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89章

作者:半只青蛙

“这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啊!”

艾琳娜在心里叹息着。

马上就又要过圣诞了。

过去的一年,是他和她最轻松快乐的一年,但这种时光,在艾琳娜做出那个决定后已经结束了。

再也不会有男女间轻松浪漫的时光了。有的,只会是两个革命战士,在追求光明的前进中,互相提携促进。

这是另一种爱情的方式,肯定不浪漫,肯定很辛苦,肯定会牺牲很多。

她所追求的东西,存放在世界上最远的地方。

他本来并不会去追寻这件放在最远位置的东西,却因为她而成为了同路人。

和别的革命情侣不同,别人会是并肩前进中,越走越近,但他们彼此间,却会因为各自地位的提高,越走越远。

苏维埃最高总书记,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苏联的,每一位坐上这个位置的人,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献祭出自己人生中的一部分。想要得到更多,追求的目标更高,需要献祭的东西也更多........

-------------------- 第190章钢铁之朱加什维利 --------------------

对斯大林的机要秘书廖贝舍夫来说,“海蛇”绝对是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他最感兴趣的外国人。

过去的一年里,斯大林同志每次问起中国的情况时,几乎每次都会带着问一句:海蛇最近又弄出什么大事了吗?

而看出名堂的廖贝舍夫,一边在主动地收集“海蛇”动向的情报同时,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斯大林同志心情不好的时候,向他报告海蛇的好消息,这对于改善斯大林同志的心情大有益处。

从松潘战役到、王明米夫特务集团覆灭,再到链霉素、长沙零元购、汇丰大劫案,到最近苏联白捡一座链霉素厂,这条海蛇一系列神奇的操作,廖贝舍夫是除了斯大林外,看得最清楚的俄国人。

“海蛇是中共最出色的特工,一直聪明地躲在黄金公主的光芒下……”

廖贝舍夫最初就是这么看这对组合的,直到艾琳娜在十月份到来到俄国,一度替代了他,充当了斯大林半个月的私人秘书后,廖贝舍夫方才意识到,那位美丽动人的黄金公主,身份也绝对不一般。

那半个月里,斯大林只要有时间,都带着她在花园里边逛边聊天。十月后的莫斯科,天寒地冻,花园并不是很好的聊天场所,但斯大林总是带着她一起散步。

因为身份的缘故,廖贝舍夫接触到了她的身份机密档案:格鲁乌的外派间谍,出身乌克兰,海蛇的那些神奇的功劳,她都有一份。

廖贝舍夫很清楚,这份身份档案绝对有问题,大量的内容是伪造的,但是却不敢多问多说。

终于见到“海蛇”真人时,就象其他人一般,廖贝舍夫也不意外地,惊叹海蛇的“年青”。

那个叫黄克的年青人,和斯大林初次会面时,廖贝舍夫负责接待,退出去时,他听到了斯大林和他的一小段对话。

斯大林温和地道:

“你比我想象中还要年青,马上就要十九岁了吧?”

那一刻,廖贝舍夫觉得自己好无能——人家还不到十九岁就做了这么多事,可是他自己......

斯大林和黄克初次会面,是以非常友好的气氛进行的。

会面时有四人:斯大林、艾琳娜、黄克、伍豪。

廖贝舍夫这个外人先被赶了出来,没过一会儿,伍豪也退了出来,只余下他们三人在里面交谈。

在黄克面前,斯大林象是个极欣赏后辈地温厚长者,一直微笑着和他说话。最近这段时间他开始注意养身,戒烟,并减少了饮酒数量。

斯大林看黄克的眼神,尽是欣赏的目光,但是知道这位铁人大叔在历史上的作为实在太过出名,大清洗时“杀伐决断”更是闻名于世,对于他黄克其实也是小心地应付。

在问完黄克的年龄后,斯大林一开口,下一个问题却是:“年龄上计算,你出生的时候,苏联已经解体了。”

黄克道:

“那时已不叫苏联,叫独联体。苏联存在的那段历史,我并没有真正经历,一切都是后来在网上,看历史资料,看旁人解读,回忆听到的。相比之下,艾琳娜读过那些经历过苏联时代的苏联人的记忆,她其实比我更了解苏联。”

斯大林话风一转,突然问道:“知道我为什么把他赶出去吗?”

黄克看了看大门,又瞧了瞧充当翻译的艾琳娜,想了想,答道:“他是个太复杂的人,总是不能坚持原则,一生都在各种妥协,活得很辛苦。他或许有许多毛病,但是一个组织,没有他是不行的,只是他的位置不能放错。”

斯大林道:“我和李润石,一生都在和这样的人作斗争。”

黄克道:

“他代表了这样的人的上限,而你们做斗争的,却是这样的人的下限和中限......只要给他掌好舵,他是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松藩的时候,张国焘的倒台,我们只是定个方向,但他却处理得漂漂亮亮。”

斯大林笑了起来。

“你果然是个年青的小伙子,狂妄而傲慢,什么话都敢说。希望以后对我的时候,也能象刚才这样保持着这种傲慢而狂妄的说真话的心态。要知道,现在的我,想要听到真话是越来越难了,所有人都在捉摸我的心思,揣测着我的心理说话。”

斯大林边说边将黄克从前托甫化人交给他的报告放在黄克面前。

“年青真是好,充满激情,敢说敢做什么都敢干!过去一年里,你做的那些事,每一件都让我忍不住想起自己年青的时候,在格鲁吉亚筹集革命资金的那段岁月。”

“那时候没有什么经验,只想赚快钱,想什么,做什么。现在想想,真是很疯狂,只是运气较好,才没有被发现。”

斯大林和黄克象拉家常一般地聊天着,但黄克心里明白,这位苏联的铁腕强人,如果以为他只是个“温厚长者”,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润石在这里的时候,和我谈起的最多的人就是你。你小时候成长的家庭环境如何?”

“我出身于一个技工之家的家庭,父亲,外公,两个舅舅,一个姨夫,全是高级技工,按苏联的技工等级划分,大概是八级到十级左右。”

斯大林点点头:“高级技工之家,这样的家庭,即使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家庭生活也会很不错吧。”

黄克想了想,问斯大林道:“你想问的,是四十年后,我们家族前后生活的变化吗?”

斯大林点点头。

“按我外公的说法,嗯,我外公的父亲,是当地优秀的铁匠,他是子承父业,1960年前,我母亲家族的生活,在当地的收入非常地高——有多高呢......”

黄克想了想,用斯大林能理解的方式解释道:“我外公的父亲,在当地农机厂工作,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三到四个普通工人的收入!”

“优秀技工的收入就这么高吗?”

黄克回忆道:

“不是的,优秀技工的收入,当时也就是普通工人的1.5倍左右。关键是他技术好,周围上百公里城镇生产大队的人都来找他,点名要他打制农具。按当时政策,多劳多得,他总有忙不完的活,所以收入高得足够养活家中六口,还有余钱支援外地的亲戚。”

斯大林点头表示赞同。

“那是应当的。优秀的工人就应当受到奖励!”

“可是这样的好事,到1960年后就没有了。”

“为什么?”

“原因很多:这是资本主义尾巴,用社会主义的机器,给个人主义打私工,反正都是很革命的理由。然后他的收入, 一下子就减到只有1.5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了。”

“然后他也只是完成本职的工作,就不再加班了?”

“差不多是这样了。”

“愚蠢的做法!这是李润石干的?下达这种指示的人,统统都该枪毙。”

“他当然不会下达这样的指示,应当是下面“装革命”的官僚做的好事。他们后来还做了很多革命的事,比如,一户农民家里的自留地,只允许种几颗菜,一家只准养几只鸡,一头猪,不许多养!多了就是在搞资本主义,这叫资本主义尾巴......”

斯大林笑了起来。

“这种错误我们也犯过,结果农民都不养不种了,宁可弃田也不肯种植。”

“乌克兰,大饥荒。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前两年在乌克兰发生过的事,后来在中国也发生了一次,嗯,对了,后来的古巴也重复了我们两家犯过的错。”

斯大林点头道: “人类从历史中学会的唯一教训,就是他们永远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全世界的蠢货,都是一样的。”

黄克想起什么,然后又道:“对了,我差点忘记了。四十年后,这些连农民多养只鸡都要指责是资本主义尾巴的人,后来做的事,可是比谁都资本主义的!”

斯大林冷笑道:“混入革命队伍的投机份子最喜欢装得比谁都革命!李润石太善良了!”

黄克问道:“还需要继续这个话题吗?”

“当然,我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李润石治下的中国发生的事。苏联发生了什么事,艾琳娜都告诉过了,中国那儿的事,我觉得你这个中国人来说更适合。”

“需要我把李润石主席那十年做的事再说的一次吗?”

“已经听过了,他还是太心慈手软,不肯杀人。”

“不肯杀人,才有三七开,如果放手大杀,大概就会被人挖坟掘墓了。”

“哈哈哈,你果然是个胆大包天的年青人!”

斯大林哈哈大笑起来,他已经从艾琳娜嘴里知道自己死后被人挖坟烧尸扬灰的事了。

“你是个聪明而胆大的年青人,你猜猜看,我为什么问你的出身家庭?”

“人的后半生会走什么路,和他前半生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回答得很好!”

黄克和斯大林对话时,艾琳娜在边上做着翻译,黄克有时是直接用新学的俄语回答,复杂的不会说的话时,才由艾琳娜帮着翻译。

“你的俄语学得不错,花了多少时间?”

“十月前就学了一些,知道她要来俄国后,就努力地去学了。”

斯大林点点头。

“这点时间就有这样的俄语水平,很厉害了。我最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那会省很多气力。”

黄克点头道:

“我过去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我母亲教育过我,这个世界大部分的人是平庸之人,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学会放下身段,和平庸之人打交道。这一点,刚才的伍豪同志其实是做得最好的。”

“你呢,你做得到吗?”

“暂时还不能做到......”

斯大林叹息道:“我和列宁同志,一生都在追求公平,但是这个世界,分配到每个人头上的资源,其实都是不公平的。”

黄克想了想,点头道:

“数字上的平均主义,不是公平。优秀的,干得更多的人,很容易认为自己拿得更多才叫公平,可是这个更多,得是多少才算公平呢?人的私欲是无极限的.......我们的事业,永远都要和人心作斗争。我来苏联之前,主席私下私里就曾批评过我,精英思想很严重。”

斯大林盯着黄克的眼睛,话锋一转,突然问了个最尖锐的问题。

“你的能力很出色,又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百年的眼光。你为什么要跟着李润石走,跟着卓部长走不好吗?难道只是因为年青人一时冲动的爱情,就能让你去选择这条最难走的路?”

那一刻,斯大林的眼神锋利的起来,那目光有如一头愤怒的北极熊。

这时的他, 不再是个“宽厚的长者”,而是钢铁之朱加什维利!

-------------------- 第191章终究意难平 --------------------

“我,见过资本的地狱,虽然和我只是擦肩而过,但还是看到了一些。”

黄克回答道。

“99年的时候,我上小学了,而我母亲,也在那一年失业。而那几年,是整个中国经济社会最糟糕的几年。”

“我父亲的工厂,那时也半死不活,至于我外公,他所在的农机厂倒闭了,因为差几年才能退休,所以被国家进行了工龄一次性强行买断——情况你可能听不懂,大意就是,工人阶级,被出卖了!外婆所在的街道办小厂,也倒了,到处都在破产,到处都在失业,我父亲的工厂,也只能勉强拿一份糊口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