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知否:执掌天下 第84章

作者:来杯黄豆粉

  他深知自己若想加封国公,非开疆扩土不可得。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等自己百年之后,靠着顾廷烨的功劳,被追封为国公。

  “臣顾偃开,谢官家隆恩!”顾偃开毕恭毕敬的行礼道谢。

  赵祯捋须微笑道:“顾卿家,你家二郎如今倒是浪子回头,颇有长进啊!”

  顾偃开眉头一蹙,眼下闪过一抹疑惑,官家怎么突然还提到自家二郎了?

  余光中瞥见赵晗对自己不着痕迹的抬了抬下巴,他这才恍然大悟。

  一定是赵晗在御前为二郎那混小子说了好话。

  思及此,顾偃开心头涌起一阵暖意,他拱手道:“禀官家,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犬子能有长进,多亏太子殿下循循善诱,将其引入正途。”

  “否则只怕那不成器的东西至今还在街头斗鸡走狗,辱没门楣。”

  令国公之子,时任工部五品官的贾大人忍不住冷哼一声,翻了个白眼。

  自打顾廷烨这个杀千刀的,几年前用马鞭将自己的嫡次子栓在马后,拖着在校场整整跑了三圈。

  这梁子就算是结下了。

  如今看顾廷烨在御前得脸,他简直比生吞了只苍蝇还难受。

  赵祯朗声一笑,满眼慈爱的看赵晗一眼后,开口道:“太子可在朕面前不止一次夸赞你家二郎,说他天资聪颖,是可造之才。”

  此话一出,朝中几名大臣不约而同的挑了挑眉,显然有些不相信。

  顾偃开连忙躬身道:“臣惶恐,殿下如此抬爱,实在是犬子的福分!”

  接着,礼官又开始宣读其他将领们的封赏。

  其中,裴虎在赵晗的建议下,从皇城司破格擢升为骁骑营指挥使,领从四品武职,赐绯袍银鱼袋!

  原任兵部四司之一的库部司员外郎,官阶正七品的梁晖,在此次西征中调度军需有功。

  升任为五品库部司郎中,掌司内事务决策!

  这梁晖是永昌伯爵府的庶长子,生母原本不过是个无名无分的通房。

  当年吴大娘子当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极其不情愿的嫁进梁家。

  她因瞧不上梁伯爷,便三天两头冷着脸。

  不曾想让通房钻了空子,赶在她前头生下庶长子。

  按说这等人家有了庶长子,正头大娘子将其拢到身边,养成个只知花天酒地的废物便可了事。

  偏吴大娘子自恃清高,不屑出手,梁晖反倒因祸得福,自小勤勉上进,精明强干。

  几年前入兵部后,混得风生水起。

  梁伯爷见庶长子如此争气,自然倾力栽培。

  如今外头都夸庶长子得力,根本没几个人提起嫡长子。

  并且梁晖的大娘子韦氏,还三天两头还往嫡次子梁六郎的房里塞各种貌美的女使,导致他至今身上也没个功名。

  这会儿还正因避讳一事,琢磨着改名呢。

  吴大娘子给他拟了好几个名字,不是嫌太俗气,就是觉得不够风雅,整日在家中里长吁短叹。

  足足又过去一炷香时辰,封赏才算宣读完。

  待赵祯宣布退朝后,赵晗与盛纮二人一前一后缓步往宫门外走。

  眼下华兰已出了月子,因心中挂念着老太太和王若弗。

  打算等过几日,便带着璟哥儿来盛家,见见他的外祖母和外曾祖母。

  盛纮从赵晗口中得知此事时,自然是乐的合不拢嘴。

  朝中风波已定,储位稳固,他这个太子的老丈人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更妙的是,眼下吏部文选司正好有个郎中的空缺,对此,盛纮已是十拿九稳。

  承直郎一职虽和文选司郎中一样皆是五品官,可一个空有品级而无实权。

  另一个却执掌天下文官的铨选考课,手握升迁调任之权。

  便是那些三品大员见了,也要客气几分。

  盛纮越想越是得意,连脚步都不自觉的轻快了起来。

  待二人行至宫门前。

  赵晗目光温和,轻声道:“后日正好休沐,孤也好陪华兰同去。”

  “臣这就回去准备,必定安排妥当,恭候殿下与小皇孙大驾。”

  赵晗摆了摆手,“无需过于兴师动众,只是是寻常家宴,让华兰松快松快便好。”

  盛纮连忙躬身应是,就在赵晗准备转身离开时。

  只见他的贴身小厮冬荣从马车前小跑而来,附在盛纮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

  片刻后,盛纮脸色顿时一变,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盛大人,发生什么事情了?”赵晗眯起眼睛,敏锐的察觉到异样。

  “没,没什么,只是一些家事,臣回头便可处置好。”

  盛纮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顾不得周全礼数,草草作了个揖就跌跌撞撞往马车所在的方向跑去。

第103章 明兰贿赂小桃

  积英巷,盛府。

  王若弗拿着公中的银子出去放印子钱一事,在林噙霜的操纵下,闹得已是阖府皆知。

  寿安堂东侧的一间厢房内,陈设虽简单,却处处透着精巧。

  一应物件都摆得极为妥帖,既不显富贵,也不见寒酸。

  靠墙摆着一张榆木书案,案上笔墨纸砚齐整,还搁着一张尚未临摹完的字帖。

  盛纮因一手好字,素有美名,就连官家看过他上的奏章,都记忆犹新,忍不住夸赞。

  如今盛家的三位姑娘中,当属墨兰的字写的最好,一手簪花小楷写得娟秀灵动。

  如兰的字虽不出彩,却也横平竖直,规规矩矩,挑不出什么错,也找不到夸赞的地方。

  唯独明兰的字,每每让盛纮和庄学究看得眉头紧皱。

  歪歪扭扭,忽大忽小,活像一只蚯蚓在纸上爬过。

  案上的字帖,是长柏昨日送来的。

  不仅命明兰三日内临摹完,还不许马虎半点,准时送到他的书房批阅。

  这会儿明兰正倚在软塌上歇息,已经十二岁的她身量渐长。

  一袭月白色襦裙她肌肤如玉,眼眸清澈明亮。

  指尖和袖口还沾着些许墨渍,显然是刚刚临帖到一半就困得睡了过去。

  当她从小桃口中得知王若弗跟着康家姨母私放印子钱一事,不由睁大眼睛,坐直身子。

  “这事儿可有传到外头去?”

  小桃摇摇头,轻声道:“老太太方才下了严令,阖府上下谁也不准往外传半个字。”

  “说要是谁敢走漏风声,就发卖到最苦寒的庄子上做苦役。”

  “瞧老太太的样子,是真气着了,大娘子这会儿就跪在正屋呢,五姑娘都吓哭了。”

  听到此话,明兰重新倚回软塌。

  拿起放置在一旁的团扇把玩着,低声道:“咱家这位大娘子,想来定是受了康姨母的蛊惑才干出此事。”

  “姑娘怎么知道?”小桃摸了摸脑袋,一脸好奇的看着她。

  明兰轻笑一声,团扇在指尖转了个圈。

  “大娘子纵有万般不是,却有个心软的好处,可心软就容易被人利用。”

  “咱家眼下鲜花着锦,听祖母说,康姨母那边却还一地鸡毛。”

  “她想必也清楚祖母和爹爹都不大待见她,既沾不到光,以康姨母的性子,岂会眼睁睁看着。”

  小桃微张着嘴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可奴婢觉得这事儿有些奇怪。”

  “外头没什么动静,咱家里头倒是传的人尽皆知,连小厨房烧火的丫头刚才都在嚼舌根呢。”

  明兰眸光微闪,团扇轻轻掩住唇角。

  “你竟还能发现这些,我且问你,大娘子若犯了错,咱家谁最高兴?”

  “自然是林小娘了!”小桃脱口而出,毕竟这个问题想都不用想。

  明兰拨弄着扇柄上的流苏,微微笑道:“那不就是了,林小娘何等精明。”

  “知道这事儿若宣扬传到外头去,大娘子虽彻底落了难,爹爹也必定会彻查到底。”

  “到时候查到是她的手笔,爹爹岂会轻易放过。”

  “若只在内宅传开,虽说只是稍加惩戒,反倒坐实了大娘子行事不端的名声,还能顺带出口恶气。”

  小桃深吸一口气,目瞪口呆的看着她。

  “姑娘,你何时变的这么聪明了?”

  明兰灿然一笑,纤纤玉手在她脑门上轻轻一点。

  “是你太笨了,只怕祖母她老人家早就看出来了。”

  小桃愣了愣,随即转移话题,扯着明兰的胳膊道:“时辰不早了,姑娘快起来练字吧,二哥儿也是为你好。”

  “不然学究瞧你字写的那么丑,又要罚你抄书,我可不想再帮你了。”

  明兰被小桃拖着,不情不愿的在来到案前,嘟囔道:“横竖我又不考状元,字写得再好又能如何?”