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知否:执掌天下 第67章

作者:来杯黄豆粉

  赵祯心头猛然一颤,面色却依旧古井无波,“你当真想好了?”

  赵晗目光坚定,“禀官家,臣这一年多来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

  “如今骁骑营众将士们早已整装待发,只为与西夏决一高下。”

  赵祯权衡片刻后,从龙椅上缓缓站起身,负手而立,沉声道:“既如此,今年便与西夏一战!”

  “着张辅为征西大将军,统兵十万,顾偃开、赵晗为副将,协同作战!”

  “于下月初一,出征西北!”

  张辅几乎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双手都在轻轻颤抖着。

  “臣……领旨!必不负官家重托!”

  数名大臣紧跟着开口道,“官家圣明!”

  接下来,一连几日。

  六部衙门灯火通明,官员们昼夜不停的忙碌着,为大军开拔做着准备。

  兵部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往各地,户部紧急调运粮草,一队队粮车沿着官道向西北方向蜿蜒而去。

  太医院的御医们忙着配制金疮药、避瘴丸等军需药品,就连平日里最清闲的礼部,也在忙着准备祭旗大典的一应事宜。

  城内百姓们茶余饭后也少不了在议论今年发兵西北一事。

  即便有英国公为征西大将军,又有新练成的骁骑营,不少百姓仍旧坚定认为此战多半是凶多吉少。

  毕竟本朝至今和西夏共发生过三次较大的战事,全都大败而归,派遣使臣低声下气的与之和谈。

  甚至有人大放厥词,若此战能胜,他便在朱雀大街上倒立行走,从宣德门一直爬到汴河码头!

第88章 华兰有孕,父子相认

  眼瞅着就要到大军出征的日子。

  今日一早。

  华兰特意带着淑兰一同前往香火鼎盛的玉清观,准备添些香油钱,再为赵晗求取平安符。

  待拜完三清神像后,淑兰主动伸手扶着华兰从蒲团上起身。

  “姐姐放宽心,主君吉人自有天相,定能平安归来。”

  华兰点点头,正欲开口说话时,只觉腹中一阵翻涌。

  侍立在一旁的彩簪见状,忙递来手绢。

  “大娘子这是受了寒,还是吃坏东西了?咱们赶快回府请郎中来瞧瞧吧。”

  不由华兰分说,在彩簪与淑兰的搀扶下,一行人匆匆坐上马车打道回府。

  不多时,赵府,后宅。

  郎中拎着药箱匆匆赶来,在淑兰与彩簪紧张的目光中细细诊脉。

  片刻后,郎中后退一步,满脸堆笑的拱手道:“恭喜大娘子,贺喜大娘子!”

  “您这是喜脉!看脉象已经将近一个月了。”

  “且胎象稳健,大娘子只管安心养胎便是。”

  华兰闻言一怔,她轻抚着尚且平坦的小腹,激动的泪水在眼眶中盈盈打转。

  “快,带郎中下去领赏!”

  彩簪笑着应声后,便将郎中从厢房带出去,给了足足十两银子的赏钱。

  淑兰连忙上前握住华兰的手,眼中也泛起泪光,激动道:“姐姐太好了,主君若知道此事,还不知有多高兴呢!”

  “难怪这些日子我总是倦怠,还以为是累着了,原来是……”

  华兰垂眸浅笑,决定等再过两月后,便亲自回盛家报喜。

  祖母与母亲她们若知道此事,肯定高兴的不得了。

  不过片刻后,华兰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思与凝重。

  淑兰眨了眨水灵灵的杏眼,满心疑惑的看着她,“姐姐怎么突然愁眉不展了?可是身子不适?”

  华兰轻叹一声,拉着淑兰的手一同坐在软塌上。

  “我方才细想一番,此事还是暂且先别告诉官人。”

  见淑兰露出不解的神情,她轻声解释道:“出征在即,军务繁忙,若让官人知晓我有孕在身,难免会分出心思。”

  “战场刀剑无眼,最忌分心,我宁愿官人心无旁骛的领兵出征,也不想让他为我担忧。”

  “待官人与军中将士们凯旋归来时,再给他一个惊喜也不迟。”

  淑兰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小声道:“姐姐深思熟虑,是我考虑不周了,只是这般瞒着,只怕是委屈了姐姐。”

  华兰莞尔一笑,“只要官人能平安归来,这点委屈算什么。”

  待赵晗回府后,华兰便以身子不适为由,准备将他赶去淑兰的院子。

  “华儿,你当真没事?”见华兰的脸色略有些苍白,赵晗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官人放心,不过是这几日庄子上的事情比较多,让我好好歇息几日便好了,你快去疼疼淑兰妹妹吧。”

  “你若再不去,只怕淑兰妹妹要等着急了。”

  华兰脸上洋溢着笑容,说着便要将他推出门外。

  见她这般模样,赵晗低头在华兰的樱唇上轻轻一点,这才转身前往静观院。

  ——

  出征前一日,大营内。

  只见祭祀台上,按照牛居左、羊居右、猪居中的规矩,摆放着三只硕大的兽首,以祭军牙六纛之神。

  此为最隆重的祭祀规则,称为太牢,只可用于天子祭天或大军出征。

  王爷或副将祭旗,使用少牢,只可宰杀羊和猪。

  寻常军礼与州县祭祀,只有一只牛或一只猪,称之为特牲。

  吉时已至,青旗招展,大军列队整齐,肃立于此。

  英国公张辅,身披甲胄,神色庄严,率诸将行再拜之礼。

  礼毕后,英国公面向大军,高声喝道:“西夏狼子野心,屡犯天朝,屠戮边民,焚掠州县!庆历以来,延州之屠、三川之败,血债累累!”

  “今日王师北征,当为关中父老,雪此国仇!”

  众将士闻言,甲胄铿然,长矛顿地,齐声怒吼。

  “雪耻!雪耻!”

  见将士们战意已燃,他猛然拔出佩剑,直指西北,高声喝道:“明日兵发鄜州,凡我大周儿郎,当以贼酋之血,祭我边关冤魂!”

  “贼酋之血,祭边关冤魂!”

  “贼酋之血,祭边关冤魂!”

  “……”

  一时间,大营内战鼓骤起,如雷翻滚,震得祭旗猎猎作响。

  祭祀结束后,张辅走下祭台,拍了拍赵晗的肩膀,沉声道:“承元,你初次随军出征,若有不明之处,尽管来问。”

  “战场不比寻常,刀剑无眼,须得时时谨慎。”

  赵晗拱手道:“下官必时刻谨记于心!”

  顾偃开满眼欣慰的看着赵晗,转念想起自家那个不成器的二郎。

  不由感慨道:“若是仲怀能有你一半稳重,老夫也不至于这般操心。”

  “他自小聪慧,无论读书还是习武,一点即透,偏生不肯用在正途上。”

  “这混账东西在书院也不知有没有认真读书,连封家书都不晓得捎回来。”

  顾偃开语气虽是责备,却掩不住浓浓的牵挂。

  赵晗淡然一笑,“顾侯且放宽心,来年秋闱,仲怀必能高中举人。”

  顾偃开闻言,眉头一挑,显然有些意外,“你为何这般肯定?莫非那小子在你面前放过大话了?”

  “非也,顾侯只管拭目以待,仲怀往日顽劣,不过是少年心性未定。”

  “在下保证,他这会儿必在书院潜心向学。”

  顾偃开将信将疑的捋着胡须,片刻后,朗声一笑道:“若那混球真能中举,老夫定在家中设宴。”

  “届时你定要出席,咱们关起门来好好庆祝一番。”

  “好!一言为定!”赵晗随之一笑。

  待到暮色四合,赵晗本想回到家中,好好陪陪华兰与淑兰。

  不想却被一名身穿常服的内侍拦住去路,“赵副将,官家口谕,请您即刻入宫觐见,不得延误。”

  赵晗眉头微蹙,满脸疑惑,官家这会儿召见自己,属实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

  他不动声色的打量内侍一眼,只得拱手道:“有劳带路。”

  半个时辰后,赵晗在内侍的带领下,从东华门西侧那道不引人注目的便门而入,直奔福宁殿。

  此为官家日常起居与歇息之处。

  只见他正坐在罗汉榻上,手中握着半块同心佩,面色沉静。

  曹皇后端坐在右侧,一袭暗绿色宫装尽显雍容华贵,只是那双凤眸中隐隐带有几分忧虑。

  让赵晗有些惊讶的是,福康公主居然也在。

  这会儿她正站在一旁,把玩着腰间玉带上的流苏穗子,抬眸时,还满眼困惑的看着自己。

  而赵祯的贴身内侍张茂则却时不时向自己投来笑容。

  这阉人的笑容,看的他浑身不自在。

  正当赵晗准备行礼时,赵祯向他招手道:“不必行礼,离朕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