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92章

作者:半只青蛙

一战的时候,二德子号称只用了“一只手三根手指”就把沙俄打趴下,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俄军面对“二德子”时的拉垮却是苏联全体上下都印象深刻的。

黄克和艾琳娜先后来到苏联后,斯大林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苏德战争第一年,苏联红军是怎么惨败的。

小黄克和艾琳娜通过各自的记忆,以及大黄克相助,把能弄到的苏德战争第一年具体的战役资料文献,全给斯大林弄了一份。

而黄克来到苏联后的前半个月,他得斯大林的允许,可以在苏联国内的任何一家工厂随意考察。

1937年的苏联,正在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末期。这个时期的苏联之于西方世界,双方工业技术水平的差距,大概就相当于改开九十年代的中国之于欧洲工业国。所有的技术全部需要引进,工业体系大而不强——幸好三德子受凡尔赛条约影响,军工停摆了十五年,家里坑货一堆。小胡子上台后美帝大量向德国输血,但到开战时都没有恢复到巅峰时期。

黄克稍稍考察了一下苏联的工厂,对比一下在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的见闻,得出的结论是:1936年年底时,其实德国的军事工业也非常地贫弱,不但没有数量优势,就连质量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的德国,战斗机的发动机才600马力,坦克方面更是只能拿出2号坦克这种丢人的货色。

硬件上德国看起来比苏联好不到哪,但是软件上却强大太多了:优秀技工、工程师的数量到质量都比苏联好。要不是纳粹瞎折腾,逼得大量的科技人材在战前出国避难,这方面的优势会更大。

黄克更知道,接下来的三年,会是德国整个军事工业疯狂升级的三年。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过去十年疯狂援德的效果,很快就要显示出来了。只要两年,德国就要开始大面积装备美国引进技术生产的1050马力的DB601发动机的BF109,短时间内空军质量达到欧洲第一的水准。

更重要的是,英法的绥靖政策的神仙操作:先送奥地利“大礼包”,然后再送捷克斯洛伐克“超级大礼包”,两年的时间就德国的军工实力凭空剧烈地膨胀近一倍。

历史上,在这两年里,西欧局势的剧烈变化,苏联也不是无所作为——作为回应,苏联在苏德战争开战前的四年时间里,一口气造了万辆T26,八千多辆的BT5,BT7坦克。数量庞大到的吓人的地步,质量方面——相对于3号坦克,4号坦克,虽然有所落后了,但是却比德国装甲部队中数量一半的二号,38T之类的要强。

如果再加上1100辆T34坦克,500多辆KV坦克,光看双方的装甲部队的数量和质量,苏联红军在开战时怎么都不可能败得那么惨。

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190个师550多万兵力(包括仆从国军),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

(当时德军全军拥有坦克5262辆,其中1号坦克877辆,35(t)型坦克187辆,2号坦克1072辆,喷火坦克85辆,38(t)型坦克754辆,T-Ⅲ型坦克1440辆,T-IV型坦克517辆,指挥坦克330辆(投入东线的为3700辆)。)

而在1941年6月1日,苏联军队一共拥有坦克2.5万多辆,其中超过2万辆完好,更有1600多辆在德国人眼中堪称难以破防的“神器”的T34和KV。

斯大林在拿到了艾琳娜和黄克给予的,苏德战争爆发时,双方军事力量的投入数据对比时,起初怎么都无法相信:我的装甲兵优势这么大,怎么可能输得这么惨?

足足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看了无数二人提供的战史资料后,才勉强弄明白了苏联红军是怎么败的。

“步兵、装甲兵训练,全部一塌糊涂。现在正在军工厂里大规模生产的T26和BT系列坦克,看似数量庞大,却缺少合格的坦克兵和后勤人员,完完全全就是资源的大量浪费。”

“糟糕而混乱的指挥战术体系,开战后从上到下都一片混乱指挥系统。空有数百万大军,实则全体上下都是没头苍蝇乱打,苏联红军拥有表面上的数量优势,但因为指挥的混乱和低级,实际上在每场局部的战斗中,对面的德军总能集结出优势的兵力以多打少。庞大的苏联红军就象是一块被撕碎的饼,被对手轻易地一口一口地分割吃掉。”

“弹药燃油补给系统一片混乱,前线作战部队所需燃油,弹药供应不上。大半的坦克不是被德军击毁,而是自己没油没后勤直接抛锚抛弃了。”

“电台严重不足,各级军官素质低劣到极点,高级指挥官(巴甫洛夫)对于现代立体化战争毫无观念,而对面的德军经过法国战役的磨练,已达到素质的最巅峰。”

最后一个斯大林自己看着资料悟出来的:他本人指挥不当,被政治因素干扰了军事指挥。几次惨败的大战役,犯了严重的战略上的失误。

“即使是有我们相助,我建议您在开战时,可以参考后来在库尔斯克战役时的心态:先把红军摆在弱势的位置,不要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以守为主,求稳,同时多尊重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这两位元帅的意见。他们是苏联红军里最杰出的将领,没有比他们更优秀的了。”

这个世界,这时也只有黄克和艾琳娜这两个穿越者,敢这么直白地“批评”斯大林。

黄克在向斯大林提建议的同时,也苏联这个时期各个将帅在战争中的表现和后世的评价抄了一份给斯大林。

斯大林在逐渐消化了二人提供的史料后,很快就有了相应的处理方式。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比历史上提前开始倒霉了。这个时期苏联已经开始在乌克兰修建针对德国的堡垒防线,负责这一块的图哈切夫斯基搞得一塌糊涂——正在修建中的防线乱七八糟,大部分是不堪使用的工程浪费。

而他提出来的被后世神吹的“大纵深”思想,根本是不顾现实胡来的,华尔不实的纸上谈兵——历史上苏联人要到苏芬战争后才初步明白这一点。

根据黄克提供的,后世俄罗斯解密的“图哈切夫斯基案”的资料,斯大林已经派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到了1937年二月时,图切哈切夫基被捕。

而比图哈切夫斯基更早倒霉的,却是另一位苏联元帅,布柳赫尔元帅——即著名的“加伦将军”。

在后世的中文网站上,有穿越文爱好者,还写了本名为《加伦将军回忆录》的,著名的斯大林卖肝,三亿五千万金卢布援共文,书里就是以布柳赫尔的视角写的另类援共抗战小说。

比起在中国被加了不少“神圣”光环的加伦将军,真实的布柳赫尔元帅,到了1937年时,早已失去了年青时的豪情壮志,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烂酒鬼和占据高位的“庸官无能者”——每天都喝得烂醉就是他这几年表现。

在他的领导下,远东苏军枪械管理混乱,丢失严重,军队战备松驰,未来的张鼓峰之战,苏联红军表现极差。

布柳赫尔在张鼓峰战役的指挥中也有不少问题,他最大的错误则是“态度立场”问题:是开战前,给最高中央发电报的意见竟然是逮捕轻启衅端的自己人,平息事态,不和日本开战。

张鼓峰事件起因是苏联远东内务部一把手柳什科夫因为收到电报召他回莫斯科,他害怕一回去就被带进卢比扬卡地下室,干脆叛逃到关东军,把苏军在远东的军事部署和盘托出。在苏联和日本两方都引起高度紧张,所以苏军才抢占了两处高地,引发了后来的战事

谁都知道斯大林这个格鲁吉亚人其实是一个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他一直对日俄战争俄国战败的屈辱和国内战争期间,日军对远东的干涉和驻军耿耿于怀。日本人奇葩的举动——在东京开记者招待会让柳什科夫亮相把叛逃的事完全曝光——也深深刺激了斯大林,让他丢尽了脸面。

受益于佐尔格在日本的间谍网,日本外相秘书的内线,斯大林对关东军的部署心里有数。此时的日本在东北和朝鲜边境就没几个师团,日军主力正在打武汉会战,而苏联远东军区有几十万部队,飞机火炮什么都不缺,正是趁敌虚弱击之的大好时机。而在斯大林看来,狼子野心好独走的日本人,只有对其先发制人主动抽脸之打痛之,才能让其老实害怕。

而布柳赫尔恰恰没有领会领袖的意图,第一时间想的是避战,以惩罚自己人加撤军的方式平息事态,这在斯大林眼中可就严重了,消极避战,软弱,投降主义都是轻的。伏罗希洛夫第一时间回电就是绝不撤出军队,坚决反击,击退敌人。然后马上派出内务部的两个官员奔赴远东监军。

这两个人到了之后和布柳赫尔发生了不少矛盾。刚一停战,他们就带着布柳赫尔和他妻子回莫斯科报告,估计早就在秘密电报里给布柳赫尔罗列了很多罪状,莫斯科那边也一早就给布柳赫尔定了性,他根本就没有申辩的机会。

布柳赫尔被杀,真正的原因,还是“无能”却偏要占据高位。

而在这个位面,斯大林这时早就不断地收到了大量远东军区那边糟糕的备战情况报告,去年同期,整个远东军备仓库居然无法拿出三千条战备步枪的事已经把斯大林刺激了一回。而斯大林特地针对他挖的那个“战备步枪集中到外地”的坑,布柳赫尔后来也直接跳了进去——此人居然蠢得把军队的现役步枪上交了一部分凑数,后果就是被斯大林抓个现行。在黄克来到苏联前半年布柳赫尔被就下了牢狱。不过由于他的罪行还没有历史上那么重,斯大林只是将他撤了职,降了军衔暂时关了起来——由于倒台得早,他的问题虽然严重,却不致命,他反而逃过了未来的死劫。

而在知道了历史后,斯大林出于极复杂的心理,也不想把一切搞得太僵,到现在还关着他没有杀掉。而黄克到达苏联时,斯大林刚刚把什捷尔恩将军派到远东军区,在那里整训苏联红军。

-------

在空军装备进行大手术同时,斯大林在装甲兵方面也开始了改革。

首先下达的就是明年的坦克生产计划必须重作,就象那天对待航空部门的人一般,全苏联的几个坦克设计局的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被集体召集到莫斯科开会。

开会时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从明年起T26和BT系列坦克,会全面减产和停产,现役的坦克将逐步回厂进行改装加强——主要是加厚装甲,同时将铆接换为焊接。

因为这道指令,位于列宁格勒和哈尔科夫的两大坦克厂,在接下来一年里产能减少了三分二。前四个月更是完全停产,全部的精力都在对已造好的坦克进行技术改进。而恢复生产后的两款坦克,也按黄按克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

第二个议案很简单:T28,T35,这两款“多炮塔神教的圣器”,华而不实的“白象”,全部在第一时间停产,炮塔全部拆除.正在生产线上的几辆坦克可以把底盘造完,但所有的底盘将在未来挪作为他用——作为自行榴弹炮的底盘进行改装。

第三个议案,却是把科京和科什金这两位坦克设计大师叫来,然后将T34、T44、T54坦克的设计简图扔在他们面前,斯大林要他们根据这些简图,重新设计两款坦克出来。

科什金接到的任务是:设计使用扭杆悬挂的中型坦克,要求直接抄袭后世完善型的T34M。提出指标要求时,斯大林明确地告诉科什金:考虑到苏联目前的工业状况,早期型的T34要使用长管76炮,但该底盘要为安装85毫米的反坦克炮做出预留。

斯大林按黄克的意见,明确地告诉科什金:克斯汀悬挂系统明显落后了,尽可能以扭杆悬挂为主。但他可以让人试着造一辆克里斯汀悬挂的T34作为备份,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扭杆悬挂上。

至于科京这边,却是要他设计重型坦克,就是使用100毫米反坦克炮的IS2重型坦克——同样的,斯大林也是要求他使用新式的扭杆悬挂设计。

历史上苏联要在1938年五月,经历西班牙内战后,才意识T26坦克过时,图哈切夫斯机的轻坦克思路是邪道,然后才由科什金提出了革命性的A32坦克方案(即使T34的前身)。而现在,由于穿越者的干涉,T34坦克的设计提前了足足一年半的时间开始开发。更重要的是,科什金还直接拿到了未来成熟设计的T 34和T54坦克的设计简图当参考。

——看着斯大林拿过来的,苏联未来的坦克T34和T55坦克的设计简图,还有一大串的数据,这两位坦克设计大师的当时心里的想法却是:这些东西,该不会是国外偷来的现成坦克的数据吧......这明明显是成品的设计简图,斯大林同志你是要我们抄袭吗?

尽管心里有大堆的疑问,但两个设计局的人拿着设计简图回去,第一时间就组织人马以其为基础开始“抄袭”未来自己的设计。

“3年,我给你们三年的时间完善设计。最迟到1940年1月的时候,我必须看到完全成熟的成品,同时这两款坦克就可以在那时开始量产。”

这两款坦克,前者是三十吨级的中型坦克,后者则是40吨级的重型坦克。而在科什金和科京接到指令时,苏联火炮设计局,这时已经开始同时开发50倍的57毫米ZIS-2,42倍径的76.2毫米ZIS-3、85毫米S-53、100毫米DT10,这四款反坦克炮。

历史上的ZIS-2,外号57神针,倍径高达73倍!虽然穿甲威力比T34-85型坦克85炮还要大,但该炮炮管制造工艺极复杂,成本高昂,身管寿命极短(50发后威力\命中大降),知道“走德国人的钓鱼杆邪路死路一条”黄克的提醒下,苏联最后开发的,却是用50倍径的折衷方案。、

——关于这门被“改弱”了的反坦克炮,黄克给出的改进建议,却是仿制战后苏联开发的SD-57型57毫米自走反坦克炮的设计。该炮由57毫米火炮和摩托车发动机组合而成。(息壤读者点#可见)

(这款自动反坦克炮的设计极精简,把操作人员和备弹都算上全重才1.3吨,能够以35公里/小时速度进行战场短距机动。因此,在战场上就可以见到下面这种场景,类似手扶拖拉机式的摩托炮到处溜达,该炮绰号"长桶摩托炮“都很形象)息壤读者点#可见详细资料

关于76毫米炮,二战前苏联犯的一个愚蠢的错误是,为了适应大量库存的旧式炮弹,新式火炮的炮弹发射药严重不足,后来生产的炮弹也是使用旧式设计,“好炮用烂炮弹”的问题极严重。(这个问题英国也遇上过,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乒乓炮为了适应一战的炮弹把炮管改短了)

而在这事上,经黄克的提醒后,斯大林是直接下令重新设计配套的炮弹。至于旧式炮弹生产线则全部停产和准备转产。那款为了适应老式炮弹而开发的L11反坦克炮直接胎死腹中。

而苏联一直停滞的迫击炮开发和装备,则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的,去年的时候苏联就已经开始60毫米\82毫米两款迫击炮开发装备和试用,而在知道了未来后,120毫米\160毫米的迫击炮开发也极快的速度开始。(注:原历史是50毫米,不过因为穿越者原因变成了60毫米)

除此之外,黄克和艾琳娜带来的后世著名的枪械,现在也摆在全苏联设计局里,进行逆向测绘和小批量仿制试用。不过这些武器目前大都是作为参考,即使后世的一代名枪AK47,苏联设计局的人在检验了枪械构造后,也只是下令小批量试产试用,并未马上大量量产——工艺,技术,人员素质都未达到时,走得太快并不是好事。

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AK47的制造工艺还是太复杂了,制造一杆AK47突击步枪的工时几乎和轻机枪相当,而且其使用的短弹筒7.62 子弹,对苏联军工体系来说更是需要作战略性的大调整。

而被列入考虑,正准备大规模生产的,却是艾琳娜带来的装备中,唯一一挺的PKM机枪。目前苏联军械部门正在对其进行逆向测绘和仿制。另一款正在开发和仿制的,却是RPG火箭筒。真正被决定大量投产的,还是经历二战实战检验的那几款名枪,比如PPS43,在样枪被造出来后,还在测试过程中,斯大林就下令军工部门做好量产准备。

至于二人带来的二十一世纪最先进的武器,那辆M2A3步兵坦克,现在被停放在某个秘密试验室里,由于其过于先进,远远超越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苏联的设计师们,哪里见过这么先进的坦克,拆解时在赞叹之余,暂时也只能吸收一些先进的理念而无法直接仿制。

不过只在二战末期才出现的“步兵战车”,因为M2A3的出现,提前在苏联开始开发设计了。而这款步兵战车,却是小黄克M113这款经典装甲运兵的设计简图,交给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作为参考。

在知道了未来后,整个苏联的军工,在1937年起,就开始秘密地动员。

-------

-------------------- 第194章向全世界剧透历史的斯大林 --------------------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了《德意议定书》,商定加强在对外侵略过程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11月,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此后加入该协定的还有匈牙利、西班牙、保加利亚、芬兰、罗马尼亚、丹麦以及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傀儡政权和中国的伪满、汪伪政权。

而这个时空历史照旧,早就对中国野心勃勃的日本,希特勒抛来一个媚眼,雍仁天皇就迫不及待地跳了进去。

在日德签署这个协定的同时,共产国际同样在1936年11月,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

会议的核心内容有三点。

第一点自然是现在正打得火热的西班牙内战。即使没有黄克提供情报,斯大林也知道西班牙共和军这边情况大大的不妙——别的不说,左派这边分裂成好几个势力,动不动就自相残杀。共和军的人,落入弗朗哥手中还可能有一线生机,落入同为左派的“友军”手中,只要不是自己一派的,那是连一线生机都没有。

异端比异教徒更该死的特点,在西班牙内战中显得特别突出。

“西班牙共和派没救了!”

就算没有黄克提醒,斯大林也知道共和派完全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他们这样的折腾法,只会是白白地浪费“进步的力量”。

现在斯大林想要的,就是尽早地止损和“废物”利用。

废物利用的手段,加是加大对共和军的人力支持——将更多的苏联红军的军官和士兵派到西班牙去轮战,刷取战斗经验。

另一个手段,就是要设法将全世界“共产国际”的注意力,由西班牙转向中国来。

在共产国际会议上,斯大林就中国的革命情况进行了特别的讲话。他告诉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中国会是全世界第二个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大国。目前中国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最大的危机,就是明年将会发生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危机”。

在这次的共产国际会议上,斯大林毫不隐瞒地公开宣布:一旦日本全面入侵中国,苏联将不遗余力地对中国的革命同志提供全面的支持,同时也号召全世界的共产国际战士在明年对中国进行全力支援。

斯大林讲完话后,伍豪上台,用英语向全世界的共产国际代表发表了关于中国革命情况的介绍演讲——这也是他和黄克一起来苏联的任务之一。

关于斯大林在共产国际会议上讲话的内容,苏联方面故意没有保密,第二天很快就被登在了各国报纸的头版上,日本方面看到这篇讲话后,高层顿时头大如斗。

而在共产国际会议上,斯大林则谈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德国问题。

有了黄克的“剧透历史”相助,斯大林这回也毫不客气地当了次“预言”的巫师。、

他在告诉全世界的共产党代表,因为英法的绥靖政策,德国的再次“崛起”已不可阻挡。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很快就会向欧洲邻国伸出魔爪。

当时,斯大林预言道:“两年之内,希特勒一定会利用他本人就是奥地人的身份,谋求“德奥合并”,并获得成功!而作为阻碍德国吞并奥地利眼中钉的陶尔斐斯总理,很有可能遭遇纳粹卑鄙的暗杀!”

“而在吞并了奥地利后,希特勒一定不会歇手!他的下一个目标,将会是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手段,则先会是从苏台德地区地区动手,在这过程中,他会拉上波兰人和匈牙利人一起瓜分——至于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卑鄙的帝国主义国家,在这过程他们不但不会阻止,还会成为帮凶帮助德国人!”

“英法两国他们这时的想法,是祸水东引,以出卖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甚至是他们的盟友波兰为代价,引诱德国进攻苏联!”

此话出口,在座的被他提到的英、法、德、奥、匈、波六国共产党代表当场哗然了起来。

而过了一把“剧透历史瘾”的斯大林,这时还不肯歇手,他扔出了第三枚“炸弹”。

在剧透的过程中,斯大林还恶意地拿出了过去十几年里,美国对德国的“投资”数据,然后告诉在场的共产国际代表。

“各位,如果你们以为德国会在未来发动世界大战,只是希特勒纳粹的野心,德国容克军国主义者的疯狂导致的,那么你们就把一个真正凶手和大阴谋家给漏掉!”

然后,斯大林把美国和罗斯福提前挂了出来。

当时的会议现场,斯大林让人挂起了一块写满了过去数年和未来两年美国对德国巨额投资贷款的数据资料。不光是这些,还有美国对德国进行的军事技术输出资料——这些当然也是黄克提供给他的。

“各位,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我们计算过,按上面的这些数据,到1939年年底为止,德国的外债总额,将突破四百亿美元!而且这四百亿美元的外债,大部分都将在这个时间点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