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这个李云龙他敢打太原 第224章

作者:风三十九

而且鬼子的物资没有送来,阎长官也没有开战的底气,只能先暂时的忍气吞声。

之所以要封锁石太铁路,让鬼子通过同蒲铁路运送物资,也就是从四九城运往张家口再到大同再到太源这么一条路。

是为了方便沈泉能够打劫鬼子的火车,万一在抓个鬼子什么大官呢?

随着沈泉的突然开窍,这小子仿佛也有人穿越附体了一样,打仗变得十分灵活,现在这小子的想法,李云龙都有一点摸不透。

也许今天沈泉的部队现在还在五台山根据地之中,但是目光已经放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包头,甚至偶尔沈泉麾下的骑兵能出现在张家口附近,搞得整个蒙疆驻屯军每天都提心吊胆。

这也是为什么鬼子要将驻扎在长治和运城的第十四师团调到大同地区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被打残的第二十六师团,现在已经无法压制沈泉的游击队。

除了能守在城内坚持一下,出城就是死,哪怕一个联队的规模,沈泉现在也敢伏击,最重要的是,还能打赢。

第359章 小寺康太升职

随着鬼子的部队撤出晋省,第四师团的部队也退出了晋省境内,向着石门方向撤退。

山下奉武坐在车中闷闷不乐,虽然他马上就要调离第四师团,但是回想起在第四师团当师团长这一年,山下奉武就高兴不起来。

山下奉武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和任何一个大阪人打交道。

“师团长阁下,大本营的电报,我部从石门乘坐火车,前往保定休整。”

“保定吗?”

山下奉武看了一眼电报内容,没有多说什么,第四师团需要休整个屁,一年的时间就没正儿八经打过一仗,不对,准确说在盂县外围支援第六师团的时候,和八路军激烈交火了一夜,还损失了一个联队。

“这一次应该是让我们返回保定重新扩编一个联队。”

第六十一联队几乎全部玉碎,联队旗也没有找到,第六十一联队的番号肯定要被取消,但是不影响鬼子重新编一个番号补充进入第四师团。

鬼子甲种师团补充兵员和乙种师团这些部队不一样,都是需要补充当地的兵员,比如第四师团是大阪师团,重新补充一个联队进入第四师团,也只会在大阪地区征召士兵。

乙种师团和丙种师团模式和甲种师团不一样,基本上都是东批西凑,哪里的鬼子都有,到了后期的鬼子师团,甚至连新兵训练这一步都省略,抓到人,发个武器就可以上战场,纯纯的炮灰。

“这是各个联队上报的立功表。”

第四师团的参谋长,笑着将一份立功文件递给了山下奉武。

山下奉武既然要离开第四师团,那么可以最后利用一下,这些立功的表彰和晋升文件,需要这个师团长来签字确认。

“立功?”

山下奉武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第四师团有什么立功表现吗?行军锅也没有抓到,还损失了一个联队,立功?不被追责已经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纳尼?第八联队在盂县外围战役之中表现出色,击毙支哪国军部队高级将领一人,缴获中正剑一把,青天白日勋章两枚,还有一枚宝鼎勋章和云麾勋章?”

山下奉武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盂县战役不是八路军打的吗?哪里来的支哪国军,中明大翔这个混蛋,编造功劳的时候,难道不会编造的真一些吗?”

听着山下奉武的话,参谋长笑着拿出了一份报纸递了过去。

报纸的开头是八路军俘虏松井石更大将的新闻,山下奉武眉头皱了皱,不知道参谋长是什么意思。

参谋长笑了笑,示意山下奉武将报纸翻看到了下一页,但是当看到报纸上的内容之后,整个人瞪大了眼睛。

《何长官亲临盂县,指挥国军部队,协助消灭鬼子第六师团!》

不仅仅只是文字的新闻报道,还有照片,照片之中何长官笑容十分灿烂,身旁还站着李云龙,站在了盂县的城头之上。

继续往下看,照片还不止一张,还有别的新闻标题。

《杨波涛将军,亲临盂县城头,指挥国军部队消灭鬼子第六师团》

《王立业将军,身先士卒,在盂县指挥部队消灭鬼子第六师团》

《大捷,大捷,彭土量将军盂县督战,指挥数万大军,消灭鬼子第六师团》

……

这些新闻统一的都配备了照片,而且有图有真相,这些国军将领都是笑容灿烂,手中拿着一把佐官刀,身旁站着李云龙,这特么的照片除了换个人,背景一模一样,和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照片一样。

这背景是假的吧?

“师团长,不仅仅有国军将领,你看这里。”

参谋长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照片的角落,能够看见穿着国军军装的士兵,正在打扫战场。

“还有这里也是。”

参谋长不断的指出照片之中的国军。

侧面印证了证明这些立功的文件都是真实的,国军确实参与了盂县战斗。

“那这些又是什么?”

山下奉武将第八联队一部分立功文件拿了出来。

其中排在第一的是一个叫做小寺康太的人,立功理由是在驻守盂县外围时候,和八路军交火,击毙了晋察冀独立纵队几名军官。

“这是我们进入五台山之后,第八联队在盂县周围取得的战果,他们还缴获了一些勋章,是李云龙最近颁发给晋察冀独立纵队的勋章,都是一些晋察冀独立纵队一些重要军官。”

参谋长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份情报人员传递回来的情报递给了山下奉武。

内容上详细的记录了关于晋察冀独立纵队庆功大会的场景,还有获得勋章的人数,甚至还有一些战斗英雄的立功事迹。

山下奉武看了一眼参谋长,咬着牙道:“这些文件需要核实,需要时间,我马上就要调离了,这些文件等新来的师团长再签署吧。”

第四师团的参谋长听见之后,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消失,说话的声音也变得严肃了起来:“师团长阁下,第四师团的勇士都在等着您签字,帝国在晋省一直疲软,现在正在逐步退出晋省,这个时候也需要一些好消息来振奋军心。”

这句话一出,山下奉武明显能够听出威胁的味道,深吸一口气咬着牙道:“你这是在威胁我吗?”

“并没有,只是我希望师团长阁下能够理解帝国勇士们的心情,我们也希望和师团长阁下好聚好散。”

山下奉武的手握成了拳头,最后深吸一口气,将这些立功,晋升的文件全部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甚至看见这一份立功文件之后还有参谋长的名字,抬起头看了一眼眼前这个参谋长,这名参谋长只是笑了笑,但是很快山下奉武也看见了自己的名字,原本不忿的心情稍微的平复了一些,好像这样也还不错。

等到山下奉武将文件签署完毕之后,参谋长马上将晋升的文件向着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汇报,只要师团长签了字,就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到了司令部那边只是走个过场。

果然,两天之后,准许晋升还有各种立功审核全部审批通过。

“恭喜你啊,小寺君,你现在是第八联队的副联队长了!”

中明大翔将一份晋升令递给了小寺康太。

小寺康太有些激动道:“谢联队长阁下的提拔。”

“都是为了天蝗效力,不过接下来有一份艰巨的任务交给你。”

中明大翔看了看周围低声道:“李云龙将军购买的一百万大洋的粮食,我已经找到渠道了,不过运输出了一些麻烦,现在铁路被李云龙将军封锁,所以……”

“哈衣,请联队长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第360章 抵达后方总部,老友重逢

在小寺康太晋升之后,李云龙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电报,电报是发到了平安县,再由平安县发到了李云龙手中。

“副联队长吗?级别还是不够啊!”

李云龙摇了摇头,级别还是有些低,得想想办法让小寺康太升的快一些,至少也要是一个副师团长这样的职位。

“司令员,我们进入后方总部的地界了,碰见我们同志了!”

就在李云龙思考着如何帮助小寺康太晋升的时候,魏和尚笑呵呵的跑了过来。

“到了?”

“到了!”

李云龙有些兴奋的搓了搓手,绕路绕了半个多月,翻山越岭,过川渡河终于抵达了后方总部,距离见到先生又近了一步。

此时李云龙的心已经开始不受控制的加速跳动。

对于先生,李云龙只想说,麦子熟了上万次,但是将人民挂在心中的只有他一人,越是了解,越是敬仰,越是崇拜。

“走,去看看。”

李云龙小跑着来到了队伍前方,李云龙的警卫营出发的时候全部换成了老百姓的衣服,没有穿军装,此时被一支巡逻队拦了下来。

巡逻队穿着打着补丁的军装,正在检查证件。

“你们是晋察冀独立纵队的?李司令的部队?”

一名巡逻员看完了警卫员的证件之后,有些激动的询问道。

“对,后面那位就是我们司令员。”

时隔了半个多月,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同志,李云龙同样有些激动。

因为这一次行动有保密要求,李云龙的行踪除了李云龙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

一是因为李云龙的赏金实在是太高了,一百万日元,相当于三百多万大洋,李云龙自己都想将自己脑袋拿去换钱。

其次是因为李云龙带着松井石更和朝香宫鸠彦亲王。

这两个老鬼子命也挺值钱的,特别是那个鬼子亲王,因为他李云龙才能将太源的物资搬空。

李云龙上下打量着后方总部的同志,这里虽然是总部,但是却没有受到什么特殊的照顾,所有人过的都艰苦朴素,除去了维护后方总部基础运转的物资之外,其余所有物资都调集到了前线,支援抗战。

眼前这几名同志身上的军装到处都是补丁,肩膀上的铭牌还是八路军,这应该是改编那一年就换上的军装,缝缝补补了接近五年的时间。

后世有人吐槽抗日剧之中,臂章不严谨的,实际上压根没有详细了解我军,我军臂章挂八路军,十八路军都对,因为先是整编成了八路军,领取了一部分物资。

很快又整编成了十八路军,又领取了一批军装,这个时候的军装的臂章就是十八路军。

而帽子上的青天白日章,则是在晚南之后才摘下来,在晚南之前也就是1937-1941这几年,军帽之上是有着青天白日章。

所以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人的军装一穿就穿七年,所以有的臂章是八路军也有十八路军,但是在1941年之后,我军军帽上,就没有青天白日的章。

“李云龙同志,真的是李云龙同志!”

看见李云龙的本人之后,一群巡逻的战士激动的围了过来,争先恐后的和李云龙握了握手:“你的事迹我们都听说了,你太厉害了,干掉了鬼子第六师团,还抓了鬼子大将!”

“李云龙同志……”

李云龙带着笑容和大家握了握手,就在此时,远处出现了几匹战马,有几个人骑着战马飞奔而来。

“老韩!”

李云龙看见战马之上的其中一个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是自己的老熟人。

“哈哈哈,李云龙,我算算时间你也差不多这个时候该到了,这几天一直在周围巡视呢,听到这边消息,我就知道是你。”

见到老韩,李云龙也十分激动,两人是老乡,都是黄安人,当年也一起参加了黄麻起义,后来两人都隶属于四方面军,只不过后来老韩所在的二十五师改属一方面军两人就分别,从此就没有见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