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这个李云龙他敢打太原 第271章

作者:风三十九

“毛熊的飞机,灭了火把,隐蔽!”

“快,灭火把,隐蔽!”

第434章 懵逼的鬼子

“报告,赤塔遭遇日军攻击!”

共青城的远东军司令部中,阿帕纳先科收到了赤塔发来的电报,心中不由得一惊。

“赤塔遭遇了攻击?”

“是的,侦察机汇报,从库尔库斯克开来的补给列车遭遇日军袭击后,赤塔随后也遭到袭击,赤塔已经被日军攻占!”

阿帕纳先科走到地图前,在赤塔的位置上放上一个代表鬼子的旗帜。

“这一支日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鬼子最近大部队的调动,毛熊一直密切关注着。毕竟边境线漫长,如果鬼子绕开伯力从别的方向进攻,作为防守方会十分吃力。

阿帕纳先科原本也想从一些边境线地区向鬼子占领的东四省发动进攻,但是自1931年之后,鬼子就在边境线地区修建防御工事,导致毛熊的进攻并不顺利。

再加上伯力的防守压力巨大,毛熊不得不放弃开辟另一条战线的打算。

“司令员,赤塔被鬼子占领,西伯利亚铁路被切断,鬼子反而可以利用满洲铁路向赤塔周围增兵。一旦鬼子占领涅留恩格里,我们远东军团的退路就会被堵死,甚至后勤补给都无法运进来,到时候……”

一名参谋迅速走到地图前,画了一个圈:“当年在淞沪战场,鬼子就用了这一招,切断了华夏部队的后撤路线……”

阿帕纳先科看着地图,陷入了沉思。伯力目前的战局并不乐观,伯力城已被鬼子攻占,现在毛熊部队只能沿着阿穆尔河,以共青城为依托进行防御。

所谓的阿穆尔河,就是黑龙江进入毛熊占领地区后的名称。黑龙江在伯力地区一分为二,一部分北上进入毛熊占领地区,最终流入鞑靼海峡,而由南往北流向的乌苏里江也在这里与黑龙江交汇。

这一片区域是东四省的重要入海口,毛熊占领此地后,利用港口将其发展成为远东最为重要的地区。

整个远东地区,也是整个西伯利亚最为关键的区域。伯力被攻占后,毛熊不能轻易撤退,否则在伯力以南的比金、海参崴还有双城子等地的毛熊部队就会被全歼。

“小鬼子的胃口还真不小,他们还想一口气吃掉整个远东方面军,也不怕撑死!”

阿帕纳先科说完,缓缓闭上了眼睛。沉默大约一分钟后,他开口问道:“双城子等地方情况如何?”

“情况不容乐观,鬼子正在猛攻,那边是山地地形,我军优势难以施展!”

阿帕纳先科叹了口气。伯力是他主动下令撤离的,原因是伯力的地形不适合毛熊装甲部队展开行动。鬼子部队装甲力量薄弱,主要以轻步兵为主。

缺少了装甲力量的毛熊部队,被鬼子拖入巷战,短短一夜就伤亡两万多人。

毛熊部队有些难以承受,特别是后方还有西伯利亚自由军绕后袭扰,最终不得不撤退。

阿帕纳先科撤退至共青城时心有余悸,没想到鬼子军队战斗力如此强悍。好在退守共青城地区后,周围有平原,毛熊的装甲部队得以发挥一定实力,这才稳住了战线。

实际上,这个时间点毛熊部队的战斗力确实不强。很多人一提到这个时代的苏军,第一反应就是钢铁洪流、战斗意志强悍,实际上那是1944年以后的毛熊部队,此时的毛熊部队尚未发展起来。

就像后世大毛发生冲突时,很多人认为大毛可以势如破竹地取得胜利,这属于刻板印象,把毛熊时代的军队形象套用到了大毛身上,实际上两者并非同一支部队。

大胡子的大清洗,几乎将毛熊军中的中坚力量摧毁殆尽。苏芬战争暴露了毛熊部队战斗力低下的问题,德三发现后大喜过望,连夜修改作战方案。

至于诺门罕战役,毛熊实际上是惨胜。后世对于诺门罕战役的战损比有四个版本,包括参战鬼子的回忆、厚生省的记录以及毛熊解体后大毛的解密资料。

在这四个版本中,有三种说法一致认为毛熊牺牲九千七百多人,受伤一万五千多人,鬼子受伤加上被俘和死亡两万多人,只有一份资料显示毛熊伤亡1.85万,鬼子伤亡6.1万。

无论鬼子真实伤亡数量究竟是多少,毛熊这近两万人的伤亡数据是确凿的。别忘了,这是在毛熊在坦克、火炮都占据较大优势的情况下出现的伤亡,足以看出毛熊部队当时的战斗力有多低。

小鬼子则是在华夏战场上欺负国军惯了,被飞机大炮坦克打得有些不知所措。大本营又拉住关东军,不允许继续打下去,诺门罕战役才得以停止。

不然真要是继续打下去,毛熊的远东部队还真不一定能战胜鬼子。

而毛熊部队战斗力弱的根本原因在于,老兵被清洗,新兵缺乏实战经验。德三进攻毛熊后,再次证明了毛熊部队战斗力的孱弱。

直到1941年,借助寒冬守住莫斯科后,一大批新兵在战场上被淬炼成了老兵,大批因大清洗被罢免或开除军籍的老兵重返部队,毛熊的战斗力才开始逐渐提升。

等到1944年开始大反攻时,毛熊部队的战斗力达到了巅峰。1945年,毛熊主力部队开赴远东,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关东军,铸就了毛熊部队战斗力强悍的神话。

反观进攻毛熊的关东军,此时正处于战斗力最强的时期。

关东军里的大量部队都被轮换派往华夏战场,经历过实战洗礼。虽然重装备不如毛熊,但底层士兵都是从战场上存活下来的,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

等到1945年毛熊与关东军宣战时,关东军的精锐已被调往太平洋战场,剩余部队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新兵,遇到南下的百战之师,自然一触即溃。

只是在1942年这个时间点,毛熊部队和鬼子部队的情况正好相反,毛熊部队大多是新兵,而鬼子是精锐,这也是关东军有底气与毛熊开战的原因,也是开战不过两天,毛熊就丢掉伯力,撤往共青城的原因。

……

今晚五更,还有!~

第435章 有人冒充鬼子?

“赤塔被我们的人攻占了?”

关东军佳木斯指挥部内,梅京美治郎一脸茫然地看着电报。

接着,他迅速走到地图前,看了一眼赤塔的位置,又查看了周围部署的部队。

赤塔周围根本就没有鬼子的部队。

鬼子的防御部队集中在黑龙江一线,以防毛熊渡河进入东四省。

“也许是情报有误?”关东军的参谋长吉本贞一也觉得此事荒谬至极。

在关东军制定的作战计划中,并没有两路进攻的打算。

若是进攻山城方面的部队,关东军可能会三路出击,甚至四路、五路一起出击,以一个师团为一路。

但对手是毛熊,关东军格外谨慎,选择集中兵力进攻伯力。

原本关东军已做好在伯力与毛熊远东方面军血战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准备,没想到毛熊的部队如此不堪一击,两天之后就开始后撤,死守共青城。

不过即便如此,鬼子也没有掉以轻心,而是继续稳步推进。在鬼子看来,毛熊或许是在以弱示敌,企图引诱他们深入,然后切断他们的补给线。

“侦察机回来了吗?”

“还没有,不过应该快了!”

“回来后第一时间把照片送过来。”

“哈依!”

此时,指挥部里梅京美治郎和吉本贞一两人都盯着地图皱眉,战争局势的变化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准确地说,局势顺利得超乎了他们的想象,毛熊似乎并没有那么难对付。

在伯力的两天交战中,鬼子约有一万三千人阵亡。毕竟是渡河作战,毛熊又不缺重武器,很多鬼子在渡河时连船都被炸掉了。

但成功渡过乌苏里江踏上伯力的土地后,战事进展得异常顺利。

开战二十四小时后拿下了伯力的外围阵地,四十八小时后攻占了伯力,现在已推进到共青城。

“司令官阁下,毛熊他们在做什么?”

吉本贞一看着地图缓缓问道。

梅京美治郎摇了摇头:“目前还不清楚,但不能掉以轻心。”

就在这时,一名参谋兴奋地冲进指挥部:“报告,第二方面军电报,他们成功拿下双城子,俘虏毛熊三万余人。”

“拿下双城子了?这么快?消息准确吗?”

此时的梅京美治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双城子有毛熊一个集团军四万多人驻守,且有图们江作为天险。

本来关东军第二方面军的任务只是牵制住双城子的毛熊部队,确保伯力方向进攻顺利,让这个集团军无法支援伯力。

按照鬼子原本的作战计划,若第二方面军顶不住毛熊部队的进攻,就直接退入东宁要塞,不给毛熊可乘之机。

但现在第二方面军居然拿下了双城子。

“已经确认过,确实拿下了双城子,这是战斗经过。”

梅京美治郎迅速看完电报上的作战内容,脸上露出疑惑之色。

“司令官阁下,怎么了?”

梅京美治郎看着地图缓缓说道:“我觉得我们可能错误预估了毛熊远东方面军的战斗力。”

“您的意思是?”

吉本贞一也有些疑惑,当初为了判断毛熊军队的战斗力,众人开了半天的会议,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毛熊战斗力应该比关东军强一些。

“你看看战报。”

吉本贞一迅速看完电报,嘴巴微微张大,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这怎么可能!”

“如果毛熊部队战斗力真的如此差劲,那么他们后撤到共青城就完全不是诱敌深入,只是单纯的无法抵挡我军的进攻!”

吉本贞一思索了一下道:“那第一师团为什么会覆灭?”

关东军判断毛熊军队战斗力时,是以第一师团为参考的,鬼子至今认为第一师团是被驻扎在外蒙地区的毛熊第十七集团军歼灭。

而第十七集团军在毛熊远东方面军之中并不算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甚至可以说是边缘部队,这样的部队都能消灭第一师团,这才让鬼子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开战。

“也许是因为有特殊原因,诺门罕战役的时候,我们的装甲力量不如毛熊,第一师团可能在阿尔山也是因为装甲力量不如毛熊,又是攻坚战,才会全军覆灭!”

此时梅京美治郎突然想通了不少问题。

“命令山下奉武,立刻率领第一方面军切断共青城毛熊的后路,占领红亚尔、埃基姆昌等地!”

“哈衣!”

“命令第二方面军立刻北上,合围远东地区的毛熊部队!”

“哈衣!”

“命令第三方面军、第六方面军向共青城方向发动猛攻,不要给毛熊部队喘息的机会!”

“哈衣!”

身旁的参谋迅速将梅京美治郎的命令记录下来,而吉本贞一却有些担忧地问道:“会不会太冒险了?”

“不是冒险,既然已经开战,那就务必做到一击致命。毛熊现在赤塔被不明武装占领,西伯利亚大铁路被切断,我们需要速战速决。

否则,一旦毛熊西伯利亚地区的部队支援过来,我们就会失去全歼远东方面军的机会!”

梅京美治郎是个赌徒,原本他担忧毛熊部队诱敌深入,所以不敢全力出击,但现在从第二方面军传来的战报,让他看到了毛熊脆弱的一面,于是决定孤注一掷。

一个小时后,又有一名参谋走进指挥部,手中拿着一份冲洗好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