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杨全武作为国防科工委主任,在九届三中会议上,亲自给与会代表们介绍了原子弹的成功。
“同志们,原子弹爆炸成功,大家都很高兴。但这只是我国国防安全的第一步。我们现在有了原子弹,但没有相对应的运输工具,原子弹的威慑力就下降一半。所以两弹结合是下一步的重中之重。”
魏红军虽然是科学工作委员会书记,但国防科工委的日常工作插手并不多。一个是因为魏红军作为书记处第一书记,工作本身非常忙。另外一个原因是国防科工委这边,杨全武已经负责七八年时间。
对于杨全武这个老领导的工作,魏红军还是非常尊重的,同时非常信任的。中国核工业能够有这么快速的发展,杨全武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所以魏红军只需要国防科工委每隔一段时间给魏红军汇报主要工作内容就可以。
现在原子弹成功爆炸,所以魏红军要知道国防科工委下一步工作的情况,还有目前导弹研制情况。
“这个由导弹研究院院长王兵章同志介绍。”
杨全武让导弹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王兵章介绍目前导弹研制情况。在这种露脸的场合,杨全武是从来不会去抢夺下面干部的机会。
王兵章平时给杨全武汇报工作,和现在给魏红军汇报工作,完全是两回事情。军队那么多的中将干部,有机会在魏红军面前露脸,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王兵章是宁都起义出来的将军,不过宁都起义之后,他很快就来到了红一军团。在这里他受到了林帅和聂帅的重用。抗战林帅被误伤之后,也是王兵章第一时间把林帅带到了医院,才能够让林帅保住性命。
所以组建空军部队的时候,王兵章是第二野战军出身,但非常顺利的成为了空军参谋长,很快又是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要不然也不会在林帅出事之后,当做林帅的党羽抓了起来。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完整的结论,以至于王兵章表示一天没有结论一天不许下葬。所以王兵章的遗体放了十多年都没有下葬。
“魏书记,我国从1953年正式组建导弹研究院,到现在已经是第七个年头。我们从1953年就开始仿制苏联导弹,1955年的时候就仿制出了苏联地空导弹。1956年我们和苏联达成了更多导弹方面的合作,不再是简单的仿制,而且要真正生产导弹。”
魏红军听着王兵章的汇报,大致明白这些时间点。
1953年正好是斯大林同志去世,1956年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年份。这两年苏联政局都比较动荡,为了稳住局势,赫鲁晓夫当时急迫的想要获得中国,获得主席支持。
所以很是慷慨的支援中国各方面建设,包括在导弹合作方面也是开了很大的口子。
“根据1956年我们和苏联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向我国转让4种5型战术导弹的全部技术和特许生产权。分别为近程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各1种,以及海防导弹2种。”
“经过两年半的努力,我们在导弹研制上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地地导弹,都在1959年的计划当中。”
“王兵章同志,你的意思是?”
王兵章道:“魏书记,‘霹雳1号’空空导弹,‘红旗1号’地空导弹,‘东风1号’地地导弹,都准备在五月一号之前进行发射试验。只要发射试验成功,我们的工厂就能够开始量产这些导弹。”
“这么集中?”
现在已经是三月中旬,离五月一日就剩下了40多天。王兵章的意思是,在未来40多天之内,连续进行三个类型的导弹发射试验。
“为新中国成立十一周年献礼。”
杨全武在旁边跟直接的回答。
从斯大林去世开始,中国和苏联在国防建设方面合作非常多。赫鲁晓夫几次需要中国的支持,每一次都非常大方。
就像是导弹方面,苏联不仅允许中国仿制苏联导弹,还给生产的特许权,以及1956年更是直接把全套导弹技术转让给中国。
这样的情况之下,经过这几年的研制,以及正式成立导弹生产工厂。到了1958年年末,除了海防导弹还有不少技术难关要攻克之外,其他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地地导弹都有了重大突破。
但没有立即投入发射试验,就是为了给1959年5月1日的新中国国庆献礼。
这句话王兵章不好说,但杨全武没有顾忌。
压时间,就是为了国庆献礼。
魏红军问道:“哪一款导弹适合走‘两弹结合’路线。”
“地地导弹。”
导弹研究院副院长钱学森开口,道:“要完成‘两弹结合’,用的是地地导弹,也就是‘东风一号’。但‘东风一号’的最大射程不超过600公里,射程实在是太短,不适合作为‘两弹结合’的导弹。目前我们导弹研究院,已经开始在‘东风一号’基础上,研制射程能够超过1000公里的‘东风二号’导弹。如果‘东风二号’导弹能够研制成功,可以作为‘两弹结合’的导弹。”
魏红军点点头。
魏红军看几个人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对于即将要进行的几款导弹发射试验非常有信心。
而且钱学森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导弹研究院已经开始研制“东风二号”。
“东风二号”射程超过1000公里,那么这就是中程弹道导弹。
“钱学森同志,我能否问一下。‘东风二号’的研制需要多长时间?”
“根据我们和苏联专家的判断,明年我们就可以进行‘东风二号’的发射试验。但能不能成功,我不敢保证。不过三年之内,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东风二号’的成功发射。”
中苏没有翻脸,所以中国在导弹方面还是得到了苏联很大的帮助。钱学森还是非常有自信的,三年之内“东风二号”绝对没有问题。
魏红军对杨全武和赵陆他们道:“‘两弹结合’是我们的核武器能不能真的用于威慑世界战争力量,来保护我国的国防安全,保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东西。所以在我国高端武器研究当中,导弹研制是重中之重。所以不管是经费上,还是人员上,都要全力支持。如果需要协调一些其他部委的支持,随时跟我说。”
中央专门委员会成立是为了原子弹的爆炸。对于没有原子弹的中国来说,原子弹工程的确是很重要,所以调动全国的力量保障原子弹的研制。可是现在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就不需要这样。所以中央专委虽然没有取消,但也基本上不办公。
其实中央专委这种只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总不能碰到重要的事情就成立这种部门。这样会影响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
所以后面的导弹工程,氢弹工程,需要魏红军更多的去协调。
“就是我们这些人发不了工资,也不会影响导弹研究的。”
杨全武点头。
魏红军继续道:“现在我们的原子弹已经炸响了,接下来就是氢弹的研制工作。”
杨全武示意钱三强回答。钱三强道:“魏书记,氢弹的研制工作可能会比我们想象当中快很多。”
“什么情况?”
“1956年年末,原子弹理论研究工作大致上完成了之后,彭桓五同志就提议理论部进行氢弹的理论研究。核工业部批准了他们这个想法,彭桓五同志就把理论部分成三个小组,进行了氢弹理论研究。”
这个年代这些科学家,很多都是眼光非常超前的人。
就像是彭桓五,真的是强的离谱。解放之前就回国在大学任教,解放后很快被杨全武拉到了核工业部。
整个原子弹理论部的组建,人员挑选都是彭桓五协助钱三强完成的。钱三强因为工作忙,所以实质上原子弹理论部就是彭桓五建立起来的。
而且理论部在进行原子弹理论研究的时候,彭桓五就已经开始从各个大学和研究所抽调大量青年学生,让他们参与氢弹的理论探索。其实就是在培养核工业人才。
等原子弹理论研究大致上完成之后,留下一些人继续完善。然后迅速把理论部分为三个小组,各自进行氢弹理论的研究。因为彭桓五也不知道氢弹具体的情况,不知道哪个路线是正确的。所以只能是三个小组各自去探索。
这个时候那些之前进行氢弹理论探索的年轻学生正好派上用场。分配给了这三个小组,充实了氢弹理论研究小组。
可以说彭桓五其实并没有直接参与多少原子弹理论研究工作,主要理论研究工作是交给了理论部副主任邓家先。但彭桓五这种战略眼光和提前的部署,绝对是高人一等的,对于新中国核工业发展立下了赫赫功绩。
“后面中央分配一批计算机给核工业部。核工业部把其中两台计算机交给了氢弹研究小组,用于他们的氢弹理论研究。邓家先小组路线最清晰。他们小组当中有个年轻科学家于敏利用计算机计算了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
“现在理论部已经大致上解决了氢弹理论研究中从原理到构形大致的设想,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而且大部分已经在计算机,还有其他实验当中获得了证明。”
听到这个回答,魏红军就来了精神。
这意思是理论部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氢弹理论数据。所以道:“也就是说,我国的氢弹研制已经可以进入下一步工作。”
“是。因为在理论研究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大致的数据。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停的实验,来证明这些数据的正确。氢弹研制工作可以进入工程阶段。”
魏红军问道:“需要多长时间?”
“实验验证大致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工程上的问题如果能够快速解决,那么大致上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我国的氢弹就可以爆炸。但如果实验验证出现一些问题,或者工程出现问题,那么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
“一年半到两年时间。”
魏红军计算了一下,大约在1961年之前就能够完成。如果是两年以上,那就是1961年到1962年。
本来魏红军还想着随着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央专委可能要解散。但现在导弹和氢弹研制都进入到了关键时刻。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这个时候更需要集中全国的力量支援,加快这些工程。看起来中央专委是不能取消。
“国防科工委写一份详细的,关于氢弹,导弹,两弹结合方面的报告。政治局需要详细了解这些内容。”
1064 赫鲁晓夫的野心
国防科工委的报告得到了政治局高度评价,因为国防尖端武器各方面发展都很不错。
政治局大部分人都是军队出来的,甚至不少人直接就是带兵打过仗的。虽然现在大部分都转地方,但也知道武器的重要性。氢弹,两弹结合,都是大家非常期待的。
一旦中国有了氢弹和两弹结合,那么对于其他国家的威慑力就会直接上升一个台阶。到时候中国和世界各国接触,比现在更有底气。美国对中国核讹诈的时候,中国也能够顶回去。所以对于政治局来说,国防科工委的这份报告实在是太提气。
以至于主席看完报告对于国防科工委和杨全武是大加赞赏,说“我们的白袍小将以后不骑马要骑导弹”。
当然能够有这种成绩,和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好是有关系的。国家财政收入一直在增长,所以不仅没有短缺他们的经费,反而拨款一直在增长。
历史上很多国防尖端项目都是二五计划,也就是1958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之后中国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二五计划摊子铺的比较大,尖端武器的研制也是上马很多项。
可是刚刚开始没有多久,就碰到三年国家财政困难时期,加上中苏翻脸,结果很多国防尖端武器研究项目直接下马。
虽然后来重新开始,但起步非常艰难。1960年聂帅重新整理尖端武器项目,砍掉大部分项目,集中资源发展导弹。但经费严重不足,苏联专家全都离开离,技术资料也全都带走。更严重的问题是,政府机构反对这些项目。聂帅几次和政府部门开会,都得不到他们的支持。
甚至发生过原子弹项目的工作人员粮食不足的情况。因为政府部门当时财政也困难,以至于中断了对于核工业项目的拨款。可以说历史上中国1959年到1962年,是在最困难的局面当中重新研制这些武器的。
哪里像是现在这样,经费不能说富裕,但也算充足,不影响工作。重要的是中苏目前依旧在蜜月期,不仅苏联专家还在,很多武器的数据苏联都跟中国共享。这种数据共享,对于中国尖端武器的研制来说,可是大大缩短时间。
因为国防科工委的报告,政治局决定继续维持中央专委的编制。杨全武作为中央专委办公室主任,全权负责这些工程的日常工作。
1959年4月2日,湖南株洲湘江机器厂生产的空空导弹“霹雳一号”进行发射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这不是实验室仿制苏联导弹,因为湘江机器厂已经建设了导弹生产线。此次导弹发射成功之后,湘江机器厂就正式成立湘江导弹工厂,开始生产“霹雳一号”导弹。第一批要生产四枚导弹,都是要参与后续试验的,
1959年4月11日,沈阳松陵机械厂组装的地空导弹“红旗一号”发射成功。
刚刚成功发射“红旗一号”,上上下下都非常高兴的时候,中国地空导弹部队给国庆连续带来了喜讯。
1959年4月14日,北京军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离北京不远的地方,用苏联地空导弹打下了来北京侦查的台湾空军RB-57D型高空侦察机。这是地空导弹诞生以来,导弹历史上第一次用在真实的战场上。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用地空导弹投入实战的部队。
这一次打下台湾侦察机,并不是偶然的。自从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台湾方面加大了对于大陆地区的侦查。美国装备台湾空军的先进侦察机是一个又一个的来到中国领空侦查。当然这个时候来侦查,也是想要看看中国是怎么准备国庆的。
正是因为了解这段时间台湾高空侦察机的行动规律,所以才埋伏在这里。正好逮住了这个窜到华北的高空侦察机。
台湾空军RB-57D型高空侦察机被中国军队打下来之后,大家都不清楚中国是怎么打下如此高空当中的侦察机。中国方面对于这个事情更是严格保密。
北京军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和其他军区地空导弹部队一样,都是一支神秘的部队,番号都不是公开的。
结果美国很是疑惑,加上美国想要侦查一下中国核试验基地。所以派出侦察机,从东北绕过蒙古,绥远去西北侦查。
没想到再次碰上了北京军区地空导弹部队。
1959年4月22日,北京军区地空导弹部队,在张家口一带打下了美国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U-2高空侦察机装备美国军队以来,就从来没有被人打下过的记录。没想到现在被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一炮打了下来。
这真的是一件轰动全世界的新闻。美国本来是不想承认高空侦察机被中国打了下来。可是中国并没有藏着掖着,直接把飞机残骸拉到了北京进行巡展。还有俘虏的美国飞行员,也被抓到了北京。
正好马上就是国庆,对于中国来说这真的是一个值得大写特写的重要事情。所以中国公开这件事情,让那些外国记者随便拍摄飞机残骸。北京这边几乎每天都有几万人来参观飞机残骸。
苏联方面的技术专家更是一批一批来到中国,要研究美国的高空侦察机。
不到十天之内连续两次打下了高空侦察机,对于美国空军的打击很大。美国空军指责美国情报机构失职,对于中国的情况一无所有。
高空侦察机都被打下了两架,可是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中国哪支部队,用的是什么武器。
在世界纷纷扰扰的时候,1959年4月27日进行了“东风一号”地地导弹的发射试验。
再次获得了成功。至此四月份进行的三款导弹发射试验全都获得了成功,给新中国十一年国庆一个完美的献礼。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