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杯黄豆粉
顾廷烨喘着粗气,平复片刻后,郑重其事的拱手道:“赵兄此番会试,定能蟾宫折桂,将来咱们一文一武,共同建功立业。”
“一言为定!”
赵晗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将这份情谊牢牢记在心中。
直至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朱漆大门内,顾廷烨长青以及盛维等人才从此处离开。
进入贡院后,等着众多举子的是:验明正身,解衣搜检,领卷入号。
在盛维的钞能力下,赵晗果然被分到了一个远离茅房,相对宽敞干净的号舍。
他放下考篮,简单打扫一番后,便开始静静等待考官放题。
大周的春闱共计三场三天。
第一场考经义,第二场考诗赋,第三场考策论。
直到破晓时分,贡院大门缓缓关上。
伴随着一道锣鼓声,考官终于开始放题,而考生需要在日落前完成答题并且交卷。
打开考卷,一道经义题引入眼帘:《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解。
这短短十三字,揭露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大道。
历史长河中,凡盛世皆以民生为重,文景之治轻徭薄赋,贞观之治以铜为镜,洪武之治严治吏治,康乾盛世滋生人丁。
而那些视民如草芥的王朝,终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规律中倾覆。
赵晗深吸一口气,打好腹稿后,执起湖笔,手腕轻悬,笔走龙蛇间,一手精妙的馆阁体如行云流水般倾泻于纸之上。
《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左传》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
洋洋洒洒写了许久,已然临近午时。
赵晗搁下笔,揉了揉酸胀的手腕,打开考篮,取出一个被厚棉布仔细包裹起来的食盒。
食盒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松软的蒸饼,这会儿还微微冒着热气。
第二层是几片泛着莹润光泽的火腿,旁边配着几样爽口的小菜。
最底层是江米粥,有暖胃、健脾之功效。
吃饱喝足稍作休息后,他低头看了一眼腰间系着的竹青色的香囊,继续奋笔疾书。
《孟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
《易》曰:天地交,泰。
结尾处,他不忘拍了拍当今官家的马屁,写到:今圣官家励精图治,以民为本,正与古圣王之心同符而合节也!
酉正时分,暮鼓声自贡院外隐隐传来。
考官准时收卷,有抓耳挠腮尚未答完者,也有胸有成竹,正气定神闲整理笔砚者。
入夜,清冷的夜风穿过号舍的缝隙扑面而来,赵晗铺好木板床后,不忘将卫小娘赠的护膝穿上。
第二日破晓时分,一道锣鼓声后,考官再次放题。
这场考诗赋,题材比较广泛,对赵晗来说难度并不算高,且各花入各眼,并不能体现出真才实学。
题目为:以竹为题,赋诗一首。
斟酌片刻后,他坦然提笔写到:《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三场的策论才是重中之重,能否榜上有名,十之八九倚仗于此。
题为,问:当今西北二边,契丹、西夏交侵,朝廷岁赐金帛,而边患未息。欲固疆圉、纾国用,当以何策为先?
看到题目时,赵晗眼前一亮,只觉得出题者实在是精妙。
这分明是在逼着考生在战和守之间权衡,既能考校学识,又可选拔真才。
求月票,求追读~
第32章 终非久安之计
赵晗凝神静思,眉头微蹙,片刻后,胸中渐有丘壑,执笔挥毫:
臣谨对:当今西北二边,契丹、西夏交侵,朝廷岁赐金帛,而边患未息,此诚社稷之深忧也。
臣以为欲固疆圉、纾国用,当以修内政、强兵备、绝虚耗、择良将为先,而不可专恃金帛以苟安。
谨陈四策如下。
一:修内政以固根本,国用不足,边费浩繁,实由内政未修。
今州县赋税不均,豪强兼并,小民流离,仓廪虚耗。宜严考课、汰冗官、均田赋,使民力得舒,国库充盈。
又当广开言路,拔擢贤才,使吏治清明,则财用自足,边饷可继。
二:严武备以慑敌,今边军多疲弱,器械不精,故虏骑轻犯……
三:绝岁赐以杜贪欲……
四:择良将以守要害……
文思如泉涌,赵晗越写越顺,笔锋转折间如有神助。
转眼两个时辰过去,洋洋洒洒数千言已跃然纸上。
号舍外,阳光正好,一缕金辉穿过屋檐的缝隙斜斜地洒在考卷上。
抬手擦去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赵晗继续执笔:
《孙子》云: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昔汉文帝蓄力养民,终制匈奴,唐太宗先强内政,后服四夷。
今当以内修政事为本,外慎兵革为辅,使国富兵强,则二虏自慑。
若专恃金帛,终非久安之计。
伏惟官家留神省察,天下幸甚!
酉正时分,暮鼓声如约而至,沉沉回荡在贡院内外。
最后一天的会试终于到了尾声,几名考官手持铜锣,沿着号舍,高呼“纳卷——”
疲惫不堪的举子们纷纷阁下笔,弥封官们手脚麻利的将考卷们糊名、钤印,再将沉甸甸的卷箱逐一上完锁,抬进誊录院。
为了避免在考试和阅卷过程中出现行贿考官的现象,大周实行了锁闱制度。
主考官、阅卷官、对读官、誊录手、弥封官等一众官员自打受命后就要一直待在贡院,直到名次排定好,张榜公布了才能打开贡院的门,放考官们回家。
暮色四合,贡院大门缓缓打开,举子们三五成群,踏着残阳鱼贯而出。
有人神色自若,谈笑间已胜券在握,有人步履缓慢,仍旧在沉吟着破题之句,更有些心力交瘁,身体孱弱者,需要人搀扶着方能行走。
赵晗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号舍,轻轻吐出一口浊气。
拎上考篮,径直往大门的方向走去。
前脚刚踏出贡院,几道熟悉的声音穿透嘈杂人声,飘入耳中。
“赵家哥哥!”
“赵兄!”
“贤侄!”
“哥儿!”
赵晗侧目看去,见长青一身书童装扮立在最前面,脸上写满了关切。
淑兰温婉恬静的站在盛维身后,品兰垫着脚,不停的向赵晗招手示意。
四周有不少姑娘跟着父母亲来接兄长回家,她们大都像淑兰这般静静等候,时而和身旁女使低语几句。
像品兰这般跳脱的,实在少之又少。
顾廷烨抱着胳膊和石头一同靠在拴马石上,嘴角带着笑意。
待走近后,品兰眯起眼睛,活像只狡黠的小狐狸,将赵晗从头到脚细细打量了一番。
“这才三日没见,赵家哥哥你竟瘦了这么多。”
赵晗面带笑意,因三日不曾开口说过话,声音中带着几分沙哑。
“品兰姑娘有所不知,在贡院里的时日属实难熬,白日要誊写数千字的策论,夜里枕着硌人的木板歇息,连用膳都是囫囵吞枣,若是不瘦反而奇怪了。”
“这般辛苦,难怪我大哥哥和二哥哥都不愿意读书呢。”品兰皱着小瞧的鼻子,摇头晃脑的说道。
盛维在一旁干干笑了两声后,将目光放在赵晗身上。
“贤侄,今年的会试考题可还顺手?”
赵晗神情淡然,温声道:“谢伯父关心,倒还算顺手,若是不出意外,想来应该能榜上有名。”
“那就好,那就好!”
“昨日盛老弟来信,他们已经启程来汴京,放榜前后便可以抵达。”
盛维捋须微笑,眼底却闪过一抹不易令人察觉的羡慕。
二房本就蒸蒸日上,长柏又少年持重,是个不折不扣的读书苗子。
自己两个嫡子倒也算懂事,可单论前途,比起长柏终究还是要差了一截。
这样一个麒麟子,若能成为自己的女婿该有多好?
当真是可惜了……
“算算时日,若岳丈大人再不来,只怕要错过去吏部报到的时间了。”
盛维点头,“正是如此。”
顾廷烨眼波微动,右手握成拳抵在唇边轻咳一声,左手却不动声色的扯了扯赵晗的的衣袖,上前一步,低声道:“赵兄,魏行首托我给你带个话。”
上一篇:从迪迦开始的奥特银河传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