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732章

作者:随遇而安

解放后有些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和地方学校合并,成为了新的干部学校。可是成立了新的干部学校之后,这些学校依旧是地方军区管理。

现在军委要裁军,准备把这些学校都从军队当中划出去,交给地方政府。级别高的,变成大学。级别低的,中专、大专都有。

就连一些技术学校,大部分都要剥离出来,成为地方技校。

然后是医院。

目前全军区控制的军医院非常多。不说别的,光是第四野战军南下的时候,部队带走的各类日本医护人员就有两万人,加上野战军部队的医护人员总人数达到六七万人。

第四野战军后来成为中南军区之后,利用他们掌握这么多医护人员的优势,到处建立医院。只要是有部队驻扎的地方,都建立了医院。

其他野战军也差不多。

解放一些地方之后,甚至挖走地方医院的医护人员,成为了军队医护人员。后面又用他们组建了军医院。结果现在全国各地军医院数量惊人。

军队自己都认为医院太多,所以后面各个军区自己整理。把这些医院从各个部队控制,变成了军区直接控制的医院。

战争年代你控制那么多医院没什么问题。因为战争是第一位的,战场上的伤员众多,控制那么多军医院正常。可是现在战争结束,部队还控制这么多的医院,让很多地方政府非常有怨言。他们认为目前全国都缺之医护人员,军队手中有那么多医护人员,对于地方发展不利。

所以军委裁军会议上,医院也成为了重点讨论对象。最后讨论的情况是军队医院三分之二都要剥离出来,把医院转交给地方。

第一批裁军就是如此的简单。

没有太大的压力。把军队乱七八糟的各种部门都剥离出来,轻松就能够达到100万人。

魏红军签署了停战协议之后,在朝鲜停留了一段时间。

主要是了解目前志愿军各部队的情况。

以及接到军委的通知之后,和邓国制定志愿军部队回国的计划。夏侯文这个时候也来到了朝鲜,和邓国商量接下来沈阳军区各部队的安置问题。这个就不是魏红军的工作范围,所以魏红军不插手这个工作。魏红军还要和杨德志讨论留在朝鲜的志愿军部队的部署和后勤补给方面的意见。等做完了这些工作之后,魏红军才回国。

不过并没有直接回京。

利用这一次的机会,魏红军准备考察一下东北农村情况,以及北大荒这边的农垦情况。

“你们这边的公路修的不错。”

这才两年时间。

魏红军两年前带着何伟忠来到北大荒的时候,这边的道路还是相当不好走。可是这一次过来,可以坐吉普车赶路。何伟忠道:“这条路是沈阳军区独立第六师建的。”

“独立第六师?”

“是。现在独立第六师虽然还隶属于沈阳军区,但他们和独立第五师都参与了开荒大军当中。他们两个师已经开荒127万亩,今年播种面积69万亩。就是这一带。”

何伟忠在地图上给魏红军指出来。

“嗯。

沈阳军区部队参与开荒是好事情。

但这个和魏红军想的不一样。之前为了农垦的归属问题,魏红军还专门开了会议。准备把所有的农垦都归属农业部和农垦发展委员会管理。

可是现在沈阳军区部队又开荒了这么多。

魏红军笑笑既然沈阳军区自己派了两个独立师参加开荒,那就怪不得魏红军了。这两个独立师魏红军要了。

魏红军看着地图道:“这边是怎么回事?”

“魏书记,这边是雷佳斌同志划走的。他们石油工程部队正在建设辽河油田,目前在东北就有近五万人,还有很多家属也跟着过来了。雷佳斌同志想要在这一块建设石油工程部队的农场。”

种地真是中国人的天赋。

上哪都不忘记种地。

雷佳斌一边负责进行辽河石油会战建设辽河油田,一边还不忘记要开荒种地。

这些事情以后都需要协调。看起来还是要成立专门的农垦部才行。要不然何伟忠虽然担任了农垦发展委员会主任,但资历太浅。

根本压不住这些地方军区和实力派部门。

沈阳军区、石油部队,这明显是没想过把农垦交给农垦发展委员会负责。

“现在你们负责的农垦有多少亩?”

“自从农村工作委员会决定开发北大荒之后,按照农村工作委员会的命令,1950年黑龙江这边把手中金沙农场、永安农场转交给了我们,加上总后勤部的牡丹江军马场等牧场,总共转交给我们的有14个农牧场。去年公安系统又划归了密山、青山农场以及牡丹江青年垦荒队组建的青年农场等9个农场。这些农牧场加起来拥有3万职工,加上他们的家人总共7.7万人,拥有拖拉机1960台。”

“等我们接管之后,往这些农场加派了两个师的生产建设部队。1951年的时候,耕地面积就从110万亩左右涨到了260多万亩,一年半之内开荒150万亩。去年我们播种107.6万亩,收粮豆共一亿四干万斤。今年到现在为止开荒63万亩,我们现在拥有耕地327万亩,今年播种面积达到189万亩,预计今年收粮豆3亿斤上下。而且除了开荒种地之外,我们还建房32万平方米,筑路200多公里,架线240多公里,完成水利工程72万多立方米。”

“这些都是我们在原有的农场基础上发展的。”

魏红军看着地图点头。

只是增加了两个师两万人左右的生产建设部队,两年之内开荒200多万亩。

成绩还是很好的。

而且因为是刚刚开荒,不可能全都种粮食。加上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本来就低,还需要研究适合东北气候的种子。等到有了适合东北的良种,加上完善这里的水利设施,那么产量就会翻好几倍。

“这两年我们重点开荒的地方是佳木斯以东地区,包括佳木斯东北地区和东南地区。拨给我们农垦发展委员会的大部分力量都投入到这边。按照魏书记提出的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精神,这两年我们在这边建立了17个农牧场。草原牧场490多万亩,耕地240万亩,拥有1477辆拖拉机。今年播种面积比较少,只有40万亩左右。不过明年播种面积可以达到100万亩。现阶段可以养活农场、牧场的人员,从明年开始我们就可以上交商品粮。”

“好。”

魏红军看着数据点点头。

这两年北大荒的成绩还是很出色地。

朝鲜战争已经结束,接下来才是真正大规模开发北大荒的时候。目前军委正在裁军,动员十万部队进入北大荒加上他们的家人,这里的人口会迅速增加。

开发速度也会加快。

在1957年九大之前,北大荒开发2000万亩耕地,应该不成问题。到时候种植面积也能够超过1000万亩。这样北大荒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五六百万人。

“不要片面讲究速度,还是要注意质量,而且要农牧林渔全面发展。这个地方先天条件很好,是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林业、渔业的。不能只顾着种地,要全面发展。”

“是。”

“最近接到通知了吧,全国都在鼓励养猪。你们这些农场有那么多的家属跟随,总要给他们找活干。正好每个农场都建立几个、十几个养猪场,规模不要太大。大型养猪场我们都没有经验,技术条件也缺乏。所以先从十几只、几十只这样小养猪场开始。这样你们40个农场,就可以建立三四百个小型养猪场。先看看效果如何,有了经验之后,就可以多组建一些养猪场,规模也扩大一些。等这边的农垦规模继续扩大,人员也会增加。除了小养猪场之外,你们也可以鼓励农场职工的家属在家里养一两头猪。到时候你们用一定的价格,购买猪肉,也可以购买猪粪,提升农垦部队的家属养猪的热情。”

“魏书记,这方面我们会统筹规划的。”

“我知道你们困难多。你提出几个,我看看有没有我能够解决的。”

既然来了,当然要帮忙解决一些困难。

魏红军可是希望十年之后,北大荒每年给国家上交1.5亿斤粮食到2亿斤粮食,还要上交三四亿斤以上的大豆。现在农产品当中,大豆出口是大宗商品。

所以对于开发北大荒很是重视。

“魏书记,现在朝鲜战争结束,部队手中的卡车能不能分我们一些。”

现在全国都缺之汽车。

大小汽车全都加起来还不到20万辆。其中军队手中汽车最多,几乎90%的汽车都在军队手中。为了抗美援朝,中国从苏联进口了80000辆卡车。

别的单位都眼馋。

之前因为打仗,所以别的单位也说不了什么。现在朝鲜战争结束了,所有的单位都在町着军队手中的这些卡车。

魏红军点头道:“这个我来想办法。太多我不敢保证,给你们分配几百辆卡车,应该没有问题。”

“谢谢魏书记。”

几百辆已经足够让何伟忠满意的。

不过这样的机会难得,所以何伟忠继续道:“还有,我们农场现在非常缺乏拖拉机。等我们继续开发北大荒,需要的拖拉机就更多。能不能想办法给我们增加拖拉机数量。”

“东北其他一些国营农场是不是有不少拖拉机?”

“是。”

何伟忠点头,道:“建国初期我们从苏联购买了不少拖拉机,分配给了东北各个农场。不过那些国营农场目前都是农业部国营农场管理局管辖。而且当初进口的拖拉机看起来很多,但东北这边的国营农场多。所以分配到各个农场之后,每个农场的拖拉机数量就很有限。更重要的是,当时进口的拖拉机有几千台直接被王振司令员在新疆给截走了,现在都成为了新疆建设兵团的拖拉机。所以想要从东北国营农场弄拖拉机很困难,在他们国营农场拖拉机也是宝贝。”

魏红军点头。

有拖拉机和没有拖拉机,开荒速度完全是两种情况。新中国成立之后,从苏联进口了20000辆以上的拖拉机。结果王振速度最快,在新疆直接弄走了几千台。

剩下的拖拉机,被华北和东北的国营农场分割。

看起来数量不少。但华北和东北的国营农场数量太多,大大小小的各种国营农场、军队农场加起来有几百个。这一下每个农场分到的就很少了。就因为太少,每个拖拉机都是农场的宝贝,谁也不可能拿出来。

现在北大荒要进行大开发,急需要大批量的拖拉机。

所以魏红军想了想道:“我回去之后,和财政部、对外贸易部那边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办法从苏联进口几干辆。你们先克服一下,洛阳那边的拖拉机厂目前机器设备都已经安装的差不多了。再有一两年时间,我们就会有自己的拖拉机。”

“是。”

魏红军利用几天,一直在转悠这边的农垦情况。

和何伟忠讨论,农垦的一些纪律,组织架构。不过魏红军很快接到了北京来的电话,要求魏红军回来召开政治局会议。因为主席准备在第一次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之前,离开北京往南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调研。

所以需要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主席南下之后,中央工作的安排。其实就是讨论主席离开之后,中央领导当中谁主持日常工作。接到电话之后,因为时间紧迫,魏红军来到哈尔滨,坐飞机回到了北京。

都没有喘口气,就参加了政治局会议。

“我觉得中央委员会几名副主席轮流主持中央工作是比较好的办法。”

903 南下之争2

其实主席离开之后,中央工作的安排是有过好几次先例。

而且程序都差不多。

政治局会议上指定一个人,负责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不过现在又不是古代。古代的时候皇帝御驾亲征之后,必须留下太子监国。

那是因为交通不便,通讯不便,京城发生的事情必须要在京城解决。要是京城不解决,送到皇帝手中的时候,都不知道过了多少天。

所以在京城必须要留下太子监国。

但现在不一样。

交通比历史上好了不知道多少倍,通讯也是如此。有什么重要事情可以直接给主席发电报,甚至打电话。如果事情真的太急,需要主席回来召开会议。那么以现在的交通条件,很快主席也能够回到北京。因此真的涉及到中央大战略的重要事情,最后还是需要主席拍板的。

不管是45年主席在重庆,还是48年、49年主席在莫斯科,主席和中央之间的电报是不停的。

可是中央毕竟琐碎的事情也多。

每天要处理的各种文件多的数不胜数。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要指定一位中央领导主持日常工作。之前几次情况都很简单,都是修养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这已经成为了中央惯例。

大家也渐渐习惯。

只要主席离开,大家已经习惯修养同志主持中央工作。魏红军回京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因为这是从七大开始,全党默认的事情。

所以这一次主席本来没有多想。

主席这一次决定南下调研,是一次比较突然的决定。主席的确是有南下调研的想法,毕竟新中国成立之后,主席还没有南下各省调研过。但本来准备的是第一次全国人大会议结束之后再决定一个日子。

可是这一次生猪数量大减的事情,让主席也颇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