李雨花两人个人的收入为基金运营。

  就算万一以后能够有盈利的方法,也在维持日常运营的前提下,把所有可能有的收入都投入到平台上的慈善事业中。

  这个消息一出,又在网上掀起了一波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