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知否:执掌天下 第86章

作者:来杯黄豆粉

  赵晗享受着她的服侍,轻笑一声,“可不是,毕竟是出身王家的嫡长女。”

  就在这时,长青躬身立在屏风外头,毕恭毕敬道:“殿下,忠敬侯爷求见,现已在正堂内候着。”

  听到忠敬侯三个字,赵晗眉梢微挑。

  忠敬侯郑家这些年在朝堂上向来独善其身,从未参与过任何党争。

  是出了名的清流世家,亦是京城首屈一指显贵良善之家。

  和宁远侯顾家一样,靠着军功起家,论起实权,还要远超顾家。

  这也是赵宗全登基后,将小姨子小沈氏嫁给郑家嫡次子为妻的原因。

  郑老侯爷郑炳文,已经年近七十,能主动来访,倒是稀罕。

  思及此,赵晗在华兰的手背上拍了拍。

  正堂内。

  郑老侯爷远远瞧见赵晗的身影后,连忙起身,拱手道:“老臣拜见太子殿下。”

  赵晗快步上前,虚扶一把:“老侯爷不必多礼。”

  “侯爷这些年为朝廷鞠躬尽瘁,这般大礼反倒让孤过意不去了。”

  郑老侯爷直起身子,不着痕迹的打量赵晗一番后,虎目中闪过一丝赞许。

  一番寒暄后,他放下茶盏,捋须道:“不瞒殿下,老夫此番前来,是为了次子郑骁。”

  郑老侯爷共有两子。

  长子郑骏年方二十六便已官拜河东路安抚使,驻守雁门关,是朝中少有的年轻将领。

  次子郑骁便是那位家世、人品、相貌俱佳的小郑将军,只是这会儿他还不曾从军。

  见赵晗脸上带着疑惑,郑老侯爷轻叹一声,苦笑道:“老夫年事已高,将来爵位自有长子承袭,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郑骁这混小子。”

  “虽说家中长媳待他极好,打小衣食住行无不照料周全。”

  “可老夫这把老骨头,终究盼着他能凭自己的本事搏个功名,将来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也不枉这些年对他的苦心栽培。”

  “原打算让他跟着兄长,一道前往代州,在雁门关历练几年。”

  “他偏想入殿下的骁骑营,已经苦苦哀求老夫多日。”

  早在赵晗招募精锐时,郑骁便想前来。

  可当时朝局不明,郑老侯爷担心卷入其中,便将他拦了下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老侯爷一片苦心,孤尤为理解,只是入骁骑营不难……”

  不等赵晗说完,郑老侯爷拍着胸脯道:“殿下放心,骁儿虽是个不成器的,但这些年跟着老夫习武,弓马骑射样样精通,更难得的是能吃得了苦!”

  “便是让他从最底层的小兵做起,也绝不会给殿下丢脸!”

  见他这般诚恳,赵晗展颜一笑。

  “侯爷言重了,郑二郎的才干,孤早有耳闻,既然侯爷舍得,孤自然欢迎。”

  郑老侯爷闻言,激动得霍然起身,拱手道:“多谢殿下成全!”

  “明日一早,老夫便让这混小子去裴指挥使处报到!”

  “若他有半点懈怠,尽管按军法处置!”

  ——

  一连数日后,西夏使臣即将入京。

  而康家王大娘子放印子钱一事也在城内传的沸沸扬扬。

  不少官眷都没想到,王若与表面穿金戴银,仗着王老太师原也有几分体面,背地里竟干这等勾当。

  原本就门庭冷落的康家,这会儿更是雪上加霜。

  康海丰瞧着盛家水涨船高,又被王若与几番刺激侮辱。

  这日他特意备了厚礼,想找几位交好的同僚走动走动,盼着能谋个起复的门路。

  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的灰,各家都对他唯恐避之而不及。

  甚至劝他别再想着做官了,当初他被官家申饬丢了官,现在不用被治罪已经算是万幸。

  康府,后院。

  康海丰拧眉竖目的看着王若与,“若不是看在你为我父母侍孝期三年的份上,就凭你这些年在府里的所作所为,我早就给你一纸休书!”

  王若与这几日亦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气。

  她想把盛家拉出来垫背,可奈何毫无证据,就连钱庄的几个管事都不见了踪迹。

  她梗着脖子,嚷道:“休书?有种你现在就休了我!”

  “只怕没了我王家在后头,你康家早就垮了,有本事你先把我嫁妆补齐!”

  “我放印子钱,还不都是因为你院里左一个右一个小妾!”

  “你敢休我,我就敢把你的事情全都抖搂出去,让人瞧瞧,这个曾经也是簪缨世家的康家,究竟被你败成什么模样了!”

  康海丰被她这番话说的面红耳赤。

  气急之下,直接抡圆胳膊,给了王若与一巴掌。

  “啪!”一声脆响,王若与脸上顿时浮现出五个鲜红的指印。

  “康海丰,你居然敢打我!”她捂着脸,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睛。

  康海丰冷眼看着她,厉声道:“你要是敢背着我胡作非为,我就对外称你得了疯病,将你钉死房门,关起来!”

  “任你王家就算有再大的能耐,也别想我将你放出来!”

第105章 齐纨鲁缟,辽以释废(二合一)

  都亭驿为大周接待外邦使臣之要地。

  专司各国使团的起居饮食、礼仪往来,并且此处临近朝廷中枢,使臣出入皆在禁军的眼皮子底下。

  辽国的使臣通常优先安置于此,西夏使臣次之,在都亭驿西侧。

  至于和使臣谈判一事,则由翰林学士海宁,礼部尚书韩章等朝中重臣负责。

  夜色如墨,文华殿内,依旧灯火通明。

  赵祯端坐于御案前,赭黄色常服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赵晗以及韩章张辅等几位老臣皆在此处。

  众人一致认为,横山地区乃周夏边境要冲之地,务必要借此机会在横山以南,如绥州、银州等地增筑堡砦,削弱西夏的进攻能力。

  至于每年的岁赐,那更是想都别想。

  这些年西夏拿着我朝的银子养兵买马,转过头稍有不顺心意之处来便犯我边境,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他们当真能答应吗?”

  “老臣今日与他们接触时,瞧那使臣的眼神,貌似很不服气的样子。”

  薛溥捋了捋胡须,只觉明日怕是要耗费一番口舌了。

  若是一个不慎谈崩了,动起手来,那可就有的热闹了。

  张辅冷哼一声,赫然起身道:“军中的将士们刚打了胜仗,得了封赏,士气正盛!”

  “若他们不服气,那就再打!”

  “把榷场关了,青白盐禁了,看他们能撑到几时!”

  韩章听到此话,老脸顿时一皱,连连摇头。

  “青盐之禁,利在国而害在民,固边而激敌,以目前情形来看,得不偿失。”

  青白盐是西夏的特产,色泽青白,质地纯净,价廉味甘,深得大周百姓的喜爱。

  甚至已经成为西北边境民间贸易的硬通货,亦是西夏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一旦严禁青白盐入境,西夏便会立刻陷入困境。

  白米、布匹、茶叶等必需品价格飞涨,百姓生计艰难,民间怨声载道,甚至引发动荡。

  但若把西夏逼得太急,他们绝不会坐以待毙,必定会以武力相逼,甚至举国之力。

  毕竟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了。

  赵祯看着张辅激动的样子,温和的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爱卿且先安坐,莫要太过激动。”

  “朕知卿报国心切,若有合适的出战时机,朕必第一个想到卿。”

  张辅闻言,虽仍心有不甘,却也只得拱手道:“臣遵旨。”

  赵晗站在一侧,沉默良久后,目光在众臣脸上缓缓扫过,幽幽开口道:“西夏若还想要茶绢与银钱,咱们大可换个方式!”

  此话一出,众人满脸疑惑的看着他,御座上的赵祯亦是如此。

  “不知诸位可还记得管仲是如何兵不血刃使鲁国屈服?”

  韩章回想一番后,连连点头。

  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比邻而居。

  鲁国以优质丝绸闻名,身为宰相的管仲洞悉经济之道。

  建议齐桓公和大臣们带头穿鲁国的丝绸,并且让齐国的贵族们高价购买丝绸。

  鲁国商贾见有利可图,归国后大肆宣扬,并且引导鲁国全民弃粮种桑,专注丝绸生产,逐渐荒废农业。

  一年后,齐国突然禁运粮食并停止购买丝绸,鲁国因粮食短缺不得不屈服于齐。

  “晗儿你打算如何?”赵祯搓了搓手,迫不及待的问道。

  赵晗微微一笑,“西夏羊马成群,动以万计,盛产羊毛,但羊绒却很少。”

  张辅拧着眉头,满脸疑惑道:“数年前老臣驻守西北边境时,曾听牧民提起过。”

  “羊毛多取自绵羊身上,而羊绒则出自山羊,山羊肉质虽好,但产绒却极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