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778章

作者:随遇而安

“好。既然大家都是这个意见,修养同志,我看我们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把这个事情确定下来。”

“好。”

修养同志点头。

他还是觉得现在上马原子弹太着急。

虽然目前财政收入好了很多,工业上也有了一些基础。但远没有到可以开展原子弹这种项目的地步。

因为从中国得到的情报来看,当年美国人可是动员了十多万人,汇集了世界多少顶级科学家,最后花了20多亿美元拿下了原子弹。

中国能和美国相比吗?

但既然大家都同意,他反对也没什么用。主席看着杨全武道:“杨全武啊。”

也就杨全武当年还年轻,主席说杨全武是"军中赵子龙"的时候,这样叫过他的名字。自从杨全武在战场上打出来,主席再见杨全武之后,已经很久没这么叫过他的名字。杨全武立马立正站起来,道:“主席。”

“原子弹项目一旦上马,那就是一场战斗。”

“主席,打仗我从来没有含糊过。我在这里给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保证,我们核工业部上上下下一定会成功研制原子弹。”

“好。”

主席就喜欢杨全武这种精气神。

虽然杨全武到处惹事,到处惹人嫌,甚至有人都告状告到了主席这里。但主席还是喜欢杨全武。喜欢杨全武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这一次内部会议,是中国原子弹工程的重要会议。

1954年7月23日,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讨论关于原子弹项目的问题。除了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军委所有的委员全都到齐。

毕竟原子弹项目属于是军工项目。

这一次杨全武和钱三强两个人做了更多的准备。

给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仔细介绝曰刖尔平各项准备工作的情况。表明目前的中国原子弹工程,完全可以进入下一步。

因为之前内部会议已经有了决定。

所以很快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大部分干部都支持毛泽民保证原子弹项目上马之后,财政绝对能够坚持,绝对不会影响一五计划其他项目。

既然不影响一五计划,大家就没有反对的理由。

至于军委委员就不用说了。大家都定书只打1仅中来的,谁也不想听到美国人天天拿原子弹威胁。所以原子弹项目,大家当然是支持的。

会议正式通过上马原子弹。

以政治局会议的时间作为工程代号,中国原子弹工程正式命名为"723工程”。政治局成立723工程委员会,以核工业部为723工程的领导委员会。

核工业部部长杨全武担任723工程委员会主任,核工业部副部长赵陆、韩伟、柳杰、钱三强他们担任副主任,全权负责新中国的原子弹项目。同时政治局借着这个机会,要求军委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要负责原子工业和航空工业。

因为中央认为,现在的中国也有资格可以开始研究一些高端武器。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钱学森给中央制定了一份"1955-1965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57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钱学森自己担任科学规划综合组组长。中央非常重视钱学森的意见,特别定王席和总理他们都几次和钱学森单独交谈。正因为对于钱学森有足够的信任,所以中央对于他这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非常重视。

这可是涵盖了军队大部分的高精尖项目。

既然要发展高精尖项目,中央当然要成立一个部门牵头。所以才要求军委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政治局会议上任命杨全武担任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赵陆担任政治委员,张爱平、钱学森、钱三强担任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而且为了支持原子弹项目,政治局要求军委给723工程委员会划拨三个师的特种工程兵部队,一个公安师部队。

至此中国的原子弹项目正式上马。

会议结束之后,杨全武和钱三强两个人没有片刻的休息,带着团队立马奔赴苏联。

942部署松辽油田

整理了中央工作之后,魏红军离开了北京,来到了东北。

“魏副总理。”

“首长。”

从年初开始,魏红军就想要来辽河油田看看。同时和辽河油田这边商量开发松辽油田的事情。没想到工作太忙,先是因为中英合作企业的问题去了一趟广东,又处理了海南垦殖兵团的事情,回来之后又是参加财经会议、制定农副产品自由市场的事情,时间这么一拖就拖了半年时间。一直到1954年8月,魏红军才来到了辽河油田。魏红军一到,很多干部都往前和魏红军打招呼。辽河油田的这些干部很多魏红军都很熟悉。

特别是辽河油田的石油工程师部队,有不少是魏红军当年一手带出来的部队。

“腿伤怎么样了?”

“胖了。”

不少人魏红军有段时间没见过。所以魏红军和他们一个一个打招呼。

他们也是很激动。

他们不少人都是在授衔之前就来到了东北,所以魏红军去武汉军区授衔的时候他们都不在。所以还真是有好几年没见过。

这些师团级干部,很多都是抗战时期魏红军招进部队,在军政干部学校培养出来的。一直到后面的时

候,魏红军忍不住道:“你什么时候调到这里的。”

又是魏红军很熟悉的干部。

曾经的晋察冀第八旅政治部主任,部队开辟东北根据地的时候担任东北支队副政治委员的吴平山。魏红军之所以惊讶,是因为他是最早去东北开辟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后来被编入杨德志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四野战军13兵团,平津战役的时候担任40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下渡河之后,担任了40军政治委员,广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去年年初魏红军给武汉军区干部授衔的时候,还在武汉军区看过他,亲自给他授衔。

魏红军开始的时候是想为吴平山争取的。

毕竟吴平山抗战末期就是晋察冀第八旅政治部主任,又是第一批跟着夏侯文开辟东北抗日根据地,担任东北支队副政治委员的。可以说在开辟东北根据地上,他也是立下了赫赫功绩。跟他一批去东北的那些东北支队干部,因为开辟东北根据地功劳太大,军衔都不低。东北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夏侯文是上将,其他几个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都拿到了中将,唯独吴平山是少将。

魏红军想跟罗帅商量一下,是不是可以给他一个中将。但吴平山的资历实在是太浅,1938年才正式加入八纵,加上他老爹曾经还是大汉奸。虽然后来反正,但这个历史总是不好看。后来聂帅劝了魏红军。

告诉魏红军吴平山少将比中将好。

太冒头对他不好。

魏红军听进了聂帅的劝告,所以吴平山是准兵团级少将。

当时他还在广西的。

没想到来到了辽河油田。雷佳斌在旁边道:“军委今年年初开始裁军,40军119师也在裁撤之列。除了119师之外,广西省军区还裁撤了一个师,总共裁撤了两个师。加上广东那边裁撤三个师,广州军区这一次总共裁撤了五个师。这五个师都调到了东北,其中三个师转为农垦兵团,有两个师转为林业工程师。吴平山同志也是那个时候转到辽河油田的。”

“你们辽河油田增加两个林业工程师是我批准的。不过吴平山同志的调动我没看到,是什么时候调到辽河油田的。”

魏红军很疑惑。

吴平山这个级别的干部调动,魏红军不可能不知道。因为吴平山虽然是少将,但他的职位是中将职位。他这样的干部调到石油系统,进入辽河油田,不可能不通过魏红军。

雷佳斌道:“今年四月份调到辽河油田的。”

“四月份?”

“是。”

魏红军点头。

四月份的时候,魏红军正在广东参与中英合作公司的问题,后面又处理海南垦殖兵团的事情。所以魏红军的工作是邓志辉和李学峰、曾善等人处理。

在魏红军不在的时候,只要石油部、第四办公室,以及书记处那边批准就可以。

“他在辽河油田担任什么职务?”

“辽河油田党委副书记,总指挥部政治委员。”

魏红军看着吴平山道:“怎么样。油田工作是不是和军队工作不一样。”

“是。”

吴平山道:“工作环境比较差,要做得事情也多。而且我对于石油也是第一次接触,要学习的地方很多。”

“好好学习,适应石油工作。我知道你的能力。油田只是你另一条战线而已。”

“是。”

和大家简单聊了现状之后,魏红军开始考察辽河油田的建设情况。辽河油田总指挥雷佳斌和副总司令黄吉庆两个人陪同魏红军,给魏红军介绍辽河油田的情况。

魏红军不仅仅考察采油厂、炼油厂,还有周围的发电厂,以及房屋建造情况。

“房屋还是太简陋。”

魏红军看着这些房子说话。

雷佳斌道:“我的老首长,这你就不知道了。你可不要看这些都是泥土房,好像破破烂烂的。其实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容易建造,是现阶段我们能够快速解决房屋问题最容易的办法。”

建设辽河油田,中央虽然下发了一些资金。但那些资金并不够。

因为中央下发的资金,除了辽河油田工作人员的薪水之外,就是辽河油田的建设资金。这些资金无法完全满足辽河油田的需求。

所以一些缺口需要自己解决。好在雷佳斌也好,下面的石油工程部队也好,那都是部队出来的。抗战时期就是喊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多少部队一边扛枪打仗,一边坑锄头种地。

雷佳斌来到辽河油田之后,就开始一边建造石油基地,一边给大家建造房屋。

做的是井井有条。

“嗯。饮用水怎么解决?“

“水井。这一片到处都挖了水井。首长,你放心。我们这里虽然艰苦,但该有的生活设备都有。而且我们这里还有江河,我们准备引水。”

“这么多人,卫生条件一定要搞好。”“是。”

“你们辛苦了。”

三年时间,辽河油田已经初步打造成功。这让魏红军很满意。

“中央一五计划对石油部的要求是完成300万吨原油产量。克拉玛依油田虽然大开发,但克拉玛依油田和玉门油田那边,加起来最多能够完成一半的产量。剩下的一半需要辽河油田完成。能不能完成?”

魏红军问了雷佳斌和黄吉庆。

雷佳斌拍胸脯保证道:“放心。我们辽河油田指挥部有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是1955年之前原

油产量达到200万吨,1960年达到500万吨。而且这不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和广大的技术人员商量出来的结果。完成一五计划没有任何问题。”

"黄吉庆同志,是这样吗?”

魏红军转过头问了黄吉庆。

应该说松辽油田和辽河油田的发现,让黄吉庆本人在石油领域、地质领域的地位大大提升。毕竟当初是黄吉庆坚持要勘探松辽油田和辽河油田的。

黄吉庆其实并不是石油开采、炼油方面的专家。他是石油地质学家。

但现在这个年代就是如此。你是石油地质学家又如何。国家现在需要你负责参加油田建设,黄吉庆就没有任何的怨言,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油田建设。

跟着部队一起在开发辽河油田。

黄吉庆笑着点头道:“雷将军说的一点都没错。这的确是我们辽河油田指挥部制定的计划。”

“那就好,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