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77章

作者:半只青蛙

这一切让李润石感到极为厌恶。

他后来离开北平,前往包头去视察,就是为了躲开这些无耻的“从龙者”,同时趁机在那儿避开中央某些人的干涉,能更亲密的接触底层和下层。

远离北平后,在包头,李润石和那些筑路的民工工人待了一段时间。那里虽然也存在着“茧房”,但却比古老的北平,气氛要好太多了。在那里,他视察筑路情况只用了一天,不过是走马观花看看。却陪着来自全国各地解放区的筑路工人,聊了整整半个月。在此期间,他还把自己身边的警卫全赶出去,作为他的耳目,替他打探各地解放区的情况。

李润石读过很多书。少时他不理解朱元璋为何建立锦衣卫制度,皇帝为何总爱重用太监,现在他却完全明白了:当一个人身居高位,掌握极大的权力,身边自然而然就会有人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意无意地控制他的消息来源。

今晚,在颐和园里,他在慰问伤兵的同时,也抓着这些伤员聊天,询问他们家乡的事,尤其是党员、干部,以及革命前后,当地的官员变化的情况。有让人欣喜的好消息,但也有让人头痛的不好的消息,相关的情况,都和他在莫斯科遇上斯大林时,斯大林回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胜利得太快”的情况一般无二。

“就象小黄说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当代史,也不过皆是历史的重演.......”

李润石乘座的汽车,在空旷的北京街道上行驶着。车子是斯大林送给他的防弹汽车,共有三辆,根据安全需要,每次出行时他都随机乘座一辆。

李润石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却不得不服从中央的安全决议,理由还是那条:北平城内,还没有打扫干净——现在北平,警察、税务等部门,大量地保留了前国民党时期留下的班底.....

北平这个中央核心之地,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情况,可想而知.......

“还有三个月,等日本人被赶出山海关以南后......是时候,在党内来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清理和剔除那些混入党组织的坏份子了.....”

第277章从龙记

“当家的,你疯了吗?丽儿才二十岁,还是个大学生,你居然要她嫁给一个当兵的老粗?”

“你这女人,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什么当兵的老粗?我会把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老粗吗?人家是团长!”

“中央警卫师,你知道什么叫警卫师吗?放在前朝,这就叫作御林军!是保卫当朝天子的!丽儿跟了她,未来吃香的喝辣的,妻凭夫贵,我们家也跟着平步青云了!”

“可是那个王团长三十一岁了,还结过婚。”

“什么结过婚?不要胡说,人家只是原配夫人牺牲了好几年了,现在再娶一个不对吗?一样是明媒正娶,一样是大房正妻!”

“而且你瞧瞧,共产党讲纪律,这个王团长,他不嫖不赌不打人,买东西租房子都给钱,丽儿跟了他不会吃亏的。”

“......”

上面的争吵,发生在北平胡同的某个四合院。房主是个靠吃房租钱过活的“包租公”(房产主),有红军进入北平后,他把房子租给中央警卫师的官兵,在这过程中,刚上大学的女儿认识了一名团级干部王团长,被对方看上了。

作为一个四九皇城长大的“老北京”,屋主老傅政治嗅觉很灵敏,小市民的精明,他知道时代变了——就冲李润石从不住皇宫和颐和园,而把那儿让给伤兵,他就知道这天下一定是共产党的。

因为参战革命,因为激烈的战争,许多红军将领士兵早早地都过了婚娶年龄。随着南京战役结束,前线压力不再吃紧,新年后,大量大龄干部到士兵的婚嫁问题,已是各地红军干部、政委都在考虑解决的问题。

三十而立,1938年时,红军中大量的干部,都已接近这个年龄线。历史上,1949年革命胜利,解放军进城后发生的那些事,此时已提前在北平发生了。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帝国主义反动派的酷刑、刺刀、子弹,击不倒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革命者,但是,胜利后的松懈,甜言蜜语,老婆孩子热坑头,城市里漂亮白净的女学生,“知书达理”的书香门第大小姐......她们才是革命者最大的敌人。

食色,性也。

当李润石关起门来,开始连夜写《党的作风建设》,提醒党内同志提防“糖衣炮弹”攻势,莫作李自成,坚守本心。各式各样的糖衣炮弹,这时已经在被解放的各个城市里大量地被“制造”出来。

发生在北平四九皇城某个四合院里的夫妇间短暂的争吵,不过其中一角罢了。

王团长一个未婚男娶了“房产主”家的大小姐,尚且还算人之常情的话,在全国很多地方,许多进城的“干部”,在这个时期也开始打着各种借口旗号,开始抛弃从前乡下的黄脸婆了。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骨骼,但终也挡不住各种细菌微生物,长年累月的各种腐蚀。

不光有把漂亮的女儿嫁给红军大官这样“露骨”的投机行为。

“你这浑小子,老子花钱送你去学堂,又送你去参军,你在乡下吃了半个月的苦就跑了回来......我打死你这个不长脑的蠢货!”

某户人家里,一家之主的父亲,正拿着竹梢抽打着刚刚作了逃兵,从土改工作队里借口生病逃回家的儿子。

他的儿子,因为进过学堂,识得字能写能数,红军进城大扩军时被招去,由于有文化,简单地培养训后,就被任命担任文书工作,成为土改工作队里一名“身份不低”的干部。

乡下土改,并不是一份轻松的活,住惯了城内干净的泥瓦房,到乡下去睡农民的草屋,同时忍受虫虱子的叮咬,年青人在乡下待了两天就受不了,借口生病逃了回来。结果一回家说明情况就被父亲一顿臭骂痛打。

“你这蠢货,这天下马上就要变色,江山易人了!这么好的升官发财的机会,你居然当了逃兵放弃了,我要打死你这个废物......”

第二天,户主亲自押着被竹条抽得全身都是伤痕的儿子,带到当地的人武部那儿向领导道歉。从头到尾都做得极漂亮的他,既保住了自己的儿子,没受到太多的处罚,也收获当地干部的好感,被视为“开明士绅”.....

而后,他的那个当了逃兵的儿子被领导带走,稍稍批评后继续留用查看。领导没有识穿这位“开明士绅”是在进行政治投机.....

当然,除了“卖女儿”的,送儿子参加革命的,还有某些目光长远的人,在南京战役期间,拿出大笔家财捐献给红军支援抗日。在南京战役胜利后,则更加主动地和共产党合作。他们看出来了,现在还在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天赐良机,他们知道自己必须抱住这条大腿,抱住他,抱紧他,然后融入他,成为长在他身上的一部分!

他们就是这么想,同时也努力地这么干的。

刚被解放的南方省份里,某个传承数百年的书香门弟越氏,家族开枝散叶,化为数百人丁的当地大族。

常凯申担任委员长时,越氏分出部分子弟,投常凯申拜龙庭,仗着同乡的身份,混了不差的出身。

陈济棠入主南京时,他们们也在第一时间献上忠表,派出部分子弟投陈。

日本人打入江浙时,越家的人也有不少人变卖家产,携枪抗日,部分子弟就近加入粟裕红军。

因为是书香门弟出身,文化水平高,他们很轻易地就在抗战部队中担任较高的职位......

多方下注的越家,就是民国时的诸葛世家.....他们到处投资,到处渗透,作为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大家族,越家的人 非常清楚自己在这个激情燃烧的时代该怎么做。

当李润石横空出世,先败常凯申,再败侵华日军,越来越显出化蛟为龙,即将飞龙在天的气相时,无数看出天大的机遇就在眼前的从龙者,也在这时纷纷跳出,以各式各样的方式,上演着历史上演绎过无数次的“从龙记”。

太困了,先更到这儿,写两千字吧,余下的校对工作明天再作吧。

第278章粟战神北上

北京的冬天是干冷的,寒风吹来,露在外面的脸稍有些刺痛,但只要进了屋,生了火炉,就很舒服了。

杭州的冬季却是湿冷的,看起来温度在零度以上,但是风一吹,冰冷的湿气刺刺地往肉里骨头钻,南方人又没有生火炉的习惯。过冬的话,其实杭州比北平难熬。

从火车站出来的粟裕和方志敏,乘着汽车穿过人流熙攘,京城的繁华与古老,让他忍不拿自己见过的另一座南方名城杭州和其相比,南方出身的粟裕还是喜欢杭州。

经过一条街道时,粟裕看到了旁边一排的房子,有好几处异常的空地,而和其紧连的房子,外墙则有明显过火烧焦的痕迹。这是过去一年的战争里,日机轰炸的结果。

从通州战役起到南京战役期间,北平和天津,断断续续地被日军轰炸过几次,损失并不大,主要也就是恶心人用的袭扰,在这过程中,空袭的日军在中苏空军的打击下损失却十分巨大。在意识到这种轰炸完全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后,日军于去年的十月就停止了这种行为,而后“平津”无战事就一直持续到现在。

随着日军被逐出山海关,平津地区的战争危机解除了。不过由于海运一直被日本人封锁,两地的商圈依旧还没有恢复元气。但北平城却以极快的速度恢复了昔日的人气,北京的几所大学已经在春节后正式开学了。不过学生却比去年少了一大半——大量的学生都被急需干部的中共召去,在“实践中”参加“社会 大学”学习了(基本都是文科生)。李润石的住处就在北大附近,粟裕乘座的汽车经过时,大批的学生刚刚下课放学。

粟裕到达时,主席正在接待到访的所谓的“左翼民主人士”。他暂时被隔在了外面,等候时意外地在附近一处民居里遇见了黄克。

黄克当时正在给学生和老师讲课:听课的人基本都是住在北大附近的学生老师:成份五花八门,交大、浙大、燕大皆有。如今的教室,大半却是被从上海、杭州、南京等江南沦陷区转移过来的大学学生占用着,不过随着江南大片区域的解放,目前浙江大学的师生有一部分已经回到杭州复学。

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一部分原因是黄克回来了,知道半导体将会是开启 下一次工业革命大门钥匙的中共,在这方面是空前重视,很早就开始培育相关的基础人材了。机电、半导体的一些知识在全世界都是新学说,上课的老师都是从黄克这边拿到教材,自己也是学得半桶水,积累下很多弄不清楚的地方,黄克每次回来,就是他们上门把从前积累的问题请教的时候。

第二个原因却是李润石主席的意思,为了打破信息茧房,他故意让黄克在自己的住处附近开了个讲习班,学生老师过来上课后,他只要有时间就会直接兜过来,然后抓着这学生和他们聊天拉家常。

——这种手段也就是这个时期可以用,等解放后十几年,那时候如果他去清华北大里找学生聊天,遇上的只会是各种将军、书记,或者各种X长之类的子女。就象他后来报怨的那般,那时的中国高等学府,早就成了大量红色勋贵们,以及传统的“书香门第”的子女聚堆的地方——平民子弟,真正的贫下中农和工人子弟,在解放后要上大学,即使天资出色,但在那个时期能接受到的教育,接触到的知识量也是极有限。比后台,他们比不上那些可以直接跳过考试就入学的勋贵子女,比教育资源,又怎么比得上那父母都是高级知识份子的“书香门第”。

那个饱受争议的十年发生前昔,泥腿子,城市普通人家的子女,能考上高中或中专技校,差不多就是他们的人生极限了。是有一些考上大学的,但比例不多。更多的时候,情况却是李主席接见所谓的大学生代表时,一询问对方出身,基本得到的答案皆是:我爸爸是XXX,是主席您的部下,老革命,全都又红又专呢!

这也就是后来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起源——后者自然也有一堆的问题,但是却给了许多工农平民子弟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后世的很多无知者在骂这事,但在张口之前,先看看自己的祖上的成份,平等高考?玩读书你们的教育资源拼得过那个时期的“书香之家”吗?

等候期间,粟裕就站在那间临时教室外,看着黄克在那边讲课。黄克并不是纯粹的自己讲,而是台下的人一个个地问问题,然后他解答,黄克讲解的时候,有专门人员在教室后方支起摄像设备,拍摄下讲课的内容——拍摄设备,是伪装成相机的,21世纪产的手机,拍完了后相关内容会被输入电脑,再进行技术处理后,选取有保存价值的东西再转拍下来,做成电影胶片。粟裕知道,因为师资不足,现在中国的许多学校,都开始尝试使用电影教学。已经部分复课的浙江大学里,就有一座小型影院用于电教,黄克就是经常出现在电影荧幕上的人。

粟裕在外面听着黄克讲课,晶体管、PN结什么的,他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却靠自己的战争经历,明白晶体管这件黄克“发明”的事物,真的引发了一次小小的军事革命。

粟裕的部队在江浙淞沪地区的战斗,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团为单位的部队分散行动。得益于大量的晶体管电台的供应,他的部队虽然拆得很散,但彼此间的联系却十分紧密。部分主力部队,甚至可以做到晶体管电台到营,收音机到连,矿石收音机到排。而负责执行侦察任务的部队,更是直接背着晶体管电台行动。

对于粟裕这种擅长刀尖上跳舞打神仙战的名将来说,晶体管电台极大地提高了他的部队的作战效率,因为情报滞后而造成的损失和战机殆误都大大下降了。在粟裕看来,黄克靠这个拿奖绝对是名至实归的。

黄克讲完了课,结束了老师和学生的提问后,李润石主席那边还没有完事。看到粟裕来了,他热情地招呼他,然后粟裕就陪着黄克,直接在这间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吃晚饭。

过了一会儿,李润石主席只身过来,早有准备的警卫员端上饭菜,加上方志敏,和黄克粟裕四人拼了一桌,一起吃了起来。

粟方二人感觉好象被冷落了,主席和他们简单地聊了几句问候过后,却只顾专心地陪旁边的学生闲聊,一顿饭足足吃了三十多分钟才吃完。

送别这些学生后,李润石主席这才把粟裕和方志敏叫进房间,陪着刚过来的朱老总等一堆高级干部正式开会。粟裕注意到,开会的时候,黄克则把教室里的那部照相机也搬过来放在边上拍摄。(实际上是伪装的手机摄像机,即2020年产的那台高级手机。。)

“小黄过几天就要回苏联去。这次的军事会议的过程,会录下来,未来可能用得上。”

有了数码相机后,拍摄成本无限接近零,很多珍贵的资料都可以保存下来。而且今天的军事会议,更是关系到抗战最后阶段,更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当天晚上,粟裕陪着高层开会,讨论下一阶段的作战事宜。黄克从头到尾,就是一个看热闹的摄像师,从来不主动开口,只是下面讨论时,偶尔遇上一些技术问题时,才会问他下。不过这么高级的军事会议,他能坐在这儿,本身就说明黄克在高层的地位。主席让在他在边上旁听,另一个原因也是他回到苏联去时,作为和中共和苏联方面的勾通人。

山东和淞沪战场,中央决定首先解决山东战场的日军——原因很简单,山东战场水网不象江南般密布,装甲部队施展得开。而且这里的日军和淞沪地区已猬缩成一团不同,控制区域较大,很适合装甲部队穿插切割敌军。

为了配合作战,粟裕北上的时候,跟他一起过来还有一部分江南的坦克兵——实行的是人走武器留的战术,这些人员现在正在接收刚从苏联运来的新装备。

日军已经拿到了红军新获得了一大批苏制装备的情报,惊恐万状的日本人现在已电令山东、淞沪的日军作好撤退的准备。

李润石道:“我们是故意把五月份就会大举进攻的情报泄露给日本人的,但实际的进攻时间,会是在三月底!小鬼子想跑,就要动起来,动起来就更容易歼灭他们。”

“多田骏这个老鬼子在山东和两淮陷得太深了,现在已经被我们缠住了,要走并不是那么容易。一月前我们的军事重心都在江南时,他那时要走还有机会,但现在林虎三就等着他走呢......”

比淞沪的日军就在海边上,随时可以乘船跑,多田骏在山东的部队,有点象1948年东北国民党军,顶在徐州前线的日军,一月的时候没有马上退,现在想缩回去已经来不及了。

粟裕北上时,红军故意在南京那一带放了一个装甲师,看起来很庞大,实际上却是幌子。南下的坦克部队一直气势汹汹地顶在淞沪地区,但是久经沙场老坦克兵大部分都悄悄地调走北上,直接接收苏联运来的新车,准备在山东发动攻击,打第二个大歼灭战。

会议上,李润石对粟裕道:

“现在是三月十七日,我们原计划是五月底解放上海。但如果林虎三在山东打得好。把多田骏砍掉两条腿甚至腰斩,畑俊六应当会吓得直接乘船走人,也许四月份的时候,你的部队就可以不开一枪直接进入上海了。”

第279章骤变的历史

发生在远东中日苏三国间的大战,曾一度引起欧洲的注意,尤其是李润石红军取得南京战役的大胜后,整个西方世界皆惊呼:继苏联之后,又一个国土面积巨大,且人口基数巨大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即将诞生了。

但欧美各国的注意力,在三月份时,很快被另一件大事吸引了过去。

三月十二日,古德里安奉希特勒之命,开始著名的奥托计划。他率领的德国装甲部队,开着一号、二号坦克这样的“玩具坦克”,在奥地利守军不设防,一路放行的情况下,轻易突入奥地利境内数百公里。虽然这过程中他的坦克的不断地因为机械故障各种抛锚,但是德国占领奥地利全境的过程,简直就象拔个瓶塞一般轻松。

3月14日,希特勒从他的临时司令部所在地林茨来到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40辆坦克在前面开路,坐满军官的警车作后卫,一路上希特勒受到了来自奥地利各地的纳粹分子的欢迎,而过去就是他曾经保证过奥地利的边界是不可侵犯的。在路上大部分时间里,希特勒站在敞篷汽车上,身着棕色的突击队员军服向狂热的支持者们几乎是歇斯底里地挥手致意。

“希特勒的大德意计划开始执行了!我们还要继续从前的绥靖政策吗?”

整个西欧,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尽管在这之前,斯大林牵头搞的“狼来了”的叫嚷已经喊了一年多了,但是当预言真的实现时,整个西欧依旧处于震惊和恐惧中。

“斯大林的预言已经实现了一个了,接下来就轮到捷克斯洛伐克了!按照斯大林的预言,希特勒首先会从苏台德地区下手,叫嚷着维护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的利益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地。”

“按照斯大林的预言,在这过程中,希特勒一定会宣称这是他在欧洲的最后一份领土要求,而我们的首相张伯伦一定会直接出卖捷克人!而在得到苏德台地区后,德国人一定会联合波兰人、匈牙利力一起瓜分捷克斯洛伐克!”

三月十五日,位于英国首都伦敦威斯敏斯特特区白厅旁的唐宁街10号的首相官邸里,张伯伦手上拿着新出的当日《泰吾士报》,看着名为《瑟瑟发抖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新闻,脸色铁青异常。

而与这篇报道配套的漫画,则让张伯伦尝到了被羞辱的滋味。

那张政治讽刺漫画,画面上身穿带着纳粹标记制服的小胡子拳击手,正把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逼到角落,拳击台的地板上画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地图,而希特勒脚踩的位置正是苏台德。

希特勒的身还跟着波兰和匈牙利两个小弟在帮拳,而在拳击台的一角瑟瑟发抖贝奈斯,他的左手被英国首相张伯伦抓住,右手则被法国总理达拉弟擒着,只能被动挨揍。

这是一副讽刺意味极重的政治漫画,暗示英法两国不但不会相助捷克斯洛伐克,更会对德国暗中帮拳。

而这篇名为《瑟瑟发抖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文章,甚至还在预言了希特勒大概会在今年六月左右就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而这篇文章之所以会被登在头版,他真正的投稿人的名字叫斯大林。

两天后,在维也纳刚刚完成了连威廉一世、卑斯麦都无法达成的伟业,不发一枪就将奥地利收入囊中的希特勒,也正看着同一份报纸,脸色铁青。

“斯大林把我的底牌全看穿了!”

德国在吞并奥地的同时,从去年起就一直在和日本进行秘密谈判,主要的内容还是和反苏有关。历史上相关的条约,日本由于内部分歧极大,一直拖到1940年9月后才签定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